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弘覺寺的結果 展開
- 宏覺寺
- 南京市江寧區弘覺寺
弘覺寺
南京市江寧區弘覺寺
目錄
但明人盛時泰於萬曆五年(1577)游牛首山時,也曾看到碑亭上刻著明僧道遐撰寫、程廣平題書的碑文,內言佛窟寺是劉宋初年(420)劉司空捐帑建造,並以余帑集錄佛經道書醫史等數千百卷,總以七藏奉之。兩說孰是且不管它,此寺當時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則是眾口如一的。南朝時期佛教興盛,是統治者保護與倡導的結果。當時牛首祖堂兩山共有大小寺廟二十多座。而佛窟寺得以名振佛門,則是因為隋唐時期出了一位有名的法融禪師。法融(593-657)是潤州延陵(今鎮江丹徒)望族韋氏之子,自幼博覽群書,精通經文,然無心仕途,志在佛門。19歲出家,鑽研佛學,參訪名師。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到牛首山東側的幽棲寺讀經8年,大入妙門,以慧九感通眾生。佛教派別之一的禪宗第四祖道信“遙觀氣象,知牛首山有奇異之人”,便躬身尋訪。經與法融參談佛法,道信認為法融可以師承流派,便向他傳授東土禪宗鼻祖菩提達摩的法要。因道信當時已經傳法給了弘忍(禪宗五祖),就特地允許法融自立一宗——牛頭宗,為禪宗的旁支,即佛書所稱“江表牛頭”。法融為牛頭宗第一祖師,幽棲山亦改名祖堂山。唐貞觀十九年夏(645),牛首山乾旱失火,延燒五十餘里,周圍二十餘寺及佛窟寺七藏並付灰燼。此後二百餘年佛窟寺佛事荒廢。唐大曆九年(774),代宗李豫因“感夢”在此建造一座七級八面浮圖。天佑年間重新建了寺廟。到了南唐時期,李先主李昪於此擴建了佛殿,後主李煜更其名為弘覺寺。宣德十年(1435),住持宗謙復募資金拓故址而廣其締構,修繕一新。至正統年間仍稱弘覺寺。這是建寺以來的極盛時期,寺內有金剛殿、天王殿等數十處殿堂,寺基周圍有二十多里,有田地山塘八百餘畝。明代王世貞、顧王、焦等眾多文人雅士遊覽此寺,留下許多讚美文字。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三處在此,牛首山的風景是離不開這些禪房鶴林的。可惜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弘覺寺遭日軍焚毀,唐塔內部木結構遭到破壞,唯磚砌塔身尚存。此塔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維修,不久即可讓遊人登塔遊覽。為恢復牛首祖堂兩山的佛教傳統,近年在市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高僧宏成法師決心重建弘覺寺。因感此寺原址多已破壞,新寺的地址就選在祖堂山原幽棲寺遺址旁,寺名仍為弘覺。經過多方努力,加緊修建,現已初具規模,並已開光,成為金陵南郊的一大寺廟。今天的弘覺寺中,雄偉的佛殿、金碧輝煌的佛像莊嚴肅穆,氣勢不凡。兩側的禪堂古樸工整,山林與寺廟渾然一體,恬淡雅靜。平時,遊人濟濟,香煙裊裊,又成了一處叢林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