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汲郡人(今河南衛輝市)呂通赴長安為官,途經藍田,因愛其山水,索性舉家遷往藍田橋村定居。呂通次子呂蕡(fen)膝下6子,1人早夭,5子登科,其中4人皆有盛名,世稱“藍田四呂”。
北宋一朝,能與峨眉“三蘇”相提並論者,只有藍田“四呂”。在發掘出土的呂通墓誌上,呂氏繁衍生息的脈絡,歷歷在目:
呂家先祖乃是鼎鼎大名的殷人姜尚,因封地於汲郡(今河南衛輝市),國號為“呂”,故又名呂尚。
姜太公歸周后,改封於齊,其子孫入齊者為姜氏,留汲者為呂氏。秦、漢至隋唐以來,呂氏一門書香傳家,世代為官。
北宋中期,汲郡人呂通赴長安為官,途經藍田,因愛其山水,索性舉家遷往藍田橋村定居。呂通次子呂蕡(fen)膝下6子,1人早夭,5子登科,其中4人皆有盛名,世稱“藍田四呂”:老二
呂大防是
宋哲宗時期的宰相。老五
呂大臨是關中學派創始人
張載的門下高足,對古器物學情有獨鍾,成就金石學扛鼎之作《考古圖》,堪稱中國考古學的鼻祖。他的長兄大忠、三哥大鈞亦在碑石學研究領域造詣深厚。更難能可貴的是,呂氏兄弟曾帶領百姓興修水利,造福鄉里,並在
家廟中開學授課教化鄉民,著有《呂氏鄉約》,明人
馮從吾甚至讚揚說,關中風俗因《呂氏鄉約》為之一變。正因如此,藍田呂氏深得當地民眾愛戴,被後世敬若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