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防

北宋時期政治家、書法家

徠呂大防(1027年—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藍田(今陝西藍田)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書法家。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任馮翊主簿、永壽縣令,縣無井,飲水困難,大防將泉水引入縣,縣民名之曰“呂公泉”。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監察御史里行。因參與濮議而被貶黜。哲宗時,召為翰林學士,發遣開封府。元祐元年(1086年),升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封汲郡公。哲宗時,以元祐黨爭,知隨州,貶秘書監。紹聖四年(1097年),再貶舒州團練副使,循州(今惠州市)安置,至虔州信豐(今江西信豐縣)病卒,時年七十一歲,南宋初年追謚為正愍,追贈太師、宣國公。著有文錄二十卷,文錄掇遺一卷,《文獻通考》並傳於世。工書法,傳世墨跡有《示問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呂大防(1027—1097),字微仲。其先祖為汲郡人(現河南衛輝市),因祖父呂通葬於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遂家定居藍田。呂大忠共兄弟五人,四人登科及第,其中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都被《宋史》立有傳記。
仁宗皇佑元年(1049)進士。在呂氏兄弟中,呂大防的官當的最大(1049年舉進士第),宋哲宗元佑年間曾任宰相。他雖不是張載的門人,但《宋元學案》記載其人與張載同調,張載辭官回橫渠講學后,呂大防曾向宋神宗再次舉薦復其官職,后張載被詔為太常禮院,因與禮官不合,辭官行至臨潼,病逝館舍。
呂大防不但是北宋名相,在政治、軍事方面有所作為,而且是一位在經學、地理學、文學等方面都很有造詣的學者。

進士及第

呂大防進士及第,調任馮翊主簿、永壽縣令。永壽縣沒有井,人們要到很遠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行近境,得到二泉,打算疏導而使之進入永壽縣,因地勢高低不平,眾人懷疑沒有成功的道理。呂大防採用《考工》中的水地置泉法來使之水平,不到十天,果然疏導為渠,百姓依賴,號稱“呂公泉”。
呂大防遷任著作佐郎、知青城縣。以前,祭田粟米用大斗收進而用公斗放出,獲三倍之利,百姓雖然不滿,但不敢上訴。呂大防開始均定放出納進以平均其值,此事轉傳給宋仁宗,詔令立定法禁,命一路全輸送租給官府,用概器給還。青城縣外控汶川,與西夏相接。呂大防佔據要地設置巡邏,秘密設防,禁止上山砍柴採摘,以嚴障礙屏蔽。韓絳鎮守蜀州,稱呂大防有佐輔帝王創業治國的才能。入朝暫代鹽鐵判官。

屢次上奏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駕崩,宋英宗即皇帝位,呂大防改任太常博士。御史空缺,內廷出示大防與范純仁的姓名,任命他為監察御史里行。
呂大防首先說:“紀綱賞罰,不適合天下希望的有五:進用大臣但權不歸皇帝;大臣疲倦年老但不能按時引退;外國傲慢但不挑選將帥;提出建議的臣子對朝政闕失有所裨益但執政大臣壓制他;疆場左右大臣,有敗事卻被獎賞,推薦官員卻獲罪的。”又說:“富弼有腳病請求解除重要的行政職務,十幾次上奏章卻不被接納;張..年近八十,智慧已經耗盡,哀請退休卻不同意;吳奎有三年守喪期,又以其子召他回朝,又再次派使臣召他;程戡因年老不能守邊辭謝,擔心死在邊塞上,請求罷免回家,也不答應。陛下想要盡君臣的本分,使病者得以休息,守喪者得以終喪,老者得以盡其餘年,那麼進退盡禮,也何必過分為虛飾,使得他們四人的誠心,不得自達呢?”
同年,京師發大水,呂大防說“:雨水之患,至於進入宮城房舍,殺人害物,這是因陰陽不和而發生的災害。”立即陳述八件事,叫作:皇帝的威嚴沒有樹立,臣權太盛,邪議冒犯正義,私恩妨害公正,遼、夏聯合謀划,盜賊橫行,群情失職,刑罰有失公平。
恰逢執政大臣討論濮王稱考,呂大防上言:“先帝起用陛下為皇子,住在宮中,憑幾之命,已發而未盡的言論就在耳邊,皇天后土,實在知其所託。假使先帝不死,陛下還是皇子,那麼安懿稱伯,在義理上沒有疑問。難道能夠生前作為兒子,死後而背叛嗎?大概人君即皇帝位的初始,應有至公大義壓服天下,以結交人心。現在大臣想要加王以非正統稱號,使陛下顧戀私恩而違背公義,這不是結交天下人心的辦法。”奏章幾十次上呈,出知休寧縣。

宦海沉浮

宋神宗即位后,呂大防任淄州通判。
熙寧元年(1068年),知泗州,為河北轉運副使。召為直舍人院。韓絳為陝西宣撫使,命他為判官,又兼河東宣撫判官,被任命為知制誥
徠熙寧四年(1071年),知延州。呂大防開始打算在黃河外荒堆砦築城,眾人認為不可防守,呂大防就留戍兵修建堡壘屏障,有不聽從的斬首示眾。恰逢環慶兵亂,韓絳因之被貶官,呂大防也落職知制誥,以太常博士的身份知臨江軍。幾個月後,移知華州。華岳崩裂,泥石從山下傾注渭河,被害的人很多。呂大防上奏分條陳述,援引經典質以史實,以驗當時之事。其大略說:“‘畏懼天的威嚴,於時保之。’這是先王所以興盛的原因‘;我生不有命在天’,這是後來王者所以敗壞的原因。《書》說‘:惟有先糾正國王,才能端正此事。’希望仰承天威,俯身斟酌時事的變化,替社稷至為計議。”被任命為龍圖閣待制、秦州知州。
元豐初年(1078年),呂大防移任永興軍。宋神宗因彗星出現求言,大防陳述三說九宜:曰治本、曰緩末、曰納言。養民、教士、重谷,這三者是治本之宜;治邊、治兵,這二者是緩末之宜;廣開受言之路,寬大侵官的懲罰,寬恕誹謗的罪行,寬容不同的、相同的意見,這四者是納言之宜。累計數千言。當時對西夏用兵,調度百出,有不方便的大防往往向朝廷報告,務在寬民。等到兵事解除,華州民力比其他路富饒,軍需供應也不缺乏。進官直學士。居位數年,任成都府知府。
宋哲宗即皇帝位,召大防為翰林學士、權開封府。有僧人欺騙百姓騙取資財,因而訴訟到朝廷。驗證得到實情,命令拘系成立獄案,就在僧人住所施以杖刑,其他懷藏奸心的人都逃走。

善於外交

呂大防曾相伴契丹使者。契丹使者狡黠,說話很多涉及到朝廷,大防秘密揭發他的隱秘事,詰問契丹使者說:“北朝考試進士《至心獨運賦》,不知此題出自什麼書?”使者倉猝驚詫不能對答,從此不敢再口出傲慢之詞,
呂大防遷任吏部尚書。西夏使者來,詔令訪詢以待遇之計,而且說:“過去所得邊地,雖然建立城堡,終慮孤絕難保。放棄它則削弱國家,守住它又有後悔,該當如何做呢?”呂大防說“:西夏本來無能為力,但多次派使者而不宣布誠心真意的原因,大概是料到我方急於議和而已。現在使者到達朝廷,應令押伴官員,扣住他不讓祝賀登皇帝位,以觀其意,這足以推測事情的真假了。剛收復的疆土,議論的人多說可以放棄,這種考慮不成熟。至於守御的辦法,惟以選擇將帥為先。太祖任用姚內斌、董遵誨防守環、慶州,西夏人不敢入侵。過去以二州的力量,禦敵而有餘;現在以九州之廣大,供奉邊地而不足。由此說來,在於得人而已。”
元祐元年(1086年),被授予尚書右丞,進中書侍郎,封汲郡公。西邊停止打仗,青唐羌認為中國怯懦,派大將鬼章青宜結進犯邊境。大防命洮州眾將乘機致討,活捉了鬼章青宜結。

官居宰輔

元祐三年(1088年),呂公著年老致仕,宣仁皇太后想要把他留在京城開封。親手寫信密訪至於四五次,越級提拔呂大防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提舉修撰《神宗實錄》。呂大防見宋哲宗年紀日大,每天以進學為急務,請敕令講讀官取宋仁宗邇英殿御書解釋呈上,放在宋哲宗座位的右邊。又摘錄乾興以來足以作為勸戒的四十一事,分為上下兩篇,標題叫《仁祖聖學》,使宋哲宗有欣慕不滿足的想法。
宋哲宗御駕邇英殿,召來執政大臣、講讀官讀《寶訓》,讀到“漢武帝徵用南山提封為上林苑”,宋仁宗說:“山澤之利應與大家共同擁有,這沒什麼必要。”
丁度說:“我事奉陛下二十年,每奉詔命,還沒有不涉及到憂勞勤政的,這大概是祖宗家法吧。”呂大防因而推廣祖宗家法以進呈,說:“從三代以後,只有本朝一百二十年中外無事。這是由於祖宗所立的家法最好,我請求舉其大概。自古以來皇帝事奉母后,不定時朝見,如漢武帝五天一朝長樂宮。祖宗以來事奉母后,都是早晚朝見,這是事親之法。前代大長公主使用臣妾之禮,本朝必先致獻恭辭,仁宗以侄兒的身份事姑母之禮見獻穆大長公主,這是事奉長輩之法。前代后妃所居之處多不整肅,宮人有時與朝廷大臣相見,唐代宮人入閣圖有昭容位。本朝宮禁嚴密,內外整肅,這是治理內廷之法。前代外戚多干預政事,常常導致敗亂。本朝母后之族都不參預政事,這是對待外戚之法。前代宮室多崇尚華麗奢侈。本朝宮殿只用紅、白二色,這是崇尚節儉之法。前代皇帝雖在禁宮,但出入都坐轎。我祖宗都步行從內庭出御後殿。難道是缺乏人力嗎?只是也想涉歷廣庭,稍稍冒寒冷暑熱,這是勤身之法。前代皇帝,在禁宮中帽子衣服苟且簡略。祖宗以來,閑居必定符合禮節。私下聽說陛下昨天郊禮完畢后,備禮謝太皇太后,這是崇尚禮節之法。前代多嚴於用刑,大者殺戮,小者流竄遠地。只有本朝使用刑法最輕,臣下有罪,只是免職貶官,這是寬厚仁政之法。至於虛己納諫,不好打獵,不崇尚玩味研習,不使用玉器,不貴珍奇異味,這都是祖宗家法,之所以致太平的原因。陛下不必遠遠效法前代,只要盡行家法,足以為天下。”宋哲宗很贊同。
呂大防樸實厚道憨直,不樹朋黨,與范純仁同時為相,同心協力,來輔佐王室。在朝正直,進用貶退百官,不以私心干預,不討好轉嫁怨恨,以希求聲譽,一共八年,始終如一。

受誣被貶

後來,呂大防懇請避相位,宣仁太后說:“皇帝正是壯年,您不可以就離開,稍等一年半載,我也就該到太后所應居的東朝去了。”沒有實行而太後去世。大防為山陵使,又命他以觀文殿大學士、左光祿大夫的身份知潁昌府。不久改任永興軍,使方便他的鄉社。入朝辭謝,哲宗對他慰勞很優厚,說:“你暫歸故鄉,將馬上召用。”不久,左正言上官均論大防敗壞役法,右正言張商英,御史周秩、劉拯相繼攻擊他,被削去學士,任隨州知州,貶為秘書監,分掌南京,居住郢州。言官又以他主修《神宗實錄》直書其事為誣衊詆毀,遷居安州。
呂大忠從渭州入朝應對,宋哲宗詢問呂大防是否平安,並且說:“執政大臣想要把他遷移到嶺南,朕獨令居住安陸,替朕傳話問候他。大防樸實正直被人所叛賣,三二年後可以再相見。”大忠把哲宗的話泄露給章惇,章惇恐懼,懲治更加賣力。
紹聖四年(1097年),於是貶為舒州團練副使,指定在循州居住。大防到達虔州信豐而生病,告訴他的兒子呂景山說:“我不再向南了!我死後你回去,呂氏還有傳人。”於是去世,終年七十一歲。大忠請求把大防歸葬,得到允許。
宋徽宗即位后,恢復大防的官職。宋高宗紹興初年,又恢復大學士,贈太師、宣國公,謚號“正愍”。

性格特徵


呂大防身高七尺,眉目秀髮,聲如洪鐘。從小端肅穩重,沒有嗜好,經過街市眼睛不斜視,閑居像接待賓客一樣。每次朝會,威容儀錶敬肅,神宗常常目送他。與大忠及弟弟大臨同住,相與切磋論道考禮,弱冠婚姻喪祭全部本於古代,關中地區言《禮》學的當推呂氏。大防曾為《鄉約》說“:凡是同約者,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有善行就寫在冊上,有過失如違背鄉約的也寫上,三次犯過就實行懲罰,不改過的人絕跡。”

歷史評價


《宋史》:大防重厚,摯骨鯁,頌有德量。三人者,皆相於母后垂簾聽政之秋,而能使元祐之治,比隆嘉祐,其功豈易致哉!大防疏宋家法八事,言非溢美,是為萬世矜式。摯正邪之辨甚嚴,終以直道慍於群小,遂與大防並死於貶,士論冤之。頌獨巋然高年,未嘗為姦邪所污,世稱其明哲保身。然觀其論知州張仲宣受金事,犯顏辨其情罪重輕,又陳刑不上大夫之義,卒免仲宣於黥。自是宋世命官犯贓抵死者,例不加刑,豈非所為多雅德君子之事,造物者自有以相之歟?

軼事典故


蘇軾一次去拜訪好友呂大防,恰逢呂大防午睡,蘇軾就在客廳里等。但呂大防特能睡,蘇軾一下子等了兩個時辰,不禁大怒,決定要拿呂大防出出氣。終於呂大防起床了,慢吞吞地接待蘇東坡。蘇軾說:“剛才趁你午睡,我在你客廳轉了轉,你客廳里的擺設雖然都很不錯,但都不如一隻有三對眼睛的烏龜。”呂大防知道蘇軾要調侃他,但不知會從哪調侃起,支吾著說:“哪裡有三對眼睛的烏龜?”蘇軾說:“唐中宗時,有大臣進獻烏龜給他,唐中宗就問烏龜若有三對眼睛會有什麼好處?大臣回答說,烏龜若有三對眼睛,自然就用三對眼睛睡覺,睡覺的時間自然就比普通烏龜多三倍。”

家庭成員


其先祖為汲郡(今河南衛輝)人。祖呂通,太常博士。父呂蕡,比部郎中。呂大防和他的兄呂大忠,弟呂大鈞、呂大臨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的官宦之家,兄弟四人人皆登及第,並稱藍田呂氏四賢。

史書記載


《宋史》卷卷三百四十、《東都事略》卷八九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