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

劉建偉,字,厚土;男,漢族;1975年9月生,河南省內鄉縣人。

藝術簡介


劉建偉作品欣賞
劉建偉作品欣賞
擅畫八哥、麻雀、牡丹、梅花、菊花、竹子等。作品已形成了自己典雅、樸實、自然的風格。其特點為取
,雅俗共賞。參展覽,獲獎。《春乾坤》香港、台灣展紙,深讚譽。《秋語》獲財政系統屆畫攝影賽獎;《曉》、《江嬌》、《篆刻品》審計系統首屆職畫展優秀品集;《香》獲牡丹競選畫賽獎。巨幅品《園春》懸掛河南電視台會議大廳。許多作品被日本、新加坡、義大利、荷蘭、香港、台灣等國家及地區知名人士、國內省級以上博物館、藝術館收藏。《中國書畫報》、《中國畫》等三十多家媒介對其作過專題報道。個人藝術成就載入《中國當代書畫名家詞典》、《海峽兩岸書畫名人大辭典》、《跨世紀著名書畫家經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內蒙古書畫院院士集》等大型書籍。出版有《劉建偉國畫作品集》。

簡介


劉建偉,武,畢業省化藝術校。獲省小戲小品小劇種調演表演一等獎。
他基本功紮實,唱做念打皆備,刻畫人物真實自然、生動,表演嫻熟、經驗豐富。
在《三岔口》、《龍宮借寶》、《教子》、《薛剛反唐》、《假婿乘龍》、《范進中舉》中擔綱主演。
劉建偉,主工武生,獲山西省小戲小品小劇種調演表演一等獎。他唱做念打皆備,刻畫人物真實自然、生動,表演嫻熟、經驗豐富。
劉建偉,在晉劇傅山進京》中扮演“太監”,出場很少,沒有唱腔,也就是在劇中有過幾句傳口令式的念白,但對觀眾看來,可謂演得活靈活現。在劇中,劉建偉首先有一條帶有濃郁的晉腔晉調的“太監”嗓子,有時候又用的是京白,加上腰略彎,頭微抬,步子邁的不前不後,走的不緊不慢,一副十足的“太監”模樣,只要看過這齣戲的人,讓你不記住他都不大可能。
知道劉建偉,還是山西衛視走進大戲台》節目開播時間不長,看他在“名家名段”欄目里表演“鬧龍宮”,他扮演的孫猴子,武打動作不很火爆,卻充滿了滑稽和調皮,顯現出了孫猴子的靈性和“鬧”的歡樂。劉建偉還在其中有一段棍舞刀的表演,能夠用棍隨意玩轉刀,並飛上、翻下、旋轉、頂立,做出各種花樣來,難度之高,令人乍舌。
後來,看謝濤主演的《范進中舉》時,劉建偉在劇中扮演“花子”,一下把年齡縮了水不說,從扮相上也需要弄成娃娃生的樣子,其演出還要表現出苦中找樂、苦中顯情、苦中盡善、苦中知義等情態,這些劉建偉都做到了,且做的很到位、很適度。單就其在表演過程中的“笑容”,就很好地把握住了編劇和導演設計的人物性格,喜時給人覺得很燦爛,怨時又讓人感到很有節,加之調皮詼諧,著實可圈可點,因為他深知“花子”畢竟是花子,對“歡樂”,自己可以選擇和決定,而“惱怒”,則必須受制於人,至於調皮和詼諧,那就自然成了劉建偉塑造劇中人物的藝術能力了。

生涯


在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李月仙舞台生涯50周年慶典演出時,劉建偉在李月仙獻演的《卧虎令》(片斷)里曾經扮演了衙役李僳,與王波扮演的衙役張傑,一起在人物塑造上,表演的異常出彩,直把一個貪生怕死、鼠膽自私的李僳和一個與民同怨、主張正義的張傑,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網上搜一下劉建偉,也能搜到一些影音資料,如劉建偉扮演的家人老薛保(《教子》)、解差崇公道(《起解》)、店家劉利華(《三岔口》)等,角色不大,但演鬚生像鬚生,演文丑像文丑,演武丑像武丑,很有個性特點,讓人不由得會想起演藝圈裡常說的“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話來,劉建偉就應該屬於這樣一個常演且會演小角色而卻不是小演員的優秀表演人才。

畫家劉建偉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太行書畫院副院長。畢業於南陽理工學院藝術系。
劉建偉
劉建偉

主要書畫活動:

2005年作品《冬韻圖》入選中國美協第二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2005年作品《春潮》入選中國美協胥口杯“太湖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6年作品《山裡人家》入選中國美協“黃河壺口贊”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12年作品《中國釣魚島》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三屆工筆山水畫展。
2013年作品《聖地新綠》入選中國美協“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3年作品《和諧清韻》入選中國美協首屆“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展。
2014年作品《小村墨韻》入選中國文聯、中國美協2014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
2014年作品《霜天清韻》入選中國美協翰墨齊魯•首屆全國花鳥畫作品展。

山水情懷 藝術人生

——讀劉建偉山水畫作品
文/丁 傑
中國山水畫傳統源遠流長,兩宋時期,其地位更是一度超過人物畫,居中國畫三大類題材之首。人們對山水畫的喜愛,可見一斑。可是,為什麼畫山水?怎麼樣畫山水?什麼是好山水?一個答案:精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中國的魏晉時期,文化人推崇老莊思想,追求個性自由和貼近自然,為山水畫的精神規範了內在的素質,即實踐山水畫的意義在於寄託生命的“天人合一”的生存價 值。山水畫歷經各朝代,無不體現出當時的時代精神。在我們這個多元開放的新時代,包括山水畫在內的各種題材中國畫愈加色彩繽紛而又各臻其極。然而當代中國 書畫界也充斥著大量矯揉造作的作品,無論是精神習性還是思想內涵,都太形式化,故顯僵硬刻板,真正“源頭活水”,帶有精神魅力的作品少之又少。
十里春風雪未消 124x246
一個優秀的畫家,只有創作出持續鮮活的生命力作,才有可能成為經典。藝術的尊嚴來自生活和自然,僅僅停留在把玩筆墨的程度,遠遠不夠。青年畫家劉建偉從小 生在奇峰競秀、滿目涌翠的伏牛山深處,大自然給了他藝術的靈感,同時賦予了他睿智、樸厚的性情。自幼對中國畫的摯愛,為他藝術思想的生髮和繪畫風格的形成 早早埋下了種子。在後來中國畫的探索中,劉建偉更是以心取象,注重筆墨和學識修養,通過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習,深得古人要義,鑄就了自身紮實的功力和上乘 的學品。他的作品,清新醇厚,格調高雅,一股清健剛正的氣息充溢其間,令人神清氣爽。在他筆下,山生得峻拔,富有博大的胸懷感,水流得溫暢,富有自由的瀟 灑意趣,樹長得清秀,富有雋永的欣喜情愫。進而讓我們深刻感悟到,山是了劉建偉的山,水是了劉建偉的水,連樹也成了劉建偉的樹。
有人曾說,繪 畫藝術永遠就像一枚硬幣的兩個面,一面是畫什麼;一面是怎麼畫。畫家一輩子就是在把不肯扔掉的一枚“硬幣”,翻過來瞅,翻過去看。至於怎麼畫,那就要看畫 家本人的喜好與取捨了。曾見過劉建偉置辦了大量宋代沈周范寬等大師的畫作集子,問他,他說要學習啊,吸取營養。但他的“山水皴筆”卻找不到半點“雨 點”、“豆瓣”、“釘頭”等終南隱居者皴技的影子。可見,劉建偉學的是宋人性情,而非其皮毛。他多焦墨寫生作品,直讓人拍案叫絕,驚出一身“熱汗”——其 畫之皴,不勾不染,不點不擦,幾乎是一味的皴,且是一味的焦墨干筆。寫意空白為山,寫意墨痕為樹,視覺之下,一片蒼鬱,滿紙蓬勃。鮮活至極!令人大爽大 快!既便是相對規矩的作品,也氣韻橫生,別開生面。怎麼畫的最高境界應為創新。創新是捷徑。創新也是險境。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中國畫是以境界取勝的,真正的中國傳統文人畫就是哲學畫。清代的著名畫家松年說得深刻:“仙佛現諸法象,鬼神施諸靈異,山河造出奇景天開,皆令人不可思議 之景也。”劉建偉的作品,筆法嫻熟精湛、剛健正派,正合乎天地之氣,人文之氣,以及正氣集所在,這是難能可貴的。他這種“內美”的精神格調,在筆墨之間處 處都能體現出來,那份“凈心詩意”的品質,讓他的山水畫給人以輕靈飄逸的感受,著實秀美非常。
小村清韻 173X93
孟子曾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萬章》下),作品的高下是由內在的意境,而不是外在的題材決定的。關照自 身,其實是作者內心的詩性所在,所以在劉建偉的國畫作品中,經常能看到內心流動的詩意和品性。譬如他入展第二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 的《冬韻圖》、入選胥口杯“太湖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的《春潮》等等,看似迷濛蒙的山河,卻透露出一絲不凡,意境開闊,氣韻飽滿,波光回連。古人有 云:“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足見隱者的精神力量,能合乎本心,順法自然。劉建偉的中國畫,有身在市中,心在山川的“大美”境界,有“畫中有畫”之 味,是為隱者之美。莊子在《知北游》中就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意與景的相結合,形神合一。劉建偉入選2014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的《小村墨韻》及入選“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的《聖地新綠》等作品,筆墨凝沉,張馳有度,給人一種視野壯闊、筆法柔靜之感,重實,亦重意。可謂“氣從意暢,神與境合”。
佛經說:“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也正是因為有呼吸才能有靈氣,繪畫也是如此。然神韻,則是“天機迥高,思與神合”之境界。所以“藝境”,要看“人境”。人格思想境界越高,藝術的關照能力就越強。“人無品,則畫無品;人不正,則畫必邪”,這是古人品評畫家的標準,現在我們也應作如是觀。我們常說,“畫品如 人品”。劉建偉在這一點上,體現了文人畫家的精神風範。中國美協理事丁傑曾這樣說:“劉建偉的山水畫體現了人的追求。”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一幅上佳的山水畫,除了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畫家將所見升華成所感,再進而升華為自己靈魂幻化的“景緻”,然後再付諸筆墨。這個從 物質到精神的全過程,演繹於千萬年,也演繹於一瞬間,成為人類輝煌的情感史實。劉建偉在繪畫藝術創作當中,表現出對山水的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的創作慾望與 大自然的心靈碰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思想和風格,可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劉 建偉的山水作品經過對素材的盤活提煉,再經過對內容的思考布局,呈現著畫家全方位的審美境界和思想追求。作品中既有著對山水事物的具象描摹,也有著對自然 精神的抽象提純,一邊共鳴著普通意義上的接受美學,一邊喚醒著特殊內涵里的靈魂敬仰,讓雅俗共賞的審美行為成為合理的存在。
譬如《太行晨曲》,雲霧瀰漫,山高險峻,風展迷濛。在筆墨技法上,獨特幹練,畫感協調,用墨著色也很講究。墨正,則情感飽滿,含蓄內美。中國畫歷來都講天 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官神氣韻。“官”是器官,指的是握筆的手,而“神”,就是指的“知覺”,是一種“知覺思維”。劉建偉在山水畫的創作中,最能烘托出空 靈、古遠、寒荒、幽密、神奇的意境,這一點在《高秋圖》、《白雲無言漫相留》、《神韻太行》有很深的印象。
時下的山水畫越來越多,但接近於現實和精神並存的理想之作,創作風格出新的,其實並不多見。劉建偉一直秉承的回歸傳統而又推新的創作原則,給他的作品打下 了深厚的基礎。他在傳統山水畫創作上,反覆推敲、提煉,通過對不同時節,不同氣象的情景的詩意轉換,從而散發出迷人的魅力,飄逸靈動,讓人眼目一亮。觀摩 他的作品,你會被他濃厚的詩境所感染,著迷山水形式的千姿,漫步在輕靈的山霧中,把山水的冷峻和豐碩,表現的淋漓盡致,真正把“情境”變成了“畫境”。這 就是“畫中有畫,味外有味”的境界。山水在現實中不過是靜態的,缺乏精氣神韻。也許是因為劉建偉從小在大山深處長大的緣故,所以他對山水的理解,會比一般 人更加的敏銳和感性。其實對於畫家而言,感性的認識,敏銳的捕捉都很重要。俗話說:“書養性,畫養根”,不是不無道理的。而他的這作品,正好來自從小長大 的伏牛山,經常寫生的太行山。山的魂魄,水的靈氣,彩墨和用筆均屬上乘,意自深遠。在《山野碩秋》當中,畫的是群山豐碩,一片生機之景。水中有詩,山中添 色,就連屋舍都平添幾分生機。這些印象在劉建偉的記憶中是豐富而生動的。劉建偉筆下的山,看似高聳,然則不落鋒芒,可以看得出劉建偉在思想性格當中,是一 個習慣於回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青年畫家。
劉建偉是諸多畫家中最有內涵、最具風骨者。從他整體的畫品里,我們體會出了一種藝術的人生,人生的藝術。所謂“藝術的人生”,即藝術作品中蘊含了人生的精 神;所謂“人生的藝術”,即人格化的生命中充沛著藝術。劉建偉的山水畫作,不同於一般“庸才”的擬古,也不同於另類“達人”的浮躁,他沉著內斂,有著創作 主體面對大千世界時真實可愛的衝動,這種衝動使他在變化中求新,在傳統中求精,正是這樣的思想覺悟,讓他的作品筆韻淋漓,萬物飄逸。這是劉建偉的長處,可 以說是探索中懷有的一種大化之境,即嚴肅莊重而不失寧靜致遠的思想品質。他始終以一個真正傳統文人的情操堅持著自己的繪畫信念,保持著敏銳的觀察與思考,在他謙遜、勤奮外表下,有著文人深厚的內涵和寄情山水的情懷。在當今中國,像他這樣的畫家真是不多。劉建偉還很年輕,他的探索和鑽研也還一直在路上,所謂“藝無止境”,只要孜孜不倦的努力,肯定會有大的進展和新的收穫。
(作者系中國美協理事、中國文聯美術藝術創作中心主任、著名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