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漁場
秘魯漁場
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鯷魚等800多種魚類及貝類等。秘魯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經過,在常年盛行西風和東南風的吹拂下,發生表層海水偏離海岸、下層冷水上泛的現象。這不僅使水溫顯著下降,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上大量的硝酸鹽、磷酸鹽等徠營養物質;加之沿海多雲霧籠罩,日照不強烈,利於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
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鯷魚等800多種魚類及貝類。秘魯漁業資源之所以如此豐富,與沿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分不開的。對於冷水性魚類,特別是鯷魚(喜 20℃以下的冷水)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因而秘魯沿海一帶便成為大漁場,漁區寬約370千米。
秘魯沿岸處在東南信風帶內,東南信風從南美大陸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底層海水便上升補充而形成上升補償流,該補償流便把海底營養鹽類帶至表層,表層海水在風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則由深層的海水來補充,深層海水上翻,帶來了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蝦提供充足的餌料,形成大漁場。因此秘魯沿岸盛行的上升補償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
個別年份,南、北赤道暖流逆流,使秘魯沿岸氣溫變高,離岸風較弱,冷海水上泛得較少,海水溫度較常年升高,魚類不適應較高的水溫,大量死亡。此時發生的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本格拉寒流附近也有世界性的大漁場——東南大西洋漁場,在高中地理必修本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課中的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東南大西洋漁場”字樣。
東南大西洋漁場的成因與秘魯漁場成因類似,都是在離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
綜述
秘魯漁場
洋流與漁場分佈有著密切關係。魚類經常性的餌料是浮遊動物,浮遊動物依靠浮游植物生活,而浮游植物的分佈又由營養鹽類的多寡來決定。表層營養鹽類多的海區,浮游生物就多。表層海水的營養鹽類,由於浮游植物的消耗,含量減少;表層以下,營養鹽類消耗很少,一般含量較豐富。寒、暖流交匯和上升流都能把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寒、暖流相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引起上下翻騰,於是把下層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種魚類都集中到這裡來覓食。鳳尾魚是這裡的特產。
鳳尾魚
鳳尾魚
鯷魚
鯷魚
(可以參考拉尼娜現象)
南美洲及太平洋東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魯與厄瓜多)海水異常增溫並東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現象,因其多始發於每年聖誕節前後,故被稱作“厄爾尼諾”(ElNino西班牙語即“聖誕之子”的意思)。
“厄爾尼諾”現象
規律
厄爾尼諾現象大約每隔3至7年便出現一次,活動期通常延續一年以上,其間還間隔出現反厄爾尼諾現象(即東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溫異常變冷——拉尼娜現象)。
影響(1)全球性氣候異常。厄爾尼諾,擾亂海流模式及大氣環流,赤道以南東南信風減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減弱或消失,赤道逆流加強。南太平洋東部及沿岸水溫異常升高,降水增多,太平洋西部變得乾旱少雨,非洲撒哈拉沙漠卻異常乾旱。
(2)全球氣候變暖。厄爾尼諾暖流西流的過程中與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發生碰撞,使其向北移動。黑潮暖流是橫越太平洋的一支暖流,來自日本附近,通常把巨大的熱量輸往東太平洋海域。它的北移,使北部海域水溫上升,北半球氣溫升高。
“厄爾尼諾”現象
(4)特大風暴潮災。海洋學家多年研究發現,慘重的風暴潮災的發生與厄爾尼諾現象有直接關係。
(5)全球性瘟疫流行。厄爾尼諾現象擾亂了全球原有的氣候模式,誘發一此天災,導致了某些生物的遷徙,從而誘發某些流行性瘟疫在世界各地的傳播。1993年加勒比海和美洲中部地區流行的登革熱、流行性瘟疫在波多黎哥及中美洲和巴西北部地區肆虐橫行;1994年孟加拉流行的霍亂、南美洲流行的肝炎及東方馬腦炎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傳播,也都與厄爾尼諾有直接的聯繫。
(6)連帶的經濟損失。1973年厄爾尼諾現象時,秘魯鯷魚大量死亡或南遷,導致以鰻魚為食的鳥類大量死亡。這一年,秘魯的魚獲量由常年的秘魯捕魚量從1030萬噸銳減到180萬噸,。出口下降,漁民無收,漁民大批失業。以鯷魚(沙丁魚)為原料的魚粉業出現蕭條時期,廠房倒閉,魚粉業價格迅速上漲,世界各地以魚粉作飼料的廠商,不得不改用大豆作飼料。於是,大豆價格也猛漲,甚至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豆腐價格也提高了很多。強大的厄爾尼諾暖流,給世界經濟的某些方面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徠(7)生命財產損失。1982年至1983年的強厄爾尼諾現象,使秘魯北部和厄瓜多洪水泛濫,造成600人死亡,損失達6.5億美元;同時,引起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嚴重乾旱,使400人死亡,損失達30億美元;1997年——1998年,厄爾尼諾引起世界上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秘魯漁場是由秘魯沿岸的上升補償流形成,而補償流的形成和東南信風密切相關。同時,秘魯寒流冷海水上泛,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和浮游生物,從而形成冷水性漁場。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秘魯漁場的魚大量死亡,其成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1.溫暖海水大規模南下,改變了魚類的生存環境,導致魚類的大量死亡。
2.東南風減弱,使上升補償流減弱,營養鹽類減少,浮游生物減少,魚類缺乏食物死亡。
3.水溫升高,海水的含氧量等物理、化學成分改變,使魚類死亡。
2.紐芬蘭漁場,是由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形成的。
秘魯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