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文天祥創作五言律詩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全詩沉鬱頓挫,頗有杜甫風味。
前兩聯即景抒情,詩人描繪出一幅肅殺凄涼,而又有聲有色的迷濛秋雨圖。淡煙籠罩著楓葉,細雨飄打著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於江邊,凄切的蟬鳴迴響在四壁,真是可畫可詩。被迫罷官,退居文山的詩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發心中的鬱悶和不平。
後半轉入抒情,先化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以抒發遭打擊的怨恨,再訴說壯志難酬的痛苦。尾聯陡起,一掃沉鬱悲涼,轉為仰天浩歌,率直地發出“丈夫壯氣須沖斗”式的吶喊.
逶迤:對蹉跎日月的無限感慨。
尾聯:運用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常典,很好地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一度掌理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直言斥責宦官董宋臣,譏諷權相賈似道而遭到貶斥,數度沉浮,在三十七歲時自請致仕。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他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內部失和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與張世傑、陸秀夫、陳宜中等擁益王趙昰為帝,因建策不被採納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后再攻江西,終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