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北宋張耒詩作

《夜坐》是北宋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通過詠不甘凋零的梧桐來寄託自己倔傲的心志,小詩寄寓了詩人不甘寂寞、積極人世、老而彌堅的自強精神,是一首激勵人們積極向上的好詩。此詩用詞淺顯平易卻寓意深切。

作品賞析


這首詩首句起得平穩,次句承接自然,三句陡然轉折,末句推向高潮。結構上的特點,是由詩人的整體構思決定的。由靜看到細聽,到深入地想,是詩的脈絡。表現積極抗爭的人生態度,則是詩的主旨所在。
首句“庭戶無人秋月明"緊扣詩題“夜坐”二字,交代了環境。詩人在夜深人靜之時,難以成眠,獨坐月下,把自己融進了靜謐而優美的自然之中。“秋月明”三字,乍看似陶淵明“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的明澈淡遠之境,可是韻味迥然不同。“庭戶無人”四字,將月色襯托得孤冷寒冽,使秋景變得蕭瑟清寒。
次句“夜霜欲落氣先清”,使人驚嘆詩人對大自然觀察、描繪的細膩與準確。清秋之夜,霜霧並不是驟然降臨,它常常是隨著月轉星移而逐漸顯現,所以詩人用了一個“欲”字。氣清才顯月明,月明益見氣清,兩者互為因果。此句與上句所構成的境界,使月與人離得更近了。明月近人,才更能逗引詩人心馳神往。
后兩句“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這時,詩人獨坐室內,靜聽秋聲,不免神馳千里,情騖八極。他從稀稀落落的桐葉聲中,聽出了剛強的抗爭精神、強烈的生命力,從而心靈受到震動,被帶進了對人生哲理深邃而渺遠的思考之中。當霜風凄緊之時,幾葉寒桐迎風抖動,錚錚有聲,多麼扣人心弦。“尚”字緊扣上句而來,表明這數片寒葉在寒風中仍不甘心凋零,同時還暗示詩人內心的倔強之態。詩人此時聞聲興感,情懷發於不自覺,正是思與境諧的天然妙合。
此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古典詩詞摹寫梧桐抒發秋意,通常表示悲秋的情結,睹物傷懷,見葉落更覺秋深。用梧桐殘葉迎風尚能發出聲響,來書寫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胸懷與抱負。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張耒晚年的作品,創作時間大約在崇寧(1102-1106)末期。張耒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卻十分坎坷,晚年罷官后,投閑困苦,卻口不言貧,這首詩就表現了他剛毅而超脫的性格。

作者簡介


張耒(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生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歿於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歲。
他是宋神宗熙寧進士,歷任臨淮主簿、著作郎、史館檢討。哲宗紹聖初,以直龍閣知潤州宋徽宗初,召為太常少卿。蘇門四學士之一。
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詩學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流傳很少,語言香濃婉約,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
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等。《少年游》寫閨情離思,那嬌羞少女的情態躍然紙上,讓人羨煞愛煞,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濃得化不開”。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詞有《柯山詩餘》,趙萬里輯本。后被指為元佑黨人,數遭貶謫,晚居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