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浣溪沙·一卷離騷一卷經

《浣溪沙·一卷離騷一卷經》是清代女詞人吳藻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景,虛實相生,景中藏情,勾勒出一幅“,秋窗夜雨圖”無一字著“愁”而愁思無限的苦悶之情卻已充溢其中;下片抒情,在愁苦的氛圍中描繪了心境並回應前文,自嘲“聰明誤人”。全詞遣詞清寂疏朗,心境沉鬱蒼涼,以婉約之筆調描繪出詞人消磨於曲折愁苦人生的無奈,幽怨蘊藉,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寫景。首句先從几上的陳設落筆,一卷《離騷》、一卷佛經並置案頭,意象頗簡明,短短七個字便包含了時空對比轉換,含意深遠,境界高渾。其中既有實景,也有虛景:實景為秋夜書房陳設,虛景是對自己兩種不同生活的高度概括,即《離騷》是理想,是少女時代感性的夢;而佛經是現實,是已為人婦的理性思考。次句緊承首句的從空間落筆而從時間入手,這裡,“十”是虛數,概言其多,與前句“一”形成強烈的對比,兩句濃縮了詞人的心路歷程,極有概括力地摹畫出詞人多年來孤寂、清苦的生活:“一卷《離騷》一卷經”,生命中的寄託唯此兩個“一卷”,其餘皆不足道;“十年心事十年燈”,這兩個“一卷”都已歷經多年。緊接著,末句的反問,進一步映襯出詞人憂愁悲苦的凄涼心境。正在這青燈飄搖、心事恍惚之際,窗外雨打芭蕉,秋聲凄厲,不僅突出了環境、氣氛的悲涼,而且“幾秋聲”的幾字,道出了年年如此,歲歲依舊的憂愁苦恨,真實地再現了詞人生活痛苦的狀況,平添了幾分哀怨。至此,虛實相生和景中藏情中,一幅“秋窗夜雨圖”被勾勒了出來:冷雨中,一間書房內,女詞人獨坐其中,房內佛燈飄搖,窗外雨打芭蕉。雖然從屋內到屋外、從空間到時間、從激情的《離騷》和淡然的佛經到耿耿青燈和芭蕉夜雨中無一字著“愁”,但愁思無限的苦悶之情卻已充溢其中。
下片抒情。在愁苦的氛圍中,詞人“欲哭不成還強笑,諱愁無奈學忘情”。既描繪了心境,又回應了前文《離騷》、佛經並列的原因;既是對生活的“無奈”,又是詞人“‘痛定思痛”時的情感表現。空有才情不得身為男兒已是生平憾事,作為才女又不能嫁一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伴侶,想想都是悲哀,故而“欲哭”;但是商人丈夫雖然不解風情,卻對自己極為欣賞,並為自己提供了極大的人身自由和優厚的物質條件,只好“還強笑”。然而,這畢竟不是自己嚮往的“琴瑟和鳴”,於是為“諱愁”而“學忘情”。一“學”字,把詞人強顏歡笑,假裝無愁的痛苦心態活生生地襯託了出來,正如趙慶禧在《香雪廬詞序》所說:“花簾主人之詞善寫愁者也。不處愁境,不能言愁;必處愁境,何暇言愁?”末尾的自嘲尤為沉痛:“誤人猶是說聰明。”詞人年少時慨嘆空有才情而報國無門,此時卻自嘲“聰明誤人”,貌似是對社會規範的自覺認同,實則是對自身處境的領悟:在全面壓抑個人才情的社會中,男子尚不能充分施展抱負,女性更只能“欲哭強笑”,面對現實,恐怕禪境才是一個解脫之道。當用出世的眼光來打量塵世,世人眼中的聰明也就成為“名累”的根源,詞人的自嘲也就顯得愈發清冷。
全詞遣詞清寂疏朗,心境沉鬱蒼涼,從燈前《離騷》與佛經的矛盾及樓外秋聲、芭蕉冷雨的凄清、肅殺之景生髮出深綿曲折的心緒,以婉約之筆調描繪出詞人消磨於曲折愁苦人生的無奈,以悲涼的意境烘托出詞人內心的苦痛、艱難的隱忍和難以釋懷的憤懣,幽怨蘊藉,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名家點評

江蘇當代文學學會理事嚴迪昌:①如果說,前選《金縷曲》(《金縷曲·悶欲呼天說》)是從宏觀上對人生、對女性生活的思考和把握,那麼這闋小令則從微觀角度抒露著其心聲。②詞情似略蕭颯,但憤激語意顯然。憤激也是種抗爭。值得玩味的是她的憤情實際上卻又以調侃、自嘲的語氣出之,這無異對壓抑而來的世俗勢力投去冷峻犀利的一瞥。③下片三句應與上片三句迴環觀照,始能發現小令誠不“小”。(《元明清詞》)
雲南省昆明市老幹部詩詞協會理事仉鳳峨:它上闋寫十年寒窗,下闋就“欲哭”、“強笑”,這是為什麼呢?從“父夫俱業賈,兩家無一讀書者”的情況看,其“詞意不能無怨”(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諱愁無奈學忘情,誤人猶是說聰明。”從這兒可以看出詩人感情上的沉重的壓抑。(《歷代女性詩詞曲精粹》)

創作背景


此詞是《花簾詞》中的後期作品,約在《金縷曲·悶欲呼天說》后五年。道光九年(1829年),詞人三十歲以前的心聲《花簾詞》結集。此時詞人大約二十八歲,婚後五六年的樣子,於某日,詞人創作此詞,對自己悲涼的身世作一沉痛的自訴。

作者簡介


吳藻(1799~1862),女,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詞人,字蘋香,自號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籍安徽黟縣。幼而好學,長則肆力於詞,又精繪事,自繪飲酒讀騷圖,又題飲酒讀騷圖曲。
著有《花簾詞》一卷、《香南雪北詞》一卷、《飲酒讀騷圖曲》(又名《喬影》)、《花簾書屋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