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中國儒學史的結果 展開

中國儒學史

魏晉南北朝卷

《中國儒學史(魏晉南北朝卷)》是201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中華。本書共分七章二十五節,對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儒學發展的歷程,進行了全面論述。

內容簡介


漢代儒學享有的獨尊地位,使得儒家學術尤其是儒家經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儒家失去了獨尊地位,不得不與玄學、佛學等共同爭奪江湖地位,而各個儒家學者更是與其他派系門徒展開了激烈地論爭。在這期間,又相互吸收、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故儒學的發展在這一歷史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本卷正是立足於這一背景前提下,於緒論部分對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特點進行了系統地論述,脈絡清晰地理出了儒學在這一時期大概路線歷程。
本書的后六章,又分節對不同政權統治下,儒學發展的不同特點及各自代表學者主要論著及思想進行了詳細論述。

編輯推薦


《中國儒學史:魏晉南北朝卷》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我們為什麼要編著一部《中國儒學史》,這是由於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進程之中。民族的復興必然與民族文化的復興相關聯,而“儒學”在我國的歷史上曾居於主流地位,影響著我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學的復興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分不開的,這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儒學自孔子起就自覺地繼承著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從歷史上看它曾是中華民族發育、成長的根,我們沒有可能把這個根子斬斷。如果我們人為地把中華民族曾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子斬斷,那麼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沒有希望了。因此,我們只能適時地在傳承這個文化命脈的基礎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看,我估計在二十一世紀儒學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在中國、甚至在世界(特別是在東亞地區)將會有新的發展。為什麼儒學會有一個新的發展?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經濟的原因,更與“西學”(主要指作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學等等)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學)所進行的全方位的衝擊有著更密切的關係。回顧百多年來中國的歷史,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文化(“中學”)在與西方文化(“西學”)的搏擊中節節敗退,“全盤西化”(或“全盤蘇化”)佔盡上風,甚至“打倒孔家店”成為某些中國知識分子標榜“進步”的口號。可是在這樣艱難的“中學”日衰的形勢下,中國仍然有一代又一代的學人,一方面堅忍地傳承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另一方面又以廣闊的胸懷融合著“西學”的精華。他們深信“中學”,特別是“儒學”不會斷絕,自覺地承擔著中國傳統文化“存亡繼絕”和復興中國文化的使命。因此,正是由於“西學”對中國文化的衝擊,使得我國學者得到了對自身文化傳統進行自我反省的機會。我們逐漸知道,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應該發揚什麼、應該拋棄什麼,以及應該吸收什麼。因而在長達一百多年中,我們中國人在努力學習、吸收和消化“西學”,這為儒學從傳統走向現代奠定了基礎。新的現代儒學必須是能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能為當今人類社會“和平與發展”的前景提供有意義的精神力量的儒學;應該是有益於促進各民族結成團結、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處的大家庭的儒學;新的現代儒學該是“反本開新”的儒學。“反本”才能“開新”,“反本”更重要的是為了“開新”。“反本”必須要對儒學的源頭有深刻的了悟,堅持自身文化的主體性。我們對儒學的來源及其發展了解得越深入,它才會越有對新世紀的強大生命力。“開新”要求我們全面、系統地了解當今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思想文化發展的總趨勢,這必須對儒學作出適時的、合乎時代的新解釋。“反本”和“開新”是不能分割的,只有深入發掘儒家思想的真精神,我們才可能適時地開拓儒學發展的新局面;只有敢於面對當前人類社會存在的新問題,才能使儒學的真精神得以發揚和更新,使儒家在二十一世紀“反本開新”中“重新燃起火焰”,以貢獻於人類社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漢末儒家名教之治的衰落與危機
第二節 學術思想的轉型與新舊思潮的對立
第三節 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及其融合
第二章 三國魏晉之際的儒學
第一節 三國政權與儒學
第二節 蔣濟及其《萬機論》
第三節 桓范及其《世要論》
第四節 杜恕及其《體論》
第三章 西晉時期的儒學
第一節 西晉政權與儒學
第二節 袁准及其《袁子正書》
第三節 傅玄及其《傅子》
第四節 裴顧及其《崇有論》
第四章 東晉時期的儒學
第一節 東晉政權與儒學
第二節 葛洪《抱朴子外篇》的儒學思想
第三節 孫盛的儒學思想及其對道、玄的批判
第四節 戴逵的儒學思想及其對玄、佛的批判
第五章 南朝的儒學
第一節 南朝政權與儒學
第二節 何承天的儒學思想及其對佛教的批判
第三節 范縝神滅論》在儒佛之爭中的地位和影響
第四節 劉勰及其《文心雕龍》的儒學思想
第六章 北朝的儒學
第一節 北朝政權與儒學
第二節 蘇綽《六條詔書》的儒學新義
第三節 劉晝及其《劉子》的儒學思想
第四節 顏之推及其《顏氏家訓》的儒學思想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經學及經學思想
第一節 王肅的經學思想
第二節 王弼經學的玄學化及其儒道會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