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爾地夫群島的結果 展開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簡稱“馬爾地夫”(Maldives),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距離印度南部約600公里,距離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分佈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約200個島嶼有人居住。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小的國家。

指南


馬爾地夫位於斯里蘭卡南方650公里的海域里,由北向南經過赤道縱列,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礁島群地帶。1000多個島嶼都是因為古代海底火山爆發而成,有的中央突起成為沙丘,有的中央下陷成環狀珊瑚礁圈。若能搭乘小飛機遨翔於馬列南、北環礁,從空中俯瞰馬爾地夫,您定會驚異非常,無際的海面上,星羅棋布一個個如花環般的小島,猶如天際抖落而下的一塊塊翠玉。小島中央是綠色,四周是白色,而近島的海水是淺藍色、水藍、深邃的藍,逐次漸層,印度洋有如一面藍色的天鵝絨布,在藍色天鵝絨布上,則綴飾著一串串的翡翠、綠寶石。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許多人以“似天際抖落的翡翠”來形容馬爾地夫的地貌,也有人把它喻為印度洋上最美麗的花環。事實上,馬爾地夫由梵文Malodheep演變而來,就是花環的意思。從高空俯瞰馬爾地夫,各個島嶼星羅棋布,真如一塊塊碧綠的翡翠散落在蔚藍海洋。有的島上只站著一個小涼棚,令人覺得,小王子可能隨時就出沒。各個島嶼都有特殊的機能,如首都島、機場島、度假島等。全國約有30萬人口,200多個島嶼有居民,許多是無人的荒島。
度假主要分佈在南、北馬累環礁(South Male Atoll和North Male Atoll)。大概80多個島嶼讓度假村“稱霸”一方,也即是說,許多國際著名度假酒店,以租約方式佔用一島,借大自然的陽光、海水、沙灘、椰林、熱帶魚,營造了深具各自特色的休閑氣氛。來到這些島嶼度假村,就別怕精力用不完,天然資源加上人工創造,酒店經營者總有辦法叫人流連返。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語言
Divehi語、僧伽羅語、英語。
氣候
熱帶海洋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約30攝氏度,濕度較大,5-10月受季風影響,雨量不多。
時差
馬累比北京晚3小時。
著裝
幾套輕便的夏裝,以T恤短褲為佳,但必備一套長袖上衣和一條長褲,因馬累是伊斯蘭教勝地。
必備用品
釣魚需帶手電筒,工作手套;潛水靴和潛水手套(此為在海灘娛樂和潛水時必備,以防止受傷)。
貨幣
馬爾地夫貨幣為Rufiya,亦稱馬爾地夫盧比,1美元可兌換10-1盧比。
飲用水
酒店自來水不宜直接飲用,需購買礦泉水,大約3至4美元一瓶。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簽證
馬爾地夫為落地簽證。
禁忌
A、島上釣魚,採摘或踐踏珊瑚(包括海灘上),違者罰款可達5000美元;B、嚴禁在酒店內煮海鮮。
建議
如想在當地潛水,浮潛最好在國內購買面鏡、呼吸管和腳蹼,船潛最好在國內租借或購買器材,因當地價格較貴。另外在國內接受了潛水培訓可以省錢和時間。
注意
參加當地船潛活動必須接受過培訓。

購物


首飾、寶石、陶瓷、木製品及獨特的樂器和面具是當地的特產,超過50年以上的物品被視為文物,禁止出口。
馬爾地夫首都馬累不到兩平方公里。馬累(Male)也是一個珊瑚礁島,據說是“花環”的意思,國名馬爾地夫(Maldives)即來源於此。的確,這裡五顏六色的大小珊瑚環礁,就像海中盛開的朵朵鮮花。
馬累街邊的商店都不大,最多的是工藝品店,賣些木雕的魚、椰殼做的船、艷麗的手繪畫,還有一些店賣潛水用品。
在超市裡,貨架上,有新加坡的果汁、澳大利亞的罐頭、印度的雞蛋、台灣的塑料杯……還有江西生產的、十多年前我們用過的印著大紅喜字的火柴,就是看不到馬爾地夫自己生產、製造的任何東西。所有的蔬菜都貴得離譜,大蔥要合人民幣25塊錢一公斤!
遊客在當地可購買的土產有:貝殼產品,蘆葦墊子,木漆盒子。馬爾地夫嚴禁出口任何種類的珊瑚。遊客不可擅自收集沙灘或海中的貝殼,購買貝殼需要往當地受承認的商店。
逛街購物時間:
8.30am-11.00pm(星期六至星期四)
1.30am-11.00pm(星期五)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島上的商店在一天內會有5次暫停15分鐘的祈禱時間。不過,一些遠離首都的旅遊區並沒有嚴厲遵守此條例。
首都馬累魚市場 魚販師傅工夫巧
首都馬累(Male)為全國最“大”的島,只有兩平方公里,人口密集。只要有腳能走,便能在半天之內遊玩全市。市內的景點不多,有作為回教國家必有的回教堂與墳墓,魚菜市場和博物館。
魚市場相當有意思,每天傍晚,漁人們便把一天的收穫搬上市場去賣。金槍魚(Tuna)是主要的魚類。魚市場內有專門去皮取肉的師傅,一條4尺長的魚,只需一分鐘,便被分割成皮、骨、肉三份。馬爾地夫有豐盛的海產,馬累魚市場里那一桶又一桶的金槍魚就是證明。
馬爾地夫的漁業發達,因此特產也以豐富的海洋水產品為主,當地盛產鰹魚、馬鮫魚和貝類,遊客可以在所住的酒店品嘗到這些特產。除了水產品外,遊客在當地可購買的土產有:貝殼產品、蘆葦墊子、木漆盒子等。

交通指南


【海路】
馬爾地夫最常見的海上交通工具是一種稱為舵尼斯(Dhoanis)的當地製造船隻。一次行程的收費大約是在MRF50至MRF100之間,這需視個別的船主而定。當然,天氣也是考慮因素之一。舵尼斯船隻也是穿行在馬累國際飛機場(Hulhule)與馬累首都之間主要交通工具。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航空】
馬累首都本身並沒有自己的機場。馬累國際飛機場是建立在鄰近的瑚湖爾(HulhuleIsland)島上。馬爾地夫航空公司是國營航空。它在幾個區域國家如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歐洲提供航線服務。其它有提供馬累航線的航空公司包括AeroflotAustrianAirline,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S)及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Airline)。馬爾地夫航空公司也有提供川行哈霓瑪阿都(Hanimaadhoo),加途(Kadhdhoo),佳特土(Kaadedhdhoo)及甘(Gan)國內機場的航線。
【陸路】
這裡沒有提供巴士服務,但有的士服務。的士費用一般上都是定價MRF10(視目的地而定),另加MRF5給的士所運載的每一件行李。的士服務是24小時操作,遊客可以電話傳召的士。上的士之前,記得先問清楚價錢。基於安全理由,勸告遊客別乘搭輕型貨車。

飲食


馬爾地夫飲食帶有典型的熱帶風光特色,地道的馬爾地夫食物除了充滿地方色彩,也總離不開大海。又由於宗教習慣,馬爾地夫人不吃豬肉,而所需的牛肉需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他們常吃的肉類是家禽和羊肉,也常吃蛋類,魚則是吃得最多的食品。他們喜歡吃加有刺激性芳香調味品的肉、魚和蔬菜米飯以及紅薯、芋等澱粉食物。熱帶水果和蔬菜、麵包果、椰子、菠蘿等則終年不斷。隨手拈來就有煎魚、咖哩魚及魚湯,餐餐有魚為伴。
當地幾種著名的佳肴有炸魚球,金槍魚及椰子煮成的古拉(Gula)、辣魚糕(kuliboakiba)、椰奶加白飯布丁的浮尼玻阿綺巴(foniboakiba)和一種稱為其露撒把特(kirusarbat)的甜奶飲品。
杜法意翅泰(dhufaaechetai)是馬爾地夫群島盛行的一種嘴嚼的小食。這種小食的材料有檳榔果、檳榔葉、丁香及酸果、煙葉等。這種小食是島民每天飯後的零食。在街頭小巷的茶店裡,你也可以品嘗滾燙的熱茶及美味可口的糕點小食。當地著名的飲料是一種從棕櫚樹榦榨汁製成的甜香多迪(toddy)。
當地人還喜歡嚼用檳榔椰子葉捲成的椰子果碎塊和少量石灰漿,所以當地人的牙齒常被染成黑色。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的飲食頗像印度菜,但並沒有印度菜那麼辛辣,口味以甜淡為主,食物主要是雞肉,羊肉和魚。雖說捕魚業發達,但魚的做法較單一,喜歡將魚煎烤得很老,與中國人的傳統口味相差很大。
馬爾地夫是穆斯林國家,禁食豬肉。但是這裡是海島國家,盛產魚蝦蟹。這對於來自中國的老饕們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一般來講,渡假酒店提供的價格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價格包括早餐,午餐或晚餐(午,晚餐任選其一),還一種是價格包括每日三餐。用餐地點一般是酒店的主餐廳,以自助餐為主。酒店自來水不宜飲用,需購買礦泉水,每瓶(1.5L)約為美元3-4元。客人不能自帶飲品進入餐廳,否則可能被收取若干費用。不過每日的自助餐都有免費的礦泉水提供(不限量)。
早餐為國際式的自助餐,各種佐餐的沙拉,香腸,煎蛋應有盡有,還有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各色熱帶水果,五顏六色的果汁和甜品供大家品嘗。
中午,晚上的自助餐除了各色的冷盤,熱菜,甜品外,每天還會增加一些各國的美食,像義大利的PIZZA,法式牛排,日式生魚片等等。中式的餐食很少主要主要來自於的客人不多。如果您能夠講英文,建議您選擇半包餐的形式,這樣您能夠有機會品嘗到酒店內不同風格的美食,讓大廚為您準備一份海鮮大餐,伴著夕陽落日,融入濃濃的美酒,柔柔的海風,細細品味這人間天堂。
當地人是完全不沾酒類的,首都馬累只允許設立不含酒精飲品的酒吧,所有的酒吧都設在旅館內。馬爾地夫淑女(TheMaldiveLady)是當地一種強烈、香醇的調製雞尾酒,在每個旅遊島嶼的酒吧都有各自不同的配方,以調製這種雞尾酒。到訪馬爾地夫,可別錯過了這種沒有酒精的酒。

娛樂


馬爾地夫是群島國家,娛樂也以水上活動為主,潛水是最佳選擇,此外,划水、衝浪、帆板等都是緊張刺激的運動;還可以乘坐獨木舟或快船遊覽小島;在深夜或者凌晨乘獨木舟釣魚,乘玻璃鋼底船潛入海底看魚,體驗完全不同的經歷。每個小島都有各種各樣的運動供遊客自由選擇。網球、足球等戶外運動和桌球、乒乓球、棋牌和投鏢等室內活動在許多場合都是免費的。
◆巡遊島嶼:搭乘多尼船出發,拜訪當地人居住村落,島上全是一幢幢灰白相間的石屋,穿梭在恬靜的民房巷弄間,與悠閑自得的島民打招呼。再搭乘多尼船到椰林遍地的無人島浮潛,與魚兒零距離接觸。
◆空中環礁:馬爾地夫最吸引人的資源是由珊瑚礁形成的島嶼。想要觀賞馬爾地夫的美景,一定不要錯過從空中鳥瞰它。乘水上飛機或直升飛機前往,一路欣賞,美不勝收。
◆海釣:馬爾地夫盛產大石斑,無論有無垂釣經驗的人都能輕易地釣起大魚,因此,海釣在這裡相當受歡迎。晚間的燒烤鮮魚大餐,加上美酒、燭光、海灘星空,良辰美景,令人渾然忘我。
◆SPA水療:藏身於馬爾地夫SPA的極樂世界,猶如隔離了塵世,在輕音妙曼、芳香裊裊的雅緻空間里,享受水滴、花瓣、綠葉、泥土的親撫,吮吸采自森林原野的植物所散發出的清新氣息,一切是如此溫馨寧靜,如天空飛翔的鳥兒、水中暢遊的魚兒般自由自在,煩憂盡忘。
◆提醒:
1、釣魚需帶手電筒、工作手套。
2、潛水時必備潛水靴和潛水手套,以防止受傷。
3、如想在當地潛水、浮潛,最好在國內購買面鏡、呼吸管和腳蹼,船潛最好在國內租借或購買器材,因當地價格較貴。另外,在國內接受了潛水培訓可以省錢省時間。

最佳旅遊時間


馬爾地夫在赤道上,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季風影響,四季溫暖,濕度較大。這裡的季風很柔和,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劇烈。5月至10月雨量不多但時有驟雨,11月至次年4月天氣較悶熱。馬爾地夫日夜溫差不大,風光美麗,氣候宜人,是旅遊休假的好地方,基本上全年皆適合觀光旅遊。氣溫:25.4℃-30.4℃;常年水溫:26℃-29℃;最佳旅遊月份:1月-4月,7月-10月。

馬爾地夫環礁


馬爾地夫北馬累環礁的旅遊業很發達,這裡既有眾多的度假村,也有剛剛起步的客棧。馬累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因此不算這片環礁的首府。北馬累環礁的首府是位於環礁東側邊緣的Thulusdhoo,約有1150位居民。
穿過北馬累環礁和南馬累環礁之間波濤泡涌的海峽Vaadhoo Kandu,你立刻就會察覺到與忙碌的北部鄰居相比,馬爾地夫南馬累環礁有著迥然不同的氛圍。部分原因在於這裡人煙稀少,僅有3個位於環礁東部邊緣的居民島,而且每座島上的人口都不多。另外,無人島嶼彼此間相隔較遠,因此你會真正地感覺到遠離了馬累及其周邊島嶼的熙熙攘攘。
馬爾地夫阿里環礁位於首都西邊,寬廣的橢圓形樵湖中遍布著礁石,充滿一種奢華的誘惑力。和馬累環礁一樣,較之官方名字阿里夫(Alif),傳統叫法阿里更為人熟知。雖然這一環礁是一個天然的整體,但因其面積廣闊而被劃分為兩個行政區一北阿里環礁和南阿里環礁。北阿里環礁包括小巧的Rasdhoo環礁和Thoddoo,從自然地理位置來看,這兩個地方並不屬於阿里環礁,而在環礁的東北邊上。環礁周圍豐富的海洋生物使海峽流出的海水營養充足,吸引了大量從開放海域而來的魚類和全球潛水愛好者——南阿里環礁至今是世界上觀看鯨鯊的最佳地點之一,這種全世界最大的魚類一年到頭都在礁石外圍游來游去。阿里環礁擁有馬爾地夫最有名、最獨特的度假村,而優越的潛水環境則意味著這裡也有許多經濟型潛水度假村和海灘度假村。

主要熱點


馬爾地夫群島將有一半以上的居民遷往人造島上生活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據俄紐帶新聞網報道,馬爾地夫群島將有一半以上的居民遷往人造島上生活。馬爾地夫群島現有居民50%以上在不久的將來將遷往人造島上生活。這個人造島位於人口過於稠密的馬爾地夫首都馬累的附近。據路透社報道,40年後,將有15萬人生活在這個人造島上。
這個人造島的建造採用從淺水湖珊瑚礁中挖出的材料來實現的。這個島嶼位於馬累環狀珊瑚島附近,而國家首都馬累就位於環狀珊瑚島上。在馬累市共生活有7.5萬人,而實際上這個珊瑚島長才有1800米,而寬也只有800米。
此外,馬爾地夫國家政府擔心,過多的人口會使馬累這個珊瑚島逐漸淹沒在大海中,因為這個島嶼的高度比印度洋的海平面才高出1米。
人造島嶼與馬累珊瑚島的區別在於,它高出海平面2米。這個人造島嶼的建造開始於1997年,現在已經有1500人在這個島嶼上定居了。
馬爾地夫政府還計劃,在未來的5-10年內,島嶼上的居民將達到3萬人,而在2020年前將增加到5萬人。
這個人造島現在的大小已經與首都馬累相當,而在未來10年當中它的面積將還要增加一倍。馬累珊瑚島的面積也將擴大一倍。
馬爾地夫群島下世紀沉沒?科學家激烈爭論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將在1個世紀內沒入水中。(圖片提供:科學與分析實驗室/美國國家航空和宇航局—約翰遜太空中心)
科學時報訊馬爾地夫群島由1000多個小島組成,從印度南端一直延伸到赤道——一項新研究表明,下個世紀它們可能被海水淹沒。在一場關於全球海平面改變能否導致島嶼消失的激烈爭論中,這項發現成了一個最新的證據。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於2001年預測,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升高9至85厘米。這項預測基於用已發表的研究結果建立的電腦模型,它將原因歸咎於全球海洋變暖。按照該預測,諸如馬爾地夫群島這樣的海拔高度多在1米以下的島嶼最終將沒入海中。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認同這個可怕的未來。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地質學家Nils-AxelMRNer認為,IPCC的電腦模型是錯誤的。去年他還發表了自己的野外調查結果,這些結果表明,全球變暖引起的印度洋蒸發量增加實際上使海平面在過去幾十年間下降了30厘米。
如今,英國普勞德曼海洋地質實驗室的海洋地質學家PhilipWoodworth向M?觟rner的觀點提出了挑戰,他聲稱,從氣象學與海洋地質學的角度看,海平面下降純屬無稽之談。Woodworth在新一期《全球與行星變化》上報告了他的研究結果,對馬爾地夫群島及鄰近地區的氣候與海洋地質學方面的歷史記錄進行了檢驗。他研究了空氣和海面溫度、風速、降雨趨勢和可能造成海平面下降的陸地運動。Woodworth找不到任何證據支持M?觟rner的“海平面下降說”,因而得出結論認為,IPCC的預測仍是馬爾地夫群島最可靠的未來圖景。
美國檀香山市夏威夷大學的海洋地質學家MarkMerrifield表示:“這項研究非常出色,它所提供的信息令人印象深刻。”Mrner則堅持認為,馬爾地夫群島的真正命運應依靠直接的觀測結果進行預測,而不僅是模型和歷史記錄。“我們的實地觀測結果新鮮而明了,”他說,“其他人只想重複老掉牙的大洪水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