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斯威齊
保羅·斯威齊
保羅·斯威齊(Paul Marlor Sweezy,1910.4.10—2004.2.27),20世紀美國最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保羅·斯威齊
幾十年來,在《每月評論》雜誌社,他同幾位志同道合者共事,發表了大量揭露和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的文章和專著,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作為歷史的現在》(1953)、《壟斷資本》(與保羅·巴蘭合著,1966年)、《繁榮的終結》(與哈里·麥格道夫合著,1981年)、《革命后社會》(1982年)、《馬克思主義四講》(1982年)。這些論著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故此,日本現代經濟研究會曾把他列為自魁奈以來30位大經濟學家之一。
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貢獻
成名作
保羅·斯威齊
通過《資本主義發展論》,斯威齊奠定了其一生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立論基礎和研究方法,並顯示了很高的獨創性。
從方法論上講,斯威齊明確表示要繼承馬克思的科學抽象法和看待社會問題的歷史(變革)眼光。因此,既遵循《資本論》第1卷所實踐的由具體到抽象的步驟,以把握資本主義的本質——剩餘價值的生產和資本家的積累衝動,又學習《資本論》第2、3卷所更多運用的由抽象再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在分析中納入先前有意識舍象的某些因素,以解釋現實中存在的事物。斯威齊認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發展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來不及分析或語焉不詳的問題做出自己的答案。
關於立論基礎,斯威齊一方面確實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為圭臬,如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學說、利潤率下降趨勢、積累與勞動後備軍理論、國家學說、資本積聚與集中學說以及資本主義過渡性學說等等。但同時,他也很注意歷史上在馬克思主義者內外部的論爭以及當代西方學者對壟斷資本主義運行的種種觀察。其書中有相當多的篇幅用於介紹、鑒別和評論各種相關的和相悖的學說,並有所揚棄和綜合,其中特別受人注意的人:肯定和補充博爾特凱維奇在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問題上對馬克思的修正(經此介紹和補充之後,這一問題後來引起了長達20年的論戰),介紹第二國際理論家在“實現危機”和“崩潰”問題上的爭論、重申羅莎·盧森堡對修正主義的階級調和論和“議會道路”論的批判以及吸收希法亭關於帝國主義意識形態的觀點。
斯威齊對於馬克思用利潤率下降來解釋經濟危機的看法持批評態度,並進行了有力的論證。但他不僅只是批評,他還發展了馬克思著作中關於消費不足論的思想線索,雖然他認為馬克思這種消費不足論的思想在《資本論》中並未得到像利潤率下降理論那樣充分的論證。斯威齊在充分挖掘馬克思著作中消費不足論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提出了一個以資本積累為動因的消費不足危機理論,意謂永不滿足的剩餘價值貪慾,驅使資本家階級不斷地提高積累率和資本有機構成。於是,在消費方面就呈現為:一方面資本家階級的消費增長落後於全部剩餘價值的增長,同時新增積累中工資支付的部分在減退;另一方面,消費品的產量卻至少是同生產資料投入量同比例增長,結果就有消費量增長落後於消費品產量增長的趨勢,遲早便有物價下跌和產量削減的經濟危機,或是生產能力長期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停滯;即使存在著抵消消費不足的因素,也未能從根本上將這趨勢扭轉。這個危機和停滯理論,既不同於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諱莫如深的資產階級的(凱恩斯)的有效需求論或小資產階級的(如西斯蒙第)消費不足論,也不同於(多布和普利賽爾等所誤解的)單純的利潤率下降危機論,更不同於把生產同消費截然分開的杜岡-巴拉諾夫斯基的比例失調論。然而,與資本積累相聯繫的消費不足,又包容了利潤率下降的因素,也體現了一種比例失調,所以,在斯威齊看來,這個危機理論既可以把散見於《資本論》各卷看似不同的馬克思的各種言論統一起來,又可以避免馬克思主義者們各執經典一詞而產生的混亂。
通過對資本積累過程的矛盾分析,斯威齊對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做出了創造性的和細緻的描述。他指出,積累是壟斷的正常伴侶,因為積累擴大了生產單位的規模,而規模經濟效益正是促使競爭走向集中和壟斷的基本動因;反過來,壟斷把剩餘價值從較小塊的資本轉向較大塊的資本,這就提高了積累在一定量剩餘價值中的比重。對價格高於均衡值、產量低於均衡值的壟斷資本來說,高額利潤本已有了保證,現在壟斷提高了積累率,有招致利潤率下降的可能,壟斷組織更不願意在自己的禁臠內使用其積累,而寧可將新資本投於行業之外或國外的競爭性領域,並且更注意採用節約勞動力的新技術,這就加劇了競爭性領域中利潤率下降和消費不足的趨勢,即增添了危機和蕭條的誘因。可以看出,斯威齊對於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有著比馬克思和列寧更具體的分析。由此,斯威齊又為列寧在1916年提出的著名命題“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注入了新的內容。比如,他指出:保護貿易的政策,有時不是自衛,而是進攻,即便利本國壟斷資本對外國傾銷;資本輸出誠然是在國內投資機會不多且民眾貧困的條件下進行,但國內投資機會減少和民眾貧困又恰恰是由壟斷資本的對外投資決策(追求較高邊際利潤率和減輕國內勞動力市場壓力)所造成;帝國主義固有其經濟、政治根源,也有壟斷資本所歪曲和煽動的民族主義意識在作祟。他對於帝國主義的一個特殊形式法西斯主義的剖析,無疑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前所未有的;對帝國主義極限的界定,亦頗有新意。
可以說,斯威齊的《資本主義發展論》,雖然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為副題,卻不僅是一本在英語國家中普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材,也是用馬克思的方法與基本原理解釋當代資本主義運行的專著。有人甚至認為,即使在今天,這本書對於那些想要認真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學生來說仍然是最好的入門書。
《壟斷資本》
保羅·斯威齊
巴蘭和斯威齊認為他們的理論是卡萊茨基(Kalecki)和斯坦德爾(Josef Steindl)的思想的繼續發展。他們在著作中明確提出:把微觀理論和宏觀理論重新結合起來的先導者是卡萊茨基,“他不僅‘獨立地發現了(凱恩期的)《通論》’,而且還是第一個把他所稱的‘壟斷程度’包括在他的綜合的經濟模型之中。在同一方向繼續走出一大步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卡萊茨基的影響),是約瑟夫·斯坦德爾在《美國資本主義的成熟與停滯》(1952年)。任何熟悉卡萊茨基和斯坦德爾著作的人都很容易看出,本書作者利益於它們是非常之大的。如果我們沒有更頻繁地引用他們的話,或沒有更直接地利用他們的理論表達,其原因是,為了我們的目的,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更方便和更合用的不同的處理方式和表達方式。”
保羅·斯威齊
《每月評論》
保羅·斯威齊
半個多世紀以來,《每月評論》存在著,發展著,度過了黑暗的麥卡錫時期(McCarthy period),60年代時它曾是左派的標誌。這之後,仍然繼續關注著我們這個時代,注意從馬克思主義角度研究新現象、新問題。其中更為主要的仍然是斯威齊本人的貢獻,他在20世紀的後半期,主要與麥格道夫合作,記錄下正在出現和發展中的資本主義的新形態,即在資本主義運行中變得日益重要的金融的作用,這被稱為“金融化”。應當說他們二人是左派中最先注意到這種現象並給予理論關注的人。他們以其一貫典型的嚴謹態度,從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出發,考察“金融化”的更為廣泛的內涵,展示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所以,有人從《每月評論》的社會影響以及估量斯威齊一生對左派的貢獻角度,將《每月評論》列為斯威齊一生中的第一貢獻,是恰當其分的。
西方經濟學理論貢獻
保羅·斯威齊
保羅·斯威齊
1951年,新罕布希爾州議會通過法案,全面管制顛復活動。其中規定,顛復分子不得受雇於州政府,包括不得成為公共教育機構的教師。1953年,州議會決定調查顛復活動。1954 年,斯威齊兩次被檢察官傳喚,接受質詢。他對兩類問題避而不答,一類涉及其妻子、朋友與進步黨的關係,另一類涉及他在課堂上講述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他的理由是,這些問題與主旨無關,而且侵犯了憲法修正案第一條所保護的公民權利。檢察官要求斯威齊到法庭上回答這些問題。在法庭上,斯威齊因拒絕回答而被判蔑視法庭罪,遭到監禁。此後,州最高法院支持檢察官的要求,要求斯威齊必須回答這些問題。此案最後一直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1957年,聯邦最高法院推翻州最高法院的判決,支持了斯威齊。大法官沃倫的判詞不僅充分肯定了學術自由的必要性,也對其內容做了界定(即四項自由):“自由在美國大學里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人都不應低估那些對我們的青年進行指導和訓練的人所起的關鍵作用。把任何緊身衣強加給我們大學的思想導師身上都會危害我們國家的未來。如果對任何一個教育領域不做如此理解,就不可能有任何新的發現。社會科學領域尤其如此。在懷疑和不信任的氛圍中,學術不能繁榮。教師和學生必須永遠自由地追問、自由地研究、自由地評價、自由地獲得新的成熟和理解,否則我們的文明將會停滯乃至滅亡。”另一位法官法蘭克福特在附加意見中指出:“任何政府對大學知識活動的干涉”都可能危害教師的基本職能。
《作為歷史的現在》(1953)
《繁榮的終結》(與哈里·麥格道夫(Harry Magdoff)合著,1981年)
《馬克思主義四講》(1982年)
保羅·斯威齊
《論向社會主義過渡》(1972年)
《革命后的社會》(1982年)
《再談(或少談)全球化》(1993年)
《在毛澤東誕生一百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保羅·斯威齊、哈里·麥格道夫)(1993年12月11日)
《<共產黨宣言>在當代》(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