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興鎮
江蘇省張家港市轄鎮
合興鎮位於張家港市偏北部,東與錦豐鎮雙福村為鄰,南與東萊鎮接壤,西與大新、晨陽鎮相連,北與錦豐鎮紅光、紅星、東興、向陽等村交界,距市區9公里。2002年末,區域面積38平方公里。一干河、二干河和油車港平行縱貫南北。境內33597人,總戶數13864戶。共有耕地33356.6畝。2003年併入錦豐鎮。2010年開始沙洲新城建設。
合興鎮合興政府合興集鎮,明朝末年始有鎮址。因其位於青屏、天福、帶子和壽興四沙交界,附近農民都希望集鎮興旺發達,故取名為合興鎮。
夕,黨福屏鄉鄉駐。,沙洲區政府、合興鎮(社、鄉)政府。
解放前,境內設保、甲制。解放后廢除保甲制后重新划村建組。
1953年,互助組代替了行政組。1955年初級社替代了行政村。
1957年夏,境內合興、洪興、中興、壽興、牛市、悅來和福前鄉部分村合併為合興鄉。
1958年9月成立合興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劃歸沙洲縣。
1983年5月3日改為合興鄉。
1992年4月8日,改為合興鎮后,市鎮建設日新月異,經濟實力與日俱增,其乃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貿易和交通的中心。
2003年,根據蘇州市政府街道調整規劃,合興鎮撤銷併入錦豐鎮。
2010年,錦豐鎮沙洲新城項目破土動工。新城地理位置與原合興鎮區基本重合。沙洲新城是沿江產業基地的核心配套區,屬於錦豐片區的行政、商貿、文體和居住中心,也是張家港市中心城區北拓的重要空間。新城規劃面積12.46平方公里,遠期規劃人口約10萬人。
境內農業種植以水稻、棉花、小麥、油菜為主。80年代中後期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在1999~2003年8月,糧食總產4.28萬噸,皮棉總產1170噸,油料總產2416噸;多種經營總收入5.238億元,純收入3.54億元。在這4年多時間裡,共投入139.5萬元,新建和改造排灌站9座,疏浚河道73條,計53公里,完成水利總土方21.1萬立方米;投入700多萬元,新購“洋馬”、“久保田”收割機26台、中型拖拉機33台。平整土地169.38畝,比1998年增加耕地1700畝。在農業結構中,以鎮副食品基地和恆豐澱粉公司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龍頭,形成6個種養示範基地,規模經營面積佔全鎮的40%。2001年開始,鎮出台了扶持農業結構調整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重點實施“3331”工程,即發展小辣椒3000畝、秧草3000畝、特種蔬菜3000畝、淺水養殖1000畝。至2002年底,糧、經作物比例為4︰6,全鎮比2000年新增經濟作物8000多畝,其中訂單農業面積2800畝;增淺水養殖面積1350多畝,形成了以一干河沿線為主的千畝淺水養殖帶。先後引進種養新品14隻,鞏固和發展了種養基地。湧現了一大批種養專業戶,建成了悅豐集貿市場、南港集貿市場、天福金椒農副產品集貿市場和常家集貿市場,成立了合興鎮經紀人協會,拓寬了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境內工業起步較早。解放前共有8家糧油加工廠。1934年,在合興街建首家普育油米廠;1947年,在北洪橋建蔡家油廠。1954年對私營工業改造,合興街上出現了鐵業組、木業組、五金小組、自行車和鐘錶修理組、白鐵皮加工組等自發性手工業組織。1959年,把五金廠、螺絲廠、鐵業、木業和竹器業合併成大五金廠,並相繼創辦了化工廠、針織廠、帽廠、釀造廠、造紙廠等7家社辦企業。1964年開始,各大隊先後創建隊辦企業。到1980年,境內共有社隊辦企業86家:其中社辦企業14家,隊辦企業72家。職工總人數4335人,社隊辦工業總產值2110萬元;利潤240.51萬元。1985年以後,境內鄉村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紡織、印染機械、建材、化工、輕工等門類,紡織印染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到2003年8月,全鎮工業企業161家,職工6828人;工業現行價總產值923億元,開票銷售收入9.5億元,利稅總額4113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49.2%、63.2%和75.9%;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8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583元,同比增5.7%。
基礎設施
還有影劇院、廣播電視站、書場、老年活動室、卡拉OK跳舞廳和體育館等文體設施。1990年4月蘇州市綠化委員會授於合興鎮為江蘇省綠化標準達標鄉鎮;1995年6月,江蘇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授於合興鎮“科技先進鎮”稱號;1996年6月28日,合興鎮榮獲省新型示範小城鎮稱號;1996年12月9日,合興鎮通過省級衛生鎮考核驗收,同年並榮獲省電話小康鎮、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鄉鎮和蘇州市首批特色體育(乒乓之鄉)先進鄉鎮等光榮稱號。
隨著沙洲新城的發展,新建了中央公園、濱河公園,總投資約1.3億元。中央公園位於新城核心區域,總投資7000多萬元,規劃建設佔地8.5萬平方米。濱河公園位於沙洲河(一干河)清水走廊東岸核心位置,長1100米、寬100米,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總投資5500萬元。德美幼兒園、沙洲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相繼竣工。KFC汽車穿梭餐廳建成開業。並將逐步啟動合興敬老院、大南鄰里中心等配套工程;此外,商業綜合體、五星級酒店地塊以及北側商住開發項目也將逐步開發。
該鎮是一個新興文化之鎮,是名人薈萃之地。具有副省級(含副部、副軍級)以上領導者、正高級職稱的專業人員和取得重大成就或突出成果名人20多個。
其中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少將耿正望;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楚南;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宏凱;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國家專家委員會委員、棗莊礦務局副總工程師、礦建專家何天衢;安徽醫科大學名譽院長、安徽醫學院院長和中華醫學會資深會員耿兆麟;國防科技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主任、教授耿小平;國防科技大學正師級、離休后兼任《人民論壇》主編林建公;民革中央辦公廳組織部處長陸再生;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副總編黃三修;江蘇省高科技先進工作者、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陸可人;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第2分所主任、歷任銀河計算機國家技術鑒定組副組長和國家《八六元》計劃信息領域專家組副組長、組長等職的博士生導師張祥;曾任西班牙一等秘書,現為國務院政策研究辦主任、新聞發言人陳平;水利專家、國家水利部規劃設計局處長楊繼孚;1955年5月17日駕機起義、從台灣返回祖國大陸的國民黨空軍軍官何偉欽,1978年和1983年相繼當選為全國政協五屆和六屆委員;歷任《光明日報》總編室主任、《科技日報》社副總編、《中國財經報》社長兼總編、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和中國會計學會理事等職的程禮嘉;歷任天津廣播電台台長、廣播電視局局長、新聞出版局局長等職的張再鳴;國家科技委科技情報局和中國科技情報(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兼任國家科學技術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副會長和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理事長劉志才;著名社會黨研究專家、歷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國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和中國社會史學會顧問和江蘇省社會史學會會長蔡少卿;國防科技大學科技情報研究員陳元興;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所長施仁保;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傳熱傳質分會主任、國際傳熱傳質中心執行委員、國際傳熱大會常務理事和中國首席代表、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熱物性分會副主任、亞洲熱物性大會常務理事張興等。
現今的合興鎮是由解放初6個小鄉合併而成。
名稱 | |
合興 | 中興 |
洪興 | 牛市 |
壽興 | 悅來 |
合興鄉
1950年3月,從福屏鄉劃分出合興鄉,因合興街在其境內而得名。東鄰二干河,南依合興橫套,西是油車港,北至南中心河。合興鄉是由合興村(合興街、朝東埭)、官田村(官田埭、龍燈埭)、南橋村(洪橋、慈菇灘、南小埭)、中和村(和豐圩、辰字圩、南中心河、天福鎮、沙家埭)、天福村(同豐圩、同豐二圩、洽豐圩、永豐圩、永興頭圩)與太平村(十三校、太平二圩、太平三圩)等6個村組成。1995年冬,合興小鄉併入合興中鄉;1957年夏,在撤中鄉並大鄉中,此鄉併入合興大鄉而湮沒。
壽興鄉
1950年3月,從福屏鄉劃分出壽興鄉。因境內有壽興橫套而得名,東鄰二干河,南依壽興橫套,西是七圩港,北至合興橫套,該鄉是由第1村(喻家埭、270畝)、第2村(許家埭、杜家埭)和第3村(葉家橋、紅心港沿、曹家埭、丁家埭)等3個村組成。1955年冬,此鄉併入合興中鄉;1957年夏併入新的合興鄉而湮沒。
洪興鄉
1950年3月,從慶凝鄉劃分出洪興鄉。以洪興港“洪興”為地名而得名。東鄰和尚港與錦豐鎮雙福村,南依東萊鎮聶橋村,西是二干河。北為洪聯、洪福村。該鄉是由楊家村(施家埭、花家小埭、楊家埭、五節橋、董家埭)、紅心村(朝東岸埭、劉家埭)、中心村(三圩埭、四圩埭、老圩埭)、太平村(趙家埭、陳家埭、姜家埭、楊家小埭、楊家埭、中心河南、三條橋)、七家村(標賣圩、汪家圩、預豐圩、蘆頭二圩、蘆頭頭圩、天福鎮)、洪福村(七豐圩、錢家圩、慶豐圩、文匯二圩)等6個村組成。五節橋小鎮位於該鄉東南。1995年冬,此鄉併入合興中鄉;1957年夏併入新的合興鄉而湮沒。
悅來鄉
1950年3月,從福屏鄉劃分出悅來鄉。因境內有悅來鎮而得名。東鄰油車港,南依老悅來橫套,西是一干河,北至南中心河。該鄉是由三圩村(三圩岸、土地鎮、悅來鎮一干河東)、德潤村(油車埭、聶家埭、扁擔圩、靖江圩、三岸圩)、安新村(小埭、腰河埭、清節堂、庚新頭圩、庚新二圩)、福利村(錢家圩、蘆頭灘、中心河沿、福利圩)、福安村(耕辛圩、福利圩、腰河埭)、慶安村(孫家圩、老圍圩)、三興村(橫港沿、一干河沿、扁擔埭、悅來鎮一干河西、雙橋鎮,二圩岸)、新安村(范家圩、隔漕圩)等8個村組成。1955年冬,此鄉併入店岸中鄉;1957年夏併入新的合興鄉而湮沒。
中興鄉
1950年3月,從福屏鄉劃分出中興鄉。因境內有中興街而得名。東鄰明星村、常家村,南依東萊鎮福前村,西是川港,北至悅來西橫套。該鄉是由長安村(九圩埭、西八圩埭、七圩埭、安仁圩、六圩橋)、新民村(何家埭、西安仁圩、嚴家圩、黃家彎、教堂埭、關帝廟)、北新村(聶家埭、北星埭、小埭)、中興村(中興街、后小埭、東八圩埭、六圩埭)、東星村(放漲圩岸、小扁擔埭、大扁擔埭、朝東埭、高家埭)、長興村(中家埭、南川港)、聽潮村(趙家圩、慶潮安埭、前套圩、聽潮庵廟埭)和安樂村(長居汝、鰣魚港、套圩埭、朝東岸、徐關圩)等8個村組成。1955年冬,此鄉併入福前中鄉;1957年夏併入新的合興鄉而湮沒。
牛市鄉
1950年3月,從福屏鄉劃分出牛市鄉。因境內有牛市街而得名。東臨油車港,南依壽興橫套,西是鰣魚港,北至老悅來東橫套。該鄉是由張家村(張家圩、小張家圩、牛市街)、雙陳村(陳家圩、戴家圩、雙水洞埭、張公廟埭)、常家村(常家埭)、橫號村(四圩埭、橫戌埭、楊家小埭)、定心村(定心圩、肖家埭、七圩埭)、地號村(承買案埭、地號埭、百順圩埭)、倉房村(何家埭、油車埭、萬家埭、倉房埭)、十圩村(十圩岸、小七圩埭)、永盛村(前永盛圩、老永盛圩)和二圩村(老圩埭、二圩埭)等10個村組成。1955年冬,此鄉併入福前中鄉;1957年夏併入新的合興鄉而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