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捶

起源於山東臨清的門派

這是一個頗為神秘的門派,它起源於臨清的某個望族世家,與中國人固有的俠義精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走的是剛猛一派,用起來卻頗有些太極八卦的感覺;它發展於亂世,曾名揚於京滬,但是如今大部分門人卻隱於臨清一隅,過著平淡的生活。這就是臨清肘捶門,一個漸漸的被人們遺忘的功夫。

現在,90%的肘捶門人仍然居住在山東臨清古城裡,他們都期盼著臨清肘捶能夠像少林拳、太極拳那樣傳遍大江南北,再創當年肘捶門的輝煌,但是,這些肘捶門人也知道,肘捶傳人,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近日,記者來到了臨清肘捶門人申孝生的家裡,聽他講述了肘捶背後的風雨往事。

2011年5月23日,肘捶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肘捶門的故事


力戰惡霸創立肘捶門

肘捶的創始人名叫張東槐,1844年出生於臨清與冠縣交界的唐元鄉瑤坡村。據《臨清縣誌》記載,張家在當地算得上是名門望族——張東槐的父親張汝濱為邑癢生(即府州縣學的學生,相當於秀才),寫得一手好字,頗得當地知縣的賞識。不僅如此,張汝濱還精通易理和中醫,在當地是有名的大夫。
張東槐出生后,跟著父親學過周易和醫學,還曾經跟著伯祖父學習一些拳腳功夫。在當時的瑤坡村,除了世代望族張家之外,還有另一個頗有點“黑社會”背景的家族。
“在當時的村裡,有倆兄弟,算得上是當地的惡霸了,一個叫七閻王,一個叫八大王。”申孝生,臨清肘捶的第五代傳人,也是肘捶門中掌握了所有肘捶技法的唯一傳人。說起自己的祖師爺張東槐,65歲的申孝生頗有些激動:“這倆惡霸會點功夫,就專門欺壓村裡的果農。”
有一年,這倆惡霸看中了村裡一對孤兒寡母家的果園,開始不斷的欺負他們,要其交出果園。而此時的張東槐,雖然會點功夫,卻知道自己的功夫未必能對付得了惡霸。於是一怒之下離家出走,到處尋找名師俠士,去跟他們學習各種武術,並自創了一套功夫。
幾年後,學藝歸來的張東槐回到村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教訓了那兩個惡霸。“當時祖師爺跟他倆一交手,所有圍觀的人都愣住了,因為祖師爺的功夫很獨特,看起來像是太極八卦那種推手,但是速度快,力量猛,把倆惡霸打的從此不敢回村了。”申孝生說,張東槐的這套功夫,就是後來的肘捶。
張東槐行俠仗義,利用自己獨創功夫擊敗惡霸的消息,迅速的傳遍了當地,因此許多年輕人都願意拜在張東槐的門下,求張東槐教授這門功夫。肘捶之名,也因此傳播於整個魯西地區。

末代武舉拜入肘捶門下

臨清人自古就有尚武習俗,舞槍弄棒在這裡不是稀罕事兒。臨清的拳種,創建歷史最久遠的當屬五代十國的潭腿,而明清時期,六步大架(大鴻拳)、肘捶、梅花拳二郎拳等都在當時名噪一時,臨清也由此成為魯西武學聖地。
在這樣一個尚武習俗頗濃的地方,張東槐獨創的肘捶,在創立之初難免要遭到“挑戰”。“來挑戰的人很多,其中有的人是希望切磋印證功夫,也有的就是想滅了肘捶的威風,把這門功夫徹底滅掉。”申孝生說。在來挑戰張東槐的人中,最大的“腕兒”,莫過於晚清末科武舉人於躍周(一說為於躍舟)。
1893年的一天,於躍周來到張東槐家的藥鋪,見張東槐正在櫃檯后抓藥,於是毫不客氣地走上前去,將一枚銅錢拍在櫃檯上說:“掌柜的,給我抓服藥。”說完轉身就走。
張東槐低下頭看時,發現這枚銅錢已經被嵌在了櫃檯內。“這就是叫板,給祖師爺下戰書,其目的就是試試祖師爺的功夫和膽氣。”申孝生說,當時的張東槐只說了句:“留步。”隨後一掌拍在櫃檯上,原本已嵌在櫃檯上的銅錢彈了起來,張東槐順手抓住銅錢塞給了於躍周。
於躍周剛接過銅錢,頓感一股力量將自己托起,自己彪壯的身體給身材瘦弱的張東槐提到了櫃檯里,手法之快令於躍周大驚失色。這時於躍周才明白,自己遇到的是個“硬手”。“後來於躍周又找來朋友,當時的臨清捕頭劉汝勤,結果哥倆被張東槐打得落花流水。”申孝生說,幾次爭鬥后,於躍周和劉汝勤都被張東槐的為人和功夫所折服,最終拜在張東槐門下,成了肘捶門的第二代弟子。一時間來學肘捶的人,更多了。

絕世武功得到推廣

時勢不但可以造英雄,還可以更好的推廣功夫。當年霍元甲陳真等人無疑是被時勢造出的英雄,而他們的迷蹤拳,則是被時勢造出的功夫。同樣的,出現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肘捶,也在亂世中,得到了“推廣”。
1898年,山東聊城冠縣發生了“梨園屯教案”,而案發地距離瑤坡村,不過十幾里地之遙。沒人能夠說得清張東槐是否參加了這次教案,但可以確信的是,張東槐的弟子們,一定有人參加了義和團運動,並且為張東槐帶來了一場大麻煩。
申孝生告訴記者,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遭到鎮壓,而也是在這個時候,年僅57歲的張東槐“獲疾而終”。後有江湖傳言,義和團運動失敗后,張東槐自殺,以自己一命來換取佑護門下義和團弟子的生命。東槐公的“義舉”也因此在臨清當地流傳。
張東槐過世后,他的兩個弟子於躍周和劉汝勤接過了肘捶傳承的重任,開始在臨清地區廣收弟子,傳授肘捶。不單如此,二人還挑選了幾個資質不錯的弟子一起拆解肘捶,將原本張東槐傳下的“老十趟”共210捶的肘捶簡化成了新十趟肘捶(共計130捶)。
於躍周和劉汝勤所收的弟子中,資質最為聰穎的,莫過於周子岩(名松山,子岩為字)。據臨清老一代人回憶,周子岩家境本不錯,父母給他留下了十餘頃田,只要周子岩稍微用心打理一下,自己一輩子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偏偏周子岩卻頗有點“武痴”風度,接手產業后不管不問,每日里就是到處拜訪武學高手印證肘捶功夫,家境也因此敗落。
1928年第一屆國術考試,身手不錯的周子岩結識了當時的國考裁判,後來大成拳的創始人,我國知名的武術家王薌齋先生。“王薌齋在上海開辦了一個國術班,就邀請周子岩來學。”申孝生說,在周子岩學了一段時間后,王薌齋開始關注起這個山東漢子來了。“有一天,周子岩給王薌齋表演了一套肘捶,王薌齋就很感興趣,非要跟周子岩比試一下。”彼時的周子岩,不過是國術班中的一個旁聽生,而王薌齋成名已久,又是大學教授,二人的較量,高下立分。
“後來周子岩就想,跟你這教授比,我只要不被你打倒就算贏了。”而王薌齋則覺得,以自己的功夫,制服周子岩這個毛頭小子應該是輕而易舉。二人鬥了大半個時辰,周子岩憑著肘捶只守不攻,愣是跟王薌齋打了個平手。
據申孝生講,從那以後王薌齋便離開了上海:“當時上海的小報還有報道,說是周子岩以肘捶戰平了王薌齋。可能王薌齋也覺得丟人吧,拿不下一個後生小子,於是就去了北京。”而周子岩則回到山東老家,繼續練習自己的功夫。
1940年,王薌齋在北京創建大成拳研究社。“後來周子岩就收到王薌齋的邀請,去了北京。”在北京,周子岩成為了王薌齋的大弟子,主要的任務就是應付前來挑戰的高手,同時也學習大成拳。

點到為止,折服師弟

據說周子岩一到京城,便以肘捶折服了王薌齋門下的眾多弟子。
“當時王薌齋手下有個弟子,功夫不錯。王薌齋對他介紹周子岩時,就讓這些弟子喊周子岩師兄。”這位弟子頗不服氣,於是私下裡找周子岩挑戰,而這挑戰的過程也很有意思。
據申孝生講,當時中國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與擊劍運動有點類似:“大家手上抹上白粉,穿上護具交手,比賽結束后看誰身上被擊中的白點多,誰就輸了。”一場比斗下來,周子岩胸口上被對手按中了兩掌,而對方身上卻沒有被擊中的痕迹。於是這位弟子很得意的跑去找王薌齋。
“當時這個弟子護具也沒脫就過去了,說,師傅,我把周子岩打敗了。”王薌齋有些不信,在他看來,周子岩的肘捶功夫已經爐火純青,根本不可能被弟子打敗。於是他讓弟子去把周子岩叫來。“等這個弟子轉身的時候,王薌齋看到他背後全是王薌齋打的白點,也就是說,在交手過程中,周子岩神不知鬼不覺的打了對方几下,而對方卻渾然不覺。”王薌齋明白,這是周子岩在給師弟留個面子。而師弟在看到自己後背的白點后,也被周子岩的功夫和人品所折服,心服口服的稱周為大師兄。

為補全套路進京學藝

作為肘捶門的第五代弟子,生於1944年的申孝生,自幼受到了臨清當地尚武之風的熏陶,對於武術頗感興趣,27歲那年,他拜入了臨清肘捶第四代傳人張鐸、胡士銘門下,成了二人的入室弟子。
“學了幾年我才知道,原來師傅的肘捶沒有學全,只學到了新十趟中的前五趟。”申孝生後來一次無意中聽到了師傅們的談話,得知在北京有一個叫周子岩的老人,是惟一一位全部掌握肘捶套路的人。
於是周子岩攢夠了赴京的經費,前往北京尋找周子岩,希望可以補全所有的肘捶套路。說起當年的第一次見面,老申非常激動,就像是說評書一樣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景:“那時候我師爺70多歲,聽我說要學肘捶,就要我打他一下試試。我心想,他一個70多的老頭子了,能受我一拳嗎?所以我就出了三分力。”沒想到的是,申孝生的三分力打在師爺身上,周子岩卻不滿地搖頭說:“不行,太輕了,用全力。”申孝生於是憋足了力氣,一拳重重打向了周子岩。
“哎呀,誰知道這一拳剛貼近師爺身體,他一抬手,封住了我手腕,接著隨勢一拖一拽,頓時我就飛了出去,‘咣’的一聲,跌到了對面的炕上,差點兒沒砸著正在炕上做針線活的師奶。”申孝生說,周子岩這一手功夫也是來自於肘捶,但是對於他來說卻是第一次見到,“我就求師爺把肘捶的全部招數教給我。”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申孝生多次來到北京周子岩的家中,在周師爺的指點下,他學完了連師父也未學完的臨清肘捶十趟捶后五趟拳法。幾次進京,每次申孝生都要攢好長一段時間的錢才夠上路,直到今天,他仍然覺得值得,“要不是我上京找到周師爺,恐怕這臨清肘捶就失傳了。”

傳承之難


通過多年的努力,申孝生將“新、老十趟”肘捶全部掌握熟練,並且整理成了書籍,但是說起肘捶門的傳播,申孝生卻覺得有些艱難。
“肘捶之所以很難傳出去,關鍵在於我們入室是非常嚴格的。”申孝生告訴記者說,肘捶一派收徒頗有特色:首先作為師傅,在收徒后,必須要將徒弟帶在身邊,“徒弟的吃喝拉撒睡,全部由老師承擔,而且在收入室弟子的時候,老師必須自掏腰包,把自己所有的師兄弟都請到一起吃飯,席間才可以推出自己的徒弟介紹給眾人認識。”此外,按照我國傳統的拜師方式,逢年過節,徒弟帶點禮物來“孝敬”師傅是人之常情,而這在肘捶門中,這卻是“大忌”,更嚴格的是,想成為肘捶門的傳人,必須經過一到三年的考察期。
申孝生說,肘捶門之所以這麼嚴格,主要是為了肘捶的名聲考慮的:“肘捶是一套殺傷力非常大的功夫,如果你的弟子人品不行,學了這功夫就等於是危害社會,所以祖師爺當年就把人品作為收徒的第一要素。人品不好,就算資質悟性奇佳,也不能收入門內。”
正因為如此,如今在臨清,真正有資格可以學習兩套肘捶的人也並不算多,已經65歲的申孝生至今有徒弟六七十位,但是真正有資格成為“入室弟子”並可以學習肘捶的,也不過僅僅十位而已。“十個徒弟,脾氣也各不相同,但是人品都沒得說,最長的考察了三年,最短的也考察了一年多,這才引到我自己門下,教他們肘捶。”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臨清肘捶已經申報成功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通過了相關部門的驗證,說真的,肘捶這個東西,想找個門人真的很難。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