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化學系

清華大學化學系

清華大學始建於 1911 年,前身是清華學堂,后改為清華學校。1926 年學校改組成立大學部,化學系由此成立。

1928 年清華學校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成立理學院,初創時期化學系設四年制本科,1929年第一屆本科生共14 人畢業。1931年化學系設立化學研究所,同年招收二年制研究生。這一時期畢業的學生中,後來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張大煜、袁翰青、張青蓮、高振衡、馮新德時鈞、汪德熙、武遲、陳冠榮、王世真等化學界前輩。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清華大學南遷長沙,后再遷至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期間化學系共畢業本科生九屆共 234 人,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朱亞傑、肖倫、曹本熹、唐敖慶何炳林、張滂、陳茹玉申泮文黃培雲等著名學者。抗日戰爭勝利后西南聯大解散,清華大學回遷北京復校。

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全國高等學校調整方案,清華大學調整為多學科工科大學,停辦理科化學系,化學系的大部分教授、學生轉入北京大學。調整之前,清華大學化學系已是當時國內學術水平最高的化學系之一。1978 年清華大學在化工系恢復招收“物理化學及儀器分析”專業的理科學生,1980年化工系更名為化學與化學工程系。1985 年 11 月化學系正式復建。復系后的化學繫於 1990年建立物理化學博士點,2000 年成為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01 年設立了博士后流動站

師資力量


化學系擁有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110人,其中院士5人,長江特聘教授1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6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名。同時還聘請了國內外十多位著名學者擔任化學系的雙聘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化學系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國內外優秀人才的引進工作,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師已成為化學系發展的骨幹力量,他們大都有在國外大學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研究成果突出,視野開闊。另外,化學系在站博士后90多人。

專業設置


化學系下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五個研究所,對應五個傳統二級學科。此外還設有納米與材料化學、化學生物學、有機電子學、理論化學和超分子化學五個交叉學科和一個實體的基礎分子科學中心。化學系現有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學系的科研方向不僅涵蓋了現代化學的各主要領域,而且也包括了21世紀化學發展的最新生長點。研究內容涉及: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問題,複雜樣品分析新方法與新儀器,有機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新型晶體功能材料,超分子自組裝和納米結構材料,分子藥物的合成與中藥復方的現代化學分析,導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性能,以新能源及環境保護為目標的新催化系統等等。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有機發光顯示材料、器件與工藝集成技術和應用”項目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併入選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的“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結構、性能及其應用探索研究”是近年來中國高校最優秀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宗旨


化學系十分重視教學工作,一貫倡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通過不斷探索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入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更新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實驗室建設、實施實驗室開放管理、推行研究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大大提高。“有機化學及實驗”和“儀器分析”課程成為國家精品課,為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教研機構


無機化學研究所
有機化學研究所
物理化學研究所
分析化學研究所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研究所
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教育..
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
原子分子科學納米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基礎分子科學中心

取得成就


化學系在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十分活躍。與美國、德國、英國、日本、荷蘭等國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研究項目,與美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建立了本科生交換項目。每年有近五成的化學系學生在本科階段就有國際交流的機會,研究生出國進行短期學術研究、參加學術會議等交流活動也已經成為常態。化學繫於2013年成立了“清華大學校友會化學分會”,同時建立了“化學教育發展基金”,化學系的發展得到了廣大系友的大力支持。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設在化學系。分析中心擁有高性能質譜(Q-TOF、MALDI-TOF等)6台、透射電鏡(TEM)、掃描電鏡(SEM)、掃描俄歇探針儀(AES)、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傅里葉變換紅外多聯機光譜儀(Mic/GC/Raman/FTIR)、激光拉曼光譜儀(LRS)、順磁共振波譜儀(ESR)、600兆核磁共振波譜儀(NMR)、色質聯用儀(GC-MS)、液質聯用儀(LC-MS)、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以及紫外、原子吸收光譜儀等現代大型分析儀器。這些儀器設備為全校師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務,同時還承擔對外測試服務工作。此外化學系還建有國家級實驗室-北京電子能譜中心。
清華大學化學系繼承了老化學系的優良傳統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在教學上倡導“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化學系全系師生熱忱地歡迎有志於在化學領域耕耘的莘莘學子來我系學習,同時也衷心地希望來自國內外的優秀青年化學家加入到我們的行列,共同為培養我國的優秀化學人才和發展我國的化學研究與教育事業,為使清華大學化學系早日躋身世界一流而努力。

歷史名人


清華大學化學系歷史上出現過眾多國家理工科人才,如庄長恭,孫德和,陳新民,汪德熙等。

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化學系本科學製為四年,每年按照化生大類進行招生在已畢業的本科生中,近 90% 的學生選擇在國內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化學系的畢業生主要在化學及其相關領域(如化工、生物、醫藥、材料、環境、能源、信息等)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清華大學化學系實行學分制教學計劃,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自主權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的才能和特長,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一批既有豐富教學經驗又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師給本科生上課。學生在四年內修完一定數量學分,最後一學期在實驗室完成畢業論文工作。近年來半數以上的化學系本科生在學期間至少有一次海外訪學機會。化學系是全校首批進入“清華學堂計劃”的院系之一,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優異的條件。
清華大學化學系擁有化學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可以招收所有二級化學學科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目前每年招收博士生百餘人。化學系十分重視研究生的培養和訓練,開設了 30 多門化學以及與化學專業相關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課程供學生們選擇。化學系研究生直接參與國際前沿的科研工作,在科學作風、學術思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化學系高水平的論文數逐年增長,這與化學系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密不可分。化學系經常邀請國內外知名教授和學者來學校進行學術報告和交流,並通過舉辦研究生學術節、博士生論壇和參加國內外的暑期學校、學術會議與科研合作研究,使研究生開拓了科學視野,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畢業生中湧現出了一批佼佼者,獲得的獎勵包括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青年化學家獎(IUPAC Prize for Young Chemists)、國際化學熱力學聯合會優秀博士論文獎(Doctorate Award)、國際催化理事會青年科學家獎(YoungScientist Prize)等。

學生工作


清華大學化學系非常重視和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工作,系學生工作系統由本科生工作組和研究生工作組組成,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以及一支由品學兼優的在讀研究生組成的輔導員隊伍。在系黨委的指導下,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科協等學生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促進同學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清華大學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學習鼓勵和生活資助,實施了多種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勤工助學基金和助教崗位基金等經濟資助措施和獎勵制度。本科生每年獎學金的獲獎面達 45%-50%,經濟困難學生按需最高一年可獲得 16000 元助學金,課餘時間可以通過勤工助學獲得收入。上述措施確保每位品學兼優的在校學生均能順利完成學業。清華大學化學系熱忱歡迎有志於在化學領域開拓、耕耘的莘莘學子來我系學習。

科研工作


清華大學化學系現有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個微量分析測試方法與儀器研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五個二級學科研究所(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研究所),基礎分子科學中心,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清華大學分析中心及國家能譜中心,其中分析化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化學系的科研方向不僅涵蓋了現代化學的各主要領域,而且也包括了 21 世紀化學發展的最新生長點。研究內容有:環境及生命過程中的分析化學新方法研究,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問題及新型酶的作用機制與應用,有機光電子材料及器件,新型晶體功能材料,超分子自組裝和納米結構材料,中藥復方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導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性能研究,以新能源及環境保護為目標的新催化系統的研究等。2017 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化學學科獲評 A+。近五年來,清華大學化學系每年科研經費過億元。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和質量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主要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973 及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和省部級的獎勵。
化學系擁有眾多大中型儀器設備,如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OES)、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飛行時間質譜儀 (Q-TOF-MS)、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儀 (TOF-SIMS)、激光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MALDITOF-MS)、捕集離子淌度質譜儀、氣相色譜 / 質譜和液相色譜 / 質譜聯用儀(GC-MS,LC-MS)、高分辨串聯質譜、原子力顯微鏡(AFM)、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冷場發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鏡(SEM)、納米掃描俄歇系統、掃描俄歇微探針(SAM)、X 射線光電子能譜(XPS)、顯微共焦拉曼光譜儀、固體核磁共振波譜儀(NMR)、核磁共振波譜儀(300M, 400M, 600M)、順磁共振波譜儀(ESR)、單晶和多晶 X - 射線衍射儀(XRD)、雙微焦斑單晶衍射儀、高效液相色譜
(HPLC)、毛細管電泳儀以及紫外可見光譜儀 (UV-Vis)、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原子吸收光譜儀 (AAS) 、停流與光譜分析系統、多功能單分子力譜儀、光聲成像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