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嗉囊

鴿子嗉囊

鴿子嗉囊:嗉囊位於鳥類食道的中部或下部的,一個能與食道區分開的膨脹部。嗉囊的下方有叉骨支撐,嗉囊在食谷、食魚的鳥中較發達,在食蟲、食肉的鳥中較小。鴿子的嗉囊為雙側囊,可分泌嗉囊乳(鴿乳),並且雌雄都可分泌,用來哺育雛鳥。嗉囊乳是由內壁的扁平上皮急劇增殖並形成充滿脂肪的非角質化細胞脫落,與半消化的食物混合而成。嗉囊乳的成分與哺乳類的乳汁成分相似,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豐富,與哺乳類乳汁不同的是缺乏碳水化合物和鈣質。

機理


鴿子嗉囊是食管在進入體腔前,食管壁中段向一側膨大所形成的球形袋囊。位於前食管與后食管之間。其內腔可分左右兩個側囊,囊壁較薄怛稍厚於前食管,位於胸前由兩根鳥喙骨所形成的三角區內,后緣緊貼於胸肌前緣。前面與皮膚真皮層下的皮肌緊貼。皮肌能起到持續壓縮嗉囊的功能,將嗉囊內飼料送人後食管再送人腺胃。平時所見扭嗉囊動作,即是嗉囊外皮肌的作用。此外,嘔雛時也離不開皮肌的作用。嗉囊在後食管開口處有嗉囊后括約肌,是接納運送飼料的主要肌肉。

功能


鴿子嗉囊有臨時儲存、軟化和發酵飼料的作用以及分泌嗉囊乳——鴿乳的功能。將攝人的食物暫存於嗉囊內,有利於減輕消化道壓力,因而鴿每日只需有1次或2次的覓食進食機會,就足以能供給機體日需要的能量。嗉囊自身並沒有消化和攪拌作用,只能使攝食時口腔中沾上的唾液澱粉酶,加上飼后飲人的水分,將唾液澱粉酶稀釋,通過浸泡使飼料顆粒得到充分膨脹而軟化,且同時將唾液澱粉酶也滲人飼料顆粒中,將飼料中的澱粉先期進行分解。

鴿乳


鴿子育雛期,在腦垂體後葉分泌的泌乳素(又稱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鴿乳。鴿乳是由雌鴿和雄鴿的雙側側囊淋巴區,即嗉囊床淋巴區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脫落分泌的充滿脂肪顆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組成,初乳期后逐漸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顆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頭一般在開始進人孵化狀態的第4~5天,雄雌鴿的嗉囊床開始萌動,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進入育雛前狀態。第13天其厚度和寬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透明略帶黃色的鴿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鴿出殼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開始減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續嘔雛到2周齡左右,嗉囊床開始萎縮,而鴿乳分泌也逐漸停止。食糜漿中逐漸摻入由腺胃返流而來的通過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漿,然後變成直接飼餵摻水的顆粒飼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時出殼,孵性好的鴿最長可繼續孵化延遲到第22~24天(這些都和鴿的孵性、孵化季節和胚胎髮育信息反饋、胎雛的破殼頻率等有關,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雛期往往會自動延長孵化期,而在酷暑悶熱天往往難以堅持),此時育雛鴿就會伴隨著嗉囊床的萎縮而自動停孵。如果在育雛期間,遭遇特強應激、雛死亡或突然失偶而停止哺雛,此時正當親鴿的鴿乳處於分泌旺盛時期,就會造成嗉囊中貯備的鴿乳鬱積,而鴿乳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非常有利於細菌的快速繁殖,因而此時條件致病菌就會趁機作亂,導致誘發急性細菌性嗉囊炎。

價值


鴿乳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尤其是初乳——淋巴乳糜漿中的營養價值勝似蛋清,實際上幾乎等同於白色的血液。鴿乳含脂肪6.9%~12.7%,蛋白質13.3%~18.6%,鐵鈉等元素2.6%,含水量65%~81%。第2天測定:脂肪12.7%,蛋白質18.8%,灰分1.6%,含水量64.3%。此外,還含消化酶激素、抗體及其他未知因子。不過鴿乳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哺乳動物的乳汁,但它們共同點是富含母源抗體,這是人工育雛所無法替代的。由於育雛由雄鴿和雌鴿雙親共同來擔負的,且雄鴿還擔負著後期哺育雛鴿的主力重任,所以雖稱其為母源抗體,而實際上還包含無名英雄的父源抗體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