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天胡荽的結果 展開

天胡荽

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天胡荽(讀音:tiān hú suī)(學名: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為傘形科天胡荽屬。多年生草本,有氣味。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或腎圓形,基部心形,兩耳有時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闊倒卵形,邊緣有鈍齒,表面光滑,背面脈上疏被粗伏毛,有時兩面光滑或密被柔毛;葉柄長0.7-9厘米,無毛或頂端有毛;托葉略呈半圓形,薄膜質,全緣或稍有淺裂。傘形花序與葉對生,單生於節上;花序梗纖細,;小總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有黃色透明腺點,背部有1條不明顯的脈;小傘形花序有花5-18,花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花瓣卵形,有腺點;花絲與花瓣同長或稍超出,花藥卵形;花柱長0.6-1毫米。果實略呈心形,成熟時有紫色斑點。花果期4-9月。

徠產於中國多省區。通常生長在濕潤的草地、河溝邊、林下;海拔475-3000米。朝鮮、日本、東南亞至印度也有分佈。全草入葯,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瘀傷。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潮濕,栽培處以半日照或遮陰處為佳,忌陽光直射,栽培土不拘,以鬆軟排水良好的栽培土為佳,或用水直接栽培,最適水溫22-28度,耐陰、耐濕,稍耐旱,適應性強,生性強健,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棲皆可。

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台灣,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濕潤的草地、河溝邊、林下;海拔475-3000米。朝鮮、日本、東南亞至印度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藥用:天胡荽為天胡荽屬分佈最廣的一種。全草入葯,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化痰止咳、祛風等功效,被廣泛用於醫治黃疸型肝炎、晚期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腎炎、百日咳、膽尿路結石、泌尿系統感染、傷風感冒、咽喉炎、扁桃體炎、結膜炎、丹毒、目翳、腳癬、帶狀皰疹、濕疹、衄血、風火赤眼、蛇纏瘡等。
食用:因其風味獨特、自然無公害,還被廣泛用作燉菜、炒食等菜肴,深受人們喜愛。

生長繁殖


以播種法或分株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
播種方法,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中規中矩的普通播種法,還有一種就是比較粗獷了,直接扔水裡,浸泡,自己就會發芽。
把種子倒進小容器里,倒水剛好沒過種子的水,溫度低的話用保鮮膜包住,勤換水,放在陰涼通風處,等上幾天就會發芽,等芽長到一厘米左右就可以種了。
把種子用少量水泡半小時,盆里放土,澆透,把種子連同泡種子的水一同倒進盆里,盡量倒均勻,不要堆在一起,上面蓋薄土,噴水,每天噴2次,表面濕潤即可。放在溫暖避光的地方,三天左右就出芽了,等長出真葉就可移植水培了。
栽培土可用腐葉、河泥、園土混合配製,比例為5:2:2。在小苗成形后即可進行操作。多用無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為定植容器。為了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每盆可放入1株種苗,在操作結束后灌水即可。為了便於緩苗,定植操作最好在陰天時進行。

栽培技術


整地栽種

於播種、移栽前5-7天深翻20-25厘米,結合翻耕施用26.25-30噸/公頃欄糞肥、7.5-11.25噸/公頃草木灰作基肥,翻后敲碎土塊,開溝作畦,整成連溝1.5米的微弓型壟畦,在畦面上開溝距20厘米、溝深5-7厘米的淺橫溝,直播的在溝內澆施人糞尿后,將種子均勻播於溝內,並覆土;移栽的在溝內間距10-15厘米栽入根莖苗,栽后隨即用10%的稀薄人糞尿或對水50%的沼液澆施定根水,以利髮根,促其早發。

田間管理

查苗補缺:當播種出苗后,匍匐莖徠長到7-10厘米;移栽成活后2-4天,應對出苗和栽后成活情況進行1次檢查,發現有缺株死苗的,應先取壯苗予以補缺,對補缺苗最好用稀薄人糞尿澆施定根水,以保成活,促進發棵,達到勻苗齊長的目的。
雜草防除:天胡荽屬於地被類鋪地生長草本,一旦發生草害,相比其他高桿作物損失更重,不僅影響產量和品質,還增加採收和撿拾用工。尤以在播種、移栽初期,由於地面覆蓋度低,更有利於雜草生長而形成草害。因此,在播種、移栽初期,莖葉未封壟前,結合施肥,應通過中耕除草與手工拔除相結合的方法除草2-3次,以免草害發生。
中耕施肥:中耕施肥要求在即將封壟前結束,一般在播種出苗后匍匐莖長至10-15厘米、移栽后10天左右,用腐熟澄清人糞尿11.25噸/公頃,或沼液15-18.75噸/公頃,或市售精製有機肥1500-1875千克/公頃進行第1次中耕施肥,過10-15天用同樣的施用量進行第2次中耕施肥,封壟后不再進行中耕施肥。每次採收后,對所留根莖用腐熟欄龔肥22.5噸/公頃、草木灰7500千克/公頃開溝條施並培土。若在封壟后採收不及時,土壤肥力不高,養分供應不濟,可用磷酸二氫鉀或葉面肥等葉面噴施1-2次。
抗旱防漬:天胡荽雖喜蔭濕環境,但也怕浸漬積水為害,如遇地下水位偏高地塊,應注意開設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浸潰為害;如逢多雨天氣應做好清溝排水,以防積水的不利影響,促進根系下扎;如遇乾旱無雨天氣,應灌溝水抗旱,不能灌水的應澆水護苗,以保健壯生長。

採收管理

天胡荽通常採取根莖拔取或離地面2-3厘米處割除法採收,因其用途不同,採收期不盡一致。作為食用,一般在莖葉封行時開始採食,一直可採收到4月底至5月上旬始花時止。到了盛花期后,由於莖葉組織老化,纖維素含量增多,食用口味隨之變差,故一般不再作採收食用。作為藥用,一般可在封壟后10-15天至盛花期採收,這樣有利於產量的提高,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採收后撿去基部黃葉、雜草,洗凈后以供食用或曬乾後備作藥用或銷售。作為種用,於6月中、下旬懸果尊片轉為黃褐色、種子呈黃色帶有光澤時採收,曬乾脫粒、揚凈后儲藏備用。

主要變種


破銅錢(學名: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Lam.var.batrachium(Hance)Hand.-Mazz.ex Shan),與原種的區別為葉片較小,3-5深裂幾達基部,側面裂片間有一側或兩側僅裂達基部1/3處,裂片均呈楔形。
產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喜生在濕潤的路旁、草地、河溝邊、湖灘、溪谷及山地;海拔150-2500米。越南有分佈。全草入葯,治砂淋、黃疸、肝炎、腎炎、肝火頭痛、火眼、百日咳等。

防治方法


病蟲害極少。生長適應能力強,無須刻意護理。養植一段時間后,中華天胡荽將充滿整個容器。常向葉面噴水清洗葉片以保持青翠亮澤。生長密集后應注意通風透氣,不然植株容易出現黃化。有時會出現葉片發黃現象,主要是下面幾種原因造成的,要盡量避免。一是盆土長期過濕或過干,沒有做到見干即澆。二是冬天根系已凍傷。三是春季急於出室,銅錢草一時無法適應突變的氣候。四是長期置於通風條件差的環境下。五是葉面長期不噴水清洗,積累了灰塵,阻礙了光合作用。天胡荽病蟲害發生的種類並不多,為害也不甚嚴重,生產上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葉甲類、葉枯病白粉病等。在注意搞好田園衛生、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合理輪作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謹慎用藥,將病蟲害防治在初始階段,便可控制其發生為害。葉枯病、白粉病可用代森鋅多菌靈百菌清、唑酮等對水噴霧防治;葉甲類可在成蟲發生期、始盛期選用敵百蟲、敵敵畏、馬拉硫磷、滅蠅胺等對水噴殺,在幼蟲發生期用馬拉硫磷、魚藤精對水或用茶籽餅、煙莖300-375千克/公頃搗碎後用開水浸泡10-12小時,再對以適量水澆施根際處防治。為保證優良品種,化學農藥必須在採收前的20-30天停止使用。
防治措施:如果發現新葉普遍有發黃現象,可向葉面噴施以氮肥為主的複合肥。根系或水中出現水苔時要馬上清洗換水,不然對植株生長不利,且影響觀賞性,平時要多注意容器中的水是否充足,避免干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