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暖地大葉蘚的結果 展開
- 真蘚科大葉蘚屬植物
- 藥物
暖地大葉蘚
藥物
暖地大葉蘚,藥用全草,味辛、微苦、性涼。
全株含黃酮類化學物質,可用水煎服或製成葯,對心臟抗缺氧甚有效。
【簡介】苔蘚類真蘚科大葉蘚屬植物暖地大葉蘚Rhodobryum giganteum (Schwaegr.) Par.,以全草入葯。全年可采,鮮用或陰乾。
【植物形態】矮小草本,高4-7cm。多成片散生;根態莖橫走,有多數毛狀假根。莖多枝,直立,紫紅色。下部葉細小,膜質,鱗片狀貼生於莖;莖頂葉綠色,較長大,多層叢集成蓮座狀,葉片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倒卵形,上部有細鋸齒,下部全緣,內卷,中肋長達葉尖。莖頂葉叢中簇生數個孢子體;蒴柄細長,上端弓曲,孢蒴下垂,紅黃色,長卵圓柱形,蒴蓋凸,有短喙。
【性味與歸經】辛、苦,平。
【用法與用量】1~3錢;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1 對血流動力學及心肌代謝的影響
用回心草(暖地大葉蘚)的醇透液、回心草脂溶性酚和脂溶性酸考察,實驗發現,回心草醇透液可使梗死區的返回血流量呈輕度增加,心率減慢,可增加缺血區側支血管的血流量;心內膜下灌注區與用藥前接近,表示醇透液不致使梗死區細胞發生進一步的損害。回心草脂溶性酚可使梗死區的返回血流量仍維持在用藥前的水平,跨越側支血管網壓力梯度亦沒有改變。但由於明顯升高舒張期末梢冠脈壓力,致使心內膜下區灌注壓增加,表明回心草脂溶性酚可改善缺血區的營養血流。
2 降血壓及抗心肌缺血方面的作用
3 降低血粘度作用
5 對心肌缺血區紅細胞聚集性及全血屈服應力的影響
回心草能改善心肌缺血后紅細胞表面電荷狀況,從而降低其聚集性和全血屈服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