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留塘村
雲南文山麻栗坡縣馬街鄉下轄村
普留塘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馬街鄉,地處鐵廠鄉邊,東鄰馬街鄉董浪村,南鄰鐵廠鄉太和村,西鄰鐵廠鄉坪子村,北鄰馬街鄉馬街村。轄壩子、高家灣、那臘等24個村民小組23個自然村。
該村屬於山區。距離鎮5.00公里,國土面積19.69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1367.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63.00畝(其中:田350.00畝,地2513.00畝),人均耕地1.04畝,主要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1799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3.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桃、李、梨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134.00畝。
截止2011年底,該村委會已基本全部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部分自然村通自來水等,目前只有 岩背後自然村還未通路,全村委會均無路燈。全村有 425戶通自來水,有153戶飲用井水,有7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2.02%)。有657戶通電,有41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3.47%和63.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0戶(分別佔總數的48.71%和31.96%)。
該村各自然村到鄉政府的道路均為土路;進村道路多為其他路面(山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5輛,摩托車6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5.00畝,有效灌溉率為2.2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2畝。
到2011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7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15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6戶。全村有42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5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5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5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5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自然村通路燈。有1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9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石木等結構)。
種植業
該村現有農戶642戶,共鄉村人口2628人,其中男性1481人,女性1147人。其中農業人口1571人,勞動力1571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5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9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普留塘小學,中學生就讀到馬街中學。該村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75人,中學生83人。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6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6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8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6.00萬元,有固定資產216.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設黨小組11個,黨員總數96人,黨員中男黨員74人,女黨員22人。團員72人。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雖然我村在經濟社會建設中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的發展力度,大多數村寨的村容村貌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和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有許多因素制約著我鄉經濟社會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觀念方面,人民群眾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觀念落後,科技文化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還有一定差距;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三是經濟發展滯后,主要變現在:一方面是人多地少,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民增收後勁不足,其次是農產品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沒有形成產業鏈;四是家庭發展方面,邊遠村寨上學、出行、就醫、培訓等方面十分艱難;五是社會和諧方面還有不穩定的因素存在。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按照“立足村情、找準定位、依託資源、發展產業、突出特色”的發展思路,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專業合作社,培育農產業(中藥材、大木漆、甘蔗、林下經濟),有序實施“考核評價、美麗鄉村、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經營主體、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努力使普留塘村“三農”規劃更切實際、更具特色、更出實效,最終實現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
烤茶習俗
村內大部分人目前都還十分崇尚於烤茶、吸水煙袋等頗具特色的農村習俗。
普留塘村被安排為新農村建設試點的村有:高家灣村。
大灣、凼子搬遷后建成的新村
(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鋪設寬4米,長360米砂石路;建成寬3.5米,長610米的彈石路;建成寬3米,長200米的混凝土路。建成寬1米、長730米混凝土人行便道。,新建科技文化活動室1間96平方米,新建公廁1間10平方米,建活動場地1個,佔地300平方米完成家庭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總投資24.1萬元。
(三)社會事業發展項目:開展科技培訓4期112人次,配備科技文化活動室桌椅32套、電視機1台、音響設備1套,辦公桌椅1套。開展各種組織創建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新成立村黨支部和團支部,建立健全婦女、協會等組織,村內的各套組織得到完善和提高,並配置溫飽示範村標誌碑1塊,總投資2.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