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潭頭鎮的結果 展開

潭頭鎮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下轄鎮

潭頭鎮為福州市長樂區下轄鎮,地處閩江口南岸、長樂東北部,東連金峰、文嶺,西接猴嶼,南鄰航城、鶴上,北隔閩江與琅岐島相望,因處在江水拍岸首當其衝的港灣得名。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15公里、福州市區58公里,水陸交通便利。區劃代碼為350112114,長途區號為0591,郵政編碼為350000,車牌號碼為閩A。轄區面積為56平方公里。

2017年,潭頭鎮行政區域面積4200公頃,常住人口43434人。

歷史沿革


潭頭鎮人文歷史悠久,是北方移民首選之地,長樂文脈源頭。潭頭鎮區域轄舊時芳桂鄉之大宏里、方安里。1928年設潭頭區公所,1945年設潭頭鎮,1949年設潭頭鎮,1950年設潭頭區,駐潭頭,1956年歸入金峰區,1958年實行撤區並鄉,獨立出潭頭鄉,后改制公社,1984年金峰、營前、梅花、潭頭4個公社改為鎮建制,1987年,潭頭鎮劃出猴嶼等4個村設猴嶼鄉

地理環境


潭頭鎮陸地面積5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5公里,耕地面積2.3萬畝,森林面積2.12萬畝,轄23個行政村(其中純漁業村1個),總人口5.8萬,旅居海外華人、華僑2.3萬,是閩江口南岸中心城鎮,也是福州地區著名僑鄉。經濟較為發達。

行政區劃


潭頭鎮現轄23個行政村(其中純漁業村1個),總人口5.8萬人。
行政村轄自然村戶/人口
潭頭上籌峰、下籌峰、上坪上、下坪上、上港、下港、港口1516戶,4365人
厚東侖頭頂、祠西、祖廳邊、寺后、存龍、莊上、四十塘、三十塘、園尾、松柏園2225戶,7016人
克鳳汶尾、新厝、鳳井、克鎮、過透、明如、明秋、永興、草窩1676戶,5603人
嶺南嶺南、嶺北、新街、它尾、西陳1596戶,4856人
二劉二劉、沙下、港尾946戶,3057人
曹朱后曹,村中,宮邊,前曹826戶,2551人
霞江霞江、鮑朱556戶,1706人
汶上806戶,2546人
菊潭380戶,1010人
福星1166戶,4108人
大宏406戶,1060人
石馬前石馬、后石馬、隔壁厝、溝乾230戶,738人
元岱180戶,580人
沙堤沙堤、下厝、柯朱、田中、鄭朱、水磨、下連982戶,2980人
碧嶺碧嶺、沙尾、西湖725戶,2324人
文溪文庄、溪兜、宮邊、洋頭513戶,1488人
邊蘭邊蘭、曹壋、外劉、湖頭715戶,2496人
岱西下厝、田中、鄭朱、水磨、下連、柯朱432戶,1430人
岱靈岱靈、溪尾、洋滂、上園243戶,821人
澤里349戶,943人
溪新溪上、新宅、坑湖裡336戶,997人
文石文石、寺下436戶,1368人
江塘156戶,485人

經濟


綜述

全鎮主要工業產業有化纖經編、建材加工、電子感光、服裝印染、啤酒飲料、裝潢材料、首飾模具、養殖捕撈、冷凍食品、果蔬花卉、消防器材等。農業主要有水產、畜牧、水果、蔬菜等四大主導產業,品牌產品有“長樂西芹”、“長樂灰鵝”等。全鎮共有工業企業86家,其中規模以上26家。2012年,農業總產值6.8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39.39億元,財政總收入536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84元。

鄉鎮企業

春意
春意
重點企業: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94家,其中規模以上16家:華威化纖染織有限公司、閩威電路板有限公司、厚東針織染整有限公司、新興石製品有限公司、閩發食品水產有限公司、金得利模具首飾有限公司、亞多帽業有限公司、旭輝針織有限公司、華日啤酒有限公司、日升針織有限公司、閩光消防器材設備有限公司。其中有2家企業被福州市評為重點龍頭企業;

文化


民俗風情

迎新春
迎新春
游神、迎神是長樂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民俗活動,具有濃烈的道教色彩。農曆正月的初四之後,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游神常以村(境)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祇塑像,如華光大帝、白馬王、臨水奶和各村單獨供奉的主神、諸主神的部屬,如孩兒弟、七爺、八爺等竹制的“扎骨”神像,分別由人頂著,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十分熱烈。舊時,潭頭游神、迎神活動的規格和盛況,可列長樂之首。潭頭枕山靠海,歷史悠久,古風淳樸。由於地理的因素,舊時潭頭人多以務農捕魚為生,都是靠天吃飯。每遇天時不濟,求助官府無門,唯有祈求神明的保佑,雖明知求神與事無所補益,不過也能得到心靈上的些許安慰,因此潭頭的神廟特多,幾乎村村都有幾座廟宇,或大或小,雖然規模不一,不過香火卻都很旺盛,就像潭頭的榕樹一樣活力無窮。時光的流轉,歷史的演變,游神漸漸地成為了潭頭一種特別的民俗,雖經千年洗禮,卻歷久不衰,而今更是遠近聞名。

社會


基礎設施

潭頭鎮境內金福路全長7.25千米,金潭路全長4.9千米,與西澤線連接,目前正在建設201省道和鎮區道路,積極做好福州東繞城高速建設前期準備工作。擁有岱西水庫1座,庫容量60萬立方米,供水資源豐富。擁有11萬伏變電站1座,電網支路7條,電力供應充足。社會事業繁榮。教育設施配套齊全,全鎮共有高中1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4所,教師390人,學生5000人,2014年,市教育局及鎮政府正對鎮內3所中學進行盤整優化,在原潭頭中學基礎上建設一所標準化中學。醫療網點比較完善,鎮級衛生院1個,村級醫療站點20個。文化建設十分發達,先後建成了大宏華僑廣場、澤里文化中心、菊潭文化中心、鱉潭公園、文石文化中心、汶上百榕街公園、嶺南西湖公園等多座公園。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及籌峰山自然保護區,德成岩、鰲峰岩、錦鯉岩等景點風景秀麗,晦翁岩風景區正籌劃申報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基礎教育

潭頭中心小學
潭頭中心小學創辦於1909年,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990年搬到潭頭村的新址。其位於閩江口南岸,與琅岐島隔江相對。潭頭中心小學佔地面積24.5畝,學校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現有學生1343人,教職員工62名,其中黨員22名,小學高級教師21名,大專畢業的46名。學校配套設施齊全,教學儀器設備達省頒Ⅰ類標準,有勞技室、美術室、自然實驗室、音樂室,有省級達標圖書館。學校現有電腦數百台,每班均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另有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等。潭頭中心小學環境優美,01年評為長樂市綠色學校,02年評為福州市綠色學校,03年被授予“省級花園式單位”,同時也是長樂市文明學校,福州市文明學校,首批省級農村示範小學。
2010年,潭頭中心小學二部教學樓作為原菊潭小學異地危房改造項目於菊潭村落成,學校總佔地面積20畝,其中該教學樓總建築面積3261平方米,共有4間綜合大教室、20間標準教室,可容納千名學生上學。

中等教育

長樂潭頭中學
長樂潭頭中學
長樂潭頭中學
長樂潭頭中學為初級中學,學校創建於1987年位於大宏村,教職員工人數為58人。現因教育資源盤整原因,教學暫時調整至長樂五中,待在以原潭頭中學為基礎上,新建的標準化長樂第五中學落成后,學校將整合到新長樂第五中學。
長樂厚福中學
長樂厚福中學為初級中學,學校創建於1994年位於厚東村,學校佔地面積55畝,設18個教學班,現任教職員工63人。
長樂第五中學
長樂第五中學
長樂第五中學
長樂第五中學為高級完全中學,學校位於閩江口南岸文石村,學校依山而建,傍依風景秀麗的龍山寺,面對潺潺流水的閩江,青山於碧水輝映,書聲與山籟聲共響,是理想的涓蘭樹蕙之地方。學校創辦於1968年,前身曾為長樂一中的分校,1989年普通高中改制職業高中,2001年復辦普通高中,迄今已有47年辦學歷史。校園佔地面積31畝,現有辦學規模21個教學班,學生1100餘人,教職工83人(其中本科學歷佔95%,其中高級教師10名,中級38名)。多年來,學校投入巨資,不斷改善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學校擁有了先進的電腦網路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館、美術室、音樂室、健身室等設施。
2013年,市政府實施教育資源盤整,將潭頭鎮上的長樂第五中學、潭頭中學、厚福中學三所中學資源進行整合,選擇在原潭頭中學的基礎上,追加征地30畝左右,重新規劃建設一所全新的標準化長樂第五中學。

旅遊


潭頭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歷代共有進士108名。唐朝林慎思兄弟五人同登金榜,林慎思的著作《伸蒙子》、《續孟子》為宋代儒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宋朝理學家朱熹為避偽學之禁寓居晦翁岩,二劉村神童劉砥、劉礪拜朱熹為師,雙雙考中進士;明朝嶺南村出狀元馬鐸,代駕郊天傳為佳話;嚴光長者開拓西湖為鄉民謀利;歷代還有數不清的巨紳名流。德成岩、晦翁岩、鰲峰岩、錦鯉岩等風景名勝內有德成精舍、龍峰書院、讀書處、講經台等歷史人文景觀星布其中,閩中才子多於此題詞留墨,岩壑中修建有龍峰禪寺、鰲峰禪寺、龍山寺、天妃廟、文昌宮等佛道名勝,每歷初一、十五祈福者絡繹不絕;境內馬鐸故居、嚴光長者寺、嶺南陳氏大宗祠、沙堤林氏大宗祠、二劉劉氏大宗祠、厚福林氏大宗祠等古舍民居歷史悠遠;象徵潭頭百姓尊師重道的文石登文道經曆數百年驚濤駭浪,給人留下一段雋永的歷史。
錦鯉岩
錦鯉岩·卧佛
錦鯉岩·卧佛
錦鯉岩,民國版《長樂縣誌》又作文峰岩,位於長樂市潭頭鎮邊蘭村境內。邊蘭古稱楓林,地處等峰山東側,舊屬方安里。錦鯉岩一帶楓林遍布,風景秀麗,岩石怪異。“此里(方安里)尚有文峰岩,在楓林,中祀朱子,配以姜叔權。旁有石室,廣數丈,高十餘丈,其上平坦,可坐數十人。俯瞰大江,金雞、白猴、東猴、御國諸島嶼,均在目前。又有浮崎嶺,有閩長交界碑”。
晦翁岩
晦翁岩
晦翁岩
晦翁岩位於潭頭二劉村龍峰山上。童子科劉砥、劉礪二兄弟師從朱熹讀書在此,俗稱“二劉岩”。晦翁岩不僅有風景優美的曲徑松蔭、平潭旭早、石門洞天等自然景觀,千姿百態的松、竹、梅、榕、杉、楓、桂等古樹名木,文物古迹有龍峰書院(建於宋乾道年間),明嘉靖年間福建提學潘璜檄長樂知縣曾銑修葺,祀朱熹及其學子劉砥、劉礪,改名為“三賢祠”。還有白鹿洞,以及鄭和青石雕像,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斷頭遺棄,后經鄉人修復,供奉於新建的晦翁岩“鄭和紀念堂”。古今文人墨客到晦翁岩瀏覽之餘,留下不少詩詞歌賦。
西湖公園
西湖,地處長樂金峰潭頭交界處之嶺南村,原是用於儲水灌溉農田的水利之湖。史料記載,以前是於南朝陳太建年間,由嚴光舍田開鑿的,初名嚴湖,后因位於東湖之西,故改稱西湖。湖的周圍三千二百八十丈,湖水之源,西有宏源,岱西。邊蘭四涵三十六溪之水,奔流下注,北又有二劉雲龍橋一支大水,七分入海,三分也入此湖,所以水源充足,常年儲水不竭,它的支流,東與東湖陳塘港,以及七十二洋諸港,互相流通,調節吐納,灌溉農田四百五十頃,千餘載來,四里居民,農田耕種,咸賴此湖。2010年,完成西湖清淤一期整治后,正式闢為西湖公園。
籌峰山
籌峰山風景區
籌峰山風景區
籌峰山風景區位於潭頭鎮,矗立於閩江口南岸,因緊扼閩江口,地理形勢險要,故民間又稱之為天險山。方圓約60平方公里,地跨長樂北部的潭頭、猴嶼、航城、金峰、鶴上諸鄉鎮,南主峰大埔尾,海拔近700米;北主峰大籌岩,海拔約650米,是長樂境內最為高峻的名山,山中怪石奇峰遍布,傳有三十六洞天,一百零八勝景。千峰競秀萬派流光,有“閩中神秀,吳航脊樑”之稱。
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
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入口位於潭頭鎮汶上村百榕園。閩江入海口區域,濕地總面積約4.7萬畝。是我省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也是我省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內擁有廣闊的灘塗和眾多的沙洲,水生植物茂盛,底棲動物豐富,每年南來北往數以萬計的候鳥來此棲息和越冬,是整個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非常重要的驛站,每年秋冬季節來這裡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候鳥,是個鳥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