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蘿菜
雙子葉植物綱菊目的植物
地蘿菜又名東洋人蔘、活命仙根等異稱。有機地蘿菜因其花冠色彩怪異被人們移植培育。屬多年生草本根莖植物,株高1-2米,上部多分枝主根莖外表黃金褐色,根莖細嫩,葉片呈廣卵心臟形,其味澀、甘,性平、入脾,屬土。經測其成份功用屬高抗生植物,廣泛用於煮湯配伍療疾。
地蘿菜是具有觀賞價值的一種特菜,又稱東洋人蔘,屬多年生草本根莖植物。全株高1.5米左右,上部葉片呈廣卵心臟形,葉邊緣稍帶波狀,主根肉質為食用部分。花冠成筒狀,呈青、紅、黃、白、黑5種顏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地蘿菜目前國內貨源稀少,僅以湯用為主,食用后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葉片輪生,廣心臟形,全緣呈波狀,葉片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有長葉柄。生長中期長出的葉片在莖上互生,廣卵形或心臟形,向上葉片逐漸變小,葉柄漸短。基生葉片很大,長50厘米,寬45厘米,色淡綠。
地蘿菜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光,耐寒、耐熱性均強。種子發芽溫度為15—30℃,適溫為20—25℃。15℃以下,30℃以上種子發芽率明顯降低。種子發芽需一定光照條件,發芽期有光照條件可起促進發芽的作用。新採收的種子有休眠期,可用變溫處理,或浸種打破休眠。植株生長適溫為20—25℃。地上部不耐寒,在30℃左右時,即枯死。根部耐寒,可耐-10℃的低溫。
地蘿菜藥理:
1.抗菌作用
2.降低血糖作用
地蘿菜提取物能降低大白鼠血糖,對碳水化合物耐量高,毒性小。
3.解熱作用
4.利尿作用
5.抗癌症腫瘤作用
地蘿菜湯
其粗提取物呈選擇毒性,較低量就可以抑制癌細胞增殖,使腫瘤細胞向正常細胞接近,是強有力的抗癌生葯。
地蘿菜的葉片大而多,蒸騰作用旺盛,生育期需要較多的水分供應。但根系不耐澇,在地下水位高或積水的地內,經2天以上,即會腐爛或大量發生歧根。
地蘿菜適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栽培。栽培前需深翻土地0.5—0.8米。生長期需要大量的肥料。適於在有機質豐富的疏鬆地塊栽培,不適於過分軸重的土壤。忌連作,適宜的pH為7—7.5℃。
播種時可用基肥混拌適量磷肥作基肥,每畝施1千公斤,畝施氮肥6公斤,苗期在5葉前,應定苗補缺,小中耕促苗苗高30厘米,中耕培土,畝施鉀肥5公斤,以利於根系生長。一般當年的根部產量不高,最好次年收根,切片曬乾,做為中藥飲片。(一)栽培季節地蘿菜的適應性很強,播種期範圍很寬。春季露地栽培可從3月上旬至6月上旬露地播種,於6月至9月陸續收穫。秋播露地栽培在8月上旬播種,於12月至翌年4—5月陸續收穫。利用地膜小拱棚栽培,於10月中下旬播種,翌年5月收穫。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進行越冬栽培,於9月中下旬播種,翌年1—3月收穫上市。
1、栽培時間一般是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6—7月收穫。如用晚熟品種於8—9月收穫。
2、整地、作壟栽培地蘿菜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地塊。
播種前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75000千克,複合肥750千克。按照播種帶深翻80厘米以上:翻後作壟,壟向東西。栽培壟有單行壟和雙行壟兩種:單行壟的行距60厘米,在行中間挖20厘米寬、80厘米深的溝。溝內混入肥料及少量殺蟲農藥(辛硫磷)。溝內填土后,在溝上築梯形壟,壟高30厘米,底寬30厘米,頂寬20厘米。雙行壟的行距為120厘米,在中間挖40厘米寬、80厘米深的溝。施肥后,在溝上築梯形壟,高30厘米,頂寬60厘米,底寬80厘米。
地蘿菜的根入土深達1米,只有深挖溝,才會使地蘿菜根長、產量高、畸形少一般挖溝深最少為80厘米,有條件時可達1米以上。挖溝時,表土與底土分放兩側,表土與有機肥拌勻、整細,剔出石塊、磚瓦等雜物,放入溝底、底土與有機肥混勻放在上層。
3、播種前,先澆一次大水,使土壤沉實,再扶壟播種。
播前先浸種催芽。將種子用25—30℃的溫水浸泡4—6小時后,撈出用濕紗布包好,放在25—30℃的溫度條件下,保持濕度。約經30小時,種子“露白”,即可播種。單壟栽培時,在壟中間開3厘米深的溝,澆小水,水滲下后,按10厘米株距點種至粒,后覆土2厘米。每公頃播種150000粒左右。雙行壟作時,在壟上按小行距40厘米,開2道淺溝,株距10厘米,每公頃165000—180000株左右。畝用種約100克左右。播種后及時覆蓋地膜保墒。如無地膜,可在播種行上覆蓋一層麥草保墒、出苗后及時清除麥草。
4、田間管理播種后,由於覆土太薄,土壤易乾旱影響出苗。因此,應及時檢查,如缺墒,可在麥草上撒水,或在播種溝旁開小溝澆水浸潤。大雨後應及時中耕鬆土,防止土壤板結。
播種后,1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在陰天或傍晚陸續撤去覆蓋的麥草。防止中午撤草,幼苗突見強日光造成灼傷。覆蓋地膜者,出苗后應立即破膜開小洞引苗出膜,防止薄膜壓苗,造成熱傷。
待幼苗2葉期時間苗。間除生長不良,葉色過濃、病、殘、傷株。有缺苗處,可在苗密處挖苗移栽補齊。4—5片葉時定苗,定苗株距為20—30厘米,每公頃52000—75000株。早熟品種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有的地區定苗株距為15厘米。這樣高的密度適於砂質土地塊,由於土質不肥沃,單株生長不大,不致引起徒長而且收穫時,不須挖掘,只要用力拔起即可。後期密度正大時,可拔收大株,留干小株繼續生長。定苗不宜過早,防止死苗引起缺株。
幼苗出齊后,及時中耕鬆土,保持土壤通透,提高地溫。鬆土開始應淺,定苗后逐漸加深,植株封籠后停止中耕,防止造成機械損傷。夏季應及時人工除草,防止草大壓苗。地蘿菜生長期很長,應及時追肥。在定苗后,地蘿菜進入4葉期,葉的直徑達10厘米,根長達40厘米左右,此時植株生長旺盛,應進行第一次追肥。可每公頃施複合肥450千克,在離苗10—15厘米遠處開淺溝施入。追后立即澆水:第一次追肥后15—20天左右,進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頃施複合肥450千克,可隨水沖施。第二次追肥后15—20天進行第三次追肥,每公頃施複合肥300千克,方法同第二次每次追肥后,應及時澆水。適宜的土壤濕度是見干見濕,即地表5厘米的土壤略干即澆水,一般5—7天一水。土壤過分乾旱會降低產量,過澇會致死。雨季應及時排水防澇,防止水多爛根。
5、收穫根據地蘿菜的品種特性,待肉質根長至規定大小,即應收穫。收穫過早,肉質根未長成,產量降低;收穫過晚,肉質根老化,易出現糠心,降低質量:一般按生育期收穫為宜。收穫時,留10—20厘米長的葉柄,上部用刀削去。然後從壟的順側挖深溝80—90厘米,露出肉質根后,拔出。土質疏鬆地,可挖深40—50厘米后,用手拔出,在砂土地上,也可直接用手拔出,而不必挖掘。有條件的地方,可購買日本發明的挖溝機收穫。不論用何種方法,收穫時應注意勿傷肉質根,或拔斷肉質根。
收後去泥土、鬚根,留葉柄2厘米長,上部切去。然後分級,一般長度在50厘米、粗2厘米以上的為一級品。單株重0.3—0.4千克,大者達1千克。
出口地蘿菜的收穫期很長,在產品長至一定大小后,可根據市場行情隨時採收上市。如果市場行情不好,可在地內繼續生長:一般品種,在地內生長貯藏可達1個月左右。在晚秋成熟的地蘿菜,可在地內貯藏,直至翌年春季,何時上市,何時收挖。也可在收後去尖、洗凈,晾乾,包以濕布,或裝入塑料口袋中密封,貯於冷庫中,置於0℃左右的環境條件下貯藏。也可選高燥、陰涼的地塊,挖坑埋入沙中,上覆塑料薄膜,保持一定濕度。上述方法均可貯藏數個月。有的地方採用鹽漬貯藏法。即把鮮地蘿菜肉質根貯於缸內或用塑料薄膜襯墊的坑內,一層地蘿萊一層鹽。經鹽漬后,可貯存數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