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中國當代文學家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浙江樂清,中國當代文學家、教育家、中國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國學大師。

南懷瑾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青年時曾躍馬戍邊,參加抗日;1949年前往台灣生活36年,后旅居美國,移居香港;晚年回歸祖國大陸,設壇講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2012年9月,南懷瑾在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逝世。

南懷瑾長期精研國學,讀書數十萬卷,於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詣,兼詩詞歌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諸學,一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堪稱一代宗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聲望。

人物生平


,南懷瑾浙江清柳市區岐鄉南宅,曾習浙江術館術訓練專修班、央校政治研究班、陵研究院社福系。抗日戰爭,南懷瑾投筆從戎,在四川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隨即潛心於佛典,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閉關修行三年。
青年時期南懷瑾
青年時期南懷瑾
,南懷瑾隨黨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並在政大、輔大等大學開課,多名中國台灣政壇要人、文化、財經界人士均為其學生。南懷瑾對孩子從嚴教導,其子南一鵬曾說,每天要求我背誦唐詩和《古文觀止》,我沒完成學習任務還要受罰。他評價自己的父親稱“對形而上的東西很透徹,對形而下的事務也很了解”,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他讓許多人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懷瑾創“精華協”,創“古化業司”“十方叢林書院”。又於1971年創辦《人文世界》雜誌。1984年,因據傳蔣經國懷疑南懷瑾可能成為新政學系在台灣的新領袖,為避禍移居美國,並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
1988年,南懷瑾移居香港,在香港閉關沉思。80年代末,南懷瑾開始籌資興建中國國內第一條合資的鐵路金溫鐵路金華溫州),與1992年開始建設,於1998年6月11日通車。南懷瑾籌資共計4568萬美元,在建設完成之際,他提出“還路於民”,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金溫鐵路現屬上海鐵路局管轄。
2000年台灣媒體揭露,1998年,中國共產黨高層透過南懷瑾,表示願意與台灣當局接觸。1999年底,李登輝派遣幕僚蘇志誠與鄭淑敏,在南懷瑾安排下,與中國共產黨代表在香港進行會談。但是李登輝否認這項報道,指出蘇志誠與鄭淑敏是以私人身份前往香港,拜會其師南懷瑾,在其處遇見中國人士,此次會談非經由他授權。
2004年,南懷瑾移居中國上海,后在2006年再次移居至蘇州,並在蘇州創建太湖大學堂,旨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與現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相結合,發展認知科學與生命科學研究。
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太學堂去世,享年95歲。
南懷瑾
南懷瑾

人物評價


1970年,年近花甲的南懷瑾寫下:“憂患千千結,山河寸寸心。謀身與謀國,誰解此時情。”道出了他的夢想,一是文化復興,二是祖國統一。作為一位有著濃郁傳統文化情懷的愛國學者,南懷瑾有著很深的家國情懷和歷史見地,對祖國和平統一有獨到見解。
南懷瑾先生是溫州著名鄉賢,祖國和平統一推動者、“金溫鐵路”催生者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者、傳播者和弘揚者;在文化教育、佛學禪宗、政治行動、經濟發展和家鄉建設方面都有較大貢獻;他一生致力於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闡述中華傳統文化,倡導倫理道德,其七十多本著作被翻譯成八種語言傳播於世界各地,在海內外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