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庄街道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轄街道

山東省莒縣閻庄鎮地處莒中平原,地處於東經118度45分,北緯35度39分,在206國道西側.南與莒縣經濟開發區、浮來山鎮相連,北與洛河鎮接壤,東與招賢鎮、城陽街道墩頭社區隔沭相望,西與沂水縣相鄰。南北長8.5公里,東西闊7.5公里,轄39個行政村,面積48.28平方公里,總人口3.1萬人。閻庄鎮總面積48.28平方公里,下轄39個村自然村,總人口達3.1萬。這裡緊鄰206國道,莒安公路縱貫南北,膠新鐵路橫跨東西,距離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港75公里,距青島機場260公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閻庄鎮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境域划設閻庄區,屬濱海專區莒縣。1951年1月,改稱莒縣十四區,屬沂水專區莒縣。1971年2月,復為愛國公社。1984年6月,撤銷愛國公社,建閻庄鎮。2020年6月,撤鎮設街道。截至2020年6月,閻庄街道下轄7個社區。

2011年,閻庄街道財政收入完成4191.9萬元,同比增長20%,其中國稅完成2500.2萬元,地稅完成1545.3萬元,財政完成146.4萬元。

歷史沿革


閻庄一帶,在新石器時朝屬陵河東夷民族部落的範圍;西周時期屬羹國;春秋時期屬莒國;戰國時屬齊國;秦代屬琅琊郡莒縣;西漢時屬兗州刺史部城陽國莒縣;東漢時屬徐州刺史部琅珥國莒縣;三國時屬魏青州城陽郡莒縣;晉代屬徐州東莞郡莒縣;元魏時屬南青州東莞郡莒縣;高齊時屬南青州義塘郡莒縣;宇文北周時屬莒州義塘郡莒縣;隋代屬琅琊郡莒縣;唐代屬河南道密州莒縣;北宋時屬京東東路密州莒縣;金代屬山東東路琅琊郡莒州;元代屬山東東西道宜慰司益都路總管府莒州;明代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沭源鄉;清初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莒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沂州府莒州長安牌、薛家莊牌;民國二年(1913年)后先後屬山東民政長岱南道莒縣,濟寧道莒縣,琅琊道莒縣;1929年屬山東省莒縣第一區;1936年2月屬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莒縣第一和第六區。
閻庄區
1944年11月划設閻庄區,建立閻庄區公所,隸屬濱海專署第三行署莒中縣。該區北鄰莒沂縣雪山區;南鄰浮東區、城陽區。西接沂東縣,東北與莒北縣相鄰。1945年閻庄區東與緒密區隔沭相望,其他相鄰未變。
十四區、十三區
1951年1月閻庄區改稱十四區,隸沂水專署莒縣,南鄰莒縣一區(城陽),北鄰莒沂縣十區(雪山區),東鄰莒縣十二區(緒密),西鄰沂水縣。1952年9月1日改稱莒縣第十三區。1953年8月沂水專署撤銷,改屬臨沂專署莒縣。
閻庄區
1956年1月復稱閻庄區,隸臨沂專員公署莒縣,南鄰城關鎮,北鄰雪山區,東鄰緒密區,西與沂水縣搭界。
閻庄鄉
1958年3月改稱閻庄鄉,隸屬同上,原閻庄區西南部的西劉家官莊等7個村劃歸韓家村鄉。閻庄鄉西南鄰韓家村鄉,北鄰洛河鄉,東鄰牛家莊鄉,西鄰沂水縣。
愛國公社
1958年8月26日成立愛國人民公社,隸屬與四鄰未變。1959年韓家村鄉撤銷,划回西劉家官莊等7個村,從洛河鄉劃出羅米庄等11個村,歸愛國人民公社。
閻庄區1962年12月愛國人民公社改稱閻庄區,隸屬未變,南鄰城陽區,北接洛河區,東鄰嶠山區,西鄰沂水縣。
愛國公社1971年2月復稱愛國人民公社,隸屬未變。1976年魏家村管理區和八里莊子管理區的16個村劃歸城陽公社。羅米庄管理區的11個村劃歸洛河公社。
閻庄鎮
1984年6月劃出朱家莊子等8個村歸二十里堡鄉,撤銷愛國公社,建立閻庄鎮,隸屬未變。南鄰城陽鎮、二十里堡鄉,東鄰墩頭鄉,北連洛河鄉,西鄰沂水縣。
1992年12月13日改屬日照市莒縣。
2013年划膠新鐵路由南柳清河以東歸莒縣經濟開發區管轄。
2020年6月,撤鎮設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閻庄街道,地處莒中平原,東與招賢鎮、城陽街道隔沐相望,南與城陽街道、浮來山鎮相連,西與臨沂市沂水縣相鄰,北與洛河鎮接壤,區域面積48.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閻庄街道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西部低山丘陵,東部是沖積平原,鎮駐地閻庄村位於鎮中央,西部的玉皇山海拔250.6米,與平頂山、田家嶺綿延南北。沐河為東界,柳青河從鎮中穿過。境內最高點玉皇山位於鎮駐地西部,海拔250.6米;最低點位於小長安坡,海拔105米。

水文

發源於閻庄街道北部的柳青河自北而南從西部流過;沐河及其支流洛河從東部邊境蜿蜒南流。

自然資源


閻庄街道境內礦產資源分為非金屬、金屬兩類。非金屬類主要有石灰岩礦,分佈在玉皇山、平頂山一帶,此段岩體面積廣大,品質純正,南北長8千米,東西寬2千米,儲量7000萬立方米,開採價值高;黃沙產於沐河、洛河河段及沿岸,面積12平方千米,儲藏量1000萬立方米;玉皇山南麓還有石英石、煤、高嶺土等。金屬主要有銀礦,在裴泉西北,王家山溝一帶,品位在480克/噸以上,相傳明代裴御史曾開採過,曾發現煉銀所用的坦蝸和鍋坑等多處遺跡。2003年省地質局來勘探過,因品位低,無開採價值;鋁礦分佈在玉皇山東麓,沿山溝一帶,儲量豐富,品位在520克/噸以上。
境內西部為雪洛山脈向南延續的玉皇山,是與沂水縣的界山。主峰玉皇山,海拔250.6米。中部、東部為平原。源於境內的柳青河自北而南流過,青峰嶺水庫主幹渠——豐收渠,從北、西部傍嶺向南而過,境內長12公里。全鎮大部分耕地能自流灌溉,堪稱北國江南式的魚米之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閻庄街道轄48個行政村。
孟家莊周馬庄賈馬愛國村閻庄大路東
大柏林小柏林大長安小長安付官莊姚嶺子
宋家橋建華韓官莊杜當門張當門蔡當門
徐當門宋當門郭當門倫當門官保岔頭
渚汀河圈何家樓紅墩柳源下崖
尹家營常山溝孫山溝段山溝竇官莊上崖
董山溝張山溝王山溝彭家嶺肖家河林家街
東劉小河許家莊前進肖家屯澇窪子
截至2020年6月,閻庄街道下轄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文化路1號。
愛國社區山溝社區
肖家河社區柳源社區
當門社區柏林社區
渚汀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閻庄街道轄區總人口3.7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37人,城鎮化率14.34%;另有流動人口2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85萬人,佔48.92%;女性1.93萬人,佔51.08%;14歲以下6063人,佔16%;15~64歲2.08萬人,佔55.14%;65歲以上1.09萬人,佔28.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78萬人,佔99.99%;有少數民族2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7.12‰,人口死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長率-1.22‰。

經濟


經濟狀況
閻庄鎮位於縣城北9公里,東臨沭河,轄39個行政村,耕地面積4.2萬畝,對空面積64平方公里,總人口3.1萬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閻庄鎮歷屆黨委政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招商引資、民營經濟、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建設”四個重點,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協調發展。尤其在近年來,全鎮工業經濟實力得到顯著增強,2005年,全鎮個體私營企業達到16家,個體工商戶1550家;全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84億元,增加值2億元,上繳稅金81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38%、200%;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7億元,其中新增加過千萬元投產項目達到6個,跨年度項目3個。全鎮全年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8億元,同比增長21%;農村經濟總收入3.59億元,增長15.8%;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66.4萬元,增長150.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4134.5元,增長20.1%。
改革發展新篇章
早在建國之初,這裡就享譽全國。1951年,在著名的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呂鴻賓的帶領下,這裡誕生了全省第一個初級農業合作社——愛國農業生產合作社。呂鴻賓連任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曾出席維也納第一次世界人民和平大會,被授予“世界和平戰士”稱號。在呂鴻賓的影響帶動下,這裡長期是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面旗幟。
這張獎狀記載著閻庄的輝煌歷史,1958年,國務院授予這裡“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獎狀上有周恩來總理親筆簽名。這崇高的榮譽,激勵著閻庄人不斷開拓前進、拼搏創業。近年來,閻庄鎮以突出的業績,榮獲國家級生態優美鄉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鎮、省級無邪教鄉鎮、省級生態優美鄉鎮、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省剪紙文化之鄉等榮譽稱號。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閻庄鎮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中心,大力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民生工程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努力構建起“南接”縣城和經濟開發區,“東拓”文化東路與206國道連接線建設東部新區,“西調”農業產業結構,“北穩”糧食生產,“中部提升”鎮駐地城鎮建設管理水平的“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全力打造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新閻庄。
堅持每年確定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2014年確定的12項重點工作全部落實到位,2015年確定的1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涉及農村社區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道路交通建設、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正在加快實施推進。創新實行全年重點工作公開制、工作落實承諾制、重點工作立項督查制、全員下沉抓基層等工作機制,對班子成員、社區書記實行季度現場督察,確保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全鎮上下凝聚起了思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強大合力。
鎮黨政班子成員走基層、下企業,“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難”,打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快東部1500畝項目區開發,硬化道路1600米,為項目招引創造了優良環境,鎮內產業集聚趨勢更加明顯,發展潛力不斷增強,逐步形成了新型建材、冶金鍛造、商貿物流、精密機械加工四大主導產業。全鎮投產和在建的千萬元以上項目達到14個,其中過億元項目4個。
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工程和走股份制電商發展模式,打造出全市“淘寶第一村”——渚汀村,依託渚汀社區電商“海康雲”平台,在鎮駐地建立電商聚集區,帶動全鎮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閻庄鎮農業資源豐富,氣候、土壤條件優良,全鎮大部分耕地實現了自流灌溉,堪稱北國江南式魚米之鄉。近年來先後成功取得了大米、芸豆、芹菜、西紅柿4個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大櫻桃、食用菌、核桃規模化種植,特種皮毛動物、土元等規模化養殖取得較大進展,發展特種皮毛動物養殖42家,年實現經濟效益800餘萬元。
進一步加大農作物機械化收割比重、水稻托盤育苗技術應用,提升糧食生產綜合收益,2014年,實現小麥畝產515公斤,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依託國家級專業合作社——鑫泰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水稻機插試驗和推廣,全鎮機插面積達到1000畝。
深入推進農企對接,鼓勵引導青島鴻鉅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莒縣大漁水產有限公司、山東建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工商企業投資現代農業。通過積極爭引,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簽批的國家級實驗項目——全國第四期超級稻畝產千公斤攻關項目在這裡落戶。2014年金秋,閻庄鎮百畝高產示範基地雜交水稻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達到968.37公斤,為世界高緯度水稻最高產量,這意味著雜交水稻種植在新緯度上的挑戰取得重大突破。
特色城鎮新亮點
加快小城鎮建設事關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對於推進城鎮化進程,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有效擴大內需,優化產業結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閻庄鎮科學規劃推動小城鎮特色發展,新型城鎮建設亮點紛呈。按照工業項目區和小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的思路,重新修編鎮駐地總體規劃,使城鄉建設更加科學有序。以文化路商業街建設為契機,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初步建成了集就業、生產、居住、教育、衛生於一體的東部新區,隨著文化東路跨沭河大橋工程項目的實施,鎮駐地發展框架得到了進一步延伸拓展。
總投資2487萬元的當門社區小學、幼兒園,鎮中心初中學生公寓樓、學生餐廳樓,中心小學綜合樓等項工程已投入使用,小城鎮建設檔次和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
社區居民樓建設加快推進。位於鎮駐地東部的沭和苑社區,規劃佔地面積476畝,建成后可容納居民2060戶。沭和苑社區於2013年7月開工建設,已建成住宅樓8棟,總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完成投資4700多萬元,具備了搬遷入住條件。社區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社區服務中心已經投入使用。投資410萬元、佔地1600平方米的集中供水工程已經完工,30個村莊12000名群眾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總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的柳青苑社區9棟居民樓和渚汀社區1棟居民樓已經完工,愛國、渚汀社區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投資1500萬元的莒安路、文化路供暖及燃氣工程正在加緊建設。投資800餘萬元大修破損道路12公里、挖補6公里,改善了農村公路交通環境。
紮實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投入900餘萬元深入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和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在鎮駐地和所有村莊配齊了180個大型移動式垃圾箱和700個小型垃圾桶,成立了92人的保潔員隊伍,對鎮村兩級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整治,徹底改善了城鄉環境衛生面貌。
和諧發展新風尚
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是鎮域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閻庄鎮高度重視、認真抓好民生工作,努力走出一條符合鎮域實際的興鎮、富民、和諧之路,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完成22個文明幸福村創建任務,打造文明一條街40餘條,新建道德文化健身廣場10處,完善了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陣地建設。堅持“文化惠民、文明育心”,加快構建“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積極藉助民間文藝劇團力量,採取到社區開展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活躍鄉村文化,努力營造干群傾心投入、群眾普遍參與的濃厚氛圍。
積極探索社區管理運行新模式,社區運行逐步規範,建立了覆蓋完善的視頻監控系統,形成高效便捷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運轉模式。
全面推行社會治理信息員制度,一期招聘了39名自然村社會治理信息員和5名社區總信息員,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搜集社情民意,實行每周一匯總、每半月一調度、每月一考核兌現的工作機制,做到信息早掌握、矛盾早調解、問題早解決。認真落實生產、消防、環境、道路交通和食品藥品等五大安全領域具體整治方案,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煙花爆竹非法制售、非煤礦山開採、車輛超載運沙等違法行為的聯合整治活動,確保了農村基層社會秩序穩定。抓緊、抓牢、抓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全面實行動態管理,促進各社區計劃生育重點工作均衡有序開展,全鎮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邁上新的台階。
依託歷史文化資源,加快文化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打造特色突出的文化旅遊區域產品,拉動服務業蓬勃發展。對玉皇山裴泉旅遊項目進行科學規劃,對大柏林村剪紙、過門箋等民俗文化進行扶持和宣傳,努力打造集休閑娛樂、技術推廣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景點,不斷為群眾致富開闢新的渠道。
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錘鍊“為民、務實、清廉”的優良作風,打造素質過硬的幹部隊伍。建立理論學習的長效機制,在全鎮營造出“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每周開展“公心講壇”、“職業素養大家談”活動,激勵鎮村幹部工作幹勁。實施村幹部代辦、領辦服務制度。探索社區書記和黨建指導員抓社區黨建運行新路子,每個社區派駐1名黨建指導員共同抓工作推進。探索實行農村黨員分層次管理辦法,建立黨員履行義務、奉獻服務“紅、橙、黃”三色管理台賬。加強對鎮、村干工作作風、工作實績的考核監督,以健全的制度推動工作措施落實,在全鎮形成了紮實務實、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滿懷豪情、只爭朝夕。在建設“生態家園、幸福閻庄”的歷史征程中,閻庄鎮黨政一班人正帶領著全鎮人民銳意進取,奮力開拓,埋頭苦幹,向著新的更高的目標邁進。

農業

閻庄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3.3萬畝,人均0.9畝;林地面積0.5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9萬噸,人均774千克,其中水稻2.2萬畝,1.2萬噸;小麥2.9萬畝,1.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桑園等。2011年,桑園面積0.3萬畝,產繭456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817噸;蔬菜種植面積0.7萬畝,產量3.1萬噸,主要品種有芸豆0.3萬畝、0.9萬噸,芹菜0.3萬畝、1.3萬噸。
閻庄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雞為主。生豬全年飼養量4.6萬頭、存欄量2.1萬頭,全鎮1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38處,環保養豬場3處;規模以上奶牛養殖場2處,肉牛養殖場7處,蛋雞規模以上養殖場25處,肉食雞規模以上養殖場110處,養兔場10處,種鴿場1處,特種動物規模以上養殖場25處。
截至2011年末,閻庄街道累計造林0.2萬畝,其中防護林1365畝,經濟林375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5.6萬株,林木覆蓋率15.6%,活立木蓄積量5.6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500畝,主要品種有蘋果350畝,產量700噸;桃47畝、產量141噸。
閻庄街道漁業以魚塘為主,淡水水面1.05平方千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5公頃,漁業總產值10.6萬元。
2011年,閻庄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125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大米、芸豆等。農民人均純收入1.08萬元。

工業

閻庄街道工業初步形成了以機械、金屬、化工、建材、食品、服裝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2.95億元。規模以上企業10家,實現產值、利稅同比分別增長45%和57%。

金融

2011年,閻庄街道境內共有金融機構2家,分別是中國農業銀行閻庄分理處、莒縣農村信用聯社閻庄信用社;2011年末,各類存款餘額3.56億元,比上年增長34.8%;各項貸款餘額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8.6%。

文化


古老的莒州大地,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位於莒縣縣城以北的閻庄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新石器時代就有東夷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平頂山漢墓、唐天子東征重修玉皇廟的殘碑、明朝裴御史故居等文化遺址彰顯了這裡厚重的文化底蘊。閻庄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與省級開發區——莒縣經濟開發區連為一體。
在這片古老而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閻庄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搶抓機遇、務實創新、勇於開拓、拼搏進取,積極謀求鎮域發展的新突破,努力打造鎮域發展的新優勢。如今的閻庄,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社會事業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成為莒縣重要的歷史、文化、旅遊、工農業特色魅力名鎮。
閻庄街道
閻庄街道

名稱來歷

明初,千戶尹聰在此屯兵,此時村西有廟,常在此行刑,令人畏懼,故稱閻王莊,簡稱閻庄。

交通


膠新鐵路在其南部通過。莒縣火車站距鎮駐地0.5公里。鎮駐地閻庄村,南距莒縣城9公里,東南距日照城85公里,西南距臨沂城92公里.西北距沂水縣城30公里,距濟南市300公里。東距五蓮縣城55公里,東北距諸城81公里,距青島市260公里。
閻庄鎮總面積48.28平方公里,下轄39個自然村,總人口3.1萬。閻庄街道境內有莒安公路縱貫全鎮,長度8.9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為2.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47萬平方米。鎮區橋樑7座,總長度為80米。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閻庄鎮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閻庄街道有線電視用戶6679戶,入戶率62%。
閻庄街道是市第一批社會文化先進街道,有平頂山漢墓、明朝裴御史故居等文化遺址,村民有書畫、過門箋、剪紙、硯台製作、根雕等豐富多彩的藝術愛好。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書法、繪畫等。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剪紙文化之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閻庄街道有幼兒園11所,教職工51人,在校幼兒1000餘人;義務教育學校10個,在校職工310人;其中中心初中1所,在校生1327人,教職工147人;中心小學9所,學生2787人,教職工163人。
2011年,閻庄街道教育經費1570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閻庄街道有衛生院1所,職工47人;專業技術人員35人,註冊護士8人,執業醫師7人;標準化衛生室21個。

社會保障

2011年,閻庄街道農村居民參保人數達1.6萬人,參保金額達207.2萬元,城鎮居民參保人數達40人,參保金額1.35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閻庄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6千米,投遞點48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3600戶,行動電話用戶6000戶,寬頻接入用戶6400戶。

旅遊


境內柳青河濕地公園,玉皇山上有漢墓、玉皇廟、明朝裴御史故居、裴泉等旅遊景點。
沭河國家濕地公園
莒縣沭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沭河城區段,莒縣老城區和沭東新城中間,是莒縣市民的會客廳、後花園、觀景台。公園規劃範圍北起招賢鎮馬家店子村南,南到望海大道,總長度18.2公里,規劃總面積1277公頃。按照“珍珠項鏈式”結構,布置了10餘處主要景觀功能區和50多個景觀節點。其中,閻庄街道段,自日照路北起至楊店子大橋,沿沭河西路北上,該段有海角七號、大黃鴨向日葵基地、網紅油菜花基地、楊店子欄河壩等景觀。
柳青河濕地公園
柳青河,發源於莒縣閻庄街道玉皇山,向南流經浮來山街道、城陽街道邊界附近,在劉官莊鎮徐家莊村東匯入沭河。河道幹流長26公里、流域面積301平方公里,區域內較大的二級支流有黃花河、淮河、淤泥河,其中淤泥河流經莒縣縣城。據載,柳青河原名呂青河,元末《齊乘》“呂清之水立瀦而為湖”,那時的呂清河流入古西湖(今城陽街道大湖村一帶)明嘉靖年間,莒縣發生大地震,“西湖破灞川之堤,傾呂清之水南流”,自此河道向南延伸,逐漸形成了現有的柳青河。
莒玉農莊
莒玉農莊紅梅園位於莒縣城北近郊閻庄街道域內,共佔地20餘畝,裡面包含臘梅、紅梅等10餘個品種,並設有剪紙文化展覽館,與剪紙等非遺文化傳承相結合,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建設特色文化旅遊小鎮。
玉皇山
玉皇山上有漢墓、玉皇廟、明朝裴御史故居、裴泉等旅遊景點。

代表人物


呂鴻賓
呂鴻賓(1911-1990),勞動模範。山東莒州(今莒縣)閻庄鎮呂家莊(后改名愛國村)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愛國農業生產合作社主任、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人民公社社長,莒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是第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48年在沂蒙山區組織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1951年創辦全省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1953年出席維也納第一次世界人民和平大會,被授予“世界和平戰士”稱號。同年與其他農業勞動模範聯名向全國農民發出愛國增產競賽倡議,得到全國農民的響應。七十年代領導愛國大隊實現了農田水利化。1979年全大隊糧食平均畝產1500斤。大隊實行公費醫療、退休制度和中小學義務教育。1957年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1950年、1979年兩次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曾經作為中國農業代表,出訪亞、歐、非等6個國家和地區

獲得榮譽


閻庄街道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態優美鄉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鎮、省級無邪教鄉鎮、省級生態優美鄉鎮、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省剪紙文化之鄉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