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旗

中國內蒙古特有的民族自治地區

自治旗,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在中國,行政級別等同於市轄區、縣級市、縣等縣級行政區。

自治旗,為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特有的民族自治地區。

截至2018年10月8日,中國共計3個自治旗。該村先後被評為縣級五好黨組織、縣級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縣級文明村、縣級文化村、縣級綠色生態村合鎮級平安創建村及村民自治示範村等。

歷史沿革


介紹
在內蒙古實現統一的民族區域自治的過程中,按照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1949年的《共同綱領》,對區內具備自治條件的其他少數民族實行自治,是進一步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重要內容。這一措施,既尊重和保障了少數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又堅持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截至2018年10月8日,中國境內有三個自治旗,均位於呼倫貝爾市,分別為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背景
內蒙古地區由於歷史上民族間長期交往遷徙的原因,形成了除蒙古族以外漢族占人口的大多數的狀況,並且還在一些地方聚居或雜居著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他們與蒙古族共同開發保衛了我國北部邊疆,為這一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建立后,我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實施。進入50年代后,在內蒙古進一步推行蒙古族區域自治的情況下,隨著黨的民族政策的廣泛宣傳和深入貫徹,自治區內的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幾個少數民族也先後提出了認定族源、族稱、聚居範圍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要求。
根據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對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進行社會調查、做好民族識別工作的有關政策,內蒙古自治區有關部門組織工作組用了幾年的時間,對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3個民族的情況做了全面的社會調查。查清楚了他們的族源、民族自稱等方面的情況。對他們的民族歷史及當時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經濟文化、生活特點作了全面的了解和考證。
在此基礎上,先後成立了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這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的建立,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內蒙古的進一步貫徹落實,有力地增進了自治區內各民族的團結和自治民族內部的團結,實現了這些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為他們發展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具體名單


註:本名單中不含旗。
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

補充說明


鄂倫春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興安嶺上的璀璨明珠,成立於1951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東北部,總面積59880平方公里,是全市面積最大的旗(市)。
區劃與人口
鄂倫春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
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蒙古、漢等21個民族的30萬人口生活在該旗。旗轄8鎮2鄉,獵區鄉鎮4個,獵民村7個。全旗鄂倫春族2050人,其中獵民830人。境內駐有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集團所屬6個縣處級林業局、大興安嶺農管局及所屬6個國營農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農工商聯合公司及大興安嶺麵粉廠,設有黑龍江省大 興安嶺地區、林管局和加格達奇松嶺兩區。
自然資源
自治旗是一個有巨大開發潛力的綠色寶庫。有林地面積4389萬畝,占林地面積的50.16%。活立木蓄積量達2.9億立方米,是我國木材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廣袤的森林裡棲息著野生動物150多種,受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物30餘種。林經濟魚類10餘種。林間生長著300多種中草藥、蕨菜黃花菜柳蒿芽、蘑菇、猴頭、黑木耳、紅豆、越桔等山產品享譽國內外。自治旗南部為宜農區,平均年產糧食2億公斤,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糧食生產基地,主要農作物有大豆、雜豆、油菜、土豆等。
自治旗水資源豐富,地表水資源總量96.5億立方米,佔全市的35.5%。河流總流域面積5.1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的20%;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16.38億千瓦時,優秀電站壩址20餘處,總庫容32億立方米、裝機容量25萬千瓦、靜態投資22.96億萬元的畢拉河口水利樞紐工程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地下水埋藏淺、易成井、水質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儲量約2億立方米(指礦化度小於2克/升的淺層淡水),有多處天然的飲用礦泉水開採點。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探明有開採價值的有煤、金、石灰石、鉛鋅等10餘種。
旅遊資源
優美的自然自然景觀、獨特的鄂倫春民間文化藝術及人類文明遺跡為自治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主要旅遊景點有拓跋鮮卑舊墟石室嘎仙洞、鄂倫春博物館、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相思谷原始景區、布蘇里軍事渡假山莊、興安森林公園、鄂倫春獵民村及民俗村等。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達斡爾族自治旗
達斡爾族自治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成立於1958年8月15日,是全區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莫旗地處內蒙古東北部,大興安嶺東南麓,嫩江西岸,大興安嶺松嫩平原交匯地帶。東隔嫩江與黑龍江省訥河市、嫩江縣相望,西南與黑龍江省甘南縣毗鄰,北面和西北分別與鄂倫春旗,阿榮旗接壤。位於呼倫貝爾市最東部、大興安嶺東麓中段、嫩江西岸。現有國土面積約1.04萬平方公里。全境南北長203.2公里,東西長125公里,北與鄂倫春自治旗接壤,西、南與阿榮旗、黑龍江省甘南縣為鄰,東與黑龍江省訥河市、嫩江縣隔江相望。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屬中溫帶大陸性的季風氣候,無霜期平均115天,平均氣溫1.3℃。平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間。
區劃與人口
該旗轄17個鄉鎮、220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總人口32萬人。全旗總人口31458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627人,非農業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0.2%。全旗有17個民族,主體民族是達斡爾族,有人口30,497人,佔總人口的9%。漢族252619人,佔總人口的80.3%;
自然資源
該旗地域廣闊,土地資源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可開發潛力大,有耕地689萬畝,草場330萬畝,林地342萬畝,大小河流56條,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44.53億立方米,約佔全區的40%,。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可供人食用的植物30餘種,伺用植物200餘種,藥用植物250多種,用材樹木10餘種。多種植物具有二種以上經濟價值。現查明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93種(不包括兩棲、爬行、昆蟲等類動物)。獸類基本上屬於北極型和林棲型兩個生態類型。被列為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的有黑熊紫貂馴鹿等。已發現各類礦產11種。
旅遊資源
莫旗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旅遊資源豐富。有風情獨特的中國達斡爾民族園、達斡爾民族博物館、神韻獨具的雷擊石、歷史悠久的金界壕、風景秀麗的莫力達瓦山。莫旗年產大豆15億斤以上,以縣為單位大豆產量居全國之首。素有“大豆之鄉”、“曲棍球之鄉”、“歌舞之鄉”的美譽。

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溫克自治旗
鄂溫克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大草原南端,濱洲鐵路海拉爾站南側,東街大興安嶺脊樑為界。地理坐標東經118°48′02″——121°09′25″,北緯47°32′50″——49°15′37″。東與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蘭屯市、興安盟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爾虎左旗為鄰,北鄰海拉爾區陳巴爾虎旗。旗域如下垂的楓葉狀,北緣自海拉爾市斷橋距南端的伊和高古達山178.75公里,東部界山伊和布德爾距西部輝河流向北灣處173.25公里。全旗土地總面積為19111平方公里。自治旗地處大興安嶺山地西北坡,處於大興安嶺山地向呼倫貝爾平原的過渡地段,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最高點是東南部山地的伊和高古達山,海拔1706.6米,最低處在伊敏河谷地,海拔602米。自治旗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和短促,降水較集中。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4—2.2℃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350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平均在100-120天左右。
區劃與人口
鄂溫克族自治旗是鄂溫克族實行區域自治的縣級自治地方。全旗轄巴彥托海、伊敏河紅花爾基3個鎮,輝、伊敏、巴彥嵯崗、錫尼河東、錫尼河西5個蘇木,大雁礦區和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巴彥托海鎮是旗黨政機關駐地,也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自然資源
自治旗土地面積19111平方公里。全旗擁有草原128.9萬公頃,佔全旗總面積的68.9%;林區面積112公頃,佔全旗土地面積的58.9%;全旗降水總量為65.613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為10.716億立方米。境內較大的河流有伊敏河、輝河錫尼河。全旗已探明的煤儲量為103.12億噸以上。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旗內植物有72科284屬621種。珍稀植物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樟子松、興安柳。還有草原白蘑、花臉蘑、紫蘑、靈芝等菌類植物。旗境內棲息的野獸種類據不完全統計有4個目、14科49種。其中有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2種。鳥類資源比較豐富,據記載伊敏河流域鳥類有16個目、34個科140種。
旅遊資源
自治旗草原東南部,距旗所在地150公里處,有與舉世聞名的法國維希礦泉相媲美的維納河礦泉,是觀光旅遊療養勝地。當前,自治旗旅遊業發展的重點放在巴彥胡碩旅遊區、紅花爾基森林公園、輝河濕地保護區、五泉山旅遊區、維納河療養院渡假區和旅遊產品的開發上。巴彥胡碩旅遊區和紅花爾基森林公園已被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審部門初審評定為2A級和A級。輝河濕地保護區已批准為省(區)級重點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