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鳳崗

汕頭市潮陽城區的一個地區

鳳崗,又名崗頭,舊時人稱崗頭寨。下分七社門:上東、上南、南門、北門、西門、水門、大東門。位於汕頭市潮陽城區東南4公里,南瀕龜頭海、背靠山崗,山地227.67公頃,因地形似鳳,故名鳳崗。現屬城南街道辦事處,人口約42618人。行政劃分為鳳上、鳳東、鳳南、鳳北四居委,有小學4所。每年正月初六、初七、初八三天都有由村民自行組織的游神活動,祈禱鄉民平安。

歷史沿革


潮陽鳳崗
潮陽鳳崗
建於南宋末年,以農為主。由翁、伍、程三姓氏創寨於南宋年間,聚落呈點狀,多磚木結構平房。經過歷史演變,崗頭寨寨牆逐漸被拆除,寨內寨外也已成為一個模糊的概念(寨牆現存的有北門一段以及上東社寨門旁一段寨牆),現有鄭、曾、林、姚、黃、蔡、劉、楊、陳、張、李、魏、王、許、朱、程、吳、籃、洪、馬、葉等20多姓。原有耕地440公頃,山地227.67公頃。改革開放前主種水稻、甘薯、甘蔗、豆類等,是省甘薯高產地之一,山地種薪炭林外,還種青梅、桃、李、香蕉等水果。副業以磨薯制粉為主,有制粉廠40餘家,有建築隊、榨油、養鴨、淡水養殖等企業。有小學4所,衛生站6個,民間有舞蹈英歌隊。現今難尋上訴農作物與副業作坊,衛生站也失去原有意義,所幸四所小學仍然存在,繼續培養著新一代,啟蒙新生,為鄉村發展培養出一代代有生力量。而建築隊則造就了多位包工頭。

地理環境


鳳崗鄉地形特徵東高西低,從東往西依次是丘陵、平原、沿江灘塗,海拔總體偏低。鄉北以北乾渠為界與大南相鄰(鳳北有小部分在北乾渠以北),西濱練江,與潮南井都隔江相望,東以山為界與濠江區河浦相鄰,南至深汕高速附近與海門相鄰。
潮陽鳳崗
潮陽鳳崗

行政區劃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因行政村區域的調整,把鳳崗鄉劃分為;鳳東、鳳南、鳳北、鳳上四個行政村,一直延續至今。雖然在行政上被割裂了,但鳳崗一直是以一個自然村的形式存在,鄉民之間的同鄉認同感還是很高的,出門在外,能遇到一個老鄉,總是倍感親切。

人口民族


四個居委登記人口均為1萬出頭,(官方數據:鳳北10500鳳上10863鳳東10280鳳南10975)按以上數據,粗略估計鳳崗人口密度約為4022人/平方公里,是整個汕頭市人口密度的1.54倍(第六次人口普查,2611人/平方公里),是整個廣東省人口密度的6.83倍(589人/平方公里),更是全國人口密度的28.37倍(141.77人/平方公里),從這組數據對比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鳳崗是典型的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相當突出。

經濟


鳳崗村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這些年來總體上發展是比較遲緩的,鄉里傳統的農業幾乎全部捨棄,像樣的工業沒有,長期以來主要依靠建築業支撐,大量勞動力前往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從事建築業謀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除了建築業,商業、批發業、零售業、淡水養殖業、祭祀紙品業是經濟的重要補充,近兩三年興起蓋屋熱潮,由此也推動了鋼筋水泥裝修五金等行業的發展。

文化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時間:農曆春節的初六至初八。潮汕傳統的迎老爺,遊行隊伍規模達千人,浩浩蕩蕩,精彩紛呈。個人認為其中最有鳳崗特色的是前、後宮兩支英歌舞隊。鳳崗英歌是慢板英歌舞的代表,其所顯示出來的英歌套路,每一招、每一式都顯的剛勁有力、氣勢雄博,充滿了習武之人的招術精髓。表演者馬步紮實,兩節短棒被舞鏗鏘有力,花樣變化靈活自如,起承轉合有致,令人不禁拍手喝彩。表演的套路,有“蜈蚣分須”、“鐵索股”、“柴秤鉤”、“螺旋圈”、“落馬扣”等陣勢和動作套路。

交通


主幹道:潮海路(省道234)新華大道(2013年改造完成,雙向六車道)連接兩條主幹道的四大次幹道(從南往北):龍眼巷,白沙路,南港橋---鳳東學校,后河池沿北乾渠水泥路。
2012年鄉賢鄭伯祺先生出資500萬元在鳳東白沙一帶修建了多條嶄新的水泥路,這也將為鳳崗新居住區的開發提供極大便利。

社會


鳳東小學

潮陽區城南鳳東小學位於潮陽區城南街道鳳東村,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小學。校園總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有三幢教學樓,學校布局合理,花壇美麗,樹木成蔭,環境優雅,是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好地方。2012年全校教職工57人,其中本科學歷5人,大專學歷37人,擁有小學高級職稱5人,小學一級職稱15人,目前學校共有20個教學班和兩班幼兒,2012年在校生1628人,幼兒183人。

鳳上小學

潮陽區城南鳳上小學創辦於1949年10月,是一所農村的普通小學。學校佔地面積713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342平方米,計有教學樓三幢,禮堂一幢。其中有標準教室21間(每間52平方米)、辦公室5間、教師會議室1間、少先隊部室1間,教師休息室6間,教師食堂1間,還有其他場室若干間。

鳳南小學

潮陽區城南街道鳳南小學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城南街道鳳南村,是一所農村的普通小學。

鳳北小學

潮陽區城南街道鳳北小學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城南街道鳳北村,是一所農村的普通小學。

黃圖盛紀念中學

汕頭市潮陽黃圖盛中學創辦於1996年,系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旅港同胞黃丕通先生捐資興建的公辦中學,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佔地90多畝,前瀕練江,后倚青山,規模壯觀,交通方便,環境宜人,教學設施齊全,文化氛圍濃郁。現有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約3000多人,教職工220多人。

旅遊


潮陽鳳崗
潮陽鳳崗
潮陽鳳崗
潮陽鳳崗
介福堂,是潮陽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朝曾牧的書屋,現為鳳崗曾氏祖祠。在元代曾永康於元代(1279至1368)由江西廬陵渡嶺(今吉水縣)移入,定居潮陽縣新興鄉鳳崗(今城南街道)。子仲華為二世祖,孫曾牧為三世祖。
曾氏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因春秋時出了一個曾參而顯赫。曾參是孔子的弟子,傳孔子學說,述《大學》、著《孝經》,尊稱為曾子,後世稱“聖宗”。歷代王朝對孔孟顏曾等儒家諸聖封贈有加,姓的名派亦統一御賜。
曾氏入潮800多年,歷代人才濟濟,英才輩出。明代有一位轟動朝野的人物,他叫做曾牧,字守民(1369至1448),潮陽縣鳳崗(今城南街道)人。祖籍江西廬陵,自幼好學聰慧,以貢士入國子監深造,洪武二十九年(1396)領應天府亞元(即國都南京舉人第二名)。官至戶部員外郎,派往江西主管土地、戶籍、賦稅、財政等要務。因在江西征賦解送國都途中失於盜,他將潮陽自家的農田山地變賣填補,尚欠尾數,再變賣江西祖籍族產300多畝,湊足全
數按期解京入庫。此事曾轟動京師,受明成祖褒揚。誥贈其父仲華為奉直大夫和墓道碑、誥贈其母張氏為正二品夫人、誥封其妻高氏為正二品夫人;賜建介福堂,設聖旨亭;欽賜“走馬標”,讓曾牧圈定田地為界作私人產業,且永免納稅。但曾牧不貪,只是象徵性圈下0.7畝荒地,以謝皇恩,把“走馬標”棄於新墾地。曾牧晚年辭官回鄉,只有簡單隨身之物,休居介福堂,潛心鑽研學問和翰墨,設館教徒,遠近士子求教求書者絡繹不絕。曾牧於1488年逝世,享壽80歲,入祀邑鄉賢祠。他一生為人正直守信,為官清廉,是明代克己奉公的典範,他的事迹載入《廣東黃志》,數百年來盛傳不衰。
曾牧去世后葬於鳳崗鄉名為“倒吊靴”的山麓,今墓尚完好。位於七洲橋旁的曾氏古墓,即是曾牧的父親之墓。

代表人物


軍政界:張汝成,男,漢族,1947年1月生,廣東汕頭人,196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12月參加工作,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專班畢業,大專學歷,中將軍銜。
鄭烈城,男,1959年11月生,廣東省汕頭人,漢族,1978年2月參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省委黨校研究生(廣東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經濟學專業)。自2011年9月6日起,任中共廣州市委副秘書長。
商界:黃丕通,男,1964年8月生,廣東潮陽人。捐資興建汕頭市潮陽黃圖盛中學,該中學創辦於1996年
曾慶澤(海南強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姚甲隆(深圳市越隆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鄭伯祺(深圳市祺盛建築有限公司),王洪標(廣東敦慶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以上企業資料來自潮陽公益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