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109巡航導彈
美國一型通用多用途巡航導彈
B徠GM-109巡航導彈(英文:BGM-109 Cruise missile,綽號:Tomahawk,譯文:戰斧),是美國一型通用多用途巡航導彈。
BGM-109巡航導彈是一種長程,全天候,具有短翼,以次音速巡航飛行的導彈。主要的特點是射程遠,飛行高度較低,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突防能力較強,且損傷效果好,通用性強,可由各種平台發射。並且體積小,重量輕,彈翼和尾翼可摺疊,便於運輸和發射。並且使用彈性強,機動靈活,生存能力高。
BGM-109巡航導彈由美國海軍航空司令部和通用動力公司在1970年推出,1972年5月開始研製,1976年首次試飛,1983年裝備部隊服役。經過27年的不斷發展,研製型號已達22個(C、H、I、J、L等型號都沒有服役)。在美國三軍通用編號當中,BGM-109為陸射型,AGM-109為艦射型,U/RGM-109則是艦射反艦型,一般統稱為BGM-109,它們的基本構型都是相同的。
二戰末期
V-1巡航導彈
馬斯巡航導彈在一段時間是美國的主力巡航導彈
越戰經驗
美國在越戰期間大量使用各類遙控無人載具執行對北越的高危險性任務所獲得的經驗,累積出一批對研發與布署無人作戰載具的支持者。此外,美國海空軍常年使用小型無人靶機與誘餌之後,也在1960年代構思在研發新一代靶機 時加入可攜帶武裝的需求,這些需求後來演變為次音速巡航無武裝誘餌(Subsonic Cruise Unarmed Decoy,SCUD)與次音速巡航攻擊導彈(Subsonic Cruise Attack Missile,SCAM)計劃。然而這兩項計劃到了1970年代先後被取消,不過他們已經為後來的巡航導彈研發計劃打下良好的基礎。
技術積累
1950年代以來,導彈在體積上持續縮小,但是功能和精確度不斷提升的導引系統。1958年LTV-Electro公司(後來更名為E系統公司)研發出地形輪廓匹配(Terrain Contour Matching,TERCOM)導引系統,體積比過去的使用雷達做為地形比較的導引系統要小且輕,而且在精確度上有大幅的提升,也因此成為美國兩款巡航導彈的導引系統。
戰斧巡航導彈的F-107渦輪風扇發動機
20世紀70年代初期,因微電子、小型航空發動機及隱身技術等高科技的進步,巡航導彈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又因為當時,美蘇簽署了限制洲際彈道導彈“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為巡航導彈發展提供了條件后,兩國大力發展巡航導彈。在這個時間段,美國發展出了海基,空基與陸基版的“戰斧”巡航導彈。
1972年,美國通用動力公司開始研製一種防區外縱深打擊武器,即戰斧巡航導彈。
1976年,戰斧巡航導彈首次試飛,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
1981年1月,美海軍開始對“戰斧”巡航導彈BlockIII進行作戰評估,從而決定是否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這次 作戰評估分六個階段。前三個階段涉及到對潛射“戰斧”巡航導彈的測試:潛射反艦“戰斧”巡航導彈(TASM)、常規對地攻擊C型導彈(TLAM/C)、以及核對地攻擊導彈型號(TLAM/A)從1981年開始測試,到1983年10月結束。后三個階段涉及到水面艦隻導彈變種的發射測試,這三個階段的測試從1983年12月開始,到1985年3月結束。在所有的這六個階段,導彈是否具備有全套裝備性能,則是根據其是否具有潛在作戰效用和潛在作戰適用性來決定的,然後,才能決定是否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其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發射平台都基本相同,不同之處主要是彈頭、發動機和制導系統。其最大時速891千米,最大高度30千米,陸上平坦地區為60米以下,山地為150米,具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彈頭命中精確度10米(后經改進精確度為1米)。因發射的母體不同,發射方式也有所區別。
1988年4月,美海軍開始對常規對地攻擊子彈藥導彈(TLAM/D)進行測試。測試表明,它具有潛在作戰效用和潛在作戰適用性,並在部隊有限推廣。隨著導彈技術的進步和導彈的改進,後續測試與評估一直在進行著。美海軍對BGM-109C/D導彈進行了改進,並於1987年7月-9月完成其所有的型號進行了測試。其中的一些改進包括改進的火箭助推器、巡航導彈雷達調度計、數字場景匹配區域關聯繫統。
1990年10月,美海軍開始對BGM-109C/D型戰斧巡航導彈進行作戰評估,這是用全球定位系統協助導彈導航的第一次。這次測試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對水面與水下艦隻都進行了測試,一直持續到1994年7月。常規型C型和D型導彈都進行了測試,而結果都很理想,兩種型號的導彈都被證明是具有作戰效用和作戰適宜性,並在整個海軍推廣。自海灣戰爭以來,美海軍一直在改進BGM-109C/D型導彈的作戰反應、突入目標、射程、和準確程度。美海軍為BGM-109C/D型導彈添加了全球定位系統制導、重新設計了彈頭和發動機,這就是BGM109C/ D改進型,這種型號的導彈於1993年3月開始服役。
1995年,美海軍開始對對地攻擊導彈的性能進行為期5年的研究與測試;同時還測試的項目還有作戰測試發射(OTL)項目。作戰測試發射項目的目的就在於在統計上嚴肅認真的態度,核實導彈的性能、準確性、可靠性,以滿足作戰需求的需要。按照這個項目進行的測試大約是每年測試8枚導彈:2枚對地攻擊導彈和6枚對地攻擊C型、D型導彈。這些測試都注重作戰的真實測試預案,包括對水面艦隻和潛艇能夠發射的BGM-109B戰斧導彈和BGM-109C/D型戰術戰斧巡航導彈。
“戰斧”對地攻擊導彈第三批次戰斧導 彈系統升級包括:整合了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GPS)系統接收器,提供一個更小、更輕的彈頭,擴展了射程、到達時間,並提高了精確程度。加裝了全球定位系統之後,戰斧對地攻擊路線計劃制定就不會受到地形特徵的制約,而任務計劃制定時間也會相應降低。美海軍加利福尼亞中國湖海航站獲得了設計、開發、生產WDU-36彈頭的資格,以滿足改進的“戰斧”導彈不靈敏炸藥靈活性和增程的需求,與此同時,又能保持或者增強彈藥的有效性。WDU-36彈頭在中國湖海航站利用彈頭技術研究成果,採用新的材料PBXN-107型炸藥和FMU-148號引信,和BBU-47引信助燃器(為PBXN-7型炸藥開發和配製的)。BGM-109C/D第三批次改進型於1995年在波斯尼亞首次投入使用。1996年,在對伊拉克的“沙漠打擊”行動中再次使用。
生徠產採購
戰斧巡航導彈生產車間
美海軍未來計劃採購1253枚BlockIV導彈,並將BlockII升級為BlockIV。在對“戰斧”在主要地區衝突(MRC)中的用途、以及與之相關 的再供給和支持水平進行了廣泛的分析之後,美海軍作戰部同與“戰斧”導彈相關的艦隊指揮官一起制定了一個採購目標計劃,採購3440枚BlockIII、IV戰斧導彈。雖然2014年,奧巴馬政府曾承諾要叫停“戰斧”導彈的生產,以此作為削減2014年國防開支努力的一部分。當時海軍有4000枚“戰斧”導彈庫存。不過2016年12月,雷神公司獲得3.037億美元的訂單,為海軍製造214枚“戰斧”Block IV型導彈及其備用件。按計劃,這一工作將在2018年8月完成。
服役使用
英國的機敏級就裝備了戰斧巡航導彈
英國皇家海軍有向美國引入少量的戰斧導彈,並以英軍核動力潛艇為發射平台。皇家海軍在1999年科索沃以及2011年利比亞內戰介入中都有使用過。其他表示過購買意願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丹麥、荷蘭、西班牙與以色列。西班牙計劃購買60枚戰斧導彈,2004年時美國國務院已經核准,但是並未成交。以色列則是以撤出戈蘭高地作為美國出售戰斧導彈的交換條件,然而美國政府以導彈科技管制的理由而拒絕。
戰斧式巡航導彈
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射程在450-2500千米,飛行時速約800千米。據稱,其命中精度可達到在2000千米以內誤差不超過10米的程度。
戰斧巡航導彈的採取了模塊化理論的設計,除戰鬥部,制導系統和發動機隨著作戰使命不同而有所差別外,各型導彈的氣動布局、尺寸和內部艙段的布置均相同。導彈外形像一架彈翼飛機,彈體呈圓柱形,尾部與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相連。一段長寬比較大的彈翼按一字型布置在彈體的中部。兩段尾翼按十字型布置,導彈的俯仰由一對水平尾翼進行控制,導彈的偏航由一對垂直尾翼進行控制。可摺疊彈翼和尾翼在導彈飛離發射平台後展開。彈身分為制導艙,戰鬥部艙,燃料箱艙和發動機艙4個艙段。有WDU-25/ B、BLU-97/ B、WDU-36、碳纖維、大功率微波、反生物化學毒劑6種戰鬥部。導彈的最前端是導引系統模組,位於這個模組後方的則是一到兩個前段彈身配載模組,這個模組可以攜帶燃料或者是不同的彈頭。第三段是彈身中段模組,是主要的燃料與彈翼的所在位置。其後是彈身後段模組,其中包含延伸自前方模組的主燃料箱,發動機進氣口。其後是動力模組段,也就是發動機所在的位置。動力 模組後方是導彈的最後一個模組,主要是安裝火箭推進的加力器,以提供導彈在發射之後加速到渦輪發動機可以操作的速度範圍所需。
陸射巡航導彈主發動機採用F-107-WR-450渦扇發動機,推力267千克,助推器為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3110千克。制導系統為地形匹配製導輔助的慣性導航系統,雷達高度表測高。核戰鬥部為W84小型可調當量核彈頭,當量1~5萬噸。戰斧巡航導彈在設計上以模組化的設計,經由替換彈頭與導引系統之後,能夠利用同樣的彈體設計,滿足不同任務需求。雖然戰斧在設計上可以由多種載具發射,不過空射型美國空軍並未接受,陸射型在部署到歐洲地區之後引發很大的抗議以及國際壓力。在與蘇聯達成核子武器談判之後撤除。使用中的只有從水面艦艇和潛艇發射這兩類。
流程
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冒出巨大的火光
BGM-109巡航導彈的工作過程是,從射手按下發射按扭開始,助推器先點火,導彈從發射箱或容器中飛出。若從潛艇發射時需經過水下特殊的航行過程最後衝出水面。導彈爬升至最大高度后,在高度表和舵機控制機構控制下,下滑至巡航高度,依靠渦扇發動機提供推力,轉入巡航狀態。在巡航階段,導彈按彈上計算機預編程序完成各種預定動作。最後在距離目標11~13千米處進入末段攻擊階段。這時導彈通過末制導技術來修正其航向和位置,以保證最後精確擊中目標。導彈攻擊目標的末段彈道有兩種:一種是水平攻擊方式,導彈從7~15米的超低空直接撞擊目標; 另一種是垂直俯衝攻擊方式,導彈在末段先躍升至某一高度,然後俯衝撞擊目標。彈頭在接觸到目標的設定時段,高效戰鬥部的炸藥發生爆炸,將目標摧毀。兩種攻擊方式相較而言,垂直俯衝的效能更大一些。如果一枚導彈攻擊未達到目的,可用多枚導彈對同一目標進行連 續襲擊。戰鬥部整體形狀為圓錐體,外殼為鈦合金結構材料,內裝鈍感性高能炸藥和一種程式控制延遲引信,即使在加熱或著火情況下也不會隨意爆炸,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信在命中目標后可延遲引爆時間,以增強導彈對目標的穿透能力,對加固掩體目標的破壞能力可提高一倍。準確的命中精度和戰鬥部的程式控制爆炸方式,使導彈對點目標具有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力。
彈頭
戰略核導彈BGM-109A的戰鬥部為W-80彈頭,靠觸發引信爆炸殺傷區域半徑為3千米。非核動力BGM-109C裝有穿甲戰鬥部;BGM-109D為子母式戰鬥部,它含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徑炸彈。戰術導彈BGM-109B裝有B-61爆破戰鬥部或WDU-25B戰鬥部。
戰斧巡航導彈的W-80核彈頭
它由四個重要部分組成:戰區任務計劃制定中心(TMPC)/艦上計劃制定系統(APS),水面艦隻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WCS)和潛艇作戰控制系統(CCS)。
水面艦隻和潛艇有著不同的武器控制系統(WCS)。水面艦隻裝備有垂直發射系統(VLS),而攻擊潛艇則不同。所有的攻擊潛艇都是通過魚雷管來發射導彈的;另外,有些攻擊潛艇的前端安裝有垂直發射系統--也就是在耐壓船體之外,它具備有裝填和發射功能。水面艦隻和潛艇的火力控制系統(FCS)具有通訊管理、資料庫管理、作戰計劃制定、發射控制功能。這些系統為導彈初始化、導彈發射、以及環境保護提供導彈和火力控制系統的接合面。水面艦隻的火力控制系統是ATWCS(AN/SWG-3)的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WCS);而潛艇的火力控制系統是MK1作戰控制系統(CCS)、MK2作戰控制系統(CCS)、或者AN/BSY-1。
聯合司令部司令官將戰斧對地攻擊導彈(TLAM)任務開發的任務指派給負責陸地任務計劃制定的巡航導彈支援活動(CMSA)。美國國家測繪局提供製定計劃必要的資料庫。目標與繪圖是為地形匹配(TERCOM)和數字場景匹配區域關聯(DSMAC)服務的。威脅資料庫還提供了導彈消耗分析。聯合司令部、合作、以及作戰大隊司令官下達任務部署和使用命令。打擊計劃者選擇、指派、協調戰斧對地攻擊導彈打擊。發射平台的火力控制系統準備、並執行戰斧對地攻擊導彈任務。發射平台發射導彈。導彈向前推進,並轉變成為巡航飛行,然後在預定的路線上航行。在飛行當中,導彈將利用地形匹配、數字場景匹配區域關聯、和全球定位系統(BlockIII)導航。在飛行中,有些執行精確打擊戰斧導彈任務(PST)也可能通過與衛星通訊相聯的地面站轉換其態勢。“戰斧”導彈執行其計劃的終端機動,而對於戰斧對地攻擊C型導彈來說,它能夠打擊一個單一目標,而對於戰斧對地攻擊D型導彈來說,它能夠精確打擊一個或多個目標。導彈上的全球定位系統和天上的24顆衛星能保證它飛向預定的目標。導彈的飛行高度為10到150米,其飛行過程中至少有4顆衛星為它導航。彈載全球定位系統隨時接受衛星信號,確定其飛行狀況。如果偏離了預定的飛行軌道,彈載計算機系統會自動對比預存的目標地圖和實際地形,自動進行糾正。由於它的飛行高度較低,地面雷達系統很難發現它。
水面艦隻和潛艇有著不同的武器控制系統(WCS)。水面艦隻擁裝備有垂直發射系統(VLS),而攻擊潛艇則不同。所有的攻擊潛艇都是通過魚雷管來發射導彈的;另外,有些攻擊潛艇的前端安裝有垂直發射系統--也就是在耐壓船體之外,它具備有裝填和發射功能。水面艦隻和潛艇的火力控制系統(FCS)具有通訊管理、資料庫管理、作戰計劃制定、發射控制功能。這些系統為導彈初始化、導彈發射、以及環境保護提供導彈和火力控制系統的接合面。水面艦隻的火力控制系統是ATWCS(AN/SWG-3)的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WCS);而潛艇的火力控制系統是MK1作戰控制系統(CCS)、MK2作戰控制系統(CCS)、或者AN/BSY-1。
聯合司令部司令官針對發展變化的戰略形勢制定出應急計劃,從而實現國家指揮當局指定的目標。聯合司令部司令官將戰斧對地攻擊導彈(TLAM)任務開發的任務指派給負責陸地任務計劃制定的巡航導彈支援活動(CMSA)。美國國家測繪局提供製定計劃必要的資料庫。目標與繪圖是為地形匹配(TERCOM)和數字場景匹配區域關聯(DSMAC)服務的。威脅資料庫還提供了導彈消耗分析。聯合司令部、合作、以及作戰大隊司令官下達任務部署和使用命令。打擊計劃者選擇、指派、協調戰斧對地攻擊導彈打擊。
發射平台的火力控制系統準備、並執行戰斧對地攻擊導彈任務。發射平台發射導彈。導彈向前推進,並轉變成為巡航飛行,然後在預定的路線上航行。在飛行當中,導彈將利用地形匹配、數字場景匹配區域關聯、和全球定位系統(BlockIII)導航。在飛行中,有些執行精確打擊戰斧導彈任務(PST)也可能通過與衛星通訊相聯的地面站轉換其態勢。“戰斧”導彈執行其計劃的終端機動,而對於戰斧對地攻擊C型導彈來說,它能夠打擊一個單一目標,而對於戰斧對地攻擊D型導彈來說,它能夠打擊一個或多個目標。戰斧”巡航導彈的型號。
戰斧武器系統主要由四個重要部分組成:戰斧巡航導彈,戰區任務計劃制定中心(TMPC)/艦上計劃制定系統(APS),水面艦隻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WCS)和潛艇作戰控制系統(CCS)。水面艦隻和潛艇有著不同的武器控制系統(WCS)。水面艦隻裝備有垂直發射系統(VLS),而攻擊潛艇則不同。所有的攻擊潛艇都是通過魚雷管來發射導彈的;另外,有些攻擊潛艇的前端安裝有垂直發射系統--也就是在耐壓船體之外,它具備有裝填和發射功能。水面艦隻和潛艇的火力控制系統(FCS)具有通訊管理、資料庫管理、作戰計劃制定、發射控制功能。這些系統為導彈初始化、導彈發射、以及環境保護提供導彈和火力控制系統的接合面。水面艦隻的火力控制系統是ATWCS(AN/SWG-3)的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WCS);而潛艇的火力控制系統是MK1作戰控制系統(CCS)、MK2作戰控制系統(CCS)、或者AN/BSY-1。
項目 | 數據 |
彈體長度 | 有助推器6.25米,無助推器5.56米 |
彈體直徑 | 0.52米 |
彈翼翼展 | 2.67米 |
載彈量 | 320千克-454千克 |
整體結構重量 | 1160千克-1440千克 |
巡航推進器 | CSD/ARC固體燃料助推器 |
發動機 | F107-WR-402型渦輪風扇發動機 |
最大飛行速度 | 880千米-1010千米 |
最大射程 | 1127千米-2500千米 |
制導方式 | 慣性制導+ GPS地圖匹配製導+影像導引 |
彈頭 | BLU-97/B合併效應彈,454千克高爆彈頭等 |
發射平台 | 戰略轟炸機,卡車,驅逐艦,潛艇等 |
單價 | 基本型57萬-140萬美元,第四批次型72萬-182萬美元 |
生產廠商 | 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 |
基本參數 | |
全長 | 5.56米 |
直徑 | 0.527米 |
翼展 | 2.65米 |
最大射程 | 2500千米 |
最大巡航馬赫數 | 0.72 |
最大巡航高度 | 50-150米 |
起飛重量 | 1.2噸 |
制導方式 | 地形匹配製導輔助慣性導航系統 |
有效載荷 | 122.5千克 |
動力裝置 | 渦輪風扇發動機+固體火箭助推器 |
核彈當量 | 1-5萬噸 |
最大功率 | 267千克+3100千克 |
命中精度 | 30米 |
發射方式 | 地面或水面機動發射 |
BGM-109巡航導彈是一種技術成熟的導彈武器系統,一共發展出了陸基型、潛射型、空射型、艦載型四個基本型號。投入使用的有BlockII、III、C型(單彈頭)、D型(多彈頭)。C型和D型“戰斧”巡航導彈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彈頭:C型屬於常規的單一彈頭,而D型則屬於一種常規子彈藥彈頭(多彈頭型)。從外表上看,二者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從能力上看是不同的。這種導彈概念是木彈的一種。交付給美海軍水面艦隻和潛艇使用的導彈屬於全套裝備導彈(AUR),它包括執行任務的導彈、啟動飛行的助推器、運輸中用來保護導彈的導彈箱(水面艦隻的導彈裝運箱,潛艇的導彈密封艙)、貯存倉庫和貯藏艙。
BGM-109A
BGM-109A對陸核攻擊型戰斧
BGM-109B
BGM-109B反艦巡航導彈
BGM-109C
該導彈屬艦(潛)常規對地型,1981年初開始研製,1982年初裝備潛艇,1983年6月裝備水面艦船,主要用來裝備攻擊型核潛艇和護衛艦級以上的水面戰艦,以攻擊敵方海軍航空兵基地指揮中心、橋樑、油庫等陸上重要目標。導彈計劃總產量為2643枚,制導系統為慣性導航加地形匹配加數字式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器(DSMAC)末制導。導彈配備高能彈頭,射程13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命中精度小於10米。
BGM-109D
該導彈屬海對地布撒型,於1988年裝備部隊,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子母彈頭,裝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徑炸彈。其改進型為BGM-109F。
戰術戰斧BLOCK3
戰斧Block IV型戰術巡航導彈
戰術戰斧Block4型導彈
該彈從“戰斧”Block 3 型發展而來,由雷錫恩導彈系統公司研製,已於2004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其主要特點是:具備雙向衛星信號傳輸功能,指揮官可以在導彈飛行途中改變攻擊目標,轉而打擊預先輸入的後備目標或者按外部提供的目標GPS坐標重新瞄準;導彈還能夠在戰區上空長時間徘徊,以等待接收攻擊“高價值目標”的指令;此外,“戰術戰斧”還可將飛行狀態和精確打擊情況反饋給作戰人員,並能將部分戰場損壞圖像傳回作戰艦艇,而導彈系統本身還綜合了改進型反干擾全球定位系統。美海軍計劃耗資16億美元採購超過2200枚“戰術戰斧”導彈,採購期為5年。每枚“戰術戰斧”導彈的售價大約為72.9萬美元,僅僅為當前裝備海軍的“戰斧”Block 3 型導彈售價的一半。
第一批次
戰斧巡航導彈初期型的生產車間
BGM-109A(TLAM-N):該導彈屬艦(潛)對陸型,帶核彈頭,系海基版;
BGM-109B(與BGM-109A同步研發):戰術型反艦導彈,它是第一個在作戰環境下部署的“戰斧”巡航導彈;用來裝備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新澤西號戰列艦和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Block 1對地常規攻擊導彈(TLAM-C,BGM-109C的基本型):常規對陸攻擊巡航導彈,是“戰斧”導彈的主力型號,屬艦(潛)對地型;
BGM-109G:鷹獅,美國空軍地面機動式戰略巡航導彈(GLCM)。
AGM-109 “姆臘斯姆”空射巡航導彈:美國海空軍在該項目上合作過,但海軍於1981年1月宣布退出該項聯合發展計劃,美國空軍也於1983年年中宣布終止該項計劃。
空軍型有:AGM-109H(攻擊地面機場)、AGM-109K(攻擊海上艦艇目標)
海軍型有:AGM-109I(攻擊艦艇、地面目標)、AGM-109J(攻擊地面目標)、AGM-109L(攻擊海上/地面堅固點目標)
第二批次
戰斧巡航導彈飛行圖
換裝了傳統的高爆彈頭,並引進數位影像區域比對(DSMAC)系統,大幅提高精確度,CEP降至10m左右。TLAM是第一種真正好用的戰斧導彈,由於配備的並非核武,故能在一般的情況下使用,並憑藉其極佳的精確度達成極高的效益。BGM-109C與D型的主要不同在於彈頭,C型配備454kg高爆彈頭,而D型則擁有內含166枚BLU-97/B次彈械的高爆集束彈頭。
BlockⅡ(1983-1988年)主要是BGM-109C/B的改型,
BGM-109C的改進版(含Block 2A和2B兩種型號)
Block 2A:即BGM-109C(或TLAM-C)單一常規彈頭的改進版;仍然用BGM-109C,制導為INS/TERCOM(地形匹配)制導組件以進行中段制導,在射程為1200千米時,其命中精度(圓概率誤差)的理論值為6-10米,在海灣戰爭中的實際命中精度為15-18米。
Block 2B:即BGM-109D(TLAM-D)是TLAM—C的改進版——主要在於其戰鬥部的不同——布撒型;其改進型為BGM-109F。
BGM-109F:一種TLAM使用反機場戰鬥部(可能使用BLU-106/B子彈藥)的海對陸型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放棄(為BGM-109D的改進型)。
BGM-109B的改進版
BGM-109E: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放棄。編號後來被分配給了戰斧IV型巡航導彈(戰術戰斧)。
第三批次
正在測試的第三批次的戰斧巡航導彈
BlockⅢ(1988-1993年)是對BlockⅡ的改進。1991年海灣戰爭中,BGM-109C/D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績,但也暴露出許多不足。據此,美國海軍修改了Block3計劃,除繼續生產新研製的Block 3型導彈外,還要求將庫存的Block2全部改裝成Block3,該導彈屬艦(潛)對陸型。
第四批次
B1ockⅣ(1993-2000年)主要是研製多任務“戰斧”導彈。在智能化方面又有新的進展,被稱為越來越聰明的導彈。
第四批戰斧導彈是經過戰斧基礎改良計劃(Tomahawk Basic Improvement Plane,TBIP)的戰斧Block IV,換裝具反干擾能力的GPS接收器,並加裝雙波段衛星UHF資料鏈,能在飛行中途更改攻擊目標。戰斧導彈家族的最新成員是戰術型戰斧(Tactical Tomahawk,TACTOM),又稱為戰斧Block IV+。戰術型戰斧導彈的整個結構與系統配置都重新設計,以簡化結構與生產程序、增加燃料儲存空間以及降低製造成本。戰術型戰斧的主要結構改進包括燃料箱構造簡化、電子系統集中安裝、簡化固態火箭加力器,此外減少特殊加工部件並減少35%的零件,大幅簡化生產流程。戰術型戰斧相當重視降低成本,單價預定為57萬5千美元,約為以往戰斧(單價140萬美元左右)的1/3,此外單枚組裝工時也由原先610小時降為193小時。戰術型戰斧的射程延長至2800km,能在目標區上空盤旋約2小時(460km)。雖然戰術型戰斧的成本降低不少,但是性能不減反增,並使用最新的民間商用電子科技。戰術型戰斧的最大革新,就是使用彈性較以往大幅增加。先前的所有陸攻型戰斧導彈在發射前擬定任務計劃、將地形與影像等資料輸入導彈等程序相當麻煩且耗時(約需80小時),此外在Block IV之前的陸攻型戰斧都無法在中途更改目標。這些限制使得早期的陸攻型戰斧導彈只能攻擊一個預先設定好的目標,無法運用於快速反應打擊任務中。戰術型戰斧的導引系統可預先輸入15個不同目標,在導彈升空后可視情況選擇預設目標之一加以攻擊,指揮單位也能利用資料煉引導戰術型戰斧攻擊一個不在預設之內的新目標,大幅增加了使用彈性。為了防止敵方對GPS訊號進行干擾,戰術型戰斧的GPS擁有反干擾能力。此外,戰術型戰斧增設一具電視攝影機,在目標區飛行時可將目標區的影像以資料煉傳至指揮單位作為前一波攻擊戰果評估,如有需要可對其再度發動攻擊,或者引導導彈攻擊新的目標;如此,戰術型戰斧彷彿是巡航導彈與偵察用UAV的結合。為了增加戰斧導彈的快速反應能力,美國海軍將配合戰術型戰斧導彈引進新的艦上計劃系統(Afloat Planning System,APS),使得裝載戰斧導彈的水面艦艇或潛艦能自行擬定任務計劃,而且與原先相較最多可減少90小時的任務計劃時間。戰術型戰斧導彈於2003年起量產,在2004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雷神公司還將在2005年推出戰術型戰斧的混凝土貫穿(TTPV),配備最新發展的混凝土貫穿彈頭。
第五批次
擊穿集裝箱瞬間
衍生型號
戰斧巡航導彈有多種衍生型,能夠使用不同種類的彈頭。現役的衍生型包含使用一傳統炸藥彈頭的陸攻戰斧C型(TLAM-C),攜帶次彈械傳統彈頭的陸攻戰斧-D(TLAM-D),攜帶核子彈頭的陸攻戰斧-A(TLAM-A)與陸攻戰斧-N(TLAM-N,沒有服役)以及戰斧反艦導彈(TASM)。陸上發射型和卡車型態的發射載具為了遵循1987年的中程導彈條約而被銷毀。
早期在美國海軍軍艦上的戰斧導彈從傳統的箱型發射器發射(如愛荷華級戰艦),後來戰斧導彈改在大型水面船艦與核動力潛艦上具有隱蔽性的垂直發射系統上發射。
BGM-109A第一種部署的戰斧巡航導彈,也是戰斧巡航導彈系列當中第一種攜帶核彈頭的次型。正式的名稱是核陸上攻擊型戰斧(Nuclear Land-Attack Tomahoawk),簡稱TLAM-N(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 Nuclear)。最早的戰斧Block I中,BGM-109A搭載二十萬噸級黃色炸藥威力的W-80核彈頭,導引系統為慣性導航暨地形比對系統(TERCOM)。這種最早的戰斧被精確度較差,其中BGM-109A的圓周誤差公算(CEP)達80mBGM-109A乃至於往後的陸攻型戰斧在發射之前必須擬定詳細的任務計劃,先由衛星攝得目標附近方圓數千千米的地形/地理影像資料,然後規劃戰斧導彈的路徑(由於其巡航速度只有0.7馬赫,很容易被防空炮擊落,因此必須低空貼地飛行,利用地形躲避雷達,並且設定曲折迂迴的航道),編輯成任務計劃然後輸入戰斧導彈的影像比對系統中。在海面上飛行時,戰斧導彈以慣性導航系統維持航向。進入陸地后,戰斧導彈的地形輪廓比對系統會判斷飛行路徑的地形輪廓是否與資料庫中衛星影像符合,然後逐漸修正航道,朝目標前進。不過如果飛行路徑中的地形過於平坦或山脈過多,會使得地形比對系統無法有效運作,近年來已經開始退出現役。
BGM-109B 戰術型反艦巡航導彈
BGM-109B型使用小牛導彈的454kg(1000磅)傳統高爆彈頭、魚叉反艦導彈的AN/DSQ-28雷達尋標頭與IBM系統4 Pi電腦(英語:IBM System/4 Pi)。此外還擁有反輻射模式,會跟蹤並鎖定電子干擾訊號源加以攻擊。
BGM-109C常規對陸攻擊導彈
BGM-109C潛射型戰斧巡航導彈
BGM-109D布撒型對陸攻擊導彈
該導彈屬海對地型,於1988年裝備部隊,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子母彈頭,裝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徑炸彈,該彈通常水平直接命中目標,有的可改變彈道剖面俯衝攻擊,通常在聯合空襲中首先使用,曾有出色表現。其改進型為BGM-109F是一種TLAM使用反機場戰鬥部(可能使用BLU-106/B子彈藥)的海對陸型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放棄(為BGM-109D的改進型)。
BGM-109E型戰術巡航導彈
BGM-109E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放棄。編號後來被分配給了戰斧IV型巡航導彈(戰術戰斧)。
BGM-109G 陸射戰斧巡航導彈
該導彈屬地對地型,於1983年裝備部隊,射程 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 核彈頭,動力裝置採用了固體火箭助推器和渦輪風扇發動機,制導系統採用了慣性導航和地形匹配製導方式。最後因中導條約被全部退役。
被伊拉克擊落的戰斧巡航導彈殘骸
1991年,波灣戰爭開戰前美國有大約900枚BGM-109C與100枚BGM-109D,另外有60枚潛射型陸攻C型導彈由麥道公司緊急修改,提升內部的燃料攜帶量,使得攻擊潛艇可以在較遠的距離發射。美國海軍使用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洛杉磯級核潛艇 及愛荷華級戰艦等13艘水面船艦與至少兩艘潛艦上發射的戰斧導彈攻擊伊拉克的陸上目標。其中大約100枚在第一波攻擊機組進入伊拉克領空前先打擊數個重要目標。第一波發射的52枚導彈當中有51枚擊中預定的目標,包括將一座電視轉播塔炸成兩截。主要目標是伊軍指揮控制機構、核生化武器設施、防空陣地、薩達姆地下住地和指揮中心。共發射288枚,發射成功282枚,被伊軍攔截29枚,佔10%。在整場戰鬥中當中,一共使用了291枚戰斧導彈攻擊各類地面目標,發射成功率是95%,命中率是85%。許多戰斧導彈 的攻擊計劃是安排在偵查衛星通過目標區之前的一個小時命中目標,能夠透過衛星取得攻擊效果的評估資料。
1991年,與伊拉克的武裝衝突結束之後,美國仍數度使用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伊拉克境內的目標。
1993年1月17日,美國發射45枚導彈攻擊伊拉克位於Zaafaraniyah的核子設施,發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灣和 紅海的水面艦4艘計有:CG-63“考佩斯”號巡洋艦,DD-966“休伊特”號、 DD- 978“斯頓普”號、 DD-970“卡倫”號驅逐艦,摧毀大多數的建築。一枚導彈在發射過程中無法轉入巡航飛行模式而自毀,一枚在巴格達被擊落,3枚沒有命中目標。
1995年,美軍對塞爾維亞第一次使用戰斧巡航導彈,從美國的諾曼地號巡洋艦上發射,一共發射13枚導彈。而這也是第一次使用第三批次、GPS導引的戰斧。
1993年6月,美國為了報復伊拉克企圖暗殺已卸任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總統而再度使用22枚導彈,其中3枚未擊中目標。主要目標是巴格達東南郊約20千米處托法拉尼亞赫核設施。共發射45枚,成功發射44枚,被攔截8枚,佔18%。
1996年9月,美國海軍發射再次14枚導彈攻擊伊拉克6處目標,次日又再度發射17枚導彈攻擊伊拉克的4處目標,命中率約90%。1998年的整個沙漠之狐行動中,美國動用325枚戰斧巡航導彈,其中292枚命中預定目標。
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美軍大規模地使用戰斧導彈攻擊伊拉克境內的目標,一舉將薩達姆逼到北方的提克里特。美國共發射了325枚戰斧導彈,伊軍攔截了包括AGM-86C在內的巡航導彈總數超過100枚。
1998年8月20日,美以阿富汗和蘇丹境內建有恐怖組織訓練基地為由,從印度洋分別向阿富汗和蘇丹境內發射了60枚導彈,搗毀了阿富汗境內基地組織與塔利班的陣地。
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國在對伊“沙漠之狐”行動中,共發射了325枚戰斧導彈,伊軍攔截了包括AGM-86C在內的巡航導彈超過100枚。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 國、英國共發射包括AGM-86C在內的巡航導彈1000多枚,給南境內的重要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南聯盟軍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攔截,共擊落了328枚,攔截成功率在30%左右。
2011年3月20號,多國對利比亞的軍事第一輪打擊中,美國和英國的軍艦和潛艇向利比亞海岸的20多個防空目標發射了112枚戰斧式巡航導彈。
2014年9月22日,美國海軍派出阿利·伯克號驅逐艦發射戰斧導 彈攻擊在敘利亞邊境ISIL據點。2017年4月6日,美國為報復敘利亞阿賽德政權殃及平民的致命化武攻擊,未經調查,於川習會時,下令發射59枚戰斧導彈攻擊巴沙爾·阿薩德部隊的沙伊拉特空軍基地。在攻擊被證實后的數小時內,敘利亞與俄羅斯都有不同的命中率評估,稍後由美軍公開證實59枚導彈皆完全命中目標。
BGM-109巡航導彈飛行速度快,在航行中採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可以自動調整 高度和速度進行攻擊。導彈表層有吸收雷達波的塗層,且有著較小的雷達橫截面,雷達很難探測到飛行的導彈,因此具有隱身飛行性能,射程可以超過2500千米,是美國軍械庫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區外發射”導彈之一,具有低空飛行、命中率高等特點。
BGM-109巡航導彈的不足在於,其為亞音速導彈,飛行速度較慢,且飛行高度較低,容易被地面防空炮火擊落。同時由於導彈攜帶的發動機、制導系統和燃料負載限制了彈頭的尺寸,所以打擊鋼筋混凝土目標時效果不是太好;精確度不如激光制導炸彈,而且容易發生機械故障;造價遠高於常規炸彈等。
BGM-109巡航導彈作為美國遠程打擊力量中的重要一環,具備著戰略和戰術雙重打擊能力。是一種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與水面下發射,攻擊艦艇或陸上目標,主要用於對嚴密設防區域的目標實施精確攻擊,是美國現役最主要的巡航導彈和遠程打擊力量之一。美國曆次海外戰爭行動都可見其身影,而且美軍開戰時多次先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攻擊敵方高價值的軍事目標,如軍事指揮中心,空軍基地,導彈發射基地等。
戰斧巡航導彈的庫存數量已經十分有限,這使得該導彈的部署面臨著挑戰。由於在伊拉克戰爭中經費的支出,戰斧巡航導彈的供應鏈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危機。美國正面臨著避免這次困境發生的機遇,而這種機遇是轉瞬即逝的。困境提供給美國設計一種更為先進,更為廉價的巡航導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