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技術

隔離技術

隔離技術(isolation technique),將傳染源傳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點和特殊環境中,暫時避免和周圍人群接觸。對傳染病人採取傳染源隔離,切斷傳染途徑,對易感人群採取保護性隔離。

病區的管理


單位的設置

傳染病區與普通病區分開並遠離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場所,相鄰病區樓房相隔大約30cm,側面防護距離為10cm,以防止空氣對流傳播。病區設有工人員與病人分別進出的門。病區內配設必要的衛生、消毒設備。
以病人為隔離單位:每個病人有獨立的環境與用具,與其他病人及不同病種間進行隔離。
以病室為隔離單位:同一病種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區,但病原體不同者,應分室收治。
凡未確診、或發生混合感染、重、危病人具有強烈傳染性者應住單獨隔離室。

隔離要求

1.清潔區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區域。如醫護辦公室、治療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等場所以及病區以外的地區,如食堂、藥房、營養室等。
隔離要求:病人及病人接觸過的物品不得進入清潔區;工作人員接觸病人後需刷手、脫去隔離衣及鞋方可進入清潔區。
2.半污染區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區域。如走廊、檢驗室、消毒室等。
隔離要求:病人或穿了隔離衣的工作人員通過走廊時,不得接觸牆壁、傢具等;各類檢驗標本有一定的存放盤和架,檢驗完的標本及容器等應嚴格按要求分別處理。
3.污染區 病人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區域。如病房、病人洗手間等。
隔離要求:污染區的物品未經消毒的處理,不得帶到他處;工作人員進入污染區時,務必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時換隔離鞋;離開前脫隔離衣、鞋,並消毒雙手。

原則


1.病房和病室門口前懸掛隔離標誌,門口放用消毒液浸濕的腳墊,門外設立隔離衣懸掛架,備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紙等。
2.工作人員應按規定進入隔離室需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只能在規定範圍內活動。
3.穿隔離衣前,必須將所需的物品備齊,各種護理操作應有計劃並集中執行並以減少穿脫隔離衣的次數和刷手的頻率。
4.病人接觸過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應視為污物,消毒後方可給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錢幣等經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人帶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須經消毒處理後方可排放。
5.病室每日進行空氣消毒,可用紫外線照射或消毒液噴霧;每日晨間護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6.了解病人的心理情況,盡量解除病人因隔離而產生的恐懼,孤獨,自卑等心理反應。
7.傳染性分泌物三次培養結果均為陰性或已渡過隔離期,醫生開出醫囑后,方可解除隔離。
8.終末消毒 是指對出院,轉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醫療器械等進行的消毒處理。

種類


嚴密隔離

為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傳染病設計的隔離,適用於經飛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間接傳播的烈性傳染病。
如:鼠疫,霍亂,炭疽等
具體措施
1. 住單間病房,門外掛隔離標誌,不得隨意開啟門窗。禁止病員走出病室和探視。
2 .接觸此類病員,必須戴好帽子,穿隔離衣褲和隔離鞋,必要時戴橡膠手套。
3.一切用物一經進入病室即視為污染均應嚴格消毒處理或銷毀;病員的分泌物,嘔吐物和排泄物,均應嚴格消毒處理。
4.其他按一般消毒隔離和終末消毒處理進行。

呼吸道隔離

是對病原體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所採取的隔離方法。
適用於:麻疹,流感,百日咳開放性肺結核等疾病。
具體措施
1. 將同種疾病的病員安置在一室,病室通向走廊的門窗關閉,出入隨手關門。
2.接觸病人須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
3 .病員的口,鼻分泌物需消毒處理。
4.注意病室的通風換氣,每晚進行紫外線燈照射或者過氧乙酸噴霧消毒。

消化道隔離

是對病原體通過污染食物,飲水,食具或手並經口引起傳播的疾病所給予的隔離方法。
適用於傷寒,副傷寒,甲型肝炎細菌性痢疾
具體措施
1.不同病種最好分室居住,同居一室時須做好床邊隔離。
2.常用治療器械,應固定專用。
3.每一病人應有自己的食具和便器,其排泄物,嘔吐物和剩餘食物須消毒後排放。
4.護理人員須按病種分別穿隔離衣,並消毒雙手。
5.病室應有防蠅設備。

接觸隔離

是對病原體經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的傳染病所採取的隔離方法。
適用於破傷風,狂犬病,氣性炭疽,性傳播疾病等
具休措施
1.最好分室居住。
2.密切接觸病員時須穿隔離衣,工作人員的手或皮膚有破損者應避免作傷口換藥或護理等操作,必要時戴橡膠手套。
3.被傷口分泌物或皮膚脫屑所污染的物品器械,敷料等須嚴格消毒處理。
4.病員接觸過的一切污染物品,應先滅菌再清潔。

昆蟲隔離

是對病原體通過昆蟲為媒介而傳播的疾病所進行的隔離方法。
具體措施
1.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由蚊叮咬傳播,室內應有防蚊措施。
2. 流行性出血熱,其傳播是野鼠,通過蟎叮蛟而傳播。
3.斑疹傷寒,回歸熱是由虱類傳播,病員須經滅虱處理,沐浴更衣後進入病室。

血液體液隔離

是對病原體經血液—體液而傳播所致的傳染病進行的隔離方法。
適用於: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具體措施
1.患同種疾病的病員要置一室,但出血不能控制的患者應單人隔離。
2.接觸血液—體液污染物時,須戴手套。工作時盡量避免損傷皮膚。
3.其他人員受到病員的血液—體液污染,和不宜用其他方法消毒的物品受浸染時,立即用5.25%次氯酸鈉擦拭消毒。
4.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輸液器須經嚴格的消毒處理,才能送供應室處理,或裝入耐刺容器內作特殊標記後送出集中銷毀。

保護性隔離

是對某些免疫特別低下或易感染的病員,為保護其不再受其他感染,所採取的具體相應措施的隔離方法。
適用於嚴重燒傷,早產兒,血液病,骨髓移植,腎移植等。
具體措施
1.病員單獨隔離。
2.接觸病員須清洗雙手,甚至消毒雙手,戴帽子,穿隔離衣褲及隔離鞋。
3.病室內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病室內所有傢具地面;每日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1~2次,每次60分鐘。
4.盡量減少入室人員,醫護人員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帶菌者應避免接觸病人。
適於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應用


目的

防止病原菌在工作人員和病人間的傳播,切斷傳播途徑,防止醫院內感染。

評估

(1)病室環境是否符合隔離原則。
(2)病人的病種、治療和護理措施、目前狀況;病人目前採取的隔離種類、隔離措施。
(3)病人的心理狀況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

計劃

一、目標
(1)病人理解隔離的目的,能配合護理工作。
(2)護患之間未造成交叉感染。
(3)病人及家屬知道隔離原則,學會簡易隔離方法。
二、用物準備
(1)治療盤內盛:已消毒的手刷、10%皂液、清潔乾燥小毛巾、避污紙、盛放用過的刷子、小毛巾、避污紙的容器各一(無洗手池設備,另備消毒液和清水各1盆。)
(2)隔離衣一件。
(3)按需準備操作用物。

實施

一、口罩、帽子的使用:
(1)操作步驟:
A、洗手后戴帽子、口罩,帽子應遮住全部頭髮,口罩應罩住口鼻。
B、口罩使用后,及時取下,並將污染面向內摺疊、放入胸前小口袋或小塑料袋內。
C、離開污染區前將口罩、帽子放入污物袋內,集中處理。
(2)注意事項:
A、戴、脫口罩前應先洗手,戴上口罩后,不可用已污染的手觸摸口罩,不用時不宜掛在胸前,口罩應4~8h更換一次,若有潮濕,應及時更換,保持清潔。
B、工作量大小要適宜,要勤換洗,保持清潔,每周更換兩次,手術室或嚴密隔離單位應每次工作結束更換。
二、手的消毒:
(1)操作步驟:
A、洗手:用肥皂或液體肥皂認真揉搓掌心、指縫、手背、手指關節、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時間不少於10~15s,流動水洗凈。
B、刷手:去無菌刷蘸肥皂乳(或肥皂塊),按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縫、指甲順序徹底刷洗,刷半分鐘,用流動水沖凈泡沫,換刷另一手,反覆兩次,共刷2min,然後用毛巾擦乾雙手。
C、浸泡消毒手:將雙手侵泡於消毒液中,用小毛巾或手刷反覆擦洗2min,再用清水沖洗。
(2)注意事項:
A、洗手時,要反覆揉搓泡沫豐富。
B、刷手時,刷洗範圍應超過被污染的範圍,避免污水濺到身上。
C、浸泡消毒手時,要浸沒肘部及以下。
D、擦洗時間一定要足夠,保證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