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滿朝鮮

衛滿朝鮮

衛氏朝鮮存在時間是公元前194年~前107年。於中國西漢初年時,由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是朝鮮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衛滿即位后,積極建立國家,使國家愈來愈強盛。漢武帝有感衛滿朝鮮對漢朝的威脅愈來愈大,決定在公元前109年起兵遠征朝鮮半島。公元前107年,衛滿朝鮮被滅。

簡介


最初,在燕國全盛的時候,曾經攻取真番、朝鮮,讓它們歸屬燕國,並為它們設置官吏,在邊塞修築防禦城堡、關塞。後來秦國滅掉燕國,朝鮮就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據《史記》 記載,漢高祖劉邦時,燕王盧綰背叛漢朝,前往匈奴亡命,衛滿亦一同前往,並帶同千餘名黨徒進入朝鮮半島。之後,衛滿召集戰國時齊國和燕國亡命者成軍,推翻了箕子朝鮮的箕准,並奪取箕子朝鮮的首都王險城。衛滿即位,史稱“衛滿朝鮮”。
漢武帝把衛滿朝鮮的國土分為四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合稱為“漢四郡”。

歷史


建立

在西漢初年這股移民潮中,有一個名叫衛滿(姬姓衛氏)的燕人,率領1000多名部屬,來到了朝鮮半島。後來正是他滅亡了已經衰落的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氏朝鮮”。衛氏朝鮮前後存在近90年,於公元前108年被漢武帝所滅。漢朝在衛氏朝鮮舊地置郡統治,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樂浪文化”。
衛滿率領部屬剛來朝鮮時,得到朝鮮王箕準的禮遇。箕准拜他為博士,賜給圭,封給西部方圓百里的地方。箕準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通過衛滿,來為他守護西部邊境。然而衛滿是個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利用封地為依託,不斷招引漢人流民,積聚自己的政治、經濟力量。
公元前194年,羽翼已豐的衛滿,派人向箕准假傳漢朝要派大軍來進攻,請求到准王身邊來守護。箕准不知是詐,許諾了衛滿的請求。於是衛滿趁此機會,率軍向王都王儉城(今朝鮮平壤)進發,一舉攻佔王都后,自立為王,國號仍稱朝鮮,歷史上稱其為“衛氏朝鮮”。箕准戰敗后,南下逃亡到了半島南部的馬韓地區。

西漢之藩屬外臣

衛氏王朝建立后,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與西漢燕地相鄰。此時正值西漢惠帝時期,天下初定,遼東太守經漢廷批准,主動與朝鮮國王衛滿相約:衛滿為漢朝藩屬外臣,為漢朝保衛塞外,不使漢朝邊境受到侵犯;塞外各族首領朝見漢朝天子,以及各國與漢朝通商,不許從中阻擾。作為回報,漢朝答應給予衛滿以兵力和物資上的支援。
有了西漢藩屬外臣的身份和漢廷的軍事、經濟的支持,衛滿便開始不斷地侵凌和征服臨近小邦,真番、臨屯都主動前來歸順,衛氏政權的勢力因此迅速膨脹,領地擴大到方圓千里。

滅亡

衛滿的孫子右渠成為朝鮮王時,更是大量招引漢人流民,以此來擴充衛氏政權的實力;而隨著衛氏勢力的日益雄厚,右渠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漢朝通商朝貢,而且還阻礙鄰近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朝鮮半島小番君南宮等,因不滿朝鮮王右渠的控制,率眾28萬歸降漢朝,漢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
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為加強與衛氏朝鮮的藩屬關係,派涉何為使節前往朝鮮,勸諭右渠王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結果無效。涉何對出使沒有結果非常氣惱,在回國途中,將護送他出境的朝鮮裨王長殺死,並將情況飛報漢武帝。漢武帝不但沒有責怪涉何,還任命他做遼東郡東部都尉。右渠王對涉何懷恨在心,發兵突襲遼東,殺死涉何。這便是著名的“涉何事件”,它成了漢武帝發動對朝鮮戰爭的導火線。
就在這年秋天,漢武帝發兵5萬,由樓船將軍楊仆率領一支,從齊地渡過渤海;由左將軍荀彘率領一支,從陸路出遼東,水陸兩路聯合攻打右渠王。楊仆的水軍先到達朝鮮列口(今大同江入海口附近),未等荀彘的陸軍到達,就單獨率領水軍進攻王儉城,結果戰敗。荀彘的陸軍遭遇朝鮮西部大軍,久戰也沒有取勝。兩路大軍出師不利,消息傳到朝廷后,漢武帝再派衛山為使臣,前去曉諭右渠王。右渠王受漢朝兩路大軍壓迫,表示願意降服,派太子到漢廷謝恩,並獻上大量軍糧和馬匹。然而,當太子帶領1萬士兵前往漢朝時,使臣衛山和左將軍荀彘懷疑太子有陰謀,要求他的軍隊不能攜帶武器;太子則懷疑使臣和左將軍要謀害他,便率軍返回王儉城。此事激起漢廷的憤怒,命令在朝鮮的兩路大軍加緊進攻王儉城。由於王儉城長期被漢軍包圍,在抵抗漢軍的問題上,衛朝內部發生了意見分歧。公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被主和的臣屬殺害,王險城終於被攻陷,一年後衛氏朝鮮滅亡。

漢四郡


設立原因

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后,在其管轄地先後設置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歷史上稱其為“漢四郡”。四郡之下設有很多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很顯然,“漢四郡”的設置,說明漢武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帝國的統治範圍。
漢武帝之後,西漢在朝鮮半島北部的郡縣設置情況有所變化。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罷去臨屯、真番二郡,併入樂浪、玄菟二郡。樂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鮮平壤,管轄貊、沃沮等族;玄菟郡治所則初在夫租(今朝鮮咸興),后因受貊所侵而遷往高句麗西北(今遼寧東部新賓地區),管轄高句麗、夫余等族。
漢朝在朝鮮北部地區進行郡縣統治,客觀上大大促進了漢與朝鮮半島北部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漢朝先進文化在朝鮮漢朝郡縣地區的傳播。當時不僅有漢人官吏到朝鮮四郡去任職,更有很多富商大賈與農民前往經商、墾荒,朝鮮四郡已是一派漢文化景象。這一點從考古發掘也可證明。近年來,在漢四郡地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漢朝的官印和各種質地不同、形狀各異的器皿,考古學家將這種文化現象稱作“樂浪文化”,其實也就是漢文化。在“樂浪文化”的考古發現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地處今朝鮮平壤市樂浪區土城南面,總數達2000餘座的樂浪墓葬群。這些外形多為方台形封土的墳丘墓,是中國周、漢時期墓葬的普遍形狀。其墓葬結構主要有木槨墓和磚室墓兩種,其具體造法、式樣,乃至細微到磚上花紋,都與中國的中原漢墓沒有差異。墓中隨葬品非常豐富,為清一色的漢文化特色。樂浪墓葬群可以被看作是朝鮮北部受漢文化強烈影響的一個具體見證。

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漢文化的影響決不僅僅局限於“漢四郡”所在的朝鮮北方地區,它對於半島南部韓族地區同樣具有魅力和吸引力,引起它們的普遍嚮往。早在公元前109年,也就是漢武帝出兵衛氏朝鮮前夕,南部馬韓目支部落就曾派遣使者赴漢地朝覲漢武帝,只是由於朝鮮王右渠的阻擾而沒有實現。“漢四郡”設置后,南部部落酋長們欽慕北部樂浪漢文化,其中不少人都與漢朝樂浪郡保持著密切的往來。而他們與北方的來往,自然也帶動了南北人民之間的往來通商。與此同時,還有北人南來,更是直接帶來了北方先進的樂浪文化。像箕氏朝鮮的箕准王南逃到馬韓地區,自稱韓王,自然也間接地傳播了漢文化;而南部有一些部落,甚至就是北方人南遷后,與南方土著人雜居而形成的移民社會。從出土文物可知,當時的漢四郡文化已經影響到半島的最南端濟州島等地。

王族歷史


繼任的朝鮮王衛蒙是朝鮮的開國國主衛滿的兒子,大約64年前,在這位國主尚在襁褓中時,他那位從中原逃亡至朝鮮的身為燕國貴族的父親,消滅了箕子朝鮮的第40代國王淮,取而代之成為朝鮮的新任統治者。之後,他們家族擺脫了逃亡者的身份,重新擁有了過往的榮耀與尊貴。
衛滿對於秦末的中原大戰仍然心存餘悸,因而在擁有了自己的勢力之後並不主張重回故里。他選擇了親近漢朝的策略,向惠帝、高後上表,願意永為外臣,在朝鮮這塊天高皇帝遠的小地方,過自己的日子。
31年前,衛滿逝世,正當壯年的衛蒙繼承了他的位置,此時的大漢朝正是漢文帝當政,政局平和,國力日益強大,而匈奴則出現了不世明君,冒頓單於。此時的漢朝對匈奴採用的是和親策略,盡量避免和匈奴的衝突,兩國尚算得上和睦。衛蒙雖然年輕氣盛且野心勃勃,但是在這兩大強大的鄰邦的壓制下,也只能採取兩面交好,從中牟利的策略。每每乘著這兩方不注意時,悄悄收服鄰近的一些小國。
三十年過去了,冒頓單於早已經不在,漢朝也換過了三任皇帝,衛蒙這頭蟄伏在東北角落裡的猛虎,漸漸覺得屬於他的時代到來了。更妙的是,衛蒙憑著自己觀察發現,漢朝的這位新皇帝和他當年一樣,野心勃勃。而這位漢朝新皇帝比他當年的處境卻好上太多太多了,有大漢朝70年的休養生息積累下來的雄厚實力作憑藉,衛蒙想不出劉徹還有隱忍匈奴的理由。兩國之間,必有一戰。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衛蒙雖然老了,但是精神卻依舊不錯,此刻他正在自己的王宮裡,對著自己面前的年輕人述說著,“不,也許是兩敗俱傷。只要能夠好好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衛家君臨天下的時代很快就會來臨的。”
跪坐在衛蒙面前的正是他的大兒子,朝鮮太子,龍祥君衛右渠。此刻他的眼睛閃爍著激動的神色,彷彿已經看到了父親所描述的那一天。對於出身於中原的衛氏家族來說,沒有什麼事比回到故里更加重要。衛右渠自出生的那天起,就經常聽到自己的祖母和他絮絮叨叨地說起中原的秀美山川,人土風情,他無時無刻不夢想著回去見識那從未見過的故鄉。當年祖父不能做到的事情,衛右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朝鮮文明進程》:元朔元年(前128),濊君南閭等畔(叛)衛右渠,率二十八萬口詣遼東內屬,武帝一度在遼東塞外置蒼海郡,但統治困難,三年後即罷撤。元封二年(前109),以半島南部部族訴朝鮮阻礙他們與漢朝通商為名,漢武帝令涉何出使朝鮮,召諭其王衛右渠歸屬中國。
漢武帝招撫衛右渠,衛右渠的具體回復如何不詳,漢史稱“終不肯奉詔”,但他還是很禮貌的派人護送漢使卻是清楚的。而涉何在歸途中卑鄙地殺死隨從護送他的朝鮮裨王長,詭稱“殺朝鮮將”以邀功。這種行為是否有預謀也不可考,反正劉徹嘉勉他的冒險精神,以“名美”命他擔任遼東郡(遼寧遼陽)都尉。衛右渠大怒,派兵擊殺涉何。涉何的荒唐和衛右渠的不能忍辱負重,由此引起了漢與朝鮮的武裝衝突。
漢武帝遣樓船將軍楊仆將水軍五萬自齊跨越渤海,左將軍荀彘將陸軍自遼東南下渡鴨綠江,夾擊王儉城。朝鮮相路人、相韓陰、尼溪相參、將軍王唊降漢。前108年夏,荀彘(zhì)始擊敗朝鮮軍,陷其都城,衛右渠被他的部下所殺,衛滿朝鮮最終滅亡。

國王世系


衛滿(前194年—前161年在位)
衛某(佚名)(前161年—前129年在位)
衛右渠(前129年—前108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