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漢語詞語

神州,漢語詞語,拼音為shén zhōu,或稱“赤縣神州”“九州”,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地理區劃概念。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詞語釋義


定義

古時稱中國漢地為“赤縣神州”;後用“神州”做漢地九州的別稱,屬於原住民漢族的民族共同地域,面積達360萬平方公里。
在《淮南子》中所列的九個州中,其中位於東南方的神州即是中國漢地,因為漢地是位於一塊被大海所包圍的大陸的東南方。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漢代在先秦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漢代以後的華夏之域與九州之域的地理範圍等同,其範圍相當於漢地,又有“東夏”、“南夏”、“西夏”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局部地區。
作為名山大川的四瀆五嶽五鎮也是在神州(漢地)的範圍之內。
四瀆∶黃河、濟水、淮河、長江
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五鎮∶東鎮沂山、西鎮吳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霍山
九州泛指中國漢地,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區。宋代繪製《九域圖》即中國地圖。
神州漢地的地理範圍萌芽於先秦,其地理範圍大體自漢武帝以後至今穩定不變,東至東海—鴨綠江下游,南抵南海,西接岷山—藏地,北界燕山山脈—戈壁沙漠。至今不變。根據漢族傳統,古代漢地可分為九個分區:
漢族地區
分區名今地
冀州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遼寧;德州市、聊城市;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濟源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
豫州鄭州市、開封市、漯河市、洛陽市、南陽市、平頂山市、三門峽市、商丘市、新鄉市、信陽市、許昌市、周口市、駐馬店市;阜陽市
兗州荷澤市、濟寧市;商丘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
青州濟南市、青島市、東營市、日照市、濰坊市、煙台市、威海市、淄博市
徐州泰安市、棗莊市、臨沂市、萊撫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徐州市
揚州江西、福建、浙江、廣東、香港、澳門、上海;南京市、常州市、淮安市、南通市、蘇州市、泰州市、無錫市、鹽城市、揚州市、鎮江市;合肥市、蕪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馬鞍山市、銅陵市、安慶市、黃山市、滁州市、六安市、池州市、宣城市
荊州湖北、湖南、桂林市
梁州漢中市、安康市;成都市、綿陽市、廣元市、南充市、巴中市、達州市、雅安市、德陽市、遂寧市、廣安市、眉山市、資陽市、樂山市、內江市、自貢市、宜賓市、瀘州市;重慶
雍州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渭南市、延安市、商洛市、榆林市;寧夏、甘肅;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

文獻例子

《宋史·卷四百二十三·列傳第一百八十二》吳泳:“誦往哲之遺言,進謀國之上策,實不過曰內修政事而已。然所謂內修者,非但車馬器械之謂也。袞職之闕,所當修也;官師之曠,所當修也;出令之所弗清,所當修也;本兵之地弗嚴,所當修也;直言敢諫之未得其職,所當修也;折衝禦侮之弗堪其任,所當修也。陛下退修於其上,百官有司交修於其下,朝廷既正,人心既附,然後申警國人,精討軍實,合內修外攘為一事,神州赤縣,皆在吾指顧中矣。”
《宋史·卷四百七十六·列傳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李全上》彭義斌致書沿江制置使趙善湘曰:“不誅逆全,恢復不成。但能遣兵扼淮,進據漣、海以蹙之,斷其南路,如此賊者,或生禽,或斬首,惟朝廷所命。賊平之後,收復一京三府,然後義斌戰河北,盱眙諸將、襄陽騎士戰河南,神州可復也。”
太平天囯洪仁玕《干王洪寶制》:“堂堂中土,亘古制匈奴;烈烈神州,豈今宥胡狗!”
郭沫若《前茅·哀時古調》:“神州原來是赤縣,會看赤幟滿神州。”

地理範圍


神州(漢地),又名“九州”。
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有時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但更多的時侯是稱神州。
相傳炎帝統轄的土地稱為赤縣,而黃帝統治的土地稱為神州,赤縣和神州合稱“赤縣神州“,赤縣神州的範圍“東逾蟠木,西濟流沙,北至幽陵,南撫交阯”。
九州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分別是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後來從冀州中分出幽州、營州、并州三州,與原有的九州合計共十二州,所以九州時而又被稱為十二州。而戰國時代的秦、楚、越、趙、魏、韓、燕、衛、齊、魯等諸侯國的版圖及周王畿全部也是神州(九州)的一部分,從禹貢可知沱江、岷山一帶所在的巴蜀地區也是神州漢地的的一部分。

漢代

西漢有十三州及司隸,十三州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其中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幽州與并州是由冀州分割出來;涼州本來是屬於雍州的;交州在十二分野中被劃歸九州中的揚州;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來;而司隸分別屬於冀州、雍州、豫州三州。
因此西漢一司隸及十三州的範圍等同於九州的範圍。
1.冀州
2.兗州
3.青州
4.徐州
5.揚州
6.荊州
7.豫州
8.梁州
9.雍州
在十二分野中的三河即河東郡、河內郡、河南郡三郡的合稱,河東郡、河內郡屬冀州,而河南郡屬豫州。
漢末的冀州,其範圍至少相當於今日的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山西、陝西六個省市全部地區及內蒙一部份地區。同時,漢代及三國時人口中的“天下”是九州(中國)的代指,“中國”反而只是佔有中原的王朝政權的代指,或中原的代指。
東漢建安十八年曾經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冀州範圍相當於今天的遼寧、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及內蒙一部份;雍州州域範圍轄有今陝西、甘肅、寧夏;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及廣西一部份屬益州(梁州);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及河南南部是荊州轄境。

晉代

晉代的神州與漢代神州範圍相當,按《晉書·地理志上》及《晉書·地理志下》所描述,西晉全國十九個州各自所屬的九州(神州)州域如下:
1.冀州
2.兗州
3.青州
4.徐州
5.揚州
6.荊州
7.豫州
8.梁州
9.雍州

隋代

按《隋書·地理上》、《隋書·地理中》及《隋書·地理下》所述,隋朝全國各郡各自所屬的九州(神州)州域如下:
1.冀州
2.兗州
3.青州
4.徐州
5.揚州
6.荊州
7.豫州
8.梁州
9.雍州

明代

洪武皇帝認為“中國之舊疆”包括閩粵(今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省)、江東、湖湘襄陽(今湖北湖南二省)、贛城(今江西省)、長淮(今江蘇省及安徽省北部)、齊魯、河洛(今河南省)、幽趙晉冀(今河北山西二省及天津北京二市)、秦隴(今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巴蜀(今四川省及重慶市)、雲南在內。
• 明朝人認為今日的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海南八省之地都屬於神州中的揚州。
• 明朝人認為今日遼寧省的地理範圍(遼東都指揮使司)也是屬於神州州域。
根據四庫全書版的《明一統志》,明朝全國屬於神州(九州)州域內分野的府縣如下:
1.冀州
2.青州
3.揚州
4.雍州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漢族地區
北京天津河北
山東江蘇浙江
安徽上海江西
福建廣東廣西
海南湖南湖北
貴州雲南重慶
寧夏山西遼寧
河南吉林黑龍江
四川陝西甘肅
香港澳門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