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浴
葯浴
葯浴在中醫中,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藥液或含有藥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種方法。葯浴對人體具有獨到的功效,自古以來一直受醫學界重視。沐浴前在水中“加料”亦有助促進健康,例如加入適量白酒、白醋等,可清潔身體及消除疲勞,更能治療痔瘡、便秘及有助增強性能力。
葯浴在中醫中,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藥液或含有藥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種方法,其形式多種多樣:全身浴分為“泡浴”和“淋洗浴”,俗稱“藥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燙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稱,尤其燙洗最為常用。葯浴用藥與內服藥一樣,亦需遵循處方原則,辨病辨證,謹慎選葯,同時根據各自的體質、時間、地點、病情等因素,選用不同的方葯,各司其屬。煎藥和洗浴的具體方法也有講究:將藥物粉碎後用紗布包好(或直接把藥物放在鍋內加水煎取亦可)。製作時,加清水適量,浸泡20分鐘,然後再煮30分鐘,將藥液倒進浴盆內,待溫度適度時即可洗浴。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邊擦邊浴之擦浴法。
葯浴
晉、南北、隋唐時期,臨床醫學發展迅速,葯浴被廣泛地應用到臨床各科。宋、金、元、明時期,葯浴的方葯不斷增多,應用範圍逐漸擴大,葯浴成為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元代周達觀在《真蠟風土記》中記有“國人尋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頻頻洗頭便自痊可。”可見當時葯浴已成為當時醫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種治病方法。
到了清朝,葯浴發展到了鼎盛階段,清代名醫輩出,名著相繼刊物。隨著《急救廣生集》、《理瀹駢文》等中醫藥外治專著的出現,中藥葯浴療法已進入比較成熟和完善的階段。
葯浴作用機理概言之,系藥物作用於全身肌表、局部、患處,並經吸收,循行經絡血脈,內達臟腑,由表及裡,因而產生效應。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驅風散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調整陰陽、協調臟腑、通行氣血、濡養全身等養生功效。現代藥理也證實,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強肌膚的彈性和活力。具體而言葯浴有以下功效:
1、檢測身體最真實的健康狀況(特別是亞健康,在打通的過程中);
2、檢測患病狀況和患病的部位(很多時候體檢的數據是無法檢測出身體最真實的健康狀況的,諸如亞健康、一些慢性病、身體隱形疾病及發展趨勢);
3、疏通經絡、打通全身血脈和小血管、打通全身氣血路、經絡路、臟腑及組織系統等通路;
4、祛風寒、除濕熱、散內毒、通過發汗排除體內毒素;
5、祛死血、生活血;
6、協調臟腑、通利關節、調理五行、平衡陰陽;
7、活化細胞、增強免疫力、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8、增強肌膚彈性和活力、美容肌膚、抗衰老。
目前的市場常見的葯浴種類主要分為三類,包括:全身浴、坐浴、足浴,使用方法也非常簡單,只須要把溶解好的藥水倒入調好水溫和水量的浴盆或浴桶中,然後把身體泡在水裡即可;人在泡浴的過程中逐步可以感受到身體發生的變化。
全身浴:對於無禁忌症者可選擇全身浴,針對各種亞健康狀況,效果顯著,剛開始泡浴可能會感覺身體不適,但泡過以後卻非常舒適。
葯浴
足浴:適合所有人群,舒經活絡、促進睡眠、緩解精神壓力、緩解足部及小腿肌肉關節酸痛,方便易用。
瑤浴:主要有、排毒養顏、養心安神、婦科炎症、月子調理、舒筋活絡、十二級通脈、減肥降脂、活血化瘀、驅寒去濕等長期使用效果顯著。
藏浴:護肝利膽、三高調理、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腰腿疼痛、健脾養胃、排毒養顏 滋養卵巢、失眠多夢、腰背酸痛 骨質疏鬆、調理心腦血管。
葯浴材料
1.用5,000c.c.的水,浸泡這些中藥材20分鐘。
葯浴
3.再把中藥材的渣渣整個瀝掉,剩下這個熱滾滾的葯湯,就是我們要拿來泡澡的好東西了。
4.將珍貴的葯湯倒進浴缸后,還要放兩件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拍打過的薑母,以及一瓶米酒。因為這兩樣東西會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你吸收這些中藥材。
5.最後,就是你在浴缸里享受泡澡瘦身的時刻,記得至少要泡30分鐘喔!
在泡澡的過程里,如果你覺得很無聊,可以自行按摩你想瘦的部位,可以採用按揉等相應手法,也可以點按相關穴位,聽說這樣的按摩動作會加速讓皮膚吸收這些中藥的有效成分,達到更好的葯浴效果。
1.溶解:用十倍於藥包(粉)的開水浸泡5—10分鐘。
2.調好水溫:根據自己的耐熱習慣在39-45度之間來調整水溫,如果首次泡浴沒經驗水溫就調到夏天39度、冬天42度,並且在泡浴過程中適當調整溫度。
3.把溶解好的藥包和藥水同時倒入木桶里以後要用手揉捏藥包,把裡面的有效成分擠壓出來。
4.首次泡葯浴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有一些身體反映后就有些害怕不敢再泡下去,只要在耐受範圍之內,鼓勵自己多堅持一段時間,最好達到10分鐘以上,直到發現有排毒反應后再休息,另外可以採用中間休息2-3次每次3分鐘的方法來緩解身體不適,只要累計泡浴時間達到20分鐘即可。
5.根據反應調整水溫:不同的人耐受力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第一次進水5 — 8分鐘時根據對於水溫的感受,及時調整水溫,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否則水溫高了會感到難以忍受,水溫低了又沒有效果,直到幾次泡浴后對水溫的耐受力有了把握,根據經驗就可以把溫度調整到位,達到滿意的效果。
(1)飯後一小時方可入浴
(2)浴前4小時內沒有進食,則一定要準備好牛奶、糖水、或其它流食,以備顧客感到不適時食用。
(3)浸泡葯浴前、中、后應適當補充水份。
(4)浸泡場地應注意通風良好,但不可受寒。
(5)起浴后皮膚表面發紅,並持續30分鐘至1個小時的發汗均屬正常的藥效作用,但注意不可蓄意吹風,以免受寒。
(6)泡過葯浴以後、在皮膚髮紅、發熱狀況沒有消退之前,請勿使用任何護膚品和化妝品。
(7)有輕度高低血壓病史、心臟功能稍差者應在家人陪伴下使用,並注意場地通風,每次浸泡時間不宜太長(約3-6分鐘),如在浸泡過程中感到心跳加快或呼吸過於急促時,應起身於通風良好處稍適休息,待恢復后再次浸泡,一般分兩到三次浸泡即可。
(8)部分使用者(尤其是較為肥胖的使用者)浴后皮膚出現輕微刺痛感或出現小丘疹,均屬排毒自然現象,可繼續使用。
(9)產婦在分娩時如有手術行為,須持拆線后再進行泡浴,若無手術行為,可於產後7天開始泡浴
(10)先淋浴、后泡浴,或先洗頭和臉再進入木桶泡浴,浴后無需再沖洗,直接擦乾即可。
(11)身體虛弱者在浸泡過程中會出現:頭暈、心跳加快、噁心、全身酸軟無力等癥狀,屬於正常現象,隨著泡浴對體質的調整會逐漸消失。
(12)體虛、受風寒、濕氣重的人群在泡浴後會出現風疹、濕疹、關節疼痛、並伴有瘙癢等癥狀,一般在2小時以後逐漸消失,屬於好轉反應。
1、功:
人體躺入泡浴桶后,芳香宜人的藥力通過泡浴者皮膚的毛囊孔、皮脂腺孔、汗腺孔、角質細胞及其間隙攻入體內,這是藥力滲入體內強力做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皮膚髮揮吸收的功能,泡浴者要放鬆自己,最大可能地讓皮膚吸收藥力、將藥物氣力滲入體內發揮藥效。在這個過程中要適當喝些溫的玉蟾異草綜合調理養生茶,泡浴房間內要有輕微的通風,但不可通風過大。
2、散:
藥物強大氣力滲入體內后,以氣推血,以血帶氣,血氣加速在全身的循環。藥物氣力進入血液循環和經絡系統,通過血液循環和經絡的作用,藥力開始在全身散開,內達五臟六腑,外通肢體百骸,無所不到。在此過程中,人會感覺心跳加速、胸悶氣短、噁心、四肢麻木、身體局部疼痛等,這屬於正常反應,若感覺越強烈說明泡浴者身體整體狀況存在的不健康問題越多,經過規定次數的泡浴調理之後會感覺越來越正常而沒有太大反應,身體也逐步回到本真的健康狀態。藥力全身散開的過程同時也是在檢測泡浴者身體的真實健康狀況的過程。
3、通:
藥力開始在全身散開的過程中,血液循環會加速,心跳速度一般會達到正常情況的1.5到2倍。在此過程中,通過藥力的作用會強力打通全身的血脈和經絡,同時高速洗涮血管及體內的污濁和毒素。在持續打通的過程中,泡浴者會有四肢麻木無力、身體局部疼痛、頭暈、頭痛等正常的反應。只要是身體有瘀結的部位(有的可能是年幼時落下的病根),在打通的過程中都會疼痛,經過規定的泡浴次數之後將瘀結部位的血脈或經絡打通修復之後疼痛自然消失,瘀結部位的病變隱患也徹底消除。這就是中醫所講的“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原理。人的生命延續就在於“通”,通過堅持養生調理,始終保持身體血脈、經絡、各個臟腑系統的暢通無阻,是人體無病長壽的核心。
4、排:
在藥力完成功、散、通之後,高速血液循環所洗涮血管、體內的污濁毒素開始通過發汗、排便排出體外(主要是通過發汗排毒,有時還會流鼻涕、流眼淚)。泡浴者離開浴桶后要喝約1~2公斤溫的玉蟾異草綜合調理養生茶,為發汗補充水分;然後躺下,躺下時,頭和腳均要墊一個至一個半枕頭高度的枕頭物,使得身體呈“︶”狀弧形,以利於全身氣血持續高速循環。躺下后泡浴者的心跳還是保持高速的狀態,發汗時血管、體內的污濁毒素經過皮膚的汗腺與皮脂腺,藉助汗液將其大量排出。每次泡完浴后要不斷喝溫的玉蟾異草綜合調理養生茶,靜躺15分鐘左右,充分的發汗排毒。發汗排毒的時候會有一種虛脫的感覺,當心跳正常后,會感覺全身清爽、整個身體異常輕鬆。
*1) 中度以上高低血壓病史、心臟功能不良者慎用。
*2) 有嚴重哮喘病者應避免使用,或遵醫囑。
*3) 皮膚有較大面積創口時應慎用。
*4) 孕婦及女士月經期間避免使用。
*5) 具有嚴重過敏史的客人慎用。
用枸杞子煎湯浴身,可令人皮膚光澤,百病不生,延年益壽。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痛痛快快地洗個澡,讓人頓感神清氣爽。如果在洗浴水中加入風油精,沐浴后渾身涼爽,還防長痱子;或將十滴水加入到水中,浴后雙目清明,清新舒適……這是生活中很多家庭常用的葯浴法,可能您有所不知,如在加入中草藥的水中洗浴,會使人渾身清爽之餘,還有健身之功。如果應用得當,中藥浴還有很多祛病強身的功效呢。
《黃帝內經》中有“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對因外邪侵入而致病者,用熱水浸浴,使之出汗,讓邪從汗出),《禮記》中有“頭瘡則沐,身有病則浴”,清朝著名外治大師吳尚先在《外治醫說》中將葯浴細分為洗、沐、浴、浸、澆、噴等,認為內、外、婦、兒、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藥浴法。
中藥浴是根據中醫辨證,將選擇的中草藥煎成湯液,稀釋後進行沐浴的一種水療方法,屬於中醫外治法中的一種。中藥浴操作簡單,廉價無痛苦,只要在醫生指導下選對葯、按正確的方法使用,相對而言安全可靠,能避免其他給葯途徑所引起的毒副反應,便於患者實施自我葯療。
在中藥浴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中藥浴必須請中醫師針對病情對症下藥,並按照醫囑製作葯湯,切勿盲目自行擇葯。
2.泡浴前必須先淋浴潔身,以保持葯池的衛生。浴后應立即用溫清水沖洗乾淨,拭乾皮膚,及時穿衣服。一般而言,熱水葯浴(39℃~45℃)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肌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各種骨傷後遺症、肥胖及銀屑病等;神經過度興奮、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葯浴溫度,以相當於或稍低於體溫為宜;25℃~33℃適用於急性扭挫傷。葯浴時,室溫不應低於20℃,局部葯浴時,應注意全身保暖,夏季應避風,預防感冒。
3.初浴時,水位宜在心臟以下,約3~5分鐘身體適應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時間不可太長,尤其是全身熱水浴。由於汗出過多,體液丟失量大;皮膚血管充分擴張,體表血液量增多,造成頭部缺血而發生眩暈或暈厥。如一旦發生暈厥,應及時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時給病人喝些白開水或糖水,補充體液與能量。或用冷水洗腳,使下肢血管收縮,頭部供血充足。
4.嚴重心衰、嚴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動脈瘤、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有出血傾向者以及老年人、兒童慎用水溫39℃以上的葯浴,而應以接近體溫之藥液沐浴,並有家人或醫護人員陪護,且沐浴時間不宜過長。妊娠或經期不宜泡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5.全身泡熱葯浴易發生暈厥,故浴后要慢慢地從浴盆中起身;泡葯浴時出現輕度胸悶、口乾等不適,可適當飲水或飲料;若有嚴重不適,應立即停止葯浴。
6.飯前、飯後半小內不宜進行全身葯浴。飯前葯浴,由於腸胃空虛,洗浴時出汗過多,易造成虛脫。飯後立即葯浴,可造成胃腸或內臟血液減少,血液趨向體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腸不適,甚至噁心嘔吐。臨睡前不宜進行全身熱水葯浴,以免興奮后影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