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
青綠山水發端於六朝,到唐代確立了青綠山水的基本創作特色,在宋代形成了金碧山水、大青綠山水、小青綠山水三個門類。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輝煌,大青綠山水長於燦爛明艷,小青綠山水則妙在溫蘊俊秀。元代以降,水墨山水取代了青綠山水,成為主要的山水畫樣式,畫家有感於文人戲墨的積弊積弱,遠溯漢唐,力倡色彩語言,從理論研究到繪畫實踐,一以貫之。
從傳統中尋找語言資源與風格的生長點並以開放性的吸收與表現創造有別於傳統的新樣式。只有全新的繪畫語言對傳統的青綠山水進行新詮釋,融入現代生活使之煥發生機產生強烈的衝擊力。青綠山水的魅力不是幾句話能表述的。
彩墨山水畫的摸索和嘗試,尤其是曾經涉獵過西方繪畫藝術的“海歸派”藝術家們。由於豐富的色彩更容易表現出大自然斑斕絢麗的景色,彩墨山水的表現形式也逐漸被畫界和社會各界所接受。近現代的藝術家如劉海粟、林風眠,當代的如 張東林、袁運甫、宋滌,青年一代的畫家如曾剛等,他們都在彩墨山水畫探索的道路上去得了很好的成果。
北派剛勁挺拔,雄偉峻厚,以壯美取勝;南派則柔和平淡,溫潤清麗,以優美見長。分為多種畫法,下面簡單說一下其中幾種:
◇破墨
中國畫技法名。始見南朝梁蕭繹《山水松石格》:“或離合於破墨。”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謂曾見王維、張璪的破墨山水。現代黃賓虹說:“破墨之法,淡以濃破,濕以干破。皴染之法,雖有不同,因時制宜可耳。”又說:“齊白石作花卉草蟲,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濃墨破淡墨,少見以淡墨破濃墨。”潘天壽認為用墨:“在干后重複者,謂之積,在濕時重複者,謂之破。”作面用破墨法,目的在於使墨色濃淡相互滲透掩映,達到滋潤鮮活的效果。
◇潑墨
彩墨山水畫
◇積墨
中國畫技法名。指山水畫用墨由淡而濃、逐漸漬染的方法。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潤而不枯。”元代黃公望《寫山水訣》:“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清代惲格《南田畫跋》:“昔北苑嘗寫風溪穀雨,峰巒晦明,樹石林泉,煙霏雲繞。又畫落照圖,近視若無物,遠視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峰之頂,宛有返照之色。巨然宗之,每積墨數十層,空淡若無墨,峰巒雲霧,無跡可尋。”現代黃賓虹《畫法要旨》:“積墨法以米元章為最備。渾點叢樹,自淡增濃,墨氣爽朗,此天所不能勝人者。思陵(趙構)嘗題其畫端云:天降時雨,山川出雲也。董思翁書,‘雲起樓圖’,謂元章多鉤雲,以積墨輔其雲氣;至虎兒(米友仁)全用積墨法畫之。”潘天壽謂:“積墨須在雜亂中求清楚,清楚中求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