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聲業餘京劇研究社
浙江民聲業餘京劇研究社
民聲社成立以後,建立了民革浙江省委會直屬京劇社支部,在省委會的領導下,專門負責民聲社的各項具體工作。
目錄
浙江民聲業餘京劇研究社始成立於1982年6月26日,至今已近27年。
彼時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的新形勢下,作為京劇愛好者的省政協副主席何克希,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省委會主委何志斌和省政協委員、民革省委會常委胡美成、何聘儒等共同商議,決定由民革省委會組織業餘京劇研究社籌委會並推胡美成同志為負責人,並將省委會樓下會議室作為假日及每星期活動場所,會聚廣大京劇票友,弘揚國粹藝術瑰寶。由此成立了以俞振飛、李茂良為名譽社長,胡美成為社長,李迪民等數位同志為副社長的浙江省第一個民間京劇票友組織———浙江民聲業餘京劇社(以下簡稱民聲社),下設:演員組、劇務組、音樂組、總務組、宣傳組,每組有正副組長及組員數人。民聲社以委員會主事,聘請著名京劇演員宋寶羅擔任主任委員,何志斌、沈祖安為顧問,另有常委委員若干人,同時聘請著名京劇演員葉鳴蘭等18位同志擔任指導老師。
民聲社成立伊始,以弘揚京劇為號召力,很快聚集起一大批優秀的資深票友,組成了唱、念、做、打、擊、拉、彈、吹齊全的演出班子,如名票老生毛廷苑,周澤民、丁躍森、王寶林,旦角名票趙雪琴、金濱華、程惠芬、張伯然,凈角名票許長魁、王建邦,小生名票金中明、盛文林、高子欣,琴票程緒榮、李迪民、王榮富、王土榮,鼓票章倩如等等。他們中的佼佼者,大都經過名家名師指教,其水平不在專業演員之下,抗戰時期曾在上海、武漢、重慶等地為抗戰將士募捐義演。解放后,在杭州大世界京劇舞台為抗美援朝募捐義演,所得票款無償捐助,充分表達了京劇藝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宗旨。各界京劇愛好者聞訊而來,趨之若鶩。按民聲社章程規定,欲參加民聲社者須登記填表,且有社員二人以上介紹,經考試通過,由社長批准,方可入社。當時的民聲成員達到130多人,加上一些退休專業老師的加盟使該社如虎添翼。
民聲社成立之初,苦無戲裝道具,後由省委會主委何志斌、委員胡美成與委員王瑞林商談,由王貸款近萬元給胡美成夫婦,用於制辦戲裝道具,后王瑞林女士將貸款改為贈款。約於1985年,香港一位票友捐贈萬元由中共省委統戰部轉來,又添置部份戲裝,使民聲社達到了“准專業”水平,陣容強大,行當齊全,組織嚴密,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民聲社以“弘揚國粹,廣交朋友,為祖國統一,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為宗旨,以京劇為載體,促進海內外交流,在民革省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每星期舉行演唱活動。1983年該社舉辦公演三場,以後每年舉行公演,自成立以來已演出京劇120餘場,劇目(包括選場)有50餘個。如1984年紀念梅蘭芳誕辰90周年,1990年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1992年民聲社十周年社慶,均舉行大型演出活動。並參加各界清唱活動。1987年6月出版的《戲文》雜誌報道了民聲京劇社的情況,引起省內外戲劇界人士的關注。在紀念梅蘭芳大師95周年演出活動中,在杭州勝利劇院連演三天,觀眾奔走相告盛況空前。當時的武林會場為民聲社常駐演出地,一個月三場,有時還要加演,演出的劇目有:鳳還巢、龍鳳呈祥、四郎探母、法門寺、黃金台、捉放曹、遇皇后、打龍袍、追韓信、生死恨、女起解、三堂會審、審頭刺湯、春秋配、狀元媒、三擊掌、投軍別窯、武家坡、大登殿、大保國、嘆皇陵、二進宮、失街亭、空城計、烏盆記、借東風、春香鬧學、盜御馬、李逵探母、清風寨、赤桑鎮、望江亭、黃鶴樓、宇宙鋒、蘇武牧羊、探陰山等傳統劇目,令當時省級專業劇團都不敢小覷,感到壓力很大。
民聲社支部在省委會領導和支持下,配合省委會的中心工作舉行演出活動,如1997年舉行慶祝民革成立50周年演出,參加慰問解放軍留下部隊,宣傳計劃生育,配合民政廳慰問社會福利院……等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2008年10月29日,在省群藝館小劇場承辦民革浙江省委會《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京劇演唱會》,由民聲社的現社員和原社員通力合作,為民聲社重新崛起揭開序幕,也為杭州票界撐起了帆,鼓了一把勁。
20餘年來,民聲社曾接待留美票友宓海潛、盧德先,台灣票友鄧永澎夫婦以及北京、上海等地京劇界票友等來浙訪問,參加公演並舉行聯歡活動,交流藝技,積極擴大影響,努力開展祖統聯誼工作。
1986年10月26日,民聲社假座東珠苑咖啡宮熱列歡迎該社名譽社長、京崑劇表演藝術家俞振飛先生暨夫人李薔華女士,俞振飛先生曾說:“業餘戲曲工作者是不能忽視的力量,業餘和專業兩支隊伍是互為關連,缺一不可的”,他還介紹了自己如何從業餘走向專業的經過,極大地鼓舞了全體同志。20餘年後的今天,民聲京劇社願在民革省委會的領導下加強團結、努力學習,為振興京劇貢獻力量。
來源:民革浙江省委會 編輯:系統管理員 作者:許中欣 金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