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上村

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彰德路轄村

“洹上村”是袁世凱的命名,周圍十里八鄉的泥腿子叫不順這個文縐縐的名字,一口一個“袁宅”“袁寨”。彰德成了袁世凱“龍興”之地,他臨終前念念不忘地留下遺言:“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歷史沿革


洹上村 2張
洹上村
清澈的洹河,當地人稱安陽河,是一條古水,源於太行山。洹河北岸,袁林以西,京漢鐵路東側,當年有袁家車站。名為車站,實際只有一個西式建築風格的碑亭,亭中立有一通鐫刻著“袁世凱大總統”字樣的石碑。袁世凱故居洹上村就坐落在袁林與碑亭之間一片雞犬不相聞的曠野上。故居西距車站一華里多,東離袁林兩華里,南臨洹河一百多米,西北三四華里即殷墟遺址小屯村,東南約三華里就是安陽城。洹上村正南里許,有幾棟新瓦房,據當地老百姓說,是袁世凱九姨太的佛堂和住所。
洹上村名為村,實際只是袁世凱一家宅第的名稱。住宅名村,這也是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當地老百姓不管這一套,都稱洹上村為“袁宅”或“袁家花園”。
洹上村坐北朝南,基地呈方形,面積據說是300畝。四周築有上薄下厚的磚砌圍牆。牆高約7米,牆基厚約l5米,很像城牆,但無城堞。牆內四角貼牆建有上下兩層的碉樓。面南的圍牆中間開了一個拱券式大門,門上方的牆壁上橫刻著“洹上村”。圍牆內南北縱向可劃分三個條塊,中間是住宅區,東邊是花園,西邊靠後似乎有一片僕役居住的瓦房。住宅院距圍牆大門約六七十米,全封閉式。院內由主院、內院和裙房院組成。面南一長排房后,中間有一個一開間的門樓。進門樓西去,是一個正方形的主體庭院。四面房屋不分高低大小,都是五開間。屋脊無吻獸等裝飾,但都有椽廊。各間都是落地門扇,門開在當中一間。門扇廊柱檁枋全是黑色,氣氛森嚴。內院院落的組合和房屋建築的格式,就更是離經叛道、絕無僅有了。從主院北屋和東屋的山牆之間可到內院。內院是宛如棋盤格式的很多四方形院落。每個院落的面積和主院相同,房屋也都是五開間,只是略矮一些。除了院四周房屋的前牆有門窗外,院中縱橫排列的所有房屋,前後牆都有同樣的門窗。這樣的院落格局,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五間當中一間有四扇落地門,門框外的牆上有一圈西式建築裝飾,其餘各間都有一個可以開關的四扇大玻璃窗。室內有白色天花板和木質地板,裝有電燈。四面房屋的前後屋檐下,各向院內延伸出一個平頂走廊,廊柱之間有坐凳。內院門窗、廊柱的色調與主院不同,都是明快的硃紅色。每個院落四面的走廊正好湊成一個大天井,走廊外是深約80公分、方磚墁地的天池,走廊中間有台階可上下,這就構成一個個中西合璧的天井院落。院落的四角有下水道和約二米高的自來水龍頭。
但天井院落究竟有多少,主院在“棋盤”確切的位置,當時既無資料可查,又無條件俯視,迄今仍不得而知。根據身份、關係、人口多少等條件的需要,如將院內房屋后牆的門關閉起來,就可分隔成大小不一的獨立院落。
這樣別出心裁的特殊設計,真可謂科學和智慧相互融合的奇妙結晶。時在清王朝怎麼會營造出這樣先進而又非常適用的建築群落,長時間在我心裡留下一個不解之謎。隨著閱歷和知識的增加,問題似又不難理解:一是袁世凱多妻多子,傳統格局的多進四合院,難以適應如此龐大家族的需要;二是當時歐風早已東漸,朝野上下追求西方的物質生活方式己成時尚。袁世凱身為練新軍、辦新政的首腦人物,自然不會例外。
住宅院東側有小門可通往南北狹長的裙房院。所謂裙房,即類似多進四合院最後一進院里的罩房,一般是做廚房、倉庫或傭人居住用的。就在這個院子里,我曾看見住宅房屋后牆根靠著三塊大匾,金色邊框,紅或藍色地,匾上方正中鈐有朱文“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由此可知,當年那拉氏對袁世凱的倚重,同時也可作為袁世凱營造洹上村時間的佐證。
徠洹上村內東部是花園。花園佔地面積很大,但建築規模卻不算大。我所見到的花園,已非原貌,因為花園中部約二分之一的面積已改為學校的運動場。按一般園林建築景點的規劃原則,主要景區顯然是在運動場以南,那裡的建築花木依然完好。所以,運動場原來有無景物就不那麼重要了。運動場以北,有一片高低錯落的建築物,據說是原來的珍禽館,還說有鹿房。
花園與住宅區中間,是一條貫穿南北的大路。路中段西側,有一個鐵質筒狀形的大水塔。東側臨路矗立著一個高約3米碑碣形狀的太湖石屏。石屏內安裝有水管,水從石屏上方流進下面一條南北向的小河裡。道路南頭,河水匯入一個水面開闊、橢圓形狀的大水池中,河池均用青磚砌岸。據說,當年袁家的太太小姐們,常在河池中泛舟戲水。袁世凱那幅傳說有政治寓意的舟中蓑笠垂釣相,一看便知是在洹上村花園水池中拍攝的。當地老百姓也知道袁宅有個大魚池。
景區中,還有一處醒目的景觀,即水池北岸橫亘東西的假山。假山全是用太湖石堆疊成的,正符合以山水為主要景點的造景原則。起伏的山上建有一個四角攢尖亭,可登臨觀賞園景。山下,花木遍地。山南,水池內近南岸有一個小型攢尖頂三角亭,想也是垂釣用的。山北花叢中,還有一個六角攢尖頂大涼亭,供人納涼或歇息。假山中間開了一個貫通南北的岩洞式通道。景區西南方向,離水池不遠,綠蔭掩映下有一座青灰色的高大建築物,便是袁世凱的“養壽堂”。花園因此也名“養壽園”。養壽堂坐北朝南,水磨磚,硬山筒瓦卷棚頂。面闊五間,進深兩三間,據說有地下室,椽廊很寬敞。枋柱和每間的落地門扇都是黑色,風格質樸而莊重。迎門的后牆上方,懸掛著墨地金字的“養壽堂”匾額,很可能也是慈禧太后御筆題寫的,未曾就近察看。廊前寬闊的台階兩旁植有兩棵不太大的白玉蘭,每逢春季,園中百花斗妍,玉蘭花白朵大,特別引人注目。
西邊圍牆外面偏北處還有一片整齊有序的建築,印象中好像是白牆灰瓦的平房,據說是袁家衛隊營的營房。馮玉祥將軍抄袁家時,先繳了衛隊營的槍械,而後將其家中所有東西,甚至連珍貴的盆花都運到了開封。有文物價值的精品送河南省博物館展覽。之後我去參觀時,還看到牆上懸掛著袁世凱當總統時穿戴的西式戎裝衣冠。其餘物品都拿到市場變賣了。
袁世凱故居的綠化也非常好。從洹河北岸到洹上村大門,道路兩旁是大片濃蔭密布的柳樹林,夏季涼爽宜人。圍牆裡,沿牆成行的大葉楊,高凌雲霄。若從遠處望去,橫空出現渾然一片烏雲般的墨綠色樹冠,曾使我不止一次地產生海市蜃樓的幻覺。圍牆與住宅之間的院子里,遍植椿槐,花園裡還有許多樹木花草。住宅院雖沒有種植花木,但天井院遮敝陽光,房屋通風又好,夏季也並不很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