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貞觀遺風的結果 展開

貞觀遺風

貞觀遺風

貞觀遺風又稱小貞觀之治,《資治通鑒》認為唐高宗在位初期的永徽之治有貞觀遺風,中國學者郭沫若認為武則天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是唐朝的盛世之一。

武則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貴族勢力,提拔重用了許多以武家為首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擴大了統治基礎。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例如名相狄仁傑魏元忠張柬之姚崇等,鼓勵農業生產,州縣荒地開墾並戶有餘糧的,州縣長官可得升遷。統治期間,戶口增加,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基本內容


唐高宗圖片
唐高宗圖片
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統治初期的一段治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 49年—683年),前六年號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李勣(徐懋功)、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訓令納諫、愛民,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訓令崇儉,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朝令夕改、兵略多有失地、文化承貞觀之模、百姓尚稱富庶。故享“貞觀遺風”之譽,亦及於其孫唐玄宗(其母死於武後手)的開元盛世
歷史上說她的統治大有貞觀之治的模子,而又繼承享受了唐太宗的統治遺產,便叫“貞觀遺風”。

歷史評價


武則天前後執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顯示出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在稱帝之後的十餘年中,她首開殿試,破格選用人才;不計門第,一律量才使用。她獎勵農桑,發展經濟;她提陞官員的標準就是能夠致“田疇墾闢,家有餘糧”的,則予以升遷;否則,不以農為本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里,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人口增加很快。據當時統計,高宗時全國戶數為380萬戶,到武則天執政的最後一年,全國戶數已達615萬戶,幾乎翻了一番。
武則天統治的缺失主要是丟失領土,她將大部分的精力用於對內,因此對外軍事,屢有失策。首先在686年主動丟棄了安西四鎮,在692年才派王孝傑收復。另外又在696年激起孫萬榮李盡忠的叛亂,使武周期間契丹奚落入突厥人手中。安北都護府在高宗死時尚處在中國統治,而濫殺程務挺、棄用王方翼等名將更使東突厥復國。安北始終沒有再收復過。她幾乎將太宗、高宗辛苦經營的安北、安西全部放棄了。契丹的壯大崛起導致了後世北宋的滅亡。唐肅宗之後的皇帝也幾乎不立皇后了,主因就是因為要削弱后權。結果因此造成了宦官坐大,這也是武則天稱帝間接造成的結果!
雖然在她統治時期,任用酷吏,但她打擊的是自己的政治對手,培養效忠自己的新門閥,新門閥在李唐復辟後備受打擊,新門閥沒有有培養起來,舊門閥又元氣大傷,因此整個社會相對穩定。她能知人善任,有容人納諫之量。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的文臣為其效命,恢復周禮扭轉了李唐六鎮八柱草原武士傳統的政治風氣為宋朝政治打下基礎。古代出將入相的軍事傳統導致武官擁權極大,武則天設立武舉開創文武分家的先例。充分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因此才保持了貞觀以來的輝煌,並奠定了開元盛世的基礎。武則天統治中國50年,是承上啟下的50年,他連接“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黃金時代,把大唐帝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史稱“貞觀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