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植
中國工程院院士
翁心植(1919年5月10日-2012年7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學專家。浙江省寧波市人。1945年畢業於成都華西協合大學獲博士學位。北京朝陽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在普通內科、寄生蟲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統病諸領域均有創造性貢獻。1919年5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45年畢業於成都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65年起在北京朝陽醫院工作,曾任內科主任、呼吸科主任、副院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名譽理事、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醫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常務副會長、名譽會長等重要學術與社會職務。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於2012年7月7日在北京朝陽醫院逝世,享年93歲。
翁心植,長期中共黨員,碩士,畢業於成都華西協合大學,大學醫學豐富,擅長呼吸,內科疑難雜症的診治,曾擔任北京內科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兼學院中心實驗室小組主任;北京特別中蘇友誼醫院內科副主任,兼中心化驗室主任;朝陽醫院內科主任副院長;中國吸煙與健康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科協常委第七屆先後全國政協委員。
我國傑出的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內科學與呼吸病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翁心植教授,因病於2012年7月7日在北京朝陽醫院逝世,享年93歲。
翁心植
50年代,致力研究吸蟲病,創建用於診斷黑熱病和血吸蟲病的簡制抗原方法;
60年代,在世界上報道了首例白塞病併發心臟瓣膜損害,並提出結核自家免疫是發病的原因之一;
70年代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率先將肝素用於肺心病治療,取得良好效果,創建呼吸重症監護室,使中國在這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在國內最早開始控煙運動並取得顯著成效,獲世界衛生組織金質獎章。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9部。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會科學進步醫藥獎。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翁心植教授心胸博大,平易近人。對下級醫師及研究生們總是用啟發引導式教育,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對外地研究生,更是在生活上關心他們,有的研究生家裡用的寫字檯和床都是翁老師送給他們的。翁心植教授治學嚴謹、講原則、率直對事對人,時刻不忘共產黨員要講真話。在十多年職稱評定及學術或科研鑒定會上,他都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有的人通過關係找到他,有的還帶來了禮品,他都一一謝絕。
翁心植教授雖年事已高,但他仍然思維敏捷、判斷準確。他時刻關心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院的建設,多次向市、局、院領導反映有關衛生事業發展、抗擊SARS工作和醫院建設等方面的意見。
翁心植教授一生廉潔行醫,總是用樂觀、燦爛的心態對待生活。他那“君子坦蕩蕩”,大醫至真、至善、至愛、至簡的境界和風格,為人所敬仰。同志們幫他辦完事甚至通知他一件事情,他都會誠心地說聲謝謝!與他接觸過的同志都稱他為可愛、可敬的老人。
著名的泌尿學科專家吳階平院士曾這樣評價翁心植教授:翁大夫醫學知識和處理臨床問題的能力是博與深兼備,象他這樣的內科醫生現在已經很少。已故前衛生部長陳敏章同志在翁心植教授從醫50周年之際所贈賀詞中曾這樣說:翁教授的經歷使我們可以看出一名醫生的艱苦與執著,一名醫生的成就與貢獻,一名醫生的責任感和崇高境界。
博深兼備,享譽盛名
翁心植教授半個多世紀的行醫生涯博深兼備,享譽盛名。在普通內科、寄生蟲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等領域都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與貢獻。
——發現和診斷了國內首例高雪病;
——在國內第一個總結了白塞病的內科臨床表現;
——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白塞病併發主動脈瓣損害,並提出結核自身免疫反應是本病發生原因之一;
——在國內首次發現雄性激素低下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為冠心病防治開闢了新的思路;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防治方面進行大量研究,組織全國範圍內的協作,取得了率先應用肝素治療肺心病和在肺動脈高壓診治方面的一系列成果;
——在國內最早倡導控煙工作,被譽為“中國控煙之父”,並兩次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或健康金質獎章。
這一系列的“首創”來源於翁心植教授孜孜不倦,勤于思考,善於總結,持之以恆的臨床工作作風。
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戰士中有許多人肺部有陰影,並有咯血,經過一番鑒別證實是肺吸蟲病。鍾惠瀾教授接受衛生部的指示,進行這種病的研究,當時在北京人民醫院當住院醫生的翁心植作為鍾教授的學生及副手,與鍾教授一起從事寄生蟲病的資料研究工作。由於條件很艱苦,醫院沒有低溫、真空設備,做動物抗原試驗很困難,他就想辦法做土冰箱,採用電風扇吹乾方法進行試驗,在寄生蟲病方面搞技術攻堅,發表了不少文章。在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期間,他頂著政治壓力,本著對醫學固有的執著探索精神,為中蘇友誼醫院內科規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65年,翁心植教授調到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當內科主任,當時臨床上出現許多青年女工低熱現象,是什麼原因?他決定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醫生們下廠觀察。他認為,醫生必須去現場、去臨床、去實驗室,三者結合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正是這種對人民高度負責和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使女工低熱現象得到解決。
敬業奉獻,桃李天下
70年代后對呼吸疾病這一領域的研究,使翁心植教授又獲輝煌成績。他認為肺心病雖屬心臟病,但究其根源絕大多數是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或肺部疾病引起肺動脈高壓所致心臟受損。為了攻克這一難題,他組織成立了全國肺心病防治研究小組,並分6大區在各省市成立了相應組織,形成了相互交流協作的嚴密組織網路。他在國內創建呼吸重症監護室,率先應用肝素治療肺心病,效果顯著。由他主持的全國首次50餘萬人吸煙情況調查結果長期被國內外刊物所引用。他組織領導我國的控煙工作並與世界接軌,推進了控煙工作的發展,被譽為“中國控煙之父”。
經過翁心植教授30多年的奔走呼籲,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終於在1999年6月11日正式掛牌。24年來,他創辦的全國性呼吸專業醫師培訓班,已先後培養呼吸專業醫師800餘人,許多人都成了各醫院的領導和學科帶頭人。他培養了一支又一支技術精湛、品質優秀、服務周到的專業醫護隊伍,當2003年SARS疫情突然襲擊北京時,這支精良的隊伍發揮了抗擊SARS主力軍的作用,為戰勝這一人類新的傳染病做出了重大貢獻。
翁心植教授培養了大量的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為醫學教育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人才。在他眾多的學生中,不乏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他的博士生、現任朝陽醫院院長王辰教授已成為知名學者,還有許多已成為多所北京三級甲等醫院呼吸專業的學術帶頭人。為此,他獲得1992年北京市衛生局頒發的伯樂獎;1995年獲中華醫學會頒發的首屆醫學科技進步突出貢獻獎。199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等。
1.肺原性心臟病灌注肺血流損傷與右心射血分數變化的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名
2.二維超聲心動圖測定右室射血分數對慢性肺心病右心收縮功能評價的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名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慢性肺心病不同發病階段的右心功能及其演變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名
4.慢性肺心病不同發病階段的氧動力學狀況及其演變
北京科市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名
5.機械通氣對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及氧動力學效應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名
6.肺心病伴發冠心病18例病理與臨床對比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四名
7.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肺細小動脈原位血栓形成的病理學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四名
1.中國50萬人口吸煙抽樣調查的分析研究
1986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
1986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
2.吸煙與健康的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名
3.關於吸煙危害健康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名
4.被動吸煙對肺動脈高壓發生的影響及肺灌注液中ACE與肺損傷的關係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