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峰
復旦大學院長
馮建峰,1991年北京大學概率統計系博士畢業。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復旦-科大智能”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主任。
1981−1991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系、概率統計系,獲北京大學理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
1993−1996年,由德國洪堡基金會資助,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義大利羅馬大學工作。
1996−2000年,就職於英國劍橋Babraham生物所,獲永久職位。
2000−2004年,任英國Sussex大學信息科學系Reader。
2005年,任英國Warwick大學科學計算中心Chair Professor。
2005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為“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特聘教授。
圖片3
2005/01─2008/01:長江學者教授
作為英國已做出突出貢獻和具有巨大潛力的科學家,2011年獲英國皇家學會的沃夫森研究功勛獎。在單神經元和神經元網路的動力學研究、機器學習演演算法的設計和分析、隨機控制理論、因果關係分析等方面都做出過傑出工作,發表在JAMAPsychiatry ,Molecular Psychiatry ,Brain ,PRL ,PNAS,IEEE系列上。
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長期致力於發展數學、統計與計算機的理論和方法,並原創性地將它們應用於解決神經科學、各類腦疾病和智能演演算法中的具體問題。《生物大腦VS人工智慧》講座帶領同學們探索了一個神秘的領域。
近幾年,先後與世界著名大學、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國內首屈一指的醫療衛生專業機構(如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精神科、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醫學影像科等)密切合作,主要基於重性精神病的海量高維時空數據,運用與發展數理科學技術手段,在尋找重性精神病特異性生物標誌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成功發現抑鬱症患者難以控制負面情緒可能與“憎恨網路”的消失有關,該研究成果發表於Mol Psychiatry(IF>13),並被CNN、BBC、The Washington Post、Reuters等百餘家媒體爭相報道。
遺傳影像學領域的探索性研究
圍繞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及人類情緒認知方面的一系列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表於Mol Psychiatry(IF>13)、Am J Psychiatry(IF>12)、Schizophr Bull(IF>8)、Biol Psychiatry(IF>8)。這部分研究工作正是基於目前世界上該領域最權威的耗巨資構建的三大資料庫系統,即美國的ADNI資料庫、歐盟的IMAGEN資料庫和IMAGEMEND資料庫。
生物系統Granger因果關係的創新性、實用性理論研究
對Granger因果模型進行了一系列推廣,並將新的模型和理論方法應用於神經影像學、電生理學、遺傳學等各類時間序列數據中。具體概括如下:①首先建立了時域和頻域上的偏Granger因果關係;②定義了高維變數間的Granger因果;③統一了Granger因果模型和動態因果模型的理論框架;④提出了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構建複雜網路的方法,並將經典的Granger因果模型推廣為含信號依賴噪音的Granger因果模型和時空Granger因果模型。這些成果均發表於PLoS Comput Biol(IF>5)、NeuroImage(IF>5)。
馮建峰曾在劍橋大學、Sussex大學、Warwick大學長期主持實驗室建設,先後與世界著名大學、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國內首屈一指的醫療衛生專業機構(如復旦大學華山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醫學影像科等)密切合作。
2015年受聘成為復旦大學新成立的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研究院致力於開展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交叉前沿研究,在智能演演算法的發展及其對腦疾病的精準診斷上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研究院正在積極開展國際腦科學研究合作計劃。2016年7月,在瑞士召開的人類腦圖譜年會美、中、英、法、德等6國閉門會議上,馮建峰等發起了國際腦科學研究數據字典合作計劃,建立了重大腦疾病多尺度數據(遺傳、神經、影像、行為和環境等)標準化採集規範,與世界最大的多尺度資料庫ADNI,IMAGEN,IMAGEMEND,BIOBANK開展數據共享。
目前馮教授作為復旦大學任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正著手建設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科創中心,打造未來中國腦與類腦研究核心支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