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廟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下轄鎮
蒲廟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下轄鎮;蒲廟鎮地處邕寧區北部,東接劉圩鎮,南連那樓鎮,西鄰良慶區良慶鎮,北靠邕江與青秀區接壤。為區人民政府駐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9.4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千米。總面積260.7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蒲廟鎮常住人口為199870人。
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蒲津鄉,屬南寧府宣化縣。1950年6月,蒲津鎮改蒲津鄉,屬邕寧縣第三區。1955年8月,設蒲廟區。1958年2月,蒲廟區改為蒲廟鄉。1959年4月,星火公社改為蒲廟公社。1961年5月,蒲廟公社改為蒲廟區。1968年12月,蒲廟區撤改為蒲廟公社。1980年1月,蒲廟公社析置蒲廟鎮。1984年9月,蒲廟公社改為蒲廟鄉。1987年10月,蒲廟鄉撤銷併入蒲廟鎮。2004年9月,蒲廟鎮改隸南寧市邕寧區。
2018年,蒲廟鎮有工業企業410個,其中規模以上2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蒲津鄉,屬南寧府宣化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稱邕寧縣蒲津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蒲津鄉改為蒲津,屬八尺區。
1徠950年6月,蒲津鎮改蒲津鄉,屬邕寧縣第三區。同年8月,邕寧縣遷治蒲廟,屬南寧專區。
1951年3月,蒲津鄉改屬邕寧縣第三區屬第一區。同年8月,邕寧縣遷治今南寧市興寧區五塘鎮。
1952年8月11日,邕寧縣改屬桂西僮族自治區賓陽專區。
1953年1月,邕寧縣又復遷治蒲廟。
1955年8月,設蒲廟區。
1956年3月2日,邕寧縣改隸桂西僮族自治州;次年12月20日,邕寧縣改屬邕寧專區。
1958年2月,蒲廟區改為蒲廟鄉。同年8月,蒲廟鄉與新江、那秀鄉合併設星火公社。11月14日,邕寧縣改屬南寧專區。
1959年4月,星火公社改為蒲廟公社。
1961年5月,蒲廟公社改為蒲廟區。
蒲廟鎮
1971年,邕寧縣改屬南寧地區。
1980年1月,蒲廟公社析置蒲廟鎮。
1983年10月8日,邕寧縣改隸南寧市。
1984年9月,蒲廟公社改為蒲廟鄉。
1987年10月,蒲廟鄉撤銷併入蒲廟鎮。
1989年,設19個村公所、3個居民委員會。
2004年9月,蒲廟鎮改隸南寧市邕寧區。
1989年,設19個村公所、3個居民委員會。
截至2017年12月,蒲廟鎮轄紅星社區、蒲津社區、那元社區、新興社區、五合華僑社區、龍茂社區、永福社區、江灣社區、靈龜社區、新坡湖社區、龍象社區11個社區,龍崗村、新生村、孟蓮村、聯團村、州同村、張村村、良勇村、和合村、仁福村、光和村、良信村、那路村、華康村、梁村村、廣良村、公曹村、新新村17個行政村
2011年末,蒲廟鎮轄
序號 | 名稱 |
1 | 蒲津 |
2 | 紅星 |
3 | 新興 |
4 | 那元 |
5 | 龍崗 |
6 | 和合 |
7 | 梁村 |
8 | 孟蓮 |
9 | 光和 |
10 | 新新 |
11 | 新生 |
12 | 州同 |
13 | 張村 |
14 | 仁福 |
15 | 廣良 |
16 | 良信 |
17 | 良勇 |
18 | 聯團 |
19 | 那路 |
20 | 華康公曹 |
截至2020年6月,蒲廟鎮轄
序號 | 名稱 |
1 | 紅星社區 |
2 | 蒲津社區 |
3 | 那元社區 |
4 | 新興社區 |
5 | 五合華僑社區 |
6 | 龍茂社區 |
7 | 永福社區 |
8 | 江灣社區 |
9 | 靈龜社區 |
10 | 新坡湖社區 |
11 | 龍崗村 |
12 | 新生村 |
13 | 孟蓮村 |
14 | 聯團村 |
15 | 州同村 |
16 | 張村村 |
17 | 良勇村 |
18 | 和合村 |
19 | 仁福村 |
20 | 光和村 |
21 | 良信村 |
22 | 那路村 |
23 | 華康村 |
24 | 梁村村 |
25 | 廣良村 |
26 | 公曹村 |
27 | 新新村 |
蒲廟鎮地處邕寧區北部,東接劉圩鎮,南連那樓鎮,西鄰良慶區良慶鎮,北靠邕江與青秀區接壤。為區人民政府駐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9.4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千米。總面積:260.72平方千米。
蒲廟鎮
蒲廟鎮地形以小平原、山地、丘陵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張村十二頂(同徐嶺),海拔255.6米;最低點位於五合華僑林場,海拔68.6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乾燥。多年平均氣溫21.9℃,1月平均氣溫13℃,極端最低氣溫0.9℃(1975年12月14日):7月平均氣溫28.4℃,極端最高氣溫39.6℃(199年8月23日)。生長期年平均350天,無霜期年平均363天,最長366天,最短359天。年平均降雨量1244.6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1869.7毫米(2001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787毫米(1989年)。
蒲廟鎮地形地貌
蒲廟鎮境內河流主要是邕江及其支流八尺江等,屬西江水系。
蒲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低溫、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1年7月,受3、4號颱風襲擊,連降暴雨,遭遇洪澇災害,洪水水位高達74.125米。超出警戒水位線9.125米。全鎮16個村受淹,288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9101萬元。
2011年末,蒲廟鎮轄區總人口13.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6萬人,城鎮化率29.9%。總人口中,男性7.55萬人,佔55.5%;女性6.05萬人,佔44.5%;14歲以下16368人,佔12.3%;15~64歲95480人,佔71.5%;65歲以上24552人,佔16.2%。
2021年6月24日,邕寧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蒲廟鎮常住人口為199870人。
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9.75萬人,佔71.7%;另有漢、瑤、苗等19個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4.63%,人口死亡率3.76%,人口自然增長率10.87%。總面積236.6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75人。
截至2018年末,蒲廟鎮戶籍總人口154935人。
2018年,蒲廟鎮有工業企業410個,其中規模以上2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截至2017年12月,蒲廟鎮農業耕地面積10.97萬畝,人均1.2畝 。2011年,農業總產值8.57億元,比上年增長32.75%。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3884噸,人均280千克,其中水稻2671噸,玉米580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桑蠶及蔬菜、水果等。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2.55萬畝,產量3533噸;瓜類種植2.05萬畝產量39520噸;蔬菜種植面積5.7萬畝(含複種),產量85781噸;甘蔗種植面積0.65萬畝,產量38173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5.4萬頭,出欄7.57萬頭,豬肉5785噸;牛年末存欄1.9萬頭,出欄0.67萬頭;家禽年末存欄165萬羽,上市家禽512.2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5260噸,比上年增長8.5%。漁業以羅非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鯪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水面3970平方千米,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4710噸,其中羅非魚產量2100噸,佔44.6%。特色水產養殖有黃顙魚、桂花魚、塘角魚、龜鱉等,其中黃顙魚50噸、桂花魚15噸。
2011年,蒲廟鎮工業總產值9.50億元,比上年增長25.2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145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251萬元,比上年增長61.3%。
2011年,蒲廟鎮城鄉集貿市場3個。
湘桂鐵路從蒲廟鎮過境。102省道橫穿中部,桂海高速、邕欽、邕靈公路縱貫轄區。
蒲廟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蒲廟鎮小學18所,在校生6103人,專任教師36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1所,專任教師3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末,蒲廟鎮文化廣播電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2.1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3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那路駱越藝術團。舉辦的文化節為蒲廟開圩節。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2011年末,蒲廟鎮有學校體育場17個。4個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2011年末,蒲廟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門診部(所)17個;床位1620張。專業衛生人員833名。17個村共有8.6018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0.9%。
2011年,蒲廟鎮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56戶,人數5928人次,支出56.7萬元;醫療救助187人次,發放救助金額69.2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49人次,共支出7.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00戶,人數1750人,支出160萬元,月人均76.19元,比上年增長0.9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1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7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6張。五保村6個,床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76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4個。
2011年末,蒲廟鎮郵政局1處,代辦所3處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6個;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電話普及率38.5%;行動電話用戶8.4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3萬戶。
● 名稱來歷
其地歷史上有“亞婆廟”,諧音“蒲廟”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