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洪茶
綠茶中的一種
寶洪茶屬於綠茶中的一種,原產於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城西北5公裡外的寶洪寺,是雲南唯一的小葉種茶。據《中國茶經》的記載,寶洪茶由唐代由寶洪寺開山和尚引種,明清年間最為昌盛,已傳承千年。寶洪茶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葉,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高銳,味濃鮮爽,湯色黃綠清澈,葉底肥嫩成朵。
寶洪茶炒制方法主要工藝分殺青、攤涼回潮、煇鍋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擄、抓、扣、撳、壓、推、磨八種。
寶洪茶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中稱“寶洪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陳霆其著《雨山默談·卷九》 (1539)稱:“寶洪茶為天下第一。有司包貢之餘,例饋權貴與朝士之故舊者”。明代大學者李東陽、簫顯、李士實三名士玉堂聯句《詠寶洪茶》 :“七碗清風自裡邊,每隨佳興入詩壇。纖芽出土春雷動,活火當爐夜雪殘。陸羽舊經遺上品,高陽醉客避清歡。何時一酌中霖水?重試君漠小風團!”其外,明代名著《金瓶梅》 、清代名著《紅樓夢》均有寶洪茶記述。
寶洪茶的歷史淵源,史料尚無考證,多年來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兩。
• 傳說一
1905年前後,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枝,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消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制,並起名“蜂翅”(意為蜂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后沖,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
• 傳說二
寶洪茶
寶洪茶產於雲南省宜良縣城西北5公裡外的寶洪寺,茶樹多分佈在寶洪寺四周的寶洪山上。
• 氣溫
寶洪山海 拔1000米,常年平均氣溫16℃,海拔1000米以上,低於14℃,7月份平均氣溫20.2℃,1月份平均氣溫2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於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 光照
寶洪山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佔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 降水
寶洪山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據統計,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佔28.9%,夏季佔41.1%,秋季佔19.4%,冬季佔10.6%。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乾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 土壤
土壤類型比 較複雜。中山區(內山區)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多為花崗岩、花崗片麻岩、角閃片麻岩,土壤深厚達1.5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外山區)屬下蜀系成土母質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茶園區。
• 母本樹的選定及管護
根據寶洪茶品種的特徵特性,選擇葉片卵圓形、光澤度好、葉片肥厚、邊緣鋸齒狀淺的茶樹做母本樹。選定的母本樹冬季進行苔刈更新,株施腐熟農家肥5千克、普鈣0.5千克、複合肥0.2千克后澆透水。春茶萌發前15天,株施尿素0.2千克、澆透水促使新梢萌發。在春茶採摘期間母本樹嚴禁採茶,母本樹在采穗條前15-20天摘除頂芽以控制頂端優勢,促使枝條成熟,萌發腋芽。
寶洪茶
採摘寶洪茶
寶洪茶炒制方法主要工藝分殺青、攤涼回潮、煇鍋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擄、抓、扣、撳、壓、推、磨八種。炒制時根據鮮葉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程度靈活變換,因勢呵成。
• 殺青
殺青:是蒸發水分,鈍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過程。當鍋溫140℃左右,在鐵鍋上塗少許桕油,使鍋面光滑,待青煙消失,投入500~700克攤青葉,開始用單手擄翻高抖手勢,當散發一定水分后,降低鍋溫至60℃左右,逐漸改用抓、扣、撳、抖手法進行造形,用力由輕到重,達到理直茶條、撳壓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起鍋攤涼,歷時12分鐘左右。
• 煇鍋
煇鍋:目的是進一步做形和乾燥。當鍋溫50~60℃,投入殺青回潮葉1.5公斤左右,開始採用抖、抓、擄手法,將青鍋葉抖散、抓齊、理直成條,待茶葉全部柔軟,有熱手感時改用壓、推、磨手法,進一步做形,將茶葉壓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脫落,折梗即成粉末時,起鍋攤涼,分篩割頭除末,勻堆裝箱。
寶洪茶性寒,貯藏1~2年後的陳寶洪茶有清火解熱明目、清熱、治頭痛、治感冒、去毒瘡、消除緊張等的藥理功能。
寶洪茶
現代科學證明,茶水比為1:50時沖泡5分鐘,茶葉的多酚類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溫不同而有異。水溫87.7°C以上時,兩種成分的溶出率分別為57%和87%以上。水溫為65.5C時,其值分別為83%和57%以上。
茶水比和水溫一定時,溶入茶湯的滋味成分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沖泡時間與湯色和滋味濃淡爽澀關係密切。例如,茶水比為1:50用沸水沖泡1分鐘,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別為38%和28%,茶湯中茶多酚與咖啡因比率為3.3,茶湯滋味淡薄;沖泡5分鐘時,這兩種成分的浸出率為88%和57%,兩者比率為2.9,滋味適宜;而沖泡10分鐘時,兩種成分的浸出率分別為96%和92%,其比率為4.4,滋味濃澀。
要求茶具潔凈,通常用透明度非常好的玻璃杯(壺)、瓷杯或茶碗沖泡為好。寶洪茶鮮爽度高,氨基酸含量較高,而且只採摘一芽一、二葉,嫩度高,故品飲時對口腔舌面的刺激弱,感覺順滑,鮮甜。
(1)寶洪茶具有特殊的天然花香味,抓把鮮葉一聞,都能感到清香四溢,這種香味既厚重濃郁又醇樸自然,刺激性不強烈,大家都能接受。
(2)寶洪茶的外表面會產生一些焦點,在作形時較難壓扁成形。外形不及外省一些扁炒型青茶的外形美觀。
寶洪茶應該存放於乾燥,無異味,低溫的環境下,拆封后要及時的把它包好存放,以防茶葉的香味流失,影響茶葉品質。
● ● 瓦罐儲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馮夢禎<快雪堂漫錄>云:"實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則過夏不黃,以其氣不外泄也."茶葉含水量不能超過6%.可用生石灰除濕.具體操作方法同石灰塊保存法。
● ● 罐藏法:容器選用裝糕點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屬聽、箱、罐、盒,或鐵或鋁或紙或紙品,或方或圓或扁或不規則性.重要的是茶要乾燥,袋口封好.此法簡便,取同方便。
● ● 塑料袋貯茶法:選用密度高、高壓、厚實、強度好、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茶葉可以事先用較柔軟的凈紙包好,然後置於食品袋內,封口即成。
● ● 熱水瓶貯茶法:可用保溫不佳而廢棄的熱水瓶,內充乾燥的綠茶,蓋好瓶塞,用蠟封口。
● ● 冰箱保存法:寶洪茶裝入密度高、高壓、厚實、強度好、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然後置於冰箱冷凍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時間長、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嚴實,否則會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損綠茶茶葉的品質。
寶洪茶於2011年7月25日選送茶樣參加2011年8月上旬在日本舉辦的第三屆“2011世界綠茶評比大會”。經過大賽評審,寶洪茶獲得金獎。
民俗諺語
屋內炒茶院外香,院內炒茶過路香,一人泡茶滿屋香。
此諺語引自《中國茶經》(1992年05月第1版)茶類篇所載《寶洪茶》專文。
文學作品中的寶洪茶
王佐才以傳統《竹枝詞》形式寫就的寶洪茶詩作:紅薯綠芋紫薑芽,絕勝東陵五色瓜。別有清供詩料品,雲台松子寶洪茶。
《宜良縣誌》所載蜀人劉松《洪嶺新茶》七言律詩:洪嶺春初雨乍晴,攜筐試掇鷓鴣英。有香不減盧同嗜,得味還同陸羽評。采處旗槍憐葉嫩,烹時注邑注趁泉新。餘生亦苦文園渴,飲罷清風雨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