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傅家橋村的結果 展開

傅家橋村

山東萊蕪鋼城區艾山街道下轄村

傅家橋村隸屬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南東25公里、鋼城區政府東南2公里處。以前,北與黃庄鎮呂家莊村毗鄰,東與汶源街道辦事處的桲欏村接壤,西同宋家莊村交界,南至爬頭山。現在,東依萊馬路,西有萊新高速路,坐落在萊鋼南面,鋼城經濟開發區東部。全村有467戶,1888口人,520畝土地(2014年)。

沿革


據作家田茂泉介紹,現在的傅家橋村由原傅家橋村和海眼村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1961年,由萊蕪縣政府批准改為傅家橋大隊。傅家橋村,清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傅姓由淄川傅家莊遷此建村,因村前有石橋一座,冠以姓氏,故名傅家橋。海眼村,明朝洪武初年年由劉姓從山西遷此建村,因該村北從東至西有一條龍脊,龍頭左右各有一口噴泉,像是龍的兩隻眼睛,水勢特旺,故名海眼村。隨之有張、亓、王、田、苗、董、郭、李姓遷往該村居住。現該村有傅姓等共9個姓氏居住。傅姓人口最多,近600口人,其次是李姓。
傅家橋村,明清時期屬萊蕪縣南鄉黃山保;民國時期屬顏庄區;1941年5月至1945年屬新甫清泥區;1946年屬萊蕪縣逯家鄉;1951年至1957年屬清泥鄉;1958年屬顏庄人民公社;1984年屬城子坡鎮;1992年屬鋼城區城子坡鎮;1995年屬城子坡街道辦事處;2000年12月,屬艾山街道辦事處

發展


傅家橋村在歷史上生活較為貧困,日子也不夠安寧。匪寇三天兩頭來村搶掠。為防搶掠,早在1924年,由傅學聖、張守印負責(當時稱寨主),在楓山子頂上修起了山寨。圍牆4000餘米,高2餘米,並留有垛口,同時蓋石屋20餘間,還建有石臼一處,以石碾代用。在山頂上還修建了山神廟,匪寇一來,兩村百姓立即上山避難。
在當地沒有黨組織以前,兩個自然村的負責人為庄長,海眼村張寶忠任庄長、傅家橋村傅學堂任庄長。
1938年,當地有了黨組織以後,傅希蘭是該村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他於1938年入黨,1939年建立了該村第一個黨支部,並擔任第一任支書。1940年,兩村成立一個黨支部,張新恆任支部書記,傅希敦任組織委員,傅希愛任宣傳委員。1945年張新等任書記,傅希科任副書記,張敦全任組織委員,張新常任宣傳委員。1946年進行土地改革,海眼村有一戶地主,六戶中農獻出了60餘畝土地。傅家橋村有一戶地主,一戶富農,兩戶中農獻出了50餘畝土地。兩村共50來戶貧農分到了110畝土地及房產。當時海眼村有70戶190口人,傅家橋村有60戶200來口人。1952年成立互助組,前村最先加入的有張新等、張敦全等30來戶,分為兩個組;后村最先加入的有傅希敦、傅成家等30來戶,也是分為兩個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前村由張新等任社長,后村傅成木任社長。1956年成立高級社,稱為海眼、傅家橋同意農業生產合作社,張新等任書記,傅成木任副書記,張新全、傅成家任大隊長,傅成章任文書。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張敦全任書記,傅成木任副書記。1960年,南城子坡、宋家莊、傅家橋成立三聯社,合成一個黨總支,趙祥任總支書記,張敦全、葛長義任書記兼大隊長,展廣蘭任傅大隊長。1961年春三個村又分開,成立傅家橋支部,張新等任書記,傅成木任副書 記,張敦全任大隊長,傅成家任副大隊長。1965年傅成都任書記,張新等任副書記至“十年文革”。1970年成立核心領導小組,傅成都任組長,李功生任副組長,李玉恆任委員。1972年傅成都任書記。1973年李功生任書記,張新等任副書記。1975年,傅本和任村主任。1976年李歷生任村書記。1986年至2002年2月傅本山任書記。期間,李功生、李文章、李成友任村主任。
傅家橋村自從1961年始,村裡靠集體力量,修梯田,並深翻整平土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73年、1974年兩年間改河造地70畝。壘石河堰4000米,填河造地40畝。打大口井13眼,深井3眼,修繞山水渠共計5000米(其中鑄鐵水道1500米,石砌水道3500米)。大部分土地成了水澆田,同時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注意了科學種田,由解放前畝產量200來斤,提高到1300餘斤。

經濟


傅家橋為方便群眾,1986年動工,1987年竣工,共投資10萬餘元,在村北汶河上面修建長50米寬6米的大橋一座。
傅家橋村兩委為提高人民群眾生活,1970年,抓住了萊鋼大會戰的機遇,充分利用了村裡交通方便,風景秀麗,民風純樸,又有石灰石礦、沙子等資源。萊鋼集團從20世紀70年代破土動工以來,所用的石灰,幾乎都是傅家橋村人燒制的。石料廠從1970年開始,至今已生產各類建築、鋪路用石子9000萬立方,沙子也上千萬立方。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村裡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先後成立了建築隊、灰膏廠、空心磚廠,還有的村民利用地處萊鋼的有利條件,經營鋼材、開飯店、搞廢品收購等。總之村中,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使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收入從1949年的50來元到2001年增加到3401元。現在,全村都住上了新瓦房,有的住上了樓房。電話200多部,手機100多部,電視機平均每戶一部,轎車10部,汽車25輛。
現在,蓄水2000萬立方的傅家橋水庫工程項目已步入專家進一步考察論證階段。走進傅家橋,聽聽傅家橋人只爭朝夕、艱苦卓絕的創業歷史,看看傅家橋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你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個投資開發傅家橋的念頭。
傅家橋村,在革命戰爭年代,出現了好多英雄人物。張東城,時任連長,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抗敵,光榮犧牲。解放戰爭時期,傅希恆、傅成信、李文謙三名烈士為人民流血犧牲,立下了豐功偉績。建國后出了兩名連級以上幹部,傅成彬營教導員,傅成平連指導員。

文化


傅家橋村人,自古崇尚文化,人才輩出。1930年兩個自然村合辦起私塾學校一處,有10多名學生,每名學生每年交二斗糧食,教書先生是施立本。1938年至1939年改為私人辦學,教書先生是傅學憲,1940年兩村又合辦學校。用百海幣或中央銀行幣,一年大約100元左右,教書先生李功篤。當時以教學為名,主要發展地下黨員,期間整兩年。1943年至1944年日寇大掃蕩,學校解散,1945年至1946年,李功篤又來村任教兩年。1947年國民黨進攻,學校又解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2年兩村又開始辦學,校名為海眼小學。至1960年,期間由李榮鑫、任喜亭老師任教,1961年改名為傅家橋小學至今。

人文自然


傅家橋村[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傅家橋村]
傅家橋村[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傅家橋村]
傅家橋村平原地較少,山嶺地較多,整個村莊被南面的大山包圍著,汶河自村北流過。該村風景優美,尤其是村南楓山之上,有自然山林一片,黃櫨(當地叫黃楝樹)遍布,春夏常青,秋天樹葉變紅,煞是好看。徜徉楓山林間小道,飽覽楓山,風景秀麗,盡顯大自然鬼斧神工。該村還有很多名山,西有艾山,東有大團山、小團山,南面還有爬頭山、傲子頂、青陽崮。青陽崮山上有飲馬泉、大馬棚、跪子峪、大王墳、蛤蟆洞、鵓鴿洞,山峪里還有兩個大石洞,每洞能容納三、四十人,戰爭年代是老百姓避難的好場所。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張東城 傅希恆 傅成信 李文謙
二、歷任村支書
1939年- 傅希蘭
1940年-1942年 張新恆
1945年-1957年 張新等
1958年-1959年 張新全
1960年- 趙 祥
1961年-1964年 張新等
1965年-1966年 傅成都
1967年-1969年 張寶友
1970年-1972年 傅成都
1973年-1985年 李功生
1986年-2002年2月 傅本山
2002年3月- 李成友
三、歷任村主任
1952年-1953年 傅希敦
1954年-1955年 傅成木
1956年-1957年 張敦全
1958年-1959年 傅成木
1960年-1964年 張敦全
1965年-1966年 傅成家
1967年-1969年 李興都
1970年-1972年 李功生
1973年-1985年 傅本和
1986年-1989年 李功生
1990年-1996年 李文章
1997年- 李成文
四、跪子峪、飲馬泉、大馬棚、大王墳的由來
跪子峪、飲馬泉、大馬棚、大王墳這裡面有一個傳說。傳說宋朝末年,青陽崮山上住有一位郭姓大王,並有一匹寶馬。這匹馬,日行千里不累,能跳能飛,並能從這山飛到那山。傳說郭大王原是一位保皇上的忠臣,他所保的王子即將出世。又據傳說,他所保的主子,也就是出於傅家橋村西河岸上邊的宋家林。傳說這個地方當輩子能出皇上,後來這地方確實有一座墳子。這座墳子的主人,有兩個兒子,主人臨終時,囑咐他的兒子:“我死後,下葬時,不要給我穿衣裳,裸著身子下葬。”可是,他的兒子嫌赤著身子不好看,於是給他穿上了一條褲子。下葬后,他的兩個兒子發現,每天總有一條黑狗爬在墳子頂上,攆也攆不走。於是他的兩個兒子一氣之下把這條狗打死了。這時南方有一術士(也就是觀星之人),說有一黑斗星下凡,在那個地方!也就順著方向找到此地,一看此有座新墳,並從墳子至沙河邊明顯地凸出一條龍脊。於是就從墳子開始順著龍脊挖掘,挖開墳墓,裡邊空空的,接著順著龍脊一直挖到河邊,發現死屍已到河邊,穿的褲子已退到腳跟(此地確實有一條水溝痕迹)。此事也就被破壞了。據傳說郭大王就是保他的。大王所要保的主子已無希望。後來大王也就胡作非為起來。大王經常去京城惹是生非,並搶佔民女,后被告發。因此京城發來皇兵捉拿她,由於他的寶馬行走非常迅速,加之他本人武藝高強,捉拿不住。這時皇兵想方設法把他的父母抓來了,皇兵們說:“大王,如果你不服綁,就把你的父母殺掉!”這時他的父母就跪在山下,等待消息。因大王是孝子,也就下山服綁了。跪子峪之名由此得來。也就是說,飲馬泉是大王飲馬用的,大馬棚是寶馬的住所,大王墳是他死後的墓地。村北,泉山腳下,有一名泉,叫蒙陰泉,屬蒙陰72泉之一,遠近聞名。水質清澈、甘甜,被神漢巫婆傳為神水,附近庄村的好多百姓來此泉燒香磕頭,取回泉水,作為求子育女之良藥。后被公安部門發覺,才被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