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嬌·后亭梅花開有感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詠梅詞

《殢人嬌·后亭梅花開有感》是相傳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詠梅詞。上片直接寫梅,表示探梅又晚的惋惜。下片寫客人來訪,與客人一起宴飲唱歌,並與客人共同賞梅,並表達了惜花愛花的心情。

作品賞析


花草粹編》題此詞為“后亭梅花開有感”,點出了此詞的寫作時節及意旨。
上片起筆三句開門見山,從視覺和味覺上描寫梅花的景象。女主人公是喜愛梅花的,平時,往往從早春就觀察梅花的微妙變化,可是今年卻到“玉瘦”才來“探梅”,覺得為時太晚,悔恨莫及了。“玉瘦”是描寫梅花的嬌小玲瓏,與其生活的苦寒成對比,突出梅花堅忍不拔的品性。一個“瘦”字再現了梅花的情態,為主人公惜梅之情及懷人之思奠定了基礎。雖是借物抒情,感懷年華易逝之情,也有以梅自喻之意,因此寫梅即寫人。“檀深”表明花開已久,因為梅花的顏色漸漸加深了。“又”字說明這已不是一年了。次四句寫女主人公在“江樓楚館”憑欄賞花。這裡交待了賞梅的環境地點、寫出了遠眺近俯的自然景色,也刻劃出了一種閑適恬淡的心情,表現出一種難以排遣的寂寞心緒。一個“永”字,見其慘淡之象。上片主要是側重寫景的幽深、人的安閑寂寞,為下片抒發不平靜心情做鋪墊,達到以靜襯動的效果。
下片接寫與朋友持酒聽歌,共賞梅花之樂。先描寫良友相聚、舉杯飛觴、開懷暢飲、縱歌抒懷的場面,再由賓客的飲酒唱歌,轉寫到梅花上來。詞至“水流雲斷”句,歡樂之情已達頂巔,激越的情緒隨著歌聲止歇漸漸平靜下來,而寂寞孤獨之情又代之而起。或者說寂寞依舊沒有得到排遣,縱然是良友滿座,暢飲縱歌也沒有分毫添減。接著,詞人的筆觸宕然轉開,回到賞梅的現場。向陽枝上的梅花先開放,可以插戴,更要多次剪下把玩。結句意味深長,不要一直等到西樓上吹出《梅花落》的哀怨曲調,再去賞梅、簪梅,那就晚了,頗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縷衣》)之意。
全詞寫景細膩,抒情婉轉,寫梅之神態、賞梅情景頗為細緻,而表達探梅又晚的微惋、勸告莫誤花期的含蓄,則曲折婉轉,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詠物詞。此詞最早見於宋代黃大輿梅苑》九引上闋,不注撰人。根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二云:“吾友黃載萬歌詞。.....所居齋前,梅花一株甚盛,故錄唐以來詞人才士之作,凡數百首,為齋居之玩,命曰《梅苑》。”趙萬里輯《漱玉詞》云:“案《梅苑》九引上闋,不注撰人。《花草粹編》題為李詞者,其所據《梅苑》,殆較今本為善故也。茲並校之。”王仲聞《校注》本云:“舊本《梅苑》今不可見,傳本《梅苑》既不注撰人姓名,或《花草粹編》誤題清照姓名,亦不可知。只能存疑。”而後世編著者編輯此詞時大多沿襲《花草粹編》,題為李清照,並認為是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此詞在《梅苑》和《花草粹編》中題為“后亭梅花開有感”,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題為“后亭梅開有感”。據詞題與詞意可知,此詞為作者看到后亭梅花開放而自傷情多而作。

作品評價


中華韻文學會會員於永森《〈漱玉詞〉評說》:此詞格調絕好,朦朧寫來,只是少極出色處,而全篇意態,亦屬微露,情景交融,都為寂寞鋪墊。故結句略有快意,略有惘惘。

作者簡介


李清照(約1084—1155年),自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西北)人,居濟南。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少年時即以才藻見稱。18歲時與諸城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妻倆酷好金石圖書的搜求考據,收藏極富。靖康元年(1126),金軍攻陷汴京,他們避亂江南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病逝。紹興二年(1132),再適張汝舟,不久離異。晚年她便隻身漂泊越州、杭州、台州金華一帶,境遇極為孤苦。整理完成趙明誠所著《金石錄》,上表於朝,卒年約七十餘歲。
李清照的詩、詞、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其散文構思精妙,辭采俊逸,文筆曲折生動,尤善於借敘事以狀情,因而頗受推崇。著有《李易安集》,已佚。後人輯有《漱玉集》,今有《李清照集》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