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水蕹的結果 展開

水蕹

水蕹科水蕹屬植物

水蕹(拉丁學名:Aponogeton lakhonensis A. Camus)為多年生沉水型浮葉性的單子葉植物,喜溫暖、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莖有地下塊莖與走莖兩種:地下塊莖發達且厚實,球形至橢圓形,富含養分;走莖的頂端則能發育出新的不定芽株。葉兩型:當塊莖開始萌發的時期,會先長出少數細長形的初期葉,初期葉綠色或帶有紅褐色,具短柄,沉水;成熟葉長橢圓形,基部圓鈍而前端漸尖,鮮嫩時帶紅褐色,老熟後轉呈深綠色而葉背紫紅,浮水,具有長的葉柄,葉柄則會隨水位的升高而增長,有效地將成熟葉撐至水面。

形態特徵


水蕹
水蕹
多年生淡水草本。根莖卵球形或長錐形,長達2厘米,常具細絲狀的葉鞘殘跡,下部著生有許多纖維狀的鬚根。葉沉沒水中或漂浮水面,草質;葉片狹卵形至披針形,全緣,長各有平行脈3-4條,次級橫脈多數;沉水葉柄長9-15厘米,浮水葉柄長40-60厘米。花葶長約21厘米,穗狀花序單一,頂生,花期挺出水面,長約5厘米,佛焰苞早落,被膜質葉鞘包裹著花兩性,無梗;花被片2枚,黃色,離生,匙狀倒卵形,長約2毫米,寬約0.7毫米,中脈條;雄蕊6枚,離生,排列成兩輪,外輪先熟,花絲向基部逐漸增寬,花藥2室,縱裂,花粉粒圓球形;雌蕊3-6枚,離生或僅基部聯合,子房上位,1室,每室胚珠4-6顆。果為蓇葖果,卵形,頂端漸狹成一外彎的短鈍喙。花期4-10月。
產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廣西(永福)等省區。生於淺水塘、溪溝及蓄水稻田中。也分佈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和馬來西亞。
本種與A. natans (Linn.) Engl. et Krause很接近,主要區別在於:後者花為粉紅色、紫色;花絲基部不漸增厚,果實具1枚長而直的喙。以往均將本種誤定為後者。

生長環境


生於淺水塘、溪溝及蓄水稻田中。

分佈範圍


產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廣西(永福)等省區。也分佈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和馬來西亞。

主要價值


主要在水簇箱中栽植,供觀賞。塊莖可食用。夏秋季生長最旺,為有害雜草。

栽培技術


當地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將窖藏老莖剪成 30厘米長,按2~3厘米距離平鋪苗床內促發新苗。4月下旬至5 月中旬新苗16~18厘米高時,按16厘米見方定植,
畝用母莖 1.5~2.5千克、新苗60千克左右。從5~7月陸續栽植,可從6 月一直收穫到11月中旬

品種選擇

水雍·是江西省農家品種,主要分佈在黎川本地與黎川周邊城市。根系分佈較淺,為鬚根系。莖蔓匍匐生長,圓形而中空,分枝力強,莖粗且厚實,
橫徑1.5cm,綠色。莖蔓節部易生不定根,適宜扦插繁殖。葉長卵圓形,葉片光滑。葉互生,葉脈網狀,中脈明顯突起。適應性強,耐熱,耐暴雨,莖葉肥嫩。有清香味,品質佳,產量高。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3~4)∶1∶(5~8)。

基地建立

水蕹耐水、耐肥、耐熱,在15~40℃條件下均能生長,但不耐寒,遇霜凍莖葉即枯死。宜選擇濕地、水田栽培或灌溉方便的旱地種植,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壤土最適宜。生產基地應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無任何工業污染,各項環境質量指標符合NY5010~2002《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標準。田塊土壤要求肥沃、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育苗

①整地作畦 種植前每667平方米施40~50kg複合肥作基肥,深耕細耙,作成寬1.2m、高20cm的畦。定植前1周,每667平方米用腐熟廄肥3000~4000kg和鈣鎂磷肥200~250kg拌勻,撒於畦面耙勻耙平,並扣上小棚暖地。②早下種藤 水蕹菜用老而堅硬的種藤(又稱黃鞭、種鞭)壓條繁殖青苗(幼苗)。當地2月中下旬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好天氣,從地窖中取出種藤,按畦寬整條來回曲折橫鋪於畦面,中間不要剪斷,以免造成創口而引起種藤腐爛。行間距約10cm,每667平方米用種藤150kg。蓋種藤先用草木灰(100kg/667平方米),再用細沙土(厚約1cm),澆水,再用小棚覆蓋保溫(如能大棚套小棚更好),促發新苗。

移栽管理

田栽培採用黃鞭繁殖的青苗扦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5月。同樣要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所用肥料與整地作畦相同),栽種行距約10cm,每667平方米基本苗在5萬株以上。3月中下旬,氣溫上升且較穩定時,蕹菜出苗,這時要注意通風、淋水,保持畦面不發白,以免傷苗,並以稀薄腐熟糞肥為主追加壯苗肥。4月中旬以前用小棚覆蓋,栽后40天左右即能採摘上市。到5月初,蕹菜開始採收,每次採收后注意及時加肥加水,每次用10%~20%的腐熟人畜糞水或0.2%~0.3%尿素或氯化鉀(或草木灰)等追施。到7月上中旬換蔸複壯時要再次增加基肥,每667平方米增施腐熟廄肥4000kg,加三元複合肥30kg。

水肥管理

藤蕹菜採收期一般從5月一直可延續到10月底或11月初霜凍之前,嫩莖長25cm左右就要及時採摘,採收遲了,基部莖葉老化,商品性降低。每采1次追施1次肥水,用10%~20%的腐熟農家肥、0.2%~0.3%尿素、氯化鉀(或草木灰)等輪番追施。前期溫度低時,要控制澆水,種藤或青苗種下后,表土不發白不澆水,澆水時則要選擇晴天澆透;4~6月雨水多,除施肥水外,一般不澆水;7月以後高溫乾旱天氣,則要增加澆水量。除雨日外,每日早、晚要澆水,每7~10天灌1次透水,即傍晚灌水至畦高的2/3~4/5處,第2天早晨將余水排出,畦溝保存少量積水,以改善土壤和空氣濕度,提高水蕹菜產量及品質。

換蔸複壯

2月下的種鞭或3~4月栽的青苗,經過多次採摘后,生長勢明顯削弱,萌生的新梢纖細,葉片變小,產量降低。這時可進行換蔸複壯,根系更新,恢復生長勢,使水蕹菜持續高產。換蔸複壯的時間一般在7月上中旬,於畦兩邊每隔10cm左右選留一生長強壯的嫩梢橫向壓條植入畦內土中,每節的葉片和頂芽露出土表,同時將原來的老鞭切斷扯出,立即施以肥水,澆透畦面。前期每667平方米用10~15kg尿素加10~15kg氯化鉀對水潑施,待畦面長滿后,667平方米施70~80kg複合肥水,保持土壤濕潤。經換蔸后嫩梢長勢猛,莖粗葉大,品質好,產量高。翻蔸后15天後即可上市。新的採摘高峰為渡秋淡提供了更多的商品菜,一般每667平方米水蕹菜產量6000~7000kg。

留種

種藤一般於端午節前進行旱地栽植,行株距均為33cm,每穴栽6~8株。管理上要注意控制肥水,不能多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老健苗。生長期每周要提藤2次,避免節上生根。中秋節前後覆土,以利莖稈長出厚肉,使種鞭變成金黃色。11月上旬選晴天將藤尖齊土剪下,挖出種藤晾曬l天,晾至半干時,捆成把,放入窖中貯藏。窖溫維持在10~15℃,相對濕度為75%。

病蟲害防治

藤蕹菜生產過程中主要病蟲害有白鏽病褐斑病小菜蛾蚜蟲等。病害防治可在發病初期噴施60%百泰可分散粒劑5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隔7~10天1次,連續2~3次;蟲害防治可選用5%卡死克可分散劑2000倍液噴施。同時嚴格種藤消毒,培育壯苗,及時清潔田園,合理實行輪作,平衡施肥,清溝排漬、疏枝通風,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推廣頻振式殺蟲燈和性引誘劑防治害蟲。

主要作用


水蕹是鹼性食物,並含有鉀、氯等調節水液平衡的元素,食后可降低腸道的酸度,預防腸道內的菌群失調,對防癌有益,這也是生活小竅門喲。所含的煙酸、維生素C等能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具有降脂減肥的功效。水蕹中的葉綠素有“綠色精靈”之稱,可潔齒防齲除口臭,健美皮膚,堪稱美容佳品。它的粗纖維素的含量較豐富,這種食用纖維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膠漿及果膠等組成,具有促進腸蠕動、通便解毒作用。痢疾。嫩梢中的蛋白質含量比同等量的西紅柿高4倍,鈣含量比西紅柿高12倍多,並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
水蕹,又名蕹菜、無心菜、通心菜。為夏秋季節主要綠葉菜之一
功效
水蕹中粗細纖維的含量較豐富,這種食用纖維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膠漿及果膠等組成,具有促進腸蠕動、通便解毒的作用。水蕹是鹼性食物,食用后可降低腸道的酸度,預防腸道內的細菌群失調,對防癌有益。能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具有降脂減肥的功效。水蕹中的葉綠素有"綠色精靈"之稱,可潔齒防齲除口臭,健美皮膚,堪稱美容佳品。
飲食事項:
宜旺火快炒,避免營養流失。本品性寒滑利,故體制虛弱、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