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明代德祥詩作

徠《湖上》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六橋山色裹湖光,柳傍桃隨十里長。無限紅香多少絮,並將春恨與劉郎。

作品註釋


六橋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蘇堤 上之六橋: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宋 蘇軾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橋:環璧、流金、卧龍、隱秀、景行、浚源。明 楊孟瑛 所建。參閱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孤山三堤勝跡》。宋 蘇軾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 始與 南屏 通。”《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明月娟娟篩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試華燈,約伴六橋行走。”康有為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詩:“凄涼白馬市中簫,夢入 西湖 數六橋。”

山色

山的景色。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里長

一里之長。仿 周 代閭胥、里宰之制,後代或置或廢,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里長發政里之百姓。”《新唐書·張長遜傳》:“張長遜,京兆 櫟陽 人,精馳射,在 隋 為里長。”明 陳繼儒 《群碎錄》:“隋高帝 從 蘇威 議,以百家為里,置里長一人。”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上:“宜令薙髮易服,盡獻兵器,分設里長甲首,而遷土目於內地。”巴金 《將軍集·還鄉》:“明天到縣政府去請願,里長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幾個代表。”

無限

(1).不加節制;沒有限制。《韓非子·解老》:“嗜欲無限,動靜不節,則虛痤疽之,爪角害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王侯外戚,葬埋僭侈;吏民相效,寖以無限。”《宋書·王敬弘傳》:“秘書有限,故有競;朝請無限,故無競。”
(2).猶無數。謂數量極多。《史記·河渠書》:“漢中 之谷可致,山東 從 沔 無限,便於 砥柱 之漕。”張守節 正義:“無限,言多也。”唐 白居易 《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白髮來無限,青山去有期。”宋 秦觀 《如夢令》詞:“桃李不禁風,回首落英無限。”《老殘遊記》第十二回:“我今兒聽見一件驚天動地的案子,其中關係著無限的性命。”
(3).沒有窮盡。謂程度極深,範圍極廣。《後漢書·杜林傳》:“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唐 元稹 《酬段丞與諸棋流會宿見贈》詩:“此中無限興,唯怕俗人知。”宋 謝逸 《柳梢青·離別》詞:“無限離情,無窮江水,無邊山色。”《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高公 夫婦歡喜無限。”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三章:“這一點點真理,這一句話,就化成他們的血肉,就給了他們無限的力量。”
(4).哲學名詞。與“有限”相對,組成辯證法的一對範疇。指無條件的、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沒有限制的、無始無終的東西。無限只能通過有限而存在,但它不能歸結為有限的簡單的量的總和,而有限中則包含著無限。

多少

(1).指數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剛柔也,輕重也,大小也,實虛也,遠近也,多少也,謂之計數。”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作 荊州 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新唐書·東夷傳·日本》:“至 煬帝,賜其民錦線冠,飾以金玉,文布為衣,左右佩銀蘤,長八寸,以多少明貴賤。”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上·屠蘇酒》:“正月朔旦,出葯置酒中煎,數沸,於東向戶中飲之,先從少起,多少任意。”《三俠五義》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無人敢請。”
(2).猶多、許多。《漢書·刑法志》:“今郡國被刑而死者歲以萬數,天下獄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獄不減一人,此和氣所以未洽者也。”唐 杜牧 《江南春》詩:“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朱子語類》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間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不知是天地間做甚麼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九:“畢竟歷過多少間阻,無限風波,然後到手,方為希罕。”曹禺雷雨》第二幕:“你看這些傢具都是你從前頂喜歡的東西,多少年我總是留著,為著紀念你。”
(3).猶少、少許。《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徙 樂浪,道死”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 會(鍾會),語便自無憂,不須極哀,會 止便止。又可多少問朝事。”
(4).幾何,若干。《南史·蔡撙傳》:“武帝 嘗謂曰:‘卿門舊尚有堪事者多少?’”宋 蘇軾 《策別十五》:“今夫一戶之賦,官知其為賦之多少,而不知其為地之幾何也。”《武王伐紂平話》卷上:“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費仲 曰:‘用人夫五百萬。’”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實力比起 錢葆生 來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七:“張掖 太守 焦勝 上言:‘以留郡本國圖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歷史》:“他們對於歌謠,多少有一點隨便的態度。”
(6).高下,優劣。《三國志·魏志·胡質傳》“遼 感言,復與 周 平”裴松之 注引 晉 虞預 《晉書》:“﹝ 周 ﹞子 陔,字 元夏。陔 及二弟 韶 茂,皆總角見稱,並有器望,雖鄉人諸父,未能覺其多少。”按《晉書·武陔傳》作:“雖諸父兄弟及鄉閭宿望,莫能覺其優劣。”
(7).嘆詞。多麼。唐 費冠卿 《久居京師感懷詩》:“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朱子語類》卷一三五:“顏子 不是一個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聰明!”《秦並六國平話》卷上:“且將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軍,令它回報 楚王,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國干戈,多少省事!”

春恨

猶春愁,春怨。唐楊炯《梅花落》詩:“行人斷消息,春恨幾徘徊。”前蜀韋莊《庭前桃》詩:“五陵 公子饒春恨,莫引香風上酒樓。”元黃庚《閨情效香奩體》詩之一:“金鴨煙銷一字香,滿懷春恨強梳妝。”

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
(2).指 漢武帝 劉徹。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3).指 漢高祖 劉邦。宋辛棄疾《六幺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說。”
(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宋王千秋《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5).指 東漢 劉晨。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採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唐司空圖《遊仙》詩之二:“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后蜀 顧夐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清無名氏《後會仙記》:“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宋周邦彥《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劉阮”。
(7徠).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 里桃千樹,儘是 劉郎 去后栽。”此為 禹錫 自稱,后因以“劉郎”指 禹錫。唐白居易《醉中重留夢得》詩:“劉郎 劉郎 莫先起,蘇台 蘇台 隔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