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文
原國民政府南京特別市市長
劉紀文(1890年10月19日-1957年4月12日),國民黨政要,字兆銘,祖籍廣東順德,1890年10月19日生於東莞縣橫瀝鎮下車崗村,家境清貧。1910年加入同盟會。后留學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任總務部幹事。1917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歷任陸軍軍需處處長、國民政府南京特別市市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陪都建設計劃委員、特考典試委員長等。1949年赴台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1957年4月在美國病逝。
劉紀文(1890~1957),原名兆鎔,字兆銘。出生於廣東東莞附城峽口村。早年入鄉塾就學,后入東莞高級學堂。宣統元年(1909)加入同盟會,與鄧鏗從事反清秘密工作,在廣東香山(今中山)石岐果欄街開辦“慶利貨棧”,作為掩護革命的秘密機關。民國元年(1912)冬,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志成學校。1914年夏畢業,隨孫中山回國,在上海環龍路44號創立中華革命黨事務所,任事務總管兼財政司理。1917年,隨孫中山南下廣州建立廣東軍政府,參加護法運動,任財政部僉事、代理總長,兼任廣東省金庫監理、廣州市審計處長。1920年春,任陸軍部軍需司長。1923年3月,任廣州大元帥府審計局長,9月改任大本營軍需處長。從1913年至1923年間,他常隨侍孫中山左右工作,協助司政理財。
年冬,由廣東省政府派赴歐洲考察經濟,入倫敦經濟研究學院學1923習兩年,入劍橋大學學習一年,畢業后再赴美國考察市政建設。1926年春回國,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農工廳長。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經理處長。在職期間,致力籌措軍需,使國民革命軍勝利進軍。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任南京特別市市長,不久又任江海關監督。同年8月,蔣介石迫於各方反對而下野,他與蔣共進退,辭去南京市長職,隨蔣介石往日本考察。
1928年1月,蔣介石復出,他再次任南京市長。此外,他還任軍委會軍醫監理委員、營房設計委員、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及首都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1929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他在任南京市長期間,致力市政建設,開闢柏油馬路——中山路,全長21華里。
1931年3月,劉紀文不滿蔣介石囚胡漢民於湯山,南下廣州加入了反蔣派,組成廣州國民政府,為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1932年3月,任廣州市長兼廣東省政府委員。他上任廣州市長后,著力抓市政建設,主持市政建設委員會草擬全市道路系統和交通規劃。此後,市內道路修建按規劃逐年依次進行。在他任市長期間,全市新開闢30餘條馬路,總長為39萬餘英尺,連同建成的馬路共計42萬餘英尺。其中市區馬路為28萬餘英尺,市郊馬路為14萬餘英尺。他對市內在建工程多方籌措或追加經費,督促加快工程進度。如中山圖書館(舊址),由市政府呈請省府追加費用6萬元,於1933年10月落成;廣州市政府大樓,所需建築費用計150萬元,一時難以籌足資金,他批准市府在建築報建時收建合署的附加費,才籌足資金,歷時4年,於1935年落成。海珠橋的建造,也是在他任內完成的,他還主持了盛大的落成通車典禮。他在任市長期間,對廣州市政建設擘劃頗多,成效顯著。
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6月,西南政務委員會解體。同年8月他辭去市長職,赴南京任國民政府審計部政務次長。抗日戰爭爆發后,到重慶任陪都建設計劃委員、考試院特考典試委員會委員長。1942年任郵政儲金匯業局副局長。1945年5月,被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1947年冬,以廣州市代表身分參加行憲國民大會。1949年秋到日本,後到台灣,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1956年由夫人許淑珍陪同赴美國醫治腸癌,1957年4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病逝。
劉紀文擔任兩大城市市長為期不長,總共6年。他任南京市長是1927-1929年,任廣州市長是在1932-1936年,都發生在“黃金十年”間。雖然他的施政方針屢屢遭逢地方利益集團的壓力與阻力,但他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銳意敢為,縱橫捭闔,在短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在南京,他開闢中山大道,以之為中心建設城市道路系統。他在路邊廣栽的懸鈴木(法國梧桐),被西方稱為“世界一流”,真正做到了“甘棠留蔭後人看”。建設高度開放的五洲公園,還為那些古老的城門改名,請黨國要人題寫名字。這些都體現出他的現代理念與政治技巧。
上任廣州初期,他就飭令成立城市建設委員會,開始致力於城建總體規劃。此後市內道路建設逐年按規劃進行。每年開闢一條新路,都要由工務局作具體測量和完成技術設計工作才能動工。市政方面的政績更是為人所樂道,無論是廣州市政府大樓、中山圖書館、海珠大橋、長堤大馬路等經典工程的修建,還是在廣州首創100所六年制國民義務教育學校,以及800多間免費公廁的興建,都使城市的現代氣象與日俱增。
留學日本,考察歐美
劉紀文,原名兆銘,字自然,祖籍廣東東莞縣橫瀝下車崗村,世代務農。清咸同年間劉氏一家從東莞遷居順德。1890年10月19日,劉紀文在廣東順德縣古樓堡佩江鄉出世,父親名劉泰全,母親老氏。儘管生在順德,舊時人重祖籍,故劉紀文仍稱自己是“東莞人”。1909年,劉紀文與鄭岸父等人在香山石岐果欄街開設慶利商店,作為秘密聯絡點,宣傳革命思想,發展革命力量。1910年,由周演明介紹、謝英伯主盟,劉紀文加入同盟會。次年清廷覆沒,廣東軍政府成立。1912年12月,廣東軍政府選派48名同盟會會員留學日本、20名留學歐美,劉紀文與丁穎、李仙根、周演明等被送往日本留學。在日本,劉紀文入讀東京私立志成學校。1913年6月,劉紀文在東京小石川區掃除町中華聖公會接受伊悅理牧師為其主持的洗禮。1914年,劉紀文在志成學校畢業,入讀日本私立法政大學,攻讀政治。劉紀文加入中華革命黨,任財政部員。在留學之前及在日本初期他一直名兆銘,后增別字紀文,並以字行。1917年,劉紀文回國,他在中華革命黨上海本部任職,后隨孫中山南下,在廣州大元帥府任中華民國軍政府財政部僉事、金庫長。
1921年4月3日,廣州市政廳成立,孫科為第一任廣州市長,劉紀文擔任審計局長,這是他服務廣州市政之始。次年6月16日,陳炯明部下炮轟越秀山前總統府,劉紀文在東較場遇到負傷的孫中山警衛張猛,他為張包紮左膝下傷口,用汽車送張到第一師司令部(長堤官鑄局)。1923年8月,孫中山任命劉紀文為省政府歐美市政考察專員,派他帶隊前往英國留學深造。劉紀文一行在倫敦大學、劍橋大學研讀,利用在英讀書間隙,劉紀文考察歐洲數國市政建設。1926年夏,劉紀文完成了在英學業,先到歐美國家考察市政,后經加拿大回到廣州。是年7月17日,劉紀文被任命為廣東省農工廳長。省農工廳在光孝街,設廳長、主任秘書、秘書各1人,下設文書、編纂、會計組及農工科、統計科。說是“農工廳”,其實處理不少勞資糾紛事務。1926年9月,因“曲江農民減租”事件,劉紀文被調職。此事原委是曲江縣大旱失收,農民要求減租,省農協常委周其鑒、省農協北江辦事處主任蔡如平等人與曲江農協商量后決定減租三成,情況上報省農工廳,遭到劉紀文的拒絕。9月24日,曲江縣救災會的代表來省請願並質問廳長劉紀文。為平息事態,國民政府答應了曲江代表的要求,劉紀文也因此被調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任軍需處長。
南京市長,喜結良緣
劉紀文
重返羊城,主政廣州
1930年4月25日,劉紀文在上海就任財政部江海關監督。兩年後,即1932年3月21日,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決定讓劉紀文代理廣州市長。此時的劉紀文因滿懷南京市長、江海關監督的執政經驗而充滿信心。1932年是廣州的“黃金年代”,“南天王”陳濟棠正全力打造廣州成為“首善之區”,再加上前任市長程天固是一城建老手,此前的越秀山水塔、市府合署、中山紀念堂及紀念碑、珠江鐵橋、省港長途電話、增加電力等工程已經建成或正在興建,以致劉紀文一上任就有不少出席開幕禮的機會。
3月28日上午10點,劉紀文在市府舉行的典禮上就職。同日,劉紀文委任詹菊似任社會局長、何犖任公安局長、袁夢鴻代理工務局長、劉秉綱代理財政局長。上任之初,劉紀文建議成立城市建設委員會,在次年開始實施的“廣東三年施政計劃”中,廣州一直是全省區域經濟布局的中心,初步建成西村、河南兩大工業區,當時廣州是廣東近代民營機器工業的集中地,佔了全省近代民營工業廠數的43%,資本額的58%。工業的發展帶動了金融業和商業,初步形成了西堤、十三行、十八甫、漢民路(今北京路)等商業區,開辦了不少百貨公司、戲院、旅館和飯店。1936年,廣州市商戶有31970個,營業額6.5億元,國內貿易總值佔全國的6.08%,居全國前5位。廣州建起了海珠橋,修築了西堤輪渡碼頭,還有市立中山圖書館、東山西式住宅等建築。開通了廣州至省內各地和省外幾大城市及與香港的長途電話,建立了無線電台。1932年4月7日,東山百子路增設電話分所建成開幕,廣州市內電話一下子擴充號碼3000個,當時廣州已有7000個用戶。至1934年止,廣州市馬路總長140公里,新增5家公共汽車公司,開闢19條路線。在建設中,劉紀文十分注重細節,他關心的東西不僅是馬路與高樓大廈,還有自來水、木柴、汽油等與市民休戚相關的事情,當時儘管廣州有自來水供應,但大部分市民仍是汲食井水,每遇疾病流行,甚易蔓延。劉紀文一方面強調增設公用水管,以滿足普通市民的需求,同時鼓勵用戶安裝水表,當時若無水表的話是按戶收費,故出現不少浪費現象。他主張安裝水表的用戶減價收費、不安裝者酌量加價。劉紀文還認為燒柴是很落後的燃料,主張向西方國家學慣用煤代替木柴。
強調服務,講求奉獻
早在南京,劉紀文就有“鐵腕市長”之稱。當年建設南京中山大道,拆了400多戶民房,對於那些“釘子戶”,政府派人強行拆除,將拆下來的磚瓦建材,抵拆遷人員的工錢。當時的南京人“盡有不知道國民政府主席姓甚名誰,但對於這位拆屋的市長(指劉紀文),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來到廣州,劉紀文做事仍是雷厲風行,一絲不苟。1932年5月,甫上任的劉紀文就強調“公正廉明”,他說這四個字是公務員必要遵守的紀律,是自古至今為公服務人士的美德。8月,劉紀文在市府“總理紀念周”大會上,說要與大家共勉“服務精神”。劉紀文說,我們服務於政府,首先要認識服務的意義,即為公眾謀利益,把自己全部能力貢獻給政府。服務政府就應該勤勉盡職,縱使犧牲性命也要努力完成。政府給公務員發薪俸,不過是一種生活費用,並不是服務的真正代價,若誤會薪俸便是工作的代價,就不會明白服務的意義,而且會感覺代價太低而失望。
劉紀文認為公務員的“服務”,一定要區別於“傭工”,傭工是謀個人利益,是為得到酬金而受雇的,傭工有受雇與否的自由,酬金數量也是雙方論價。劉紀文舉例說,假定畫則師(建築師)在6個月內可繪製100萬元工程的圖紙,以3%為酬勞計,他便可以得到3萬元的酬金。但如果入了公務服務,同樣是100萬元的工程圖案,其薪金每月300元的話,6個月他也只能拿1800元,兩者比較相差甚遠。又如社會上賣文鬻字者,往往一文一字,價值奇昂。當前我們市府也有不少能文善畫的人,如果按他們的價格去計算的話,那麼他一天的工作也許已能夠抵一個月的薪俸了。因此在政府服務不能以薪俸來作代價,不可誤會自己與僱工是同一性質,若沒有一種為公眾謀利益的服務精神,斤斤計較薪俸的多寡與工作是否相當,甚至憑藉名義以謀中飽私囊,視做官為發財捷徑,那就背離總理(孫中山)的遺教。他說:“我們辦市政的人是建築工人,工人建築屋宇,唯一的責任在於建築堅固與優美,不必問它是誰人居住。我們有了這種肯定的心理,然後做起事情來才會覺得痛快。”
注重形象,愛惜老友
劉紀文平日注重形象,文質彬彬,神采奕奕。他喜歡照相,常與友人交換照片。在廣州,他打算請一畫家為自己畫像,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適機會。後來一次他看到兄弟劉秉綱請香港畫家李鐵夫畫的人像,惟妙惟肖,十分喜歡,於是邀請李鐵夫到市府為他畫像。李鐵夫帶一助手攜畫具來到市府會客廳,與劉相約每天公餘時間利用1-2小時為他畫像。只見劉紀文正襟危坐於椅中,李鐵夫將張開畫架在其前,精心描寫,十幾天後,畫成之日,劉紀文請市府同僚一齊欣賞,皆贊李畫家之妙筆。當時此畫以戰場為背景,烽火彌天,斷木殘枝,隱約可見,比喻祖國在日本鐵蹄下多難之秋。
劉紀文頗為念舊。1932年6月的一天,他到市工務局視察,該局測量股主任名叫倫仲翔,聽說市長要來,便讓部下在自己辦公檯角貼上名字。那天劉紀文看得特別認真,他細看每個職員的工作。當來到一名叫郭日初的辦公檯前,郭不在。劉紀文見到郭的名字驚詫起來,向倫打聽郭的情況,並讓他去找郭。找了半天,在廁所找到了郭。劉紀文遠遠看到郭,主動上前與他握手,親切交談。劉紀文走後,眾人詢問郭如何認識劉紀文,他面紅紅地說:“那還是1912年胡毅生(胡漢民之弟)當士敏土廠總辦的時候,劉紀文當會計科長,我是工程科長,大家是同事。現在人家是市長,我卻是每月90元的測量員。”於是大家才知道他剛才躲進廁所的原因。不久,土務局長讓郭日初去他辦公室。郭回來時手上拿一紙條,上面寫著:經市長特批,郭日初升任建築課技佐,月薪150元。
撤退台灣,病逝美國
早在1931年寧粵分裂之時,劉紀文就屬於孫科那派,聯手反對蔣介石,並在廣州成立新的“國民政府”。陳濟棠治理廣東,劉紀文任廣州市長。1936年7月,陳濟棠下台。同月,劉紀文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市長一職由曾養甫接任。劉紀文離任后,感覺宦海浮沉,時有退歸林泉之想,他在東山建一書樓,名曰“三思”。三思樓建成后,他花7000多元搜集海內著述秘本及名人書傳,客人一入書樓,目不暇給。樓中布置現代,牆壁掛滿名人字畫,還有古玩瓷器,古色古香。1938年,廣州淪陷,劉紀文到了重慶,從事的是慰勞將士、聲援前線及通過廣播電台向淪陷區進行宣傳等工作。1940年2月,劉紀文參加重慶各界慰勞前線將士代表團到桂林、韶關、衡陽、耒陽等地勞軍。1944年元旦,在國民政府授勛儀式上,劉紀文獲二等景星勳章。1946年,日本投降,劉紀文擔任審計部政務次長。1947年11月,劉紀文當選廣州市的“國大代表”。1949年,國民黨撤退台灣,劉紀文跟隨其中。
在台灣,劉紀文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當時幾十個由蔣介石提名的“國策顧問”,說是由他們為政府提供諮詢,但實際上是一種退休安排。1955年某日,劉紀文發現自己便血,以為是痔瘡,未及重視。後到台大醫院檢查,確診腸癌。太太許淑珍先是求助於牧師,她以為何應欽、余海湛的太太雖患腸癌卻能治癒,是因為她們迷信基督,神的意念增強了她們的信心。但當一牧師問劉紀文是否接受《聖經》的全部真理時,劉紀文回答曰:“我相信耶穌有偉大的人格、博愛的精神、犧牲的言行,乃人類的模範,我們當效法他。對於耶穌是童女所生,第三天復活,和他在世界上所行的神跡奇事,因為不合科學,故我是不能接受的。”牧師與信徒屢向他解釋,劉仍然堅持自己的見解。
1956年春,劉紀文在美國做了手術,但為時已晚,癌細胞已轉移到肝。次年3月13日在進醫院前的一晚,劉紀文對妻子及兒女說:“我這次進醫院,若好了,我要再次為國為民,拼此老命!如果不能醫治,請把此軀給醫學人士解剖檢驗,或許有所貢獻……”1957年4月12日,劉紀文在美國洛杉磯望城醫院病逝,享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