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文明

印第安文明

印第安人是對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總稱,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當高的古代文明。他們培育了玉米、馬鈴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廟,留下了在今天難以解釋的文字,形成一種獨特的印第安文明。

基本介紹


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南、北美洲的土著居民。當15世紀末歐洲探險家越過大西洋、聲稱“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印第安人實際上已在這裡生息、繁衍了逾萬年,並且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古代文明。發現:當代學者認為: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提法,帶有歐洲中心史觀的偏見,應予擯棄。美國歷史學家帕瑞說:哥倫布並未發現一個新世界;他只不過是在兩個都很古老的世界之間建立了聯繫。越來越多的學者如今傾向於採納兩個世界(或兩種文明)的相遇這一提法。
印第安文明的多樣性和複雜性,15世紀末歐洲人抵達美洲時,美洲究竟生活著多少印第安人,由於缺乏統計數字迄今尚無定論。印第安人僅僅是一個統稱,他們當中存在很多分支。在今天美國這片土地上,土著印第安人也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共同體:分成600多個不同的部族;講著200多種不同的語言;其身材、外形、膚色、語言、信仰各異;文明的發展程度參差不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當高的古代文明。以玉米為代表的多種農作物的種植和栽培,使其成為世界農業文明的搖籃之一;以太陽神金字塔為代表的建築藝術,讓人瞠目結舌,是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以鷹羽冠為代表的民族服飾,色彩鮮艷、做工精巧,為世界民族文化增添了亮麗的色彩;納斯卡荒原巨畫為代表的令人不解的“斯芬克司之謎”,至今仍讓人感到神秘莫測,激勵更多的學者去探索和破譯。

歷史溯源


印第安人的文明
印第安人的文明
考古發掘至今沒有在美洲發現類人猿可直立猿之類的人類近親遺跡。史學界公認印第安人是從西伯利亞移來美洲的蒙古人種。大約2.5萬年前,他們經白令海峽在阿拉斯加的島嶼登陸,然後逐漸南移,遍佈於美洲大陸。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之前,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息於美洲大陸,是開拓這一地區的先驅者和主人。
在墨西哥,考古工作者找到了1.1萬年前的人類化石,並發現了舊石器文化。美洲有確切資料可考的歷史是從公元前2300年左右開始的。公元前1250年~公元200年,是墨西哥谷地的前古典文化時期,那些古老文化的遺存如陶器、泥俑等都表明,當地的部落已開始從事定居農業,有了管理組織和宗教組織。
興盛在公元300~900年之間的瑪雅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生活在今瓜地馬拉佩騰湖東北部和尤卡坦半島南部的瑪雅人創造了美洲留下的唯一文字──瑪雅文字,建立了相當精確的太陽曆。他們使用“0”的符號更是數學上的創舉,比歐洲人早出800年,瑪雅人的建築、雕刻和繪畫都有高度成就。在他們古老的神殿和宮殿的牆壁、立柱以及梯階上都飾有精緻的浮雕和雕刻。繪畫色彩瑰麗,題材多樣,如表現戰爭景況,慶祝遊行等。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的部落聯盟,是15世紀美洲文明的兩大中心。當時,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仍然處於母系氏族階段,而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已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當高的古代文明。他們培育了玉米、馬鈴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廟,留下了難以解釋的文字。但是,他們的歷史進程太過緩慢了。就在他們剛剛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滿腦子黃金迷夢的西班牙人到來了。
印第安人居住過的廢墟
印第安人居住過的廢墟
美洲大陸最初沒有人類居住,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亞洲遷移過來的。他們大約在四五萬年前從亞洲北方進入美洲,然後逐步向南遷移,終於布滿整個美洲大陸。在長期的發展中,印第安人中一些比較發達的民族,如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已經進入了階級社會。瑪雅人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一帶。他們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陸續建立幾百個小城鎮,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在瓜地馬拉境內的提卡爾。
瑪雅人在他們的中心廣場四周建造了4座高大的神廟,最高的一座高75米,有20層大廈那樣高。瑪雅人在美洲最先培植了玉米、蕃茄、馬鈴薯、甘薯、辣椒、南瓜等作物。
印加人居住在南美洲,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在秘魯南部)也是一個人口有10~20萬的大城市。它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城牆和宮室,非常堅固。庫斯科的王宮擁有大量金銀,它的太陽神廟非常壯觀。
阿茲特克人在印第安文明中只能算是後起之秀。大約在12世紀進入墨西哥盆地,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的首都特諾奇第特蘭因此也成為美洲最大、最美的一個城市,有20~30萬人口,而當時倫敦才只有幾萬人。當西班牙人入侵的時候,阿茲特克人的國家大約有600萬人口。貪婪而殘暴的西班牙殖民者,瘋狂地破壞了印第安文明。

種族概述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對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總稱。美洲土著居民中的絕 大多數為印第安人,分佈於南北美洲各國,傳統將其劃歸蒙古人種美洲支系。印第安人所說的語言一般總稱為印第安語,或者稱為美洲原住民語言。印第安人的族群及其語言的系屬情況均十分複雜,至今沒有公認的分類。
印第安人在15世紀末之前本來並沒有統一的稱法。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C·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誤以為所到之處為印度,因此將此地的土著居民稱作“印度人”(西班牙語:“indios”),後人雖然發現了錯誤,但是原有稱呼已經普及,所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稱印地安人為“西印度人”,在必要時為了區別,稱真正的印度人為“東印度人”。漢語翻譯時直接把“西印度人”這個單詞翻譯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煩,到目前仍為最普及的用法。不過到了20世紀,許多美洲國家印第安人的地位有了明顯改善,一些政府機構或民間組織開始對“印第安人”這一名稱進行“正名”,比如在加拿大往往被稱為更加政治正確的“第一民族”(英文:“First Nations”)等等。
16世紀後來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帶給當地印第安人是毀滅性的災難。據統計,殖民時期,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有1300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有大約1000萬被殺,美國西進運動中又有100萬左右印第安人被殺。目前大約有3000萬印第安人。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殺。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沒有純男性系列的後代,其混血後代麥士蒂索人大多為男性殖民者與當地女性的後代。而北美的情況更糟,印第安人被趕入印第安保留地,其在當地人口所佔比例小於5%。在美國,印第安人僅佔總人口的1%左右。

社會形態


印第安人的文明廢墟
印第安人的文明廢墟
母權制氏族社會發展階段,美國著名人類學家路易斯·摩爾根對印第安人的 歷史和社會風俗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考察和研究。根據他的研究和實地考察,北美印第安人的社會組織屬於古代氏族制度。主要處在母權制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個別部落中間依照父權制組成。基本組織形式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聯盟。
“路易斯·摩爾根”:摩爾根(1818-1881)生於紐約,1840年大學畢業,1847年被易洛魁人一氏族收養,1851年發表《易洛魁聯盟》,1862年出版《人類家族的親屬制度》,1877年出版《古代社會》,1881年出版《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后兩本書有中譯本。恩格斯高度評價摩爾根的研究成果。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見《馬、恩選集》第4卷)就是根據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摩爾根論印第安人社會。在美洲發現的時候,“這裡既沒有任何一種政治社會,也沒有任何一個國民,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任何文明。就‘文明’一詞的本義而言,當時最先進的美洲印第安部落距離文明的開端還隔著整整一個文化期。”(摩爾根:《古代社會》,上冊,第65頁)
部落聯盟已經出現,美洲被發現時,已經產生一些部落聯盟,其中易洛魁聯盟最先進。易洛魁聯盟:易洛魁聯盟由5個獨立部落組成,勢力最盛的1675年前後,領土範圍包括今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安大略湖北岸加拿大部分地區。既務農,又捕魚和狩獵。其他著名的部落聯盟有:6個部落組成的克里克聯盟、3個部落組成的渥太華聯盟、七會議篝火組成的達科他聯盟、新墨西哥七村組成的摩基聯盟。易洛魁聯盟以南是勢均力敵的阿爾貢金諸部落。今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科羅拉多一帶,是半定居的普韋布洛部落,以採集為主,從事狩獵,種植玉米、豆類和南瓜。

研究探討


印第安人的文明——製作筆筒
印第安人的文明——製作筆筒
印第安人經過兩萬多年的分化和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語言。在歷史上印第安人曾建立過四個帝國,其中最重要的是北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國。
印第安人中的瑪雅人發明了瑪雅文字,對天文學的研究造詣也相當深入。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馬鈴薯、辣椒、西紅柿、煙草、可可等作物。
然而,由於後來西方殖民者迫害、殺戮印第安人,毀滅印第安文化,致使現在殘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經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來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美洲國家也開始下大力發掘古代印第安文化。
另外,印第安人曾被誤認為是紅種人,因為他們的皮膚經常是紅色的,後來才知道這些紅色是由於印第安人傳統上習慣在面部塗紅顏料所給人的錯誤認識。
印第安人文明與美國歷史的關聯
印第安人文明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美國的“古代史”
兩種觀點:關於印第安人文明與美國歷史的關係,學術界存在兩種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印第安人的歷史是美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美國史的古代部分;另一種觀點針鋒相對,認為印第安人文明與美國歷史沒有直接的關聯,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美國的“古代史”。
第一種觀點的主要根據:
(1)印第安人文化是世界古代文明之一,對世界經濟、文化發展有過重要貢獻和影響;
(2)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印第安人也是其中一個民族,且是美國土地上最早的居民。
第二種觀點的主要根據:
(1)印第安人雖對世界經濟、文化發展有過一定影響,但對近代美國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宗教的發展,並沒有產生直接的、決定性的影響;
(2)美國文明是建立在歐洲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及宗教的基礎之上的,美利堅民族是歐洲民族融合的產物。美國歷史不是在印第安人歷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繫。
(3)即便以印第安人文明作為美國歷史的開端,仍然缺少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階段,中間仍然存在很長一段空白。
對於近代美國文明的巨大貢獻
北美印第安人對於近代美國文明的興起作出巨大貢獻
一、印第安人是開發北美的先驅、近代農業的奠基人。
當今美國有20多種農作物源於印第安人的種植,如玉米、煙草、白薯、馬鈴薯、紅薯、花生等。近代農業與印第安人栽培玉米的主要方法比較起來沒有多少變化。煙草的栽種方法、用陽光或者火熏烤法來自印第安人。馬鈴薯後來傳到歐洲。印第安人懂得怎樣控制野生植物和選種,懂得施肥和土壤改良,懂得用糖水或蜂蜜保存果類,用人工或太陽乾燥法保存水果、蔬菜和肉類。
二、印第安人是歐洲探險者和移民始祖的指路人。
印第安人的文明
印第安人的文明
早期北美大陸的開發與印第安人的熱情幫助分不開。哥倫布到達聖薩爾瓦多島時,受到島上土著印第安人的熱烈歡迎,稱其為"天上來的人",並充當其嚮導。歐洲移民進入北美大陸初期也受到印第安人的友好對待。印第安人教他們種植農作物、在樹草叢生的情況下開墾種地、以野草製藥,以楓葉製糖漿;教他們設置陷阱捕捉野獸;教他們捕魚方法;教他們以煙柱、火把為號,探路傳訊;教他們製作獨木舟以便在河灣行駛。即使獨立戰爭時期採用的散兵隊形作戰術,也是來自印第安人。沿襲至今的全國性節日--"感恩節"也與印第安人相關。
感恩節:1620年冬英國清教徒移民抵達北美馬薩諸塞灣普利茅斯殖民地時,一貧如洗,饑寒交迫。友好的印第安人伸出援助之手,教白人如何捕魚,如何種植玉米、番茄、可可、煙草等作物,幫助他們度過難熬的嚴冬。第二年秋,移民們種植的作物獲得大豐收。為感謝上蒼的眷顧,同時也為感謝印第安人的慷慨相助,移民們在10月份舉行聚會慶賀豐收。當地的印第安人酋長應邀率近百人參加慶祝活動。慶賀豐收的紀念日沿襲至今,成為美國人重要的全國性節日之一。
三、印第安人文明為美利堅民族文明增添了光彩。
當今美國印第安人人數不到總人口的1%,只有140萬。美國有20多個(有人說26個,有人說34個)州,1000多條河流,200多個湖泊,以及無數城鎮、山丘、河谷、森林、公園,用的是印第安人名稱。例如Iowa、Massachusetts、Arkansas、Dakota、Illinois、Oklahoma、Utah、Alabama、Arizona等源於印第安人的部落名稱。此外還有Ohio、Missouri、Conneticut、Potomac River、Michigan Lake等。俄克拉何馬意為紅種人土地;康涅狄格意為長河;印第安納是肖尼、邁阿密印第安人的故鄉。密西西比河也取自印第安人大江的意思。阿巴拉契亞山脈意為另一邊人們。落基山意為"石頭山"。密爾沃基意為歡樂之鄉。美語中借用的印第安人語言單詞(包括直接借用和派生的)大約有1700個。
白人種族主義者的自我辯解不足為據。

發展現狀


一提起印第安人,大多數人頭腦中會立即展現出頭頂羽毛、滿臉文飾、身穿皮袍,胸戴串珠,說著無人能懂語言的野蠻人形象。其實,就像中國人不再留辮子一樣,當今印第安人也早就不再頭頂羽毛了。而且,不少印第安家庭中還擁有了汽車。
現狀:勉強維持生計
印第安人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語言。僅美國新墨西哥州就有19個印第安人村落(Pueblo),每個村落都有自治權,有自己的土地,獨立的法律、政策和政府。埃克馬(Acoma)是新墨西哥州頗具特色的一個印第安村落,由於建在高地上而被稱為“空中之城”(Sky City)。村落里人口不多,有些冷清,記者在街上只遇到了幾個在家門口擺攤的人,正在向遊客兜售手工製作的印第安傳統陶器。埃克馬的保留地基本是大片的戈壁沙漠,不適於種植業的發展。而要開發礦產資源,則在當地引發了激烈爭議。贊成者認為它可以促進保留地的經濟發展,而反對者則指出這有悖於印第安的傳統。為了解決族人的生活問題,埃克馬人除了開發旅遊業以外,還擁有自己的賭場。儘管賭場的收入不錯,但是畢竟經濟來源太單一,難以滿足村裡的需求,譬如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的維護等。
現實:遭遇現代文明衝擊
印第安保留地面臨很多發展問題,比如如何使經濟多元化發展,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如何解決印第安人的醫療、養老、教育等問題。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保護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新墨西哥州勞動局局長池諾告訴記者,由於在保留地找不到就業機會,目前,大約有60%的印第安人選擇在城市生活。許多印第安年輕人在讀完大學后,雖然也想重新回到保留地,幫助家鄉發展經濟和文化,但卻不得不面臨“學無所用”的尷尬局面。
池諾本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新墨西哥州政府中職位最高的土著人,他曾在新墨西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就讀,後來從事電視新聞工作20多年。談起自己當初的選擇,池諾充滿了無奈。池諾說,他大學畢業以後,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於是,他不得不放棄重新回到保留地的機會,留在新墨西哥第一大城市阿爾伯奇工作。池諾說,離開保留地的結果就是遠離了自己部落的語言和文化。在保留地上,印第安的孩子們接觸的是荒原、沙石和土坯建築,學到的是印第安文化;而在現代化都市裡,令他們著迷的卻是網路、遊戲和好萊塢。二者之間,哪個魅力更大,不言而喻。池諾說,現在,自己的部落語言已經在英語的世界里被淹沒得無影無蹤了。
無奈:印第安文化瀕臨滅絕
印第安人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酒店工作的畢特絲夫婦每個周末都會帶著孩子回到保留地,讓他們去認識不同的動植物,讓他們到農田裡學習印第安人的勞作方式。身為州勞動局局長的池諾也努力把自己族人的文化傳給下一代,但是,他能做到的同樣也只能是每個周末帶孩子回到保留地去看看。
據池諾估計,50年後,可能只有不到5%的印第安人還會講自己的語言。在印第安人一年一度的“泡窪聚會”上,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對此更是悲觀。他說,50年後,恐怕連印第安文化的影子也找不到了。他有兩個孩子,可是沒有一個能講自己的部落語言。
面對以英語為主導的文化世界,印第安人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來抗爭。在埃克馬村莊,許多住戶家裡都有汽車,但是卻沒有自來水和電。當地人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維持這樣的現狀,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但是,令他們感到無奈的是,現在村莊里已經只剩下少數“老弱病殘”了。而且,即使他們每周不辭辛苦地把孩子帶回到保留地,仍然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在印第安保留地,絕大多數學校的教學語言仍然是英文。

歷史地位


印第安人在世界上絕不是愚昧和落後的象徵,以瑪雅、阿斯特克和印加人所創造的文明為代表的美洲古代文明獨立地在美洲廣闊的土地上產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光輝成就。正如伯恩斯與拉爾夫在《世界文明史》中所說的那樣: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話,他們完全可以會為發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個基礎,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文化相媲美。
印第安文明具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自古及今一脈相承,儘管在歐洲殖民主義者入侵以後受到了無情的摧殘,但是並無間斷之處。印第安文明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印第安人創造了美洲最燦爛的古代文明,歐洲殖民者到來后,無力將之完全同化,而是在經過與之短暫的衝突之後,對其採取了妥協和調和的態度,一方面,保留了作為文明載體的印第安村社和印第安人,另一方面,與印第安人發生了種族和文化上的混血,而絢麗多姿的美洲大自然本來就是土著文化賴以存在的土壤,因此,印第安文明雖遭到嚴重的摧殘,但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印第安文明遺產對美洲近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特別是進入20世紀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成為美洲文明的源泉。美洲一些國家的城市建築明顯有土著印第安人建築的特色。例如,在秘魯的庫斯科的很多建築的圍牆上飾有虎、蛇等圖案,一些天主教修道院的建築也採用了一些印第安人的技巧和形式。一些日常用品也採用土著印第安人的技巧來製作,如在墨西哥曾採用印第安人傳統的羽毛拼鑲的辦法製作天主教的偶像畫。在美洲一些地區的陶器、漆器、農具以及金銀製品上更是很容易找到印第安人工藝的痕迹。
印第安人Indian結語印第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秘魯阿普拉黨的創始人阿亞·德拉托雷指出,印第安人的存在是美洲大陸的特徵,美洲最恰當的名稱應該是“印第安美洲”。今天的美洲文化是一種混合文化,而印第安文化是其中最濃重的色彩之一。
印第安文明對美洲新的民族意識的覺醒、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本土特色的再造均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不容否定的是,印第安人的前哥倫布文明明顯低於當時歐洲文明的發展水平,這也正是歐洲殖民者何以能夠打斷印第安文明的進程,將自己的文明強加給印第安人的原因。在處於優勢的歐洲文明面前,一部分印第安人通過種族混血和文化混合融入了主流社會,還有一部分印第安人頑強地抵禦了歐洲文化的同化,保留了自己的社會組織形式、語言、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原則、民間知識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等文化遺產,他們沒有真正地參與所在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生活,而是處於現代社會的邊緣。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類社會正經歷著巨大的社會變遷,很多傳統歷史文化與文明也在逐漸消失,但是印第安人卻有著強烈的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印第安文明的遺產便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量,正在對後來的歷史演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