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2004創立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於2004年10月11日揭牌成立,2005年7月開始運行,2009年7月23日獲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複,是中國科學院整建制從事人類傳染性疾病基礎研究和相關技術應用的綜合性研究機構。自2017年開始,上海巴斯德所共建方變更為中國科學院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所聚焦病原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動規律、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致病機制等關鍵科學問題,推動病原學、免疫學和疫苗學知識創新與學科發展。
據2018年8月上海巴斯德所官網顯示,上海巴斯德所共設有25個研究單元;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領域;在學研究生145人,在站博士后15人,與工作站聯合培養博士后9人。截至2017年底,上海巴斯德所共有在職職工112人,其中科技人員71人。
,席胡錦濤拉法蘭的見證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菲利普·庫里爾斯基簽署了中國科學院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建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意向書。3月,法國代表團訪問中科院。5月,中科院代表團訪問巴斯德所。8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簽署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協議。
,科院巴研究舉揭牌儀式,統希拉克、中科院副院長陳竺、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共同為研究所揭牌。
發展歷程
2005年7月,上海巴斯德所開始運行,第一批4名科學家被聘任為研究組長,並正式在上海巴斯德所建立實驗室。
2007年,上海巴斯德所成為中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試點)。
2009年4月28日,上海巴斯德所病原診斷中心、疫苗研發分中心揭牌成立;7月23日,獲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複;9月,入選中國科技部和國家外專局首批“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2011年2月25日,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在上海巴斯德所揭牌成立。
2013年4月26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新科研大樓建成啟用。
2016年起,上海巴斯德所擔任巴斯德國際網路亞太區總協調單位。
2017年開始,上海巴斯德所共建方變更為中國科學院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1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南京市麒麟科創園共建“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麒麟創新研究院”。
據2018年8月上海巴斯德所官網顯示,上海巴斯德所設有病原科學研究中心、免疫學研究中心和疫苗學研究中心,共25個研究單元,建有中國科學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
研究單元 | |
---|---|
炎性反應與免疫病理研究組 | 免疫信號傳導與調節研究組 |
分子病毒學研究組 | 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組 |
抗病毒免疫與遺傳治療研究組 | 呼吸道感染病理研究組 |
新興細菌性病原體研究組 | 天然防禦和免疫調控研究組 |
腫瘤病毒研究組 | 皰疹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組 |
病毒性肝炎研究組 | 病毒疾病與疫苗轉化研究組 |
免疫調節研究組 | 人體寄生蟲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組 |
蟲媒病毒研究組 | 病毒與淋巴瘤研究組 |
疫苗學與抗病毒策略研究組 | 病毒組裝與宿主研究組 |
分子免疫學研究組 | 病原真菌感染及宿主免疫研究組 |
造血幹細胞與轉基因動物研究組 | 免疫細胞分化與分子調節組 |
病毒免疫學研究組 | 病原微生物致病機制的結構生物學研究組 |
天然免疫學研究組 | ------------- |
截至2017年底,上海巴斯德所共有在職職工112人。其中科技人員71人、科技支撐人員16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9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及高級實驗師人員19人,其中外籍研究員4人。共有國家長期項目入選者1人,“青年”入選者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8人,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3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上海市外專”1人,“上海市”1人,國家外國專家局“外專高端計劃”1人,上海外國專家局引進境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2人,上海外國專家局引進境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1人,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7人,中國科學院交叉與合作團隊2支。
項目名稱 | 人員名單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唐宏、孫兵、藍柯、李斌 |
中組部“青年” | 張曉明、王海坤 |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 孫兵、唐宏、藍柯、鍾勁、李斌、孟廣勛、黃忠、肖暉、蘇梟、江陸斌、 梁小珍、陳昌斌、冷啟彬、王建華、張岩、周東明、錢志康、龍鋼 |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 藍柯 |
• 設備儀器
上海巴斯德所建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設5個專業技術中心(實驗室),包括生物安全專業實驗室、病理模型動物實驗中心、生物成像與儀器分析中心、病原發現與大數據中心和生物大分子過程技術中心。
平台擁有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超高速流式細胞分選儀、流式細胞分析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激光顯微切割儀、基因晶元點樣系統、X-射線輻照儀等一批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同時還擁有SPF級動物設施、生物安全二級專業實驗室,提供SPF級及感染動物實驗設施保障服務。服務領域涉及生物大分子複合物/單顆粒超微結構解析、組織和細胞形態學的影像分析、流式細胞分析與分選、蛋白分離純化與鑒定、抗體疫苗的上游工藝與研發、感染細胞與動物水平實驗、基因小鼠製備、生物信息分析、病原體診斷技術研發和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分離鑒定等。
• 科技項目
2015年,上海巴斯德所獲得科技部973項目1項、重大重點項目9項,並獲得美國NIH項目2項。
2006-2016年,上海巴斯德所共申請基金項目314項,獲資助122項,平均資助率為39%。資助項目共涉及8個項目類別,其中面上項目63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2項,重點項目4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專項基金項目2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項,聯合基金項目1項。獲得基金委經費支持8345萬元,獲科技部留所使用經費支持2740萬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經費5325萬元,其中包含研究所主持的兩項“十一五傳染病重大專項”的經費。
2006-2016上海巴斯德所申請和資助項目的整體情況 | ||||
---|---|---|---|---|
年度 | 申請項目數 | 資助項目數 | 資助率 | 資助經費(萬元) |
2006 | 3 | 3 | 100% | 87 |
2007 | 6 | 2 | 33% | 45 |
2008 | 7 | 2 | 29% | 75 |
2009 | 12 | 7 | 58% | 233 |
2010 | 17 | 4 | 24% | 153 |
2011 | 33 | 16 | 48% | 732 |
2012 | 55 | 23 | 42% | 1936 |
2013 | 48 | 23 | 48% | 1677 |
2014 | 48 | 14 | 29% | 1051 |
2015 | 42 | 16 | 38% | 1587 |
2016 | 44 | 12 | 27% | 769 |
合計 | 314 | 122 | 39% | 8345 |
• 論文發表
2006-2016年,在上海巴斯德所申請獲得的基金資助項目中,以上海巴斯德所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SCI論文共計265篇。SCI論文從2006年1篇到2016年61篇,10年增長了61倍,年均增長89.62%。其中發表在大類1區的論文17篇、2區的論文123篇,前兩區的論文數佔總發表論文的52.8%;其中Top期刊論文73篇,佔總SCI論文的36. 5%。
2020年,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名錄”,所屬機構論文被引次數57次。
• 科技成果轉移
截至2017年底,上海巴斯德所的諾如病毒疫苗、多價手足口病重組疫苗和抗體、新型廣譜流感疫苗和治療性抗體、丙肝病毒廣譜中和抗體、抗惡性瘧疾新葯、ZIKA病毒重組疫苗等一批生物製品技術與產品,實現市場轉化和技術許可費用近3億元。
國際合作夥伴 | |
---|---|
巴斯德國際網路聯盟 | 道達爾基金會 |
巴斯德健康研究基金會 | 法國液空集團基金會 |
邦可基金 | 法國外交部 |
貝當古舒爾勒基金會 | 賽諾非巴斯德公司 |
李嘉誠基金會 | 法國開發署 |
阿海琺基金會 | --------- |
國際學術會議(主辦) | |
---|---|
日期 | 會議主題 |
2006.8 | 1st IPS-CAS-Ruijin Hospital Symposium:Respiratory Viruses and Hepatitis Viruses |
2004.12.21 | Symposium on Viral Biology |
2004.8.31 | Symposium on New Challenges towards Viral Diseases |
2005.11.10-11 |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Emerging Diseases |
2006.10.16 | Workshop on Japanese Encephalitis |
2006.11.16-18 | Impact of Behavioral Ecology o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2006.11.25 | 2nd IPS-CAS Hepatitis Virus Symposium |
2006.12.29-30 | 1st IPS-CA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orkshop |
2006.4.26-27 | Sess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of the 8th Shanghai Bioforum |
2006.9.16 | 1st IPS-CAS Hepatitis Virus Symposium |
2007.6.12-14 | 3rd AREVA=Pasteur forum on“Mosquito-and tick-borne viruses and their environment” |
2010.05.17-19 | 4thAREVA Pasteur Course on Anti-viral Immunity |
2011.05.27-29 | 5thAREVA Pasteur Course on Inflammation and Vaccine |
2012.05.24-26 | 6thAREVA Pasteur Course on Vaccine-Tuberculosis |
2014.10.16-17 | Infectious Diseases Research in a Globalized World High-Level Scientific Symposium |
2016.05.18-19 | Pacific-Asia Institut Pasteur International Network Regional Meeting |
2017.05.04-18 | Institut Pasteur International Network Course 2017 «Infectious diseases pathogenesis in Asia/Pacific |
2017.12.06-07 | Asia-Pacific IPIN - Nature Workshop《Threat and Risk Assessment of Yellow Fever in Asia》 |
2018.03.28-29 | Research for Preparedness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outh East Asia:Threats and Challenges |
國際合作項目 | |
---|---|
日期 | 項目內容 |
2008年5月14日 |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道達爾集團在上海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 的科學合作項目合同“中國傳染病領域合作協議”。 |
2008年11月25日 |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國際著名阿海琺集團所屬阿海琺基金會 在巴黎續簽合作協議“環境與新生疾病合作協議”。 |
2012年7月 | 重症EV71感染在柬埔寨流行並導致該國約70名兒童死亡。應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 的邀請,在中科院支持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派專家組趕赴柬埔寨開展科研合作。 |
2005年 | “呼吸性疾病的實驗病理學研究”項目(由法國巴斯德所牽頭,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亞太地區其他7個巴斯德研究所(分別位於 柬埔寨,越南,新幾內亞,日本和韓國等地)參加的、歷時3年左右)。 |
2005年 | “黃熱病病毒發病原理的分子機制研究計劃(日本腦炎的生態學研究和傳播性研究)”項目。 |
2005年 | “衛星監測遷徙鳥類攜帶病毒”項目(由中法兩國科學家聯合發起 的關於監控鳥類遷徙以及鳥類傳播疾病的生態學因素的研究項目)。 |
2006年 |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獲得了兩項歐盟第6框架項目。 |
2007年 | 中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項目“中國禽流感病 毒株RNA聚合酶和NS1抑制IFN產生的致病機制研究”。 |
2010年 | 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glycomics研究所(Griffith University’s Institute for Glycomics)簽署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抗感染和抗病毒基礎研究以及藥物研發前期研究。 |
2010年 | 與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致力於新葯篩選的研究。 |
2012年 | 引進海內外多位頂尖人才組建了“丙肝疫苗研發的免疫學研究團隊” 並獲得“中科院-國家外專局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劃”資助。 |
2015年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立項的RO1國際項目“潛伏態核抗原在卡波氏肉 瘤病毒致病過程中的功能研究”和惡性瘧原蟲var基因的調控機制”。 |
2016年 | 中非彩虹計劃。 |
2017年 | 雲南-大湄公河次流域地區病原發現與疫情預測的“金礦計劃”。 |
據2018年8月上海巴斯德所官網顯示,上海巴斯德所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領域。
據2018年8月上海巴斯德所官網顯示,上海巴斯德所共有在學研究生145人(其中碩士生49人、博士生84人,留學生12人),在站博士后15人,與工作站聯合培養博士后9人。
所徽
• 巴斯德價值理念
一個目標:通過研究、教育和公共健康活動,幫助人們抗擊疾病——主要是傳染性疾病。
高期望值:每一項使命都追求卓越。
以人為本:以人道主義理念,善待別人。
• 上海巴斯德所的使命與目標
三大宗旨:求高水平的研究、積極參與公共健康、致力於科學教育與培訓。
聚焦病原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動規律、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致病機制等關鍵科學問題,推動病原學、免疫學和疫苗學知識創新與學科發展。以解決病原發現、生物治療(抗體、疫苗等)、軍民兩用的共性瓶頸技術問題為著力點,重點為國家公共衛生與生物安全提供科技支撐和解決方案。
以創新國際合作機制和軍民融合機製為契機,目標建成能提供健康與安全科技支撐與解決方案的國際一流新型研發機構,成為標桿式的國際化研究所,為“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提供技術支撐與保障。
研究所領導 | |
---|---|
職務 | 姓名 |
所長、法定代表人 | 唐宏 |
科研聯合所長 | 安瑞璋(Fernando ARENZANA-SEISDEDOS) |
黨委書記 | 司勝利 |
副所長 | 江陸斌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陳豐偉 |
理事會 | |
---|---|
職務 | 姓名 |
理事長 | 張亞平(中國科學院) |
副理事長 | Christian Brechot(巴斯德研究所) |
理事、秘書長 | 廖侃(中國科學院) |
理事 | 曹京華(中國科學院)、Marc Jouan(巴斯德研究所)、高福、Pierre Lemonde(獨立理事)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所長 | 杜文聖 | 2004-2009 |
所長 | 艾德銘 | 2010-2015 |
聯合所長 | 臧敬五 | 2004-2006 |
聯合所長 | 孫兵 | 2006-2015 |
臨時黨組織負責人 | 杜冬余 | 2005-2009 |
臨時黨組織負責人 | 姜衛紅 | 2009-2011 |
黨委書記 | 湯伯偉 | 2011-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