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濂

鄭清濂

鄭清濂(1852年---1927年),字景溪,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鄭清濂是由福建船政局培養出來的中國近代著名的造船專家。他與魏瀚等人設計了中國第一艘雙機鋼甲艦“龍威”號(調歸北洋海軍后更名為“平遠”);設計和監造了“開濟”、“鏡清”、“寰泰”三艘穹甲快船;與吳德章設計和督建了羅星塔青洲船塢。

人物經歷


鄭清濂出生於福建閩侯縣黃山鄉(今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黃山村)。清同治五年(1866年),14歲的鄭清濂考取馬尾求是堂藝局(后改名福州船政局),在前學堂製造班學法文,后入前學堂製造班學習造船。該專業要求學生能夠計算蒸汽機功能、尺寸、設計、製造零件及船體,能夠放樣;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實習課擺到十分重要地位。在頭兩年,實習課每天都要進行數小時的體力勞動,以使學生熟悉車間的工作,並逐漸培養指揮工人的能力。鄭清濂等學生曾到裝配車間實習如何操作各種技術的實際鍛煉。在學習中,鄭清濂很重視理論課與實踐結合。在考核中,成績出色,學會掌握設計蒸汽機的實際知識和管理車間的能力,學會設計木殼船、計算船體面積、掌握航海性能、繪製船殼和帆具圖紙,能放樣以及指揮施工等,正如《洋務運動》一書中所講:“明於製造理法者,則以李壽田、遊學詩、羅臻祿、吳德章、鄭清濂、汪喬年為最。”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鄭清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福建船政前學堂第一屆製造班,派充船政船廠任監工。
光緒三年(1877年)2月17日,鄭清濂留學法國,入法國瑟堡造船工程學校(削浦官學),兩年期滿,繼入德、比、英等國留學,得工學博士學位,留柏林監造鐵甲船。光緒九年回國,獎4品花翎都司,為馬尾船政工程處制船總司,計監造“鏡清”、“寰泰”、“開濟”、“廣甲”、“廣乙”、“平遠”等9艘艦船,又開闢船塢,功績卓然,遂擢副將加總兵銜,不久轉為文職。疆臣交章論薦,以江蘇候補知縣,自上海法公堂會審,擢監蘆江鐵路。
福州馬尾船政建築
福州馬尾船政建築
光緒六年(1880年),鄭清濂先擔任馬尾船政前學堂教習,后在船政工程處任制船總司(相當工程師),官為都司,賞戴花翎。同年,由北洋大臣李鴻章函致駐德公使李鳳苞向德國士旦丁伯雷度之伏爾鏗(即瓦羅堪)廠訂立合同承造“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鄭清濂與劉步蟾、魏瀚、陳兆翱被派往德國監製,並由該廠代購康幫鐵甲及一切配備。回國后,鄭清濂被授為參將銜,是福建船政局技術骨幹之一。
光緒十一年(1885年)5月23日,督辦閩省軍務的左宗棠、船政大臣裴蔭森,以及其他大員聯名上疏朝廷,請求撥款建造鋼甲艦。疏中談到,根據留洋回國學生魏瀚、鄭清濂、陳兆翱等人的報告,法國新創製的雙機鋼甲艦,馬力1700匹,駕駛容易,費用較省,每艘工料銀價約46萬兩,可以仿造。“閩省如有此等鋼甲兵船三數號,炮船快船得所衛護膽壯則氣揚,法船斷不敢輕率啟釁。”疏中還談到鄭清濂等工程技術人員“均無希圖名利之心,只以馬江死事諸人,非其親故,即屬鄉鄰,以報仇雪憤之心,寄於監作考工之事,成效必有可觀。”並向朝廷表示:“如果虛糜工費,甘與該學生等一同科罪”等語。清廷批准建造鋼甲艦后,船政技術人員做了分工,鄭清濂與魏瀚、吳德章監造船身,陳兆翱、李壽田、楊廉臣造船機,船圖仿自法國1885年創造的雙機鋼甲兵船“柯襲德士迪克”、“士飛禮”、“則唐”三船。
光緒十二年(1886年)冬,鄭清濂與魏瀚等設計的中國第一艘雙機鋼甲艦“龍威”號開工,鄭清濂等人“索隱鉤深,困心衡慮,或一圖而屢見,或一器而屢改其模,或於獨悟而戛戛生新,或於會商而心心相印,寒暑無間,寢饋胥定”,技術上精益求精,以期“創中華未有之奇”。同年,洋監督斯恭塞格向曾紀澤報告中所指出:“鄭清濂……堪勝船廠總監工之任,亦可派製造軍器”等語。於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87年1月29日)“龍威”鋼甲艦終於下水。隨後歸入北洋水師。該艦首尾裝有魚雷炮,利於攻擊,首炮、邊炮、后炮裝備完整,且“均以一人司機,三面施放,無不如意”,為船政局所有船舶中大炮裝備最精良者。“船式之精良,輪機之靈巧,鋼甲之堅密,炮位之整嚴”均超過以前。該艦的製造成功,“不用一洋員洋匠,脫手自造”,標誌中國科技人員造船技術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1906年歸國留學生考試之考官及學部官員合影
1906年歸國留學生考試之考官及學部官員合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變亂后,鄭清濂以道員身份,迎鑾駕回京,清廷“賜食及綾錦並加二品銜”。慈禧太后曾3次召見清濂,醇親王奕譞更器重他的學識,每進見必親自出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鄭清濂以船政局首屆出洋留學生,擢用福建船政會辦,升副將,加總兵銜,管理船政工作處。光緒三十三年改任汴洛鐵路總辦。翌年又為京漢鐵路總監督,入為郵傳部參議海軍部顧問官。光緒三十五年戴洵出使歐洲時,清濂被命隨節考察海軍,回國后賜工科進士出身。
宣統二年(1910年)授海軍正參謀官,領任海軍部軍政司長,並為留學生廷試同考官。民國2年(1913年),鄭清濂被委為福州船政局局長,不久調任京漢鐵路局局長,又晉授海軍造船總監,加少將銜。
1913年10月,北京政府海軍總長劉冠雄將福建船政局收歸海軍部,鄭清濂任福建船政局局長。任內他將船政前學堂改為福州海軍製造學校,任命陳林璋為校長;將船政後學堂改為福州海軍學校,任命王桐為校長;將船政藝圃改為海軍藝術學校,任命黃聚華為校長。1913年,他“添購馬限山洋船塢一所”,並且向北京政府提出了船政改革計劃。
1914年6月28日,鄭清濂被海軍部授予造船艦主監銜。1916年9月25日,鄭清濂因當時袁世凱不重視興辦實業,船政局經費不能落實,振興船政局的抱負難以實現而辭職還鄉。在家鄉,鄭清濂疏通河道,解除旱澇災害的威脅,使受益農田達萬餘畝。
1927年,鄭清濂逝世。他逝世時,家無長物,無力治喪,由其女婿、駐比利時國全權大使王景岐及門生等辦理後事。

人物成就


清末馬江海戰后,福建海軍幾乎全軍覆沒,船政大臣裴蔭森決心製造鋼甲艦,此前,中國軍艦全是木質兵輪和鐵脅木殼艦。裴蔭森上疏要求試製雙機鋼甲戰艦,獲得清廷批准。鄭清濂和魏瀚等人主持設計中國第一艘雙機鋼甲艦“龍威”號,這艘艦船由中國工匠施工,鄭清濂擔任施工總監。
龍威艦
龍威艦
龍威艦兩重鋼底,重2100噸,2400馬力,配有魚雷炮、首炮、邊炮、后炮,為船政局所有船舶中大炮裝備最精良者。丁汝昌接受該艦時稱:“舵位工程布置妥貼,大機器兩副亦復堅固靈通”。“龍威”號的製造成功,“不用一洋員洋匠,脫手自造”。
此艦是中國第一艘鋼甲戰艦,標誌著中國造船進入鋼船時期。艦名原叫“龍威”,后更名為“平遠”,被派往北洋水師,后參加了甲午海戰,1904年艦毀。
“龍威”號之後,鄭清濂還設計和監造了“開濟”、“鏡清”、“寰泰”三艘穹甲快船。這三艘快船製成后,裴蔭森評價說:“學生等於製造之學研慮殫精,不特創中華未有之奇能,抑且駸駸乎駕泰西而上之,矧三船皆為南洋代造,而製法則日新月異,復有不同,開濟之堅韌靈捷,既非南瑞南琛所能及,而鏡清又勝於開濟,寰泰又勝於鏡清”。
廣甲艦
廣甲艦
隨後鄭清濂又參與監造“廣甲”、“廣庚”兵船,“廣乙”、“廣丙”、“福靖”獵艦,“通濟”練船等。除了造船外,鄭清濂還奉命與吳德章一同負責勘查、設計、監建羅星塔青州船塢,使當時中國大船均可入塢維修。

人物評價


鄭清濂是由福建船政局培養出來的中國近代著名的造船專家之一,“龍威”號的製造成功,“不用一洋員洋匠,脫手自造”,標誌著中國造船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的階段。
鄭清濂一生嚴於律己,廉潔奉公,艱苦創業,一心為中國的海軍、造船、鐵路等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功績顯著。鄭清濂的愛國思想、創業精神、清白作風,深受後人欽佩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