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偶

布料、木製、毛絨等材質的玩具

手偶是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從材質上分有布料的,木製的,塘膠的,毛絨的。從款式上分有人物手偶,動物手偶,卡通手偶,動漫手偶。

手偶是玩具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促進寶寶和大人們之間的感情交流,是各個年齡段孩子們的不可缺少的玩具。

基本介紹


手偶
手偶
手偶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汕地區與台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常看到,也是最容易操作的,稱之為手偶(Hand Puppet),當然每一種偶都是用手操作,但這種偶的操作方式最主要是將手伸進去裡面,最大的特徵就是他嘴巴可以動,動就是靠手掌,手指來活動,這種偶我們稱他“手偶”,這是名詞是我們翻譯而來,當然也有人叫他“手套偶”。偶對小朋友通常有致命的吸引力,其實不只是對小朋友,相信對我們也是深受影響,通常這種動作我們是在幕後操做,他的嘴巴可以動,利用我們的手放在裡面操控,他的眼睛也可以動,這樣能讓他看起來炯炯有神。

主要種類


手偶
手偶
手偶手指偶玩具類的品種更是五花八門。從材質上分有布料的,木製的,塘膠的,毛絨的。
從款式上分有人物手偶,動物手偶,卡通手偶,動漫手偶(動漫玩具因為形象可愛通常人們喜歡稱為動漫寶貝)還有搞怪類的手偶。智能手偶…。人物類的有仿名人的,什麼人出名了就會用他們的形象做成手偶玩具。名人越火玩具就越火。其火熱程度和他們的名氣成正比。動物類的玩具深受人們的喜愛。有的是按電影和故事情節設計製作的,比如有一款手偶就是按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里的四個主角人物設計的。其手偶玩具非常生動、可愛,把手伸進去就可以控制它們做很多動作,好玩極了。唐僧身穿紅色的袈裟,頭戴皇冠形狀的僧帽,樣子非常善良。孫悟空身穿黃色衣服,腰間圍著虎皮裙,頭戴金箍。你知道這金箍的來歷嗎?它可是觀音菩薩為了讓唐僧管住孫悟空,而施法讓孫悟空戴上的。孫悟空的眼睛大大的,好像在說:“我可是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喲!”豬八戒身穿黑色衣服,頭戴黑色的僧帽。他眼睛小小的,所以豬鼻子顯得格外突出。但豬八戒可不是天生就是這個樣子的,他原來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醉酒後戲弄了嫦娥,所以被貶下界,錯投了豬胎,才變成現在這個模樣。沙和尚身穿紫色的衣服,脖子上戴著一串佛珠,面帶微笑,感覺他非常和善。像這類的手偶可以邊玩邊和孩子講故事,真是又好玩又能讓孩子學到知識。
還有一款手偶叫不差錢。其形象就是酷似大明星小瀋陽,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動物類的品種更是數不勝數。有老鼠手偶、變形手偶、小狗手偶、兔子手偶、貓頭鷹手偶、梅花鹿手偶、老鷹玩具手偶、熊貓手偶、海獺手偶、鴨子手偶、樹熊手偶、憨態可鞠的小熊手偶,活蹦亂跳的小兔子手偶。咪兔手偶……總之,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樣的動物就有什麼樣的動物手偶……
卡通手偶,動漫手偶爭奇鬥豔。有史努比手偶、喜洋洋手偶、歪歪兔手偶、七星仔手偶、蒙奇奇手偶、麵包超人手偶……迪斯尼手偶……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手偶。智能分為人際智能、內在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八項

智能


手偶
手偶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手偶。人際智能一般指的是和自己以外的人的互動,包括了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時的互動方式和家長、大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同時也包含了孩子察言觀色的本事,像一般扮家家酒或角色扮演的遊戲、手偶布偶、具競爭性或分工合作的遊戲玩具,都能增進人際智能的發展。而內在智能指的是自我認知、自信心的建立以及是非對錯、道德觀、價值觀等內在標準,所以同樣的在一些人際智能的遊戲中也會練習了自我內在的部分。人際智能和內在智能,通常很難單獨分開來的。智能手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孩子模擬人際互動及自我認知,還能表現情緒的變化,增進孩子的人際智能和內在智能。
手偶
手偶
智能手偶還可以增進孩子的語文字彙的認知和運用能力,以及對人、事、物等圖像和名稱對應認知能,可以增進孩子的表達能力,所以說,愛聽故事的寶寶說話也特別的早呢。智能手偶可以讓寶寶更早的學習和鍛煉自己說話。智能手偶還有很多玩法呢,比如還可以拿著手偶說,讓寶寶和手偶小朋友比賽,看誰吃的快,愛睡覺,比比誰先睡著……還有一種手偶是實用型手偶。比較字母手偶。是26個英文字母手偶。可以讓小朋友學英文字母的。可稱得上是益玩益智益樂…
還有十二生肖手偶。就是按十二生肖動物設計的手偶。虎年老虎手偶就火了,免子年歪歪兔手偶就流行了…我發幾張圖片供大家一起分享可愛有趣的手偶…

歷史文化


其實布袋戲的歷史相當久遠,中國古籍《武林舊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朝宮廷宴會的禮單上就有掌中木偶戲。不過,就現今被人熟悉的傳統布袋戲而言,該戲種起源,一般來說都是來自泉州的一則傳奇故事。
手偶
手偶
傳說中國明朝期間,有位屢試不中的秀才梁炳麟,在福建仙游縣九鯉湖一座仙公廟祈求高中后,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老人在他手上寫下“功名歸掌上”后離去。梁秀才醒后非常高興,認為是及第的吉兆,不料當次應試又名落孫山。失落之餘,他開始向鄰居學習懸絲傀儡戲,並發展出直接套在手中的人偶,憑著他的文學修養,出口成章,又能引用各種稗官野史,馬上吸引了許多人來看他的表演,布袋戲從當地開始風行起來,梁秀才的名聲也跟著水漲船高,此時他才領悟了“功名歸掌上”這句話的意涵。除此之外,關於布袋戲起源尚有另一說法是明穆宗隆慶(1567-1572)年間,福建龍溪縣的落第秀才孫巧仁所創。
傳說畢竟是傳說,實際上也沒什麼寓意,無非就是幾種可能性:
1、為了謀生,試想一下,現在很多流傳的東西開始都是老百姓為了謀生而想出的東西
2、演變,簡單的說,就是從布袋戲演變出來的一個分支,這個是肯定的了
3、就是取悅,這個就是上邊,我說的傳說了,無非就是為了取悅他想取悅的對象,這裡說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
4、無聊的產物,手裡拿個個布袋玩來玩去,畫上一張臉,覺的很有意思,時間長了,知道的人多了,也就流傳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