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防風湯的結果 展開

防風湯

中藥湯劑

防風湯,在詞條中共有九個藥方,現記載它們的來源:1、《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權方;2、《重訂嚴氏濟生方》;3、《症因脈治》卷一;4、《宣明論方》卷二;5、《聖濟總錄》卷一零八;6、《聖濟總錄》卷一零七;7、《活幼心書》卷下;8、《傷寒微旨》卷上;9、《聖濟總錄》卷一零八。

藥方(一)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權方。
【組成】防風 芎勞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朮各3克,羌活 葛根 附子 杏仁各6克 麻黃12克 生薑15克 石膏 薏苡仁 桂心各9克
【用法】上十六味葯,哎咀。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服一劑覺好,更進一劑。
【主治】偏風。

藥方(二)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防風(去蘆)60克 川獨活(去蘆,洗) 川當歸(去蘆,洗) 赤茯苓(去皮) 秦艽(去蘆、,洗) 赤芍藥 黃芩各30克 桂心(不見火)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血痹,皮膚不仁。

藥方(三)


【來源】《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防風 荊芥 葛根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風寒,發熱惡風,有汗。

藥方(四)


【來源】《宣明論方》卷二。
【組成】防風 甘草 當歸 赤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炒熟) 官桂各30克 黃芩 秦艽 葛根各9克 麻黃(去節)15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15克,用酒、水共300毫升,加大棗3枚、生薑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功效】疏風活絡,宣痹止痛。
【主治】行痹。外感風濕,惡寒發熱,遍體骨節疼痛,遊走不定,舌苔淡白,脈浮。現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見上述癥狀者。

藥方(五)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零八。
【組成】防風(去叉)3分,甘菊花1兩,羌活(去蘆頭)1兩,藁本(去苗土)1兩,石膏2兩,旋覆花半兩,蔓荊實半兩,甘草(炙)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4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1棗大(切),煎取7分,去滓,食后溫服,日2次。
[主治]風熱上攻,眼眉骨連頭疼痛。

藥方(六)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零七。
【組成】防風(去叉)1兩,白鮮皮1兩,獨活(去蘆頭)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1兩,芎勞1兩半,甘草(炙,銼)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臨卧溫服。
[主治]肝腎風氣久積,客於目不散,目乾澀痛。

藥方(七)


[來源]《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防風(去蘆)半兩,川芎半兩,大黃半兩,白芷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細辛(去葉)2錢,薄荷葉2錢半。
[用法]上為末。每服1錢,用溫湯調下,不拘時候。
【主治】小兒急驚后,餘熱未退,時復手足抽掣,心悸不寧;及風邪中入肺經,兩目視人開眨不常。

藥方(八)


[來源]《傷寒微旨》卷上。
【組成】防風(去蘆)半兩,桔梗3分,甘草(炙)半兩,旋覆花半兩,厚朴(炒)3分。
[用法]上為末。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1塊如棗大(擘破),煎至7分,去渣溫服。
【主治】中風。惡風,自汗出,兩手脈浮數而緩。若寸脈力小尺脈力大,在清明以後至芒種以前者。

藥方(九)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零八。
【組成】防風(去叉)1兩,芎勞1兩,白鮮皮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草(炙)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竹葉10片,煎至8分,去滓,下蜜半匙,再煎沸,食后、臨卧溫服。
[主治]肝虛寒,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