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中醫方劑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溫補心陽,安神定悸之功效。主治心陽不足證,煩躁不安,心悸,或失眠,心胸憋悶,畏寒肢冷,氣短自汗,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遲無力。

別名


桂枝龍骨牡蠣湯(《內台方議》卷一)、桂甘龍骨牡蠣湯(《醫學入門》卷四)

歌訣


桂枝甘草龍牡湯,心陽不振補心方。心悸不安動憂甚,形寒面白保安康。

用法


以水五升(1000ml),煮取二升半(500ml),去滓,溫服八合(160ml),一日三次。

方義


方以桂枝辛甘而溫,既溫振心陽,為溫心通陽之要葯,又溫通血脈以暢血行,為君葯。臣以甘草,一則補心氣,合桂枝辛甘化陽,溫補并行,是溫補心陽的基本結構;二則健脾氣,資中焦,使氣血生化有源。龍骨牡蠣重鎮潛斂,安神定悸,令神志安靜而煩躁庶幾可解,為佐葯。四葯合力,陽氣得復,心神得安,血行得暢,則諸症悉除。

配伍特點


方用桂枝扶助心陽。炙甘草補虛益氣,配以牡蠣、龍骨重鎮安神;全方復陽安神,培本固脫,為其配伍特點。

運用


本方是治療心陽不足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煩躁,或失眠心悸、短氣自汗、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遲無力為辨證要點。
現代常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以及心功能不全,神經官能症之煩躁心悸等證屬於心陽不足,心神浮越而致者。。

加減化裁


畏寒肢冷重者,加附子以增溫陽之功;神疲短氣明顯者,加人蔘以助補氣之力;失眠重者,加五味子、酸棗仁、茯神養心安神;心前區疼痛甚者,加川芎丹參活血止痛。

使用注意


本方用量適宜心陽虛煩躁證輕者,若病重者,用量當酌情增3-5倍。應用本方時,還當注意用量的調配,切不可盲目改變方中藥物用量調配。
心陰虛煩躁證禁用

附註


附方珍珠母丸
組成:真珠母(研如粉同碾)三分(20g),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后稱)、熟乾地黃(酒浸,九蒸九曝,焙乾)各一兩半(各20g),人蔘(去蘆)、酸棗仁(微炒,去皮,研)、柏子仁(研)各一兩(15g),犀角(水牛角代,鎊為細末)、茯神(去木)、沉香、龍齒各半兩(10g)
功用:鎮心安神,平肝潛陽滋陰養血
主治:心肝陽亢,陰血不足之不寐。入夜少寐,時而驚悸,頭目眩暈,舌紅,脈細弦。
出處: 《普濟本事方

鑒別


本方與珍珠母丸均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治療心神不寧之證。但珍珠母丸以鎮心平肝葯配伍養血滋陰葯組成,適宜於心肝陽亢,陰血不足而致神志失寧,以驚悸失眠伴有頭目眩暈,舌紅,脈細弦為特徵。本方以重鎮安神葯配伍溫補心陽葯組成,適宜於心陽不足,神失溫養而致神志失寧,以煩躁心悸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脈沉細為特徵。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論》原文: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註解傷寒論》:辛甘發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也,以發散經中火邪;澀可去脫,龍骨、牡蠣之澀,以收斂浮越之正氣。

組成


《傷寒論》原文:火逆下之、因燒針煩燥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一兩(15g)(去皮)甘草二兩(30g)(炙)牡蠣二兩30g(熬)龍骨二兩30g
上四味,以水五升(1000毫升),煮取二升半(500毫升),去滓,溫服八合(160毫升左右),日三服。
金匱要略》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方解


①《註解傷寒論》:辛甘發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也,以發散經中火邪;澀可去脫,龍骨、牡蠣之澀,以收斂浮越之正氣。
②《傷寒貫珠集》:桂枝、甘草,以復心陽之氣;牡蠣、龍骨,以安煩亂之神。
③《古方選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其義取重於龍、牡之固澀。仍標之曰桂、甘者,蓋陰鈍之葯,不佐陽葯不靈。故龍骨、牡蠣之純陰,必須籍桂枝、甘草之清陽,然後能飛引入經,收斂浮越之火、鎮固亡陽之機。

現代用量


桂枝6g甘草12g牡蠣12g龍骨12g

效果


桂枝甘草組成方,龍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時兼煩躁,補陽寧心效果彰.

主治


悸怔忡,多夢失眠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