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3條詞條名為李春華的結果 展開
- 青年葫蘆絲演奏家
- 國家一級演員
- 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委書記
- 北宋檢校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
- 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
- 中國社科學院城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
- 湛江市第四幼兒園保教主任
- 長海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民政局局長
- 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巡視員
- 江西省南昌市揚子洲學校原副校長
-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食葯監局明湖食葯所工作者
- 捨己救人優秀學生幹部
- 上海市嘉定區啟良中學書記
- 雲南省攝影家協會任秘書長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 德州市陵城區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部副主任
- 阜外醫院副主任醫師
- 四川榮縣籍烈士
- 四川省人防辦巡視員
- 李春華重慶長峰醫院醫師
- 北京市丰台區長辛店鎮黨委委員、書記助理
- 江西貴溪籍烈士
- 畫家-李春華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泊中心助理研究員
- 山東蘭山籍烈士
-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教師
- 著名雕塑家李春華
- 湖南省雁峰籍烈士
- 保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 江蘇省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
- 遼寧大學實驗師
- 山東濰坊籍烈士
- 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
- 唐山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明朝江西永豐縣知縣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原黨委常委、副師長
- 黑龍江科技學院教授
- 都江堰市委委員、常委
- 著名油畫家
- 國民大革命時期烈士
-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李春華
青年葫蘆絲演奏家
李春華,男,中國國籍,作為青年葫蘆絲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中國葫蘆絲王子。現任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考級評委。編著了《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專業葫蘆絲基礎教程》;錄製了教學片《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多首作品在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播出。
其代表作品有《柔情絲語》、《絲戀》、《葫蘆心經》等。
葫蘆絲名家李春華,出生於雲南,自幼酷愛民族音樂。幼年時跟隨祖父和父親學習民族樂器的演奏。就讀於昆明師範學校時,師從著名作曲家、音樂電教板發明者王紹祿先生學習音樂理論及葫蘆絲、巴烏演奏,后考入雲南藝術學院繼續深造,曾得到民族管演奏家楊建生副教授、哏德全先生的悉心指導。其利用業餘時間多次深入民間,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收集民間音樂素材,至今從事葫蘆絲、巴烏的研究與演奏已有十餘載。
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考級評委、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巴烏考級評委。出版發行多部教學專著及專輯。長期以來,李春華先生為了葫蘆絲的推廣普及,在全國各地義務演出、作講座上百場。
2000年3月由遠方出版社出版了個人專著《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同年9月錄製了獨奏專集《節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個人教學專程《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
青年葫蘆絲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國葫蘆絲王子,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考級評委。已出版作品有《葫蘆絲巴烏使用教程》、《葫蘆絲巴烏演奏指南》、《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經典名曲》、《葫蘆絲巴烏一點通》、《歡樂的葫蘆絲》、《金葫蘆》、《醉人的葫蘆絲》、《迷人的葫蘆蘭》和《葫蘆絲OK版》。創作作品有:《炫動時光》、《梨花雨》、《打跳歡歌》、《雪蓮花開》、《木鼓神韻》、《清清玉湖水》、《絲戀》、《斷橋殘月》、《藍色的香巴拉》《花滿樓》、《風中的葫蘆》、《葫蘆情》。個人演奏專輯有《葫蘆絲OK版》、《金葫蘆》、《歡樂的葫蘆絲》、《迷人的葫蘆絲》、《醉人的葫蘆絲》、《柔情絲語》、《絲戀》、《葫蘆心經》、《李春華葫蘆絲創作作品》
葫蘆絲王子李春華
李春華,青年葫蘆絲演奏家,教育家,現任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考級評委。已出版作品有《葫蘆絲巴烏使用教程》、《葫蘆絲巴烏演奏指南》、《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經典名曲》、《葫蘆絲巴烏一點通》、《歡樂的葫蘆絲》、《金葫蘆》、《醉人的葫蘆絲》、《迷人的葫蘆蘭和《葫蘆絲OK版》。葫蘆,諧音福祿,常被人們當作互送吉祥。祝福的禮品。雲南傣族創造性地將葫蘆發展演變成了一種神奇美妙的民族樂器一一葫蘆絲。一個金黃色的雙包葫蘆,鑲嵌著白竹吹嘴,下端延伸出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便構造出了葫蘆絲。輕輕一吹,便能發出悠揚,纏綿的樂音,時而如山間竹林,寂靜深遠;時而如高山清泉,叮咚纏綿;時而如孔雀開屏,如百鳥爭鳴;時而如景頗晨曦,朦朧神秘;時而又如萬馬奔騰,騎兵颯爽……聽慣了協奏曲的宏大,雄壯、聽上一曲葫蘆絲,更有一番說不出來的恰然與陶醉。心情煩悶時,更上一曲葫蘆絲,一種小徑通幽的寧靜,立刻讓人神清氣定,煩惱盡消。葫蘆絲正是以其美妙的聲音,獨特的韻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提起葫蘆絲便不能不提起那來自彩雲南的葫蘆絲王子李春華。李春華,本是漢族,早在學生時代,一個偶然的機會便與葫蘆絲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此沉迷其中。除了吃飯睡覺,只要閑暇時間.李春華便關起門來練起來了。看新聞,眼睛看著電視屏幕,手上卻拿著葫蘆絲,忙著練習手指的靈活性。為了方便練習,他還將葫蘆絲的主管拆下來,自製成練習管,人到哪兒練習管便裝到哪兒。就連坐車,嘴裡也沒閑著“TTK、TTK、TKT、TKT…”又練開了吐音。那真是到了廢寢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正是因為這樣刻苦地練習認真地鑽研,李春華的葫蘆絲演奏技巧日益成熟。在練習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剛開始學習時,總會出現“咕”音的問題,就著實讓李春華苦惱了一陣子,請教,翻書,都沒能徹底解決問題。他自己的摸索,試了一個又一個方法,連家裡人都成了他的顧問。“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春華髮現:吹奏時只要在音尾快速把嘴巴張開,就能避免“咕”音出現,他將這一發現應用於教學,學生們很快就解決了“咕”音的問題。在長期的教學中,李春華還發現了不少類似“咕”音,看似簡單,卻又讓葫蘆絲愛好者無法自己解決這問題的方法,他便萌發了將自己的學習和教學心得整理成書的念頭,於是2000年,李春華的第一部作品《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出版了。教程從音階、按孔圖到練習曲,再到樂曲,各章後面還附有相關樂理知識,書中彙集整理了大量適合葫蘆絲演奏的曲譜。書的最後還配有各種調音階的指法表。即便是不懂樂理的人,看了這本教程也能簡單地學會吹奏葫蘆絲。學葫蘆絲不再困難,葫蘆絲得到更大範圍的推廣和普及。一時之間 這本教程成為了葫蘆絲商家賣葫蘆絲時,最喜歡向顧客推薦的一本書。李春華本人便遇到過這樣一件事:雲南民族村遊覽時,便被一位女老闆當外地遊客熱情地邀請進店鋪推薦葫蘆絲,生怕不買,還補充說:“您不會吹,不懂樂理,也不用怕,買了這本書包您看了很快學會,我和我哥就是這樣學的…”說著還即興吹奏了一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李春華一看這本書正是自己編寫的《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看到商家和顧客對自己的作品如些肯定。李春華又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多年來自己的教學心得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擔心的是書中只要有一點紕漏他就會誤導學習者。於是李春華更加註重修改完善《實用教程》從紅色封面到綠色版本,書的頁數越變越厚,內容越來越充實。街邊的小販甚至將書中的精華部分濃縮成小傳單來推銷自己的葫蘆絲。短短5年《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成為廣大葫絲學習者必備的一本教程。李春華的葫蘆絲吹奏手法和教學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由於《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出版,李春華不斷接到一些葫蘆絲學習者的電話諮詢,學習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可見市場需要更具直觀性帶有示範性、可見性的示範教材。李春華的教學VCD《怎麼演奏好葫蘆絲巴烏》出版,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這也是市場上第一部系統的葫蘆絲巴烏教學專集。隨著葫蘆絲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一大批葫蘆絲愛好者成長起來,不再滿足於演奏一些簡單樂曲。他們更渴望涉及葫蘆絲高難度曲目,可太專業的樂曲,一時又不太容易理解。應廣大學習者的要求,李春華出版了教學專輯二《怎麼演奏好葫蘆絲巴烏》以及教學專輯三《葫蘆絲巴烏一點通》。在擔任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考級評委的過程中,李春華深刻地感覺到考級學員之間的差異:首曲子到底應該吹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是演奏合格。為了給考級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助,2005年5月出版了全國第一版葫蘆絲考級專輯《葫蘆絲精曲示範》。長期以來,由於葫蘆絲的音階有限,可吹奏的曲目很少,成了葫蘆絲髮展中的一個局限,葫蘆絲給人的有遺憾之感,在這方面李春華又做了大膽的創新和突破,把二胡獨奏曲《賽馬》改編為葫蘆絲獨奏曲,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又把反映部隊生活的《騎兵進行曲》用葫蘆絲演奏,更讓葫蘆絲火了一把;小提琴協奏曲《粱祝》的改編,讓葫蘆絲的表現更加豐富更具魅力。用葫蘆絲吹奏的《滄海一聲笑》更讓人們領略了一回古今英雄的豪情:誰說葫蘆絲小家子氣。隨著李春華的欣賞專輯《歡樂的葫蘆絲》、《醉人的葫蘆絲》等一系列作品的問世,人們對葫蘆絲又有了新的認識。李春華,年輕,充滿激情與活力,這是不少聽過看過他的專輯的人對他的評價。教學往來中,李春華的謙虛、誠懇、耐心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只要個電話打過來,向他請教問題,他無論再忙都會認真誠懇給你提出意見、建議和鼓勵。湖南省常德市的1 6歲少年趙亞星、吉林省通化市59歲的王曉春,提起這一點感觸最深,他們都是通過教學專輯認識李春華的。在電話諮詢中,得到了李春華的多次指導。曾多次用葫蘆絲參賽榮獲了國家級及省級金獎一他們獲獎后打的第一個電話便是向李老師報喜,感謝他的耐心指導一看到他們的成績,李春華說:這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李春華傳播葫蘆絲文化的足跡及身影,遍布全國各地。曾在多個城市舉辦葫蘆絲獨奏音樂會和專題講座會(在商丘獨奏音樂會,杭州獨奏音樂會,太原專題講座會等數十場)。李春華能有今天的成績,源於他對葫蘆絲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傳播民族文化,弘揚民族樂器,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喜愛葫蘆絲,讓更多的人聽到葫蘆絲的聲音。這便是年輕的葫蘆絲王子一李春華最大的願望。
聽“葫蘆絲王子”談“葫蘆經”
圓潤的葫蘆,幾個簧片,吹起來聲音優美動聽,學起來簡單容易上手,這就是最近在老年人中非常流行的民族樂器——葫蘆絲。葫蘆絲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這種樂器用半截小葫蘆作為音箱,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在葫蘆下端,嵌有銅質築片,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開七孔。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時,左右兩根竹管同時發出固定的單音,與旋律構成和音。其音樂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極富表現力。
近日,來自雲南的“葫蘆絲王子”李春華來到杭州,和老年朋友交流自己的“葫蘆經”。
李春華
年僅32歲的李春華出生於雲南省晉寧縣,16歲開始在民樂隊拉二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見到師兄正在撥弄一個帶著葫蘆的樂器,樂器演奏出來美妙輕巧的音色立刻把他給吸引住了。
“當時一個葫蘆絲要80塊錢,我一個月的零用錢只有5塊,攢了大半年才花了50塊錢買了一個跟葫蘆絲同類的巴烏。”李春華笑著說。後來的這幾年,巴烏和李春華形影不離,每天比吃飯還重要的事情就是吹一吹。
隨著對葫蘆絲的熱愛,李春華出版了第一本葫蘆絲專業教材,錄製了葫蘆絲教學光碟,成為了一位“葫蘆絲音樂人”。“正是對葫蘆絲的這一份感情,才讓我走到了今天啊。”他說。
“葫蘆絲的特點是音色好聽,簡單好上手,特別適合老年人用來豐富自己的生活。不過,上手雖然容易,如果要學起來,一定要有專門的教材和專業的老師指導。”李春華反覆強調, “很多老年人可能覺得自己沒有音樂基礎或是沒有音樂天分,其實那都不重要,將近90%的人對音樂都沒有特別的悟性,只要你想學好,認真學,努力學,就一定會有讓你滿意的成績。”
好學、好看、好聽、好帶、好吹,這就是葫蘆絲的五大特點。
問李春華學習葫蘆絲的訣竅是什麼,他笑著說:“練葫蘆絲最重要的是練好一口氣,老年人不需要過多地要求自己跟原奏一模一樣,要追求流暢、自然、優美,要以樂為主,以自己為主,最重要的是以快樂為主。”
最後,李春華特別提醒老年愛好者:“如果你喜歡葫蘆絲,那就一定要用心練、刻苦練,根據自身情況,每天最好保證一至兩個小時的練習時間。吹吹葫蘆絲可以鍛煉身體,調節心情,相信它會是一件令你開心的樂器。”
李春華:謙虛的葫蘆絲音樂人
說起李春華,熟悉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是一名葫蘆絲愛好者,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因為,目前我州大多數葫蘆絲培訓班和葫蘆絲愛好者使用的葫蘆絲教程和葫蘆絲VCD光碟就出自他之手。記者曾看到過的他與哏德全、楊志寧編著的國內第一套葫蘆絲、巴烏有聲教程及配套VCD光碟,也在潞西市文化館目睹了他最新編著的《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在學生學習中發揮的作用。年僅32歲的李春華出生於雲南省晉寧縣,幼年時在祖父和父親的引導下,接受了民族音樂的熏陶和教育。1991年考入昆明師範學校,跟隨作曲家、音樂電教板發明者王紹祿學習民族音樂理論和民族器樂的演奏,后師從著名葫蘆絲製作、演奏家哏德全潛心學習葫蘆絲的演奏,同時在雲南藝術學院音樂教育系深造,目前正從事民族音樂的教學與研究。2002年,他與哏德全、楊志寧編著了國內第一套葫蘆絲、巴烏有聲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風神韻》,後來又個人編著了《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2002年4月出版了《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出版發行《醉人的葫蘆絲》、《柔情絲語》、《節日的德昂山》等VCD光碟,創作了《藍色的香巴拉》等許多優美的葫蘆絲樂曲。作為這樣一名從事民族音樂教學與研究的“名師”,他接人待事卻非常謙虛,從不以大師自居,風采尤佳。記者近日對李春華進行了採訪,了解了他與源於我州的民間樂器葫蘆絲的結緣、對葫蘆絲音樂的發展以及對我州舉辦中國·德宏首屆葫蘆絲文化節的看法等。據李春華介紹,2002年,當時葫蘆絲的市場和演奏方法都不是太規範、科學。於是,哏德全老師他們合作編著了國內第一套葫蘆絲、巴烏有聲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將經典的葫蘆絲曲目彙編成冊,幫助教師規範、科學地教學生吹奏葫蘆絲,也為葫蘆絲愛好者提供了一本入門的教程,為發展葫蘆絲做出一定的貢獻。近年來,吉林、北京、湖南等地的葫蘆絲音樂人也紛紛出教程,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奏家、一大批優秀的葫蘆絲教育者,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民間樂器葫蘆絲髮展的春天再次來臨。李春華說,德宏州審時度勢,緊扣時代脈搏,提出在今年“十·一”期間舉辦中國·德宏首屆葫蘆絲文化節,這有利於把葫蘆絲推向高潮、促進葫蘆絲藝術的發展;對於每個葫蘆絲音樂人來說,也是一件幸事。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文化節辦好,以此次文化節為契機,告訴世人,葫蘆絲的故鄉在德宏梁河,演奏葫蘆絲的高手就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他表示,將克服困難,盡量全程參與首屆葫蘆絲藝術節。李春華對我州青少年葫蘆絲愛好者寄予厚望。他說,聽了幾位德宏小朋友的演奏,感覺非常好。他們如果到昆明、北京參加比賽,都是有可能獲得金獎、銀獎的優秀選手,只要培養得好,他們就是未來的葫蘆絲演奏家。李春華謙虛地說:“坦而言之,我不是一名葫蘆絲演奏大師,僅是一名執著的葫蘆絲愛好者、演奏員。學習葫蘆絲很簡單,吹好葫蘆絲卻不簡單,藝無止境、學無止境,我今後的道路也將在不斷的學習中探索。”人們常說“春華秋實”,沒有春天的繁花,就沒有秋天豐碩的果實。大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李春華用謙虛的治學態度和勤奮的刻苦鑽研換來今天的累累果實:他還擔任著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的考級評委。談到今後的打算時,他風趣地說:“沒有葫蘆絲,我就失業了,我這一輩子就靠葫蘆絲吃飯,把葫蘆絲吹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因為葫蘆絲對我而言,就是畢生的追求和精神的支柱。”他還對記者說,我敢預言,今後葫蘆絲的發展將會一路飆升,就如同股市一樣,一個字:“牛”。如果你走出雲南,你就會發現全國各地到處飄著悠揚的葫蘆絲樂聲,不少人喜歡葫蘆絲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記者問他對德宏的印象,他一個勁地說:“這裡不愧為歌舞之鄉、植物王國,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心醉。這裡是一塊寶地,它培養了金小鳳、龔全國、哏德全、萬小散、毛相等無數優秀的藝術家,德宏人應該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而驕傲和自豪。”
李春華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音樂學院葫蘆絲巴烏考級評委,是我國具有開拓創新性質的的少數民族管樂演奏家。在他作品的專著《李春華葫蘆絲創作作品》中共收錄了其個人創作的九首葫蘆絲作品,他立足於民族風格,並在此基礎上加入專業作曲的技法,其中《絲戀》、《風中的葫蘆》等作品已經完全是西方音樂的風格特點,類似有器樂小品的性質,其他的如《打跳歡歌》、《藍色的香巴拉》、《木鼓神韻》、《斷橋殘月》、《清清玉湖水》等則是具有地域性的民族風格特點,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春華對於民族性音樂風格與西方作曲風格有著深層的理解與把握,筆者通過對其作品的研究,從作品的風格、作曲手法、技巧運用等方面對當今葫蘆絲音樂的現狀及其以後的發展闡述一下個人的觀點。
一、民族風格多樣性的體現
中國器樂曲的創作最大的特點也是與西方創作的不同就是作品的標題性,從作品的標題可以領略到作曲者的意圖及審美觀點,而中國器樂曲的標題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地域性或稱之為地域特色、地域風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民族眾多,正是這些自然人文因素造就了音樂風格的地域性,多樣性。李春華的葫蘆絲作品風格不再拘泥於狹小的地域範圍,而是用葫蘆絲這一專屬於西南少數民族的樂器表現了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
1、《打跳歡歌》:“打跳”是納西族地區的一種民間歌舞性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歌為主的帶有敘事性質的舞歌,另一種是帶有抒情性質的歌舞並重的形式,李春華在這首作品中將兩種形式的歌舞熔於一爐,音樂采自民間歌舞音樂素材,並且運用了打跳中特有的節奏形式:三步一跺腳。即每一小節中有三拍半,充分體現了納西族的民族風情。
2、《藍色的香巴拉》:這首樂曲有著濃厚的西藏音樂風格,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居住於西藏自治區,藏族歌舞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尤以“囊瑪”歌舞最具代表性。在《藍色的香巴拉》這首作品中運用囊瑪歌舞的結構作為全曲的曲式結構,即前奏、慢歌段、快舞段,並以藏族酒歌為音樂素材進行創作,在此曲中也充分運用了舞蹈節奏形式:四拍三踏步,此曲描繪了一幅藏區仙境般的畫面。
3、《雪蓮花開》:這首樂曲具有新疆音樂風格特點,維吾爾族的音樂按地域分為有三種形式,南疆音樂、東疆音樂、北疆音樂,這三個地區的音樂在調式音階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首樂曲從調式音階的構成上充分體現了北疆音樂風格,即以五聲、七聲音階為主,在筒音作5的情況下,充分運用了葫蘆絲的半音階,賦予了葫蘆絲這一演奏五聲性旋律以新的調式音階風格,同時在這首樂曲中也體現了維吾爾族音樂弱拍起唱、鋸齒型旋律的特點。
4、《斷橋殘月》:此首樂曲開闢了葫蘆絲演奏江南風格樂曲的先河,作曲家以江蘇民歌《孟姜女》為旋律素材作為主題並伸展,引子部分音樂能夠感受到竹笛名曲《姑蘇行》的影子,作品取景於杭州西湖十景中“斷橋殘雪”的深刻意境,但作者在這首樂曲中並不注重景色的描繪,更多的是對於心境的一種刻畫,此曲是一首以抒情為主,情景交融的優秀作品。
5、《木鼓神韻》:這首樂曲具有濃厚的佤族音樂風格,佤族主要居住於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和沱源兩個佤族自治縣。木鼓是佤族人民的打擊樂器。佤族人民在節慶時常常擊鼓隨舞,木鼓舞在表演時往往帶有激烈或者單一的舞蹈動作,因此在這首作品中能夠深刻體會到木鼓舞的表現及其帶來的“神韻”。
二、葫蘆絲小品——西方音樂風格作品的創作
“小品”一詞作為一種器樂曲的體裁源於西方的器樂音樂創作,尤其是鋼琴音樂創作,如浪漫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音樂瞬間”,波蘭肖邦的“夜曲”,德國門德爾松的“無詞歌”等,這種體裁的特點是篇幅較小,且大多數帶有標題性,內容多為抒情或敘事。在葫蘆絲音樂中,從作品的表面上看,每一首作品的篇幅都不大,且都帶有標題,抒情性、敘事性無一不全,筆者將小品一詞引入此文中有著特定的含義,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稱作小品,作者所講的小品是拋去作品表面上所體現的特點,而主要的是從作曲技法上去研究。
《絲戀》是一首典型的運用西方作曲手法,具有現代音樂風格的作品,其現代風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多調性的特點,作品在第一部分從主調的屬音弱起,建立在G大調上,並運用模進的手法將旋律的起承轉合表現出來。在第一部分的結尾處傾向G大調的的關係小調e小調,從大調轉向小調,情感色彩由明亮轉為柔和,在調的轉換過程中引入新的音樂材料,抒情性更加增強,第二部分結束在e小調上。第三部分是一種音樂材料的變奏性發展,但調性並沒有發生改變,而更像是第一部分的調性轉換式模進,作品的第四部分屬於過渡段,由第三部分的e小調過渡到了第四部分的G大調,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現,回歸主題,全曲結束。
另一首作品《風中的葫蘆》不像《絲戀》那樣在調性上有頻繁的轉調,自始至終堅持了同一調性,即e小調,此首樂曲多是材料的重複,帶有變奏的性質。
三、對葫蘆絲傳統技巧的發展和創新
葫蘆絲音樂能夠使人神往,關鍵是在於葫蘆絲演奏技巧的體現,葫蘆絲的演奏技巧總體上可分為三個方面,也是學習葫蘆絲必須掌握的三個基礎方面,一是氣息上的技巧,包括強弱的控制力,換氣的方法,氣顫音等,
二是手指上的技巧,主要是打音、滑音、虛指顫音、顫指音、疊音、波音等,舌頭上的技巧主要是各類吐音。葫蘆絲音樂要表現出多種風格,技巧的運用可謂是至關重要的,技巧的運用使音符充滿了生命力,反之,沒有技巧的運用,音樂從整體上而言是死板的,缺乏活力的。在李春華的作品中,各種技巧無處不在,毫不誇張的說,作品中的每一個音符都是具有技巧特點的,因此這些作品大多是帶有炫技性的,從葫蘆絲音樂的長遠發展去看,炫技性特點無非是發展的主流形態,,同時這種炫技性的發展也對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奏要求,這對葫蘆絲的長遠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1、傳統技巧的發展
在以往的葫蘆絲演奏中,各種技巧都是獨立運用的,,而在李春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多處是技巧的複合式運用,而且具有頻繁使用的特點。
(1)復滑音的使用,在運用滑音時拋棄了以往單滑音的孤立使用,而是在不管相差幾度的音符之間皆可使用滑音,更多的是連滑音、復滑音。
(2)氣指音的使用,筆者在此處用這種技巧名稱未免有些牽強,有必要做一個深入的闡明,這裡的氣指的是連音線,指的概念是手指上的各類技巧,即在同一小節甚至在同一拍中既有連音線又有手指上的技巧,因此在連音線和指法的結合中對演奏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技巧的運用
(1)吐打音,在傳統技巧上,吐音和打音是分開使用的,吐音的運用使音符具有硬度的特性,打音使音符具有彈性,在李春華上《打跳歡歌》中,吐音與打音複合式運用,這種吐打音的運用能夠增強音符的硬度與彈性。
(2)插指顫音
此種技巧在《藍色的香巴拉》中運用較多,這種技巧打破了傳統顫音演奏方法,其方法為快速開閉本音上方二度以上的音孔,其餘音孔保持原位不動,有長顫與短顫兩種,這種顫音具有馬頭琴式的顫音效果,多在蒙古音樂和藏族音樂中使用。
四、李氏葫蘆絲作品在葫蘆絲髮展歷史上的地位
李春華的葫蘆絲音樂創作與演奏在葫蘆絲音樂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質,從他的音樂作品的創作中帶有一種當今及以後葫蘆絲音樂創作的方向性,也是一種過渡性質的風格,這種過渡是由傳統葫蘆絲音樂作品創作向現代創作的過渡,雖然他的大部分作品的音樂素材來自民間音樂,但是對音樂材料的使用從作曲手法、結構布局上都體現著新時代的氣息,從本質上去講,他的葫蘆絲創作並沒有完全擺脫民族音樂風格,但是不在拘泥於某一地域的特點,而是對各種地域性的風格進行探索實驗並取得了成功。在音域的使用上,別具匠心地開發了葫蘆絲音階的使用廣度,一是為了適應多風格的體現,也體現了多調性甚至無調性的現代作曲手法的要求。
結論
藝術的發展總是朝著更新、更高具有時代特點的方向性發展,葫蘆絲藝術的發展也不例外,它能從我國西南邊陲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是經過多少年、多少代有志之士的努力得來的額,要想使它能夠更好的發展,我們必須從各方面對其研究開發,因此,發展葫蘆所以藝術不僅要紮根於傳統的土壤,還要在其深厚的根基上使其生根發芽,所以發展葫蘆絲藝術的道路是漫長的,我們必須努力的去發展弘揚這一民族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