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望終南山的結果 展開
- 唐朝張元宗創作
- 唐朝李世民創作
望終南山
唐朝李世民創作
《望終南山》是唐太宗李世民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寫了終南山雄偉壯觀的景象,抒發了心曠神恬,榮辱皆忘的心情。景物描寫尤為出色,色彩鮮明,情景交融,是一首難得的詩作。首聯寫總景,俯視滔滔渭水;翠峰直插雲天;頷聯寫遠景,寫日出的壯美和岩煙的朦朧;頸聯寫近景,寫山林的迷離昏暗,尾聯收束髮感慨,江山如此壯美,無須再去尋仙。此詩用詞壯麗雄奇,莊重嚴整,音韻和諧,語勢流暢。
詩歌一開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氣,收束由景入情,面對如此美好河山,哪裡還有人生煩惱憂慮?也不必尋訪神仙!
首聯“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起筆豪雄,一個“俯”字,有居高臨下之勢;一個“插”字,有威猛挺拔之氣。嶺上彩霞,托出一輪紅日;青翠深山,蓄積千重雲煙。
頷聯“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岩煙。”寫出了日出的壯美和岩煙的朦朧景象,尤顯絢爛多彩。層層松林,霧氣迷濛,分不出早晚;重重遠山,雲煙遮蔽,似缺又似全。
頸聯“疊松朝若夜,復岫闕疑全。”寫遠山近林的迷離昏暗,茫茫一片,透露出山林幽深、朦朧、神秘的特點。上面六句描寫終南美景,筆觸華美、壯麗、雄奇,雖平仄不合律,但以對句出之,尤顯莊重、嚴整,使音韻和諧,語勢流暢。
尾聯“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抒懷,直言面對美好的山水,將人生的煩惱和憂慮一掃而光,無須再去求訪神仙了。
此詩全用對句,首二句雄峻豪邁,顯示了帝王的氣象,末二句拒訪神仙,有積極意義,十分難能可貴。
李世民游終南山,面對終南山雄奇壯美的景色,將人生的煩惱和憂慮一掃而光,遂借景抒情,寫下此詩。
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張步雲《唐代詩歌》:唐太宗有不少歌頌祖國山川的詩篇,如《望終南山》,生動地描寫了高聳穿天及層巒翠嶂的壯麗。
溫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胡雪岡《胡雪岡集》:唐太宗《望終南山》“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孟郊《游終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可相互印證。雖誇張,卻更顯真實。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一說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又說鉅鹿郡人。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后不久,唐高祖被迫退位,李世民繼立為帝,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在位期間,李世民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后加謚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唐昭陵。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